第2讲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之重要句子的含义

散文阅读之重要句子的含义

2、《泰山很大》
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閟宫》的影响,“齐鲁青 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 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说得对的。大概写泰山, 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 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那不大适用。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 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 参考答案: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 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 ?我想周作人 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 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 叙写。 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 为泰山。 2、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
答案: 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 远了
总结
• • • • • • 从关键词语入手 从修辞手法入手 从结构层次入手 从相邻句子入手 从特殊位置入手 从文章主旨入手
从句子的位置入手,理解句子的作用:
(一)位于文章的开头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二)位于文章的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 4、点明主旨。 (三)位于文章末尾 1、总结上文。 2、呼应上文。 3、卒章显志。
二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明确哪些词是重要词语】 主旨词: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的词。(体现作者意图 和主旨的文眼) 结构词:展示文章结构脉络和过渡衔接的词 指代词:指示上下文内容的词 含蓄词:运用了比喻、借代、夸张、拟人、移用(移情) 及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第2讲散文:理解文章重要词语

第2讲散文:理解文章重要词语

散文:理解文章重要词语Preview o f t h e c l a s s一、考点解读——知彼二、做题原则——知己三、答题方法——百战不殆一、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或反映深层含义•或体现作者观点•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或有修辞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等二、做题原则:词不离句1.理解词的比喻义要寻找本体释义。

2.理解代词义要寻找上句释义。

3.理解词的引申义,隐含义,临时义,概括义,则从整体阅读出发,结合作者的感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句释义。

三、答题方法1.根据词的原义进行推演【例】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你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题目:“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词义做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如果是指示代词,就去该词的前后找;◆一般词,先确定“重点词语”所在的语句或段落,•如果是首句,一般从本段下文(有时要联系上段)寻找答案;•如果是中间句,要从本段上下句寻找答案;•如果是尾句,要从上文(有时也要联系下段)寻找答案。

【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要是我们把人类文化的每一个阶段的成就综合起来,分门别类,互相比较,就可以对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及其发展进度的比率得到一个印象。

这一段有两个“其”字。

第一个“其”指代的是______,第二个“其”指代的___【例】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革命胎记诞生的: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的新思潮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的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指导 第2讲 增强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指导  第2讲 增强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词义、句意题”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

从新高考全国卷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现于表面。

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命题角度1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掌握必备知识(一)词语的语境义一个词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含义。

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

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相近。

因此它不是高考所考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词语的转移言语义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

如“我要努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可以囫囵吞下去的,“吞咽”在这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

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语义词语的补充语义即词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加丰富的含义。

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里的“突然”,语表意义是“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但在这个语境中就隐含了作者心理方面的意义,表示“一种惊喜的感觉”。

从平沙千里的戈壁突然进入了万木争春的林带,给人一种惊喜的感受。

(二)分析命题角度落实关键能力词语含义解答“3联1依”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睡在麦田里的父亲郭光明父亲这一觉儿,一睡就是二十多年。

第2讲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第2讲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一、重点提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二、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苏教必修二教材中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标题中的“空中楼阁”意义双关,既指建于山上的小屋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人天际的楼阁,又指作者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文“中同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句中的“伟绩”就是褒义贬用,其含义就是指“中国反动势力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

(一)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二)明确解题思路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

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1.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文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为和故乡的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散文之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散文之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 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 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
• 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 (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 (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 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 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 “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 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 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 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 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 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 特点)。 • “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 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 “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 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 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 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 内容加以理解。
方法一
第一步:分析句子,确定手法。 第二步:“还原”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第三步: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态度。 答题模式:点明手法+作用+(情感)
方法二
第一步: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锁定区间。 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由表层义到情感义。 第三步: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 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
重要句子的一般性特点
1、内容上 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主旨句;
位置:往往处于文首或文末。
2、结构上
能够彰显出文章脉络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过 渡句(承上启下)、脉络句。 3、表达上
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尤其是比喻)或结构上超常 组合的句子(变式句)。
• 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

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年),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 《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文章结尾强调“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分)
语句: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1、“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 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 2、“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 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 3、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所以 是“中国人的自传”。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理解下面划线句子的含意)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 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 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 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 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史铁生《我与地坛》
答案参考:村落在今天只是农民们居住过的地方, 而村落真正的意义、村落精神早已被许多人淡忘。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 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
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
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
是怜惜、惆怅和失落。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
家园的巨大牺牲。
小结 解题思路:

散文阅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散文阅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例《带伤的美丽》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 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内涵。(6分) (1)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 (2)她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乌梁素海 水质恶化的程度。 (2)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化地表现了生态 严重恶化的乌梁素海仍被严重透支的现状。 注意: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转化为概括性 的直白的语言。
四、从相邻的句子入手

在语段中间的句子,要结合这个句子 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 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例《听朗诵》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 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 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 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 很远了。
答案: 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 久远了
五、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 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 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 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 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 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 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 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 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谁都可 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 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 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 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 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一、重点提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二、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苏教必修二教材中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标题中的“空中楼阁”意义双关,既指建于山上的小屋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人天际的楼阁,又指作者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文“中同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句中的“伟绩”就是褒义贬用,其含义就是指“中国反动势力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

(一)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二)明确解题思路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

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1.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文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为和故乡的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对《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词语的理解就需要联系这两方面。

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

在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

”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

因此“颇不宁静”这四个字是理解文章的主旨的钥匙。

4.依托修辞挖掘词语的含义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依托修辞格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荷塘月色》一文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本句“酣眠”“小睡”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酣眠”,原意是酣畅的睡眠,睡得很沉;“小睡”,原意是打瞌睡。

但联系该句破折号前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在谈月色,作者借“酣眠”喻满月的“朗照”,借“小睡”喻疏云遮掩的淡淡月色,而这正是“酣眠”“小睡”的真正的含义。

(三)常用答题模式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三、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2)使用特殊的修辞和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4)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词句的表面义,体味其内涵。

对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一般先分说(关键词的本义),再总说(整句话的意思);对含蓄隽永的句子一般先表层(句子本身强调的内容),再深层(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具体说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常见提问方式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二)明确解题思路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

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

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因此,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

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是从前后句中找准所能答题的句子,切不可来个全句照抄,认为只要多答,就能答到点子上;二是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时,一定要语言简洁、扼要、连贯,切不可有语病。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关键与否,不是取决于是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

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例如《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句,只要抓住关键词“浮、洗、笼”这三个动词就可以总结出答案:写出了月光从上而下朗照荷塘、雾气从下而上轻盈升腾那种醉人的朦胧的飘飘欲仙的情景,描绘出了荷花荷叶在月下雾中特有的乳白的颜色和娇媚欲滴的姿容、轻柔缥缈的状态。

达到了让读者如亲临荷塘、见到那迷人的月下荷塘美景一般的效果,也达到了表达自己在荷塘边得到暂时自由时那种喜悦心情的目的。

理解句子,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难懂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替换”。

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可以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用自己的语言库里的语言去理解句子。

应这样思考:这句话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什么话?句子中这个词可以换上我们平时说的哪个词?把替换的内容放到句子或语段里,句子的含意就出来了。

再将概括出的内容代入原文,检验是否正确。

4.辨析修辞,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如《提醒幸福》一文中对幸福有以下的描述:“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

”从修辞人手理解画线句的含意。

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金鬃毛”比喻“幸福”。

正确答案应该是:人们经常拥有幸幅,但是在幸福离去之后,人们才认识到幸福原来就在身边。

(三)解题具体方法1.做到“三注意”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答题区域。

其次要注意划分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是枝叶部分,有时枝叶部分就是答题的切入点。

再次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2.做到“三想到”首先想到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技巧,其次想到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最后要想到文中的重要语句,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情感等加以理解。

典型题目门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

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

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

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

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

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

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

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

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

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

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

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

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

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

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