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案(第1课时)

xx》精选教课设计(第1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读图认识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地点。
读图认识xx的范围。
读图剖析xx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认识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雨林特色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认识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散布。
2.过程与方法可以运用地图和资料剖析东南亚的地理地点重要性,指引学生剖析东南亚农业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东南亚的地理地点随和候特色,培育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课要点】的地理地点。
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天气种类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课难点】读图剖析xx的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教课方法】1/7读图剖析、资料概括、教师解说。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在亚洲的6个分区中,有这样一个分区:曾发生过印度洋海啸、有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有世界上最忙碌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分区吗?(东南亚)今日,我们就走近东南亚,第一来认识它的地点、天气与农业。
二、新课学习(一)“十字路口”的地点1.地点(1)海陆地点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活动:认识东南亚的地点、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1.(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向。
太平洋位于东南亚东部、印度洋位于东南亚西部、大洋洲位于东南亚东南部、中国位于东南亚北部、印度位于东南亚西北部。
2/7(2)纬度地点东南亚主要位于10°S~°N之间,赤道穿过东南亚中南部,大多数在热带。
2.范围活动:(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如图)包含xx和xx两大多数。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川相连。
南部是狭长的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7.2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
结论: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
学习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0分钟)
三、归纳总结(3分)
四、智能测评(7分钟)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同步练习册》
五、网络构建(3分钟)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带作物生产基地【教学反思】。
(完整版)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以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及河流特点3、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能力目标:1. 培养读图、绘图、填图及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2.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通过学生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5、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地图和读图总结出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能够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过渡】【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图提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旅游?回答:喜欢。
讲述: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没有听说过新马泰旅游路线?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西亚,泰指泰国。
这条旅游路线就是从我们中国出发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后回到我国境内的一条线路。
那这几个国家都位于那个地区呢?回答:东南亚。
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地区。
【课件展示】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认识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什么?地理位置。
提问:地理位置包括哪2个方面?回答: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图提问: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引导回答:10˚S~23.5˚N过渡,那么,它的海陆位置又是怎么样?【课件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提问:说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引导回答:北部是亚洲,南部是大洋洲,东部是太平洋,西部接印度洋。
讲述:从亚洲到大洋洲,最近的路线是不是要经过东南亚地区?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船只最近的路线也要经过东南亚地区?所以东南亚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课件板书】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东南亚的纬度位置10˚S~23.5˚N2、东南亚的海陆位置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转承过渡】既然东南亚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包括哪几部分?【课件展示】东南亚的范围图片。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2屮云立理教学参考癱堂教学■■■■MMi2019年第9期•下“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万注创刘恭祥/福建师范丈修地理科修営院[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运用相关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说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对比分析马六甲海峡与瓜德尔港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学会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的地理信息解释说明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以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关心我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的重大战略,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及基本国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接触和学习地理课程,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判读、世界各大洲的基本情况及气候等知识,了解了地理的基本要素。
学习完“日本”一节后,学生了解了学习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了读图、析图的方法,但不够熟练,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及信息提取能力的锻炼;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的对比分析能力较薄弱,在教学中应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相关地图能够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通过地图和相关材料了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对比分析瓜德尔港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以及对马六甲海峡未来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2017年11月下旬,我国派多架飞机协助游客回国,大家现在仔细阅读这则新闻,了解当时的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1)巴厘岛阿贡火山位于哪个国家?(2)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个大洲,在这个大洲的哪个部位?(3)为什么这个地区经常发生火山喷发或者地震?(4)当发生火山喷发或者地震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自救或者帮助他人?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1日,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阿贡火山发生喷发,火山喷发伴随着大量的火山灰不断喷涌而出,喷发高度最高达700米。
七年级地理下册7.1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湘教版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马来群岛多火山和地震,体会到事物的两面性,学会用辩证地眼光去看待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地区?(学生回答问题)明确: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国是印度尼西亚,它位于东南亚地区。
过渡:这节课,我们开始来学习东南亚。
二、新课学习(一)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1)地理位置与范围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23.50N至100S之间,以热带为主。
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大洋洲为邻。
范围:东南亚主要包括两部分: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活动:1。
在马来群岛中,找出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菲律宾群岛和新几内亚岛,看看它们是否都属于亚洲.(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除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属于大洋洲,其余岛屿都属于亚洲。
2.在中南半岛上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说出这些河流的大致流向,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大洋的水系?(学生读图找图,并回答问题)明确:中南半岛上的这些河流流向都是自北向南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注入太平洋,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2)地形与河流提问:分析中南半岛上的河流流向,可以得出中南半岛地形有什么特征?马来群岛的地形又有何特征?(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急,下游缓。
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分析: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活动特别频繁?(学生读图回答问题)明确:东南亚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而且还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上。
中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中学地理(⼈教版)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第⼀课时)《东南亚》教学设计(第⼀课时)■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图表说出某地区⽓候的特点以及⽓候对当地农业⽣产和⽣活的影响。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图表说出东南亚⾼温多⾬的⽓候与农业⽣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法】1.强化位置的重要性。
2.强化⽓候与农业⽣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科学探究的意识。
2.通过⽣活性地理情景的引⼊,感受到地理就在⾝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价值,树⽴⼈类活动要与⾃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地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东南亚的热带⽓候对农业⽣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字路⼝”的位置特点。
2.理解⽓候对农业⽣产的影响。
■教学策略紧扣新课标要求,在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学情的教学⽬标,同时在课标引领下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的认知⽔平为基础,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标准,⽽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法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促进学⽣形成正确的⼈地观、发展观。
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结合学⽣⽣活实际,注重学习⽅法的指导,组织形式上侧重⼩组合作,这些教学策略将会⾮常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学课⽂,课前搜集有关东南亚位置、⽓候和农业的图⽂资料。
■教学过程导⼊新课──⽤中国─东盟⾃贸区升级版建设以及东盟⼀体化等最新的热点问题导⼊新课,配以学⽣的指图练习,体现学习有⽤地理、学习⾝边的地理以及重视学⽣地图观察能⼒的教学新思想师多媒体出⽰相应的新闻资料:⼈民⽹2014年1⽉18⽇讯: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办的“东盟2014年度形势分析座谈会”14⽇在北京举⾏。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首都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能力目标会读东南亚范围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主要范围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中国的位置关系。
2.正确分析南海形式,理解东南亚对中国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在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进行爱国主义、和平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本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视频引入:(1)画面展示中国黄岩岛画面,同时播放徐千雅演唱的视频《我爱南海》,让学生了解中国南海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分47秒)(2)画面展示本人甲午战争纪念馆前留影图片,播放视频《南海真的狼来了吗?》,(注意,只能播放到2分零9秒。
)让学生了解我们美丽的南海岌岌可危,自然生出是那些国家在抢夺我们美丽的南海,为什么要抢夺的疑问,很自然的引入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及与我国的位置关系。
板书:第二节东南亚[讲授新课]一、东南亚的范围及国家1.课件展示:“东南亚范围和国家图”。
(1)明确东南亚的范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找出东南亚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并记住位置。
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2.讨论分析和中国最有可能发生南海争端的国家可能有哪些?3.课件展示东南亚主要国家和首都图。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2.1东南亚教案篇1§2.1东南亚(1)课型:新授课课时支配: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力量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力量和对比分析力量。
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对我国邻国的状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力量和对比分析力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观看亚洲政区图。
指导同学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其次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三、讲授新课:指导同学读图。
强调方法的把握远比学问的把握重要。
指导同学根据(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把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2.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坎坷,山岭多、平原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郑玉珠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并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的分布、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培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1、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难点:学会阅读读图,获取地理信息。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课前三分钟播放《下南
洋》纪录片片段。
看完后教师
提问:
视频展示的地区,与我国关系
十分密切,那是世界上华人华
侨最为集中的地区。
所以视频
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场景。
比如说…
这个地区是?
观看视频
东南亚
从展现东
南亚的中国文
化元素导学来
引发学生兴
趣,并引起学
生对东南亚的
亲切感,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第一环节看书学地理
阅读书本22-24页图文信
息完成学案。
限时10分钟。
(8分钟自学,2分钟讨论)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状况
学生自学,完成学案中
的内容。
小组讨论,校对答案,
解决难点。
充分利用地
图,培养学生
读图能力、合
作能力。
第二环节你问我答
教师及时解决学生不能解
决的问题;
教师利用地图课件突破东
南亚“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特
点;
并播放视频《十字咽喉——马
六甲海峡》,设问“有军事专家
认为,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控
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对此你
的想法是?”
教师设计简易的思维导
图,引导学生探究东南亚地理
位置与当地气候、气候与当地
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间相互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突破
学习中的难点
学生可以自己
解决的问题留
给学生;教师
主要在于突破
难点。
运用简易的思
维的导图,培
养学生的地理
逻辑思维能
力。
引导学生关注
我国在现代化
建设中的地理
问题
第三环节
红猩猩与方便面
“角色扮演”
播放《假如动物灭绝》视频,布置任务,分配学生分别从当地官员、种植业主、食品企业家、当代中学生四个角色,探讨应该如何协调好红猩猩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出谋献策
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培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识体系
学案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二节 东南亚(一)学案
本节课教与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并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的分布、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培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自读教材P22、23页内容及图7.19、7.20和7.21,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南亚的范围:结合图7.20和图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_____部(方向),包括A_________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和B_________群岛(世界上第一大群岛)。
2、东南亚主要的国家(见图1,结合P24页图7.24):
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②_________、老挝、③__________。
濒临南海的国家有:越南、④_________、文莱、⑤__________。
东南亚最大的群岛国家:⑥____________
3、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在图7.20中找出重要的纬线:北回归线和赤道,东
南亚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五带)。
(2)海陆位置:结合图7.20及图2,东南亚位于C____洲和D_____洲、E_____洋和F__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特别是⑦___________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3)相对位置(邻国):北与①______(国家),西北与⑧______(国家)、孟加拉国接壤。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自学教材及图7.24,结合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及曼
谷、新加坡气候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南亚的气候类型:读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
中南半岛主要为_____________气候;马来群岛主要为_____________气候。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比较曼谷、新加坡的气候特点
曼谷:为_________气候,特点:全年______(气温),分____、____两季。
新加坡:为__________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气候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结合课本图7.24:
(1)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
(2)湿热的气候,也使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最大产
地。
请完成下列连线图:
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马来西亚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小结:
1、东南亚位于______和大洋洲、太平洋和______洋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2、东南亚大部分位于______带,主要是______气候(中南半岛)和
_________气候(马来群岛),气候全年_______,降水________,有利于种植________(粮食作物)和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