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人员疏散分析报告
火灾应急疏散预案风险分析

火灾应急疏散预案风险分析一、火灾风险分析1. 火灾发生原因:(1)电气线路故障:电气线路老化或电器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火灾。
(2)火焰蔓延: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火势,火焰可能蔓延至其他区域,导致更大范围的火灾。
(3)人为过失:疏忽大意、抽烟或使用明火等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火灾。
(4)自然灾害:如雷击、地震等自然因素也可能引发火灾。
2. 火灾风险对象分析(1)人员:火灾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写字楼、商场、学校等地方。
(2)财产:火灾对建筑、设备和物资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 现有的安全隐患(1)疏散通道不畅:有些单位的疏散通道被货物、杂物堆积,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
(2)消防设备不足:一些单位的消防设备维护不及时,甚至部分消防设备损坏,无法有效应对火灾。
(3)疏散预案不完善:有的单位没有完善的疏散预案,当发生火灾时,无法迅速有效地疏散人员。
二、疏散预案制定1. 疏散预案的目标(1)保障员工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
(2)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对财产的损失。
2. 疏散预案的制定(1)明确组织机构:确定负责疏散工作的责任部门及具体负责人。
(2)疏散通道的畅通:负责人要及时清理疏散通道,保障疏散通道的畅通。
(3)消防设备的维护:制定规范的消防设备维护计划,确保消防设备齐全有效。
(4)疏散演练: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疏散能力。
(5)建立现场指挥中心:一旦发生火灾,需立即建立现场指挥中心进行火灾应急指挥和协调。
(6)定期评估和更新:定期对疏散预案进行评估和更新,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并适时进行修订。
三、应急疏散流程演练1. 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流程(1)发现火灾:员工发现火灾时,要立即按照预定的应急程序启动疏散预案。
(2)通知:向其他员工通知火灾情况,指引员工按照疏散通道有序疏散。
(3)疏散:员工迅速有序地沿着疏散通道疏散至安全地点。
(4)救援:发现有人员受困或者受伤时,要及时进行救援和急救。
人员密集场所突发火灾事故应急疏散能力分析

员 聚集特性及应急疏散 管理 等方 面辨识 了突发火灾事故人员应 急疏散 能力 的影 响因素 , 出了场 给 所应急疏散空 问的评估 因素 、 评估指标 以及 以疏散 路线 、 疏散 照明和疏 散标识 为主 的场所应急 疏 散能力检查表 , 提出以人员群集指数 、 人员群集流量系数来反 映人员群集 流动特性 。在此基础 上, 根据火灾蔓延对疏散路径的影响状况 将人员 密集场所 的应急疏 散风 险划分 为较高 、 一般 、 较低 三 级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应急疏散能力评估对于确保火灾 中人员 的生命安全 具有重要 的意义 , 于 对
i e a cde t f s e l c up nce fr c i n s o a s m b y o c a is
RE h n —ig,Z N C a gxn HANG Xi ,Z n HAN W a g V D n , AN Je IJn G n ,L o g W G i ,L i ( i j i eerhIstt o eMiir f ul eui , i j 30 8 ,C ia Ta i Fr R sac ntue fh nsyo bi Scry Ta i nn e i t t P c t n n 0 3 1 hn )
第6 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2 期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J u n lo aey S in e a d T c n lg o r a fS f t ce c n e h oo y
Vo . 1 6 No. 2 Ap .2 0 r 01
21 0 0年 4月
文 章 编 号 :6 3—13 2 1 ) 0 0 3 0 17 9 X(0 0 一 2— 0 9— 5
a s mby o c p n is w r ii e n o h g e ,n r la d lwe .T i su y p a sa v r mp r n o e i me- s e l c u a c e e e d v d d i t ih r o ma n o r h s t d l y e y i o a t l n e r t r
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报告

4.救援阶段:医疗救护组对模拟受伤人员进行救治,提高员工自救互救能力。
5.总结阶段:演练领导小组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演练成果
1.全体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得到提高,熟悉了火灾应急疏散流程。
2.灭火设备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为扑灭初期火灾奠定了基础。
-详细说明:明确化学泄漏和爆炸发生时的紧急疏散路线、隔离区域设定、个体防护措施、事故报告流程等。
2.特殊场合:大型商场
-增加条款:针对商场人流量大的特点,增加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引导和防踩踏措施。
-详细说明:制定详细的疏散引导计划,包括临时疏散指示牌的设置、广播系统的使用、员工的疏散引导职责等,同时进行防踩踏演练。
-解决办法:加强演练前的动员工作,强调演练的重要性,并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
4.注意事项:演练时间选择不当,可能影响正常工作秩序。
-解决办法:合理规划演练时间,避开工作高峰期,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
5.问题:演练后的总结反馈不足,不能有效指导实际改进。
-解决办法:建立完善的演练总结反馈机制,确保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3.员工自救互救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4.检验了公司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为不断完善预案提供了依据。
八、后续工作
1.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2.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3.加强消防安全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特殊场合:学校
-增加条款:针对学校学生的特点,加入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内容。
某地铁火灾人员疏散分析

观测统计结果设置 。其 中, 性别和年龄设置如表 1 所示 。
性 别
男 女
度、 人们对 于火灾 的认 知程度 以及 建筑 物管理 人员 的素
质 等 因素 , 以采 用 火 灾 蔓 延 模 型 以 及 探 测 系 统 的 特 性 可
进 行 计 算 和预 测 。设 定 地 铁 的火 灾 探 测 时 间 为 6 。 0S
1 2 人 员 疏 散 运 动 时 间 的确 定 . 人 员 疏 散 运 动 时 间 主要 取 决 于 每 个 人 离 安 全 地 带 的 距 离 、 散 路 线 的 拥 挤 程 度 、 员 疏 散 速 度 、 全 出 口宽 疏 人 安 度 、 火 焰 及 烟 气 或 其 他 灾 害 损 害 的 情 况 等 , 以利 用 经 被 可 验 公 式 或 者 疏 散 模 型 预 测 。笔 者 采 用 精 细 网格 法 建 立 了
≯ _髓火 端 设计 建
某 地 铁 火 灾 人 员 疏 散 分 析
田娟 荣 周 孝清 。 。
(. 1 北京 京北职 业技 术 学 院 , 京 1 1 0 ; . 北 0 4 0 2 广州 大 学建筑 节能研 究 院 , 东 广 州 5 0 0 ) 广 1 0 6
摘 要 : 用 人 员 疏 散 软 件 , 拟 火 灾 工 况 下 人 员安 全 疏 采 模
过 程 不 考 虑 人 员 翻 越 闸机 的情 况 。
一
程进行仿真模拟 , 定 R E 确 S T。在 此 基 础 上 , 析 地 铁 人 分 员 疏 散 的危 险性 , 地 铁 火 灾 排 烟 通 风 系 统 的 设 计 和 人 为 员 疏 散 方 案 的制 定 提供 参 考 。
高校发生火灾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高校发生火灾事件案例分析报告简介:本文将以某高校发生火灾事件为案例,对事件的原因、应急处理措施以及后续教训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1. 事件背景在某年某月,某高校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
据初步调查,在一个学院楼内的实验室中发生爆炸并迅速引发大火。
该实验室平时用于进行化学试验和研究工作,然而这次意外却造成了多名学生和教师受伤甚至死亡的惨剧。
2. 事故原因分析(1)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首先,该高校在事前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缺乏有效的安全规范和制度,导致实验室操作人员对化学品储存、使用等方面没有明确限制和指导。
这种情况下,安全问题易被忽视或产生隐患。
(2)设备检修不到位其次,在此次火灾中,存在设备检修不到位的问题。
由于年限过久或维修不及时,一些实验设备和仪器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在此次事故中,初步判断是由于实验室内的一个老化、损坏的设备引发爆炸。
(3)应急预案缺失再次,该高校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
在火灾发生后,各部门未能迅速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火和疏散人员。
这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伤亡情况。
事后调查显示,学生和教师对紧急疏散通道不熟悉,并且没有得到正确和及时的指引。
3. 应急处理分析(1)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高校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组建专业队伍负责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处置工作。
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迅速、有序地组织人员撤离、灭火以及伤员救护工作。
(2)加强安全意识培训为确保学生、教职员工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高校应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并定期开展火灾逃生演练。
通过提高校园内各人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减少损失和伤亡。
4. 教训与改进建议(1)强化法规意识高校应当及时制定并修订校园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规范,确保其投入实际运作,并将法规宣传与培训纳入日常工作中。
学生、教师和职员要深刻认识到这些法规规章的重要性,并按照其要求进行操作,从而避免危险事件发生。
火灾事故现场分析报告范文

火灾事故现场分析报告范文一、火灾现场概况时间:2021年11月15日地点:某某市某某小区火灾发生地点位于小区一栋六层楼的住宅楼内,具体地址是某某小区某某街道某某大街123号。
事发时为晚上8点45分左右,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火灾发生时,有大约30户居民正在楼内居住,并且有一些居民正在楼下的商业区进行购物消费。
据目击者介绍,火灾起火点位于六楼一户居民家的客厅内,起火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起火时,有两名居民正在家中,他们在发现火情后立即自行疏散,无人员伤亡。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员和警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和疏散工作,全力扑救火情。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火势得到有效控制,没有蔓延到其他居民家中。
但是,火灾导致该户居民的房屋严重受损,客厅和卧室部分全部被烧毁,大部分家具和财物被烧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火灾也给整栋住宅楼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忧虑。
二、火灾现场分析1. 火灾影响范围火灾发生地点位于住宅楼的六楼,火灾点所在的单位为六楼一户居民的房屋。
火势主要集中在客厅和卧室,由于火势较大,火势还蔓延到了屋顶,导致一定的房屋结构损坏。
同时,由于火灾发生时是晚上,周围环境光线较弱,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火灾原因初步判断根据初步调查,火灾的起火点位于六楼一户居民的客厅内,火灾原因可能是由于家电设备故障或者电路短路导致的。
具体的火灾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确认。
3. 火灾扑救情况消防队员和警察在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他们使用各种灭火器材和水枪,尽最大努力将火势控制在火灾发生的房屋内。
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消防队员和警察严格按照消防救援程序进行工作,确保了居民的生命安全。
4. 人员伤亡情况火灾发生时,有两名居民正在六楼的居民家中。
在发现火情后,他们迅速自行疏散并报警求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消防队员和警察也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没有受伤。
5. 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火灾发生后,弥漫在空气中的灰烟和燃烧物质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化工厂火灾人员疏散的模拟分析

源 ,就会发生火 灾甚 至是爆 炸事 故 。一 旦发 生火 灾爆 炸事 故 ,
安全疏散 目标是保证人员在火 灾发展到威 胁人员 生命安 全
给化 工厂 内的工作人员 生命 安全带来 了极大 的威胁 。如何在火 之前到达安全 区域 ,即人 员疏 散所需 时 间 ( R S E T ) 要 小 于危 险 灾事 故发生时 ,有效及 时地将化 工厂 内的有关人 员进行 安全疏 情况 的来 临时间( A S E T ) 。
i n S F PE wa s 3 3 5 . 5 3 S ,No r ma l Wa l k s c e na r i o wa s 4 7 6. 3 8 S a nd 5 01 . 8 3 S,a n d f a mi l i a r i n da r k s c e n a io r wa s 67 3 . 6 3 S a nd 7 1 3. 45 S . Th e f a c t o r s r e s t ic r t i n g e v a c u a t i o n s a f e l y a n d t h e me a s ur e s t o e n ha n c e t h e e f ic f i e nc y we r e p r e s e n t e d. Ke y wo r d s:pl a n t i f r e;e v a c u a t i o n t i me;c o mp u t e r s i mu l a t i o n;e v a c ua t i o n s fe a t y
火灾逃生演练工作报告4篇

火灾逃生演练工作报告4篇1.火灾逃生演练工作报告今天我校进行了一次有组织的全校型预防火灾演练活动,同学们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在楼梯口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全校师生在2分半钟内完全撤离,这是一个较为喜人的数字,通过演练,使同学们学得了一定的逃生本领,也懂得了纪律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教师组织,学生不可能离开得那么快,有可能有的同学还要被踩,这就是学生在演练中学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在此次演练中,学生的表现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可能是有的班主任还没有讲到位,学生在演练中抬着头,嘻嘻哈哈,如果是出在火中就会吸进去烟,有可能会导致窒息,这些表现是同学们不重视的原因。
总的来说本次学校消防演练按照预定方案,有序、紧张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演练活动,安排周密,全校师生高度重视,每位老师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确保了活动万无一失。
通过消防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的能力,这样的活动在学校还将继续进行,它不仅为学校积累了演练的经验,还为诸多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借鉴。
它也时刻提醒师生灾害就在眼前,冷静对待。
今后的防火、防震演练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每次演练,确保在火灾和地震来临,全校师生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教室和教学楼,到达安全的地方保证人身安全。
2.火灾逃生演练工作报告昨天下午开的班主任会,今天下午全校要进行火灾逃生演练。
晨会的时候,我就跟学生讲解了逃生演练需要注意的事项,走的时候,哪些学生走前门,哪些走后门,还告诉学生带一条潮湿的小方巾。
下午到校后,学生一个个都从旁边的洗刷间里洗拿来的方巾,弄得地面上全是水,学生踩上去脏兮兮的,看到这种情况,我赶紧把学生召集到了教室,统计学生准备情况,结果仍有几个学生没有带方巾。
唉,不管布置什么任务,总是有些学生非得不去做,不知道是真的忘了,还是根本就不往心里记,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每次耐着性子多提醒两遍。
离演习还有一点时间,我对学生的逃生路线又进行了一次说明,哪一排先跑,谁跟在谁的后面,学生也都说“明白”了,即使这样,我还是又强调了两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火灾人员疏散分析人员疏散分析是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建筑物的具体功能定位,确定建筑物内部特定人员的状态及分布特点,并结合火灾场景和具体位置设计,计算分析得到紧急情况下各种阶段的人员疏散时间及疏散通行状况预测。
而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则是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的重要组成要件。
因此,对建筑物做出符合其实际情况和特点的人员疏散性能评估成为决定建筑物性能化设计评估结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由于影响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安全性的因素众多,性能化人员疏散分析的重点就是要综合特定建筑条件下各方面影响因素,建立起或者合理选取符合实际的人员疏散量化分析模型,从而计算得到人员疏散时间,提出改进疏散性能的方案和措施。
一、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与正常情况下人员在建筑物内行走的状态不同,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如发生火灾)的疏散过程中,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都可能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有可能对人员安全疏散造成影响。
由于实际情况条件千差万别,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亦复杂众多,总结起来可分为:人员内在影响因素、外在环境影响因素、环境变化影响因素、救援和应急组织影响因素四类。
这些因素在紧急疏散情况下,有些不利于安全疏散,有些则有利于安全疏散,还有一些影响受到现场实际条件变化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而不同。
(一)人员内在影响因素人员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心理上的因素、生理上的因素、人员现场状态因素、人员社会关系因素等。
1. 人员心理因素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普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如感知到火灾、烟气时会出现恐慌,听到警铃或接收到火警信息时会出现紧张、众多人员疏散时在出口处排队等待的时间越长人群中紧张情绪越高等。
这些心理变化因素一方面能够激发人的避险本能,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人员理性判断能力降低、情绪失控。
2. 人员生理因素人员生理因素包括人员自身的身体条件影响因素,如幼儿、成年、老年、健康、疾病等条件差异。
不同的身体条件会显著影响人员的运动机能。
此外,紧急情况下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对人员生理因素造成影响,如火灾时由于现场照明条件变暗、能见度降低使人的辨识能力受到影响;温度升高、烟雾刺激、有毒气体会影响人的运动能力等。
3. 人员现场状态因素人员在现场状态因素包括: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人员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等。
对于处于清醒状态并对周围环境十分熟悉的人来说,疏散速度会大大快于处于睡眠状态并对周围环境陌生的人。
如果人们在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首先有意识地查看安全出口位置及疏散路线则会大大改善人员的现场状态因素。
4.人员社会关系因素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等动物,即使是在紧急情况下人们的社会关系因素仍然会对疏散产生一定影响。
如火灾时,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通知、寻找自己的亲友;对于处在特殊岗位的人员,如核电站操作员,会首先想到自身的责任;一些人员在疏散前会首先收拾财物也是社会关系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总体上会影响人员开始疏散运动行动的时间。
(二)外在环境影响因素外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形状、建筑功能布局以及建筑内具备的防火条件等因素。
例如,地上建筑或是地下建筑、高大空间或是低矮空间、影剧院或是办公建筑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内安全出口设计是否足够合理,疏散通道是否保持畅通,消防设备是否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是否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等因素。
(三)环境变化影响因素火灾时现场环境条件势必要发生变化,从而对人员疏散造成影响,例如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将被切断,人们需要依靠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寻找疏散出口;再如原有正常行走路线一旦被防火卷帘截断,人员需要重新选择疏散路线;又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后在控制火灾的同时也会对人员疏散产生影响。
(四)救援和应急组织影响因素火灾时自救和外部救援和组织能力也会对安全疏散产生影响。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应急预案并认真落实消防应急演练,能够有效提高人的疏散能力;否则,容易引起人员拥挤和混乱。
在各种实际条件下,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繁多,各种因素之间还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某些产生主导作用的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而一些因素的变化会显著影响最终结果的成为关键性因素。
上面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
人员安全疏散作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影响因素也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需要看到这些因素既可能是消防工作的问题所在,也可能成为提升消防安全水平的突破口。
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不断地经验积累,总结出切合工程项目实际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性因素。
二、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目的及性能判定标准(一)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目的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可用疏散时间(ASET)和必需疏散时间(RSET),从而判定人员在建筑物内的疏散过程是否安全,如图 5-4-9 所示。
(二)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性能判定标准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性能判定标准为:可用疏散时间(ASET)必须大于必需疏散时间(RSET)。
计算 ASET 时,应重点考虑火灾时建筑物内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烟气层高度、热辐射、对流热、烟气毒性和能见度。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对建筑内特定的火灾场景进行火灾与烟气流动的模拟得到。
在计算 RSET 时,可按以下三种情况考虑:1)如果能够将火灾和烟气控制在着火房间内,则可只计算着火房间内人员的 RSET。
2)如果火灾及其产生的烟气只在着火楼层蔓延,则可只计算着火楼层内人员的 RSET。
3)如果火灾及其产生的烟气可能在垂直方向蔓延至其他楼层(例如,建筑内存在连通上下层的中庭),则需计算整个建筑内人员的 RSET。
当建筑存在坍塌的危险时,也需要计算整个建筑内人员的 RSET。
三、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与分析参数(一)火灾探测报警时间对于安装了点式火灾探测报警装置以及安装了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场所,火灾探测报警时间应根据建筑内所采用的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的类型及其布置、火灾的发展速度及其规模、着火空间的高度等条件,考虑设计火灾场景下火灾探测报警装置或自动喷水装置对火灾烟气的反应时间。
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机模拟计算软件通过分析计算确定,也可采用其他计算工具,如美国国家标准预技术研究院(NIST)开发的软件工具包中提供的DETACT-QS 工具,预测特定火灾场景内感温元件的动作时间。
对于日常有人停留的房间并且人员处于清醒状态,可以采用特定经验公式算法预测人员发觉火灾征兆的时间。
(二)疏散预动时间疏散预动时间包括识别时间和反应时间。
人员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以后,有各种本能反应的时间如确认火灾警报,判别火情发展情况,通知亲友,收拾物品,确定疏散路线等待,开始疏散行动时间往往因人而异。
受到建筑类型、功能与用途、使用人员的性质及建筑火灾报警广播和物业管理系统等各种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疏散预动时间的长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管理相对完善的剧院、超市或办公建筑(有定期火灾训练)中,识别时间较短。
在平面布置复杂或面积巨大的建筑以及旅馆、公寓、住宅和宿舍等建筑中,该时间可能较长。
表5-4-3给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员和报警系统的典型疏散开始延迟时间。
表中的报警系统类型为:W1——实况转播指示,采用声音广播系统,例如从闭路电视设施的控制室;W2——非直播(预录)声音系统、和/或视觉信息警告播放;W3——采用警铃、警笛或其他类似报警装置的报警系统。
在应用上表 5-4-3 时,还要考虑火灾场景的影响,建议将表 5-4-3 中的识别时间根据人员所处位置的火灾条件作如下调整:1. 人员处于较小着火房间/区域人员可以清楚地发现烟气及火焰或感受到灼热,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表 5-4-3 中给出的与 W1 报警系统相关的识别时间,即使安装了W2或W3报警系统。
2. 人员处于较大着火房间/区域人员在一定距离外也可发现烟气及火焰时,如果没有安装W1报警系统,则采用表5-4-3中给出的与W2报警系统相关的识别时间,即使安装了W3报警系统。
3. 识别报警与向出口疏散之间没有延迟例如办公室,则可以假设表5-4-3给出的识别时间为0。
4. 某些场所的识别时间很难确定可对上述可能时间段进行估计,如可以根据日常的观测记录提供某些文件证明所需要的时间。
在反应时间阶段,人们会停止日常活动开始处理火灾。
在反应时间内会采取的行动有:1)确定火源、火警的实际情况或火警与其他警报的重要性。
2)停止机器或生产过程,保护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等。
3)寻找和召集儿童及其他家庭成员。
4)灭火。
5)决定合适的出口路径。
6)警告其他人员。
7)其他疏散行为。
(三)疏散行动时间人员疏散行动时间指建筑内的人员从疏散行动开始至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包含行走时间和通过时间。
1. 行走时间行走到疏散线路上安全出口的时间。
行走时间与人的行走速度以及达到出口的距离有关。
行走速度与行走时间和人员密度有关,当人员密度较大会出现拥挤,导致行走速度下降;当人员密度较低且人员行走不受阻时则代表最短的行走时间,用下式计算,即2.通过时间人流通过出口或通道的时间。
通过时间由出口的通行人数和出口的通行能力决定,出口的通行能力则与出口有效宽度和出口流量有关。
用下式计算:通过出口或通道的人流量可用下式计算:当计算建筑内某区域的疏散行动时间时,需要考虑行走时间tw和通过时间 tp 之间的关系。
1)当 tw<tp 时,说明人员行走到达出口时,人员并没有全部通过出口,因此人员将会在出口处出现滞留现象,此时该区域内疏散行动时间由通过出口通过时间 tp 决定;2)当 tw>tp 时,说明区域内人员在到达出口时,其他人员已经通过了出口,因而不必再在出口处排队等候,因此疏散行动时间由最远点的人员行走时间 tw 决定。
人员疏散行动时间的计算可按照数学模拟计算进行。
数学模拟计算方法主要有水力模型和人员行为模型两种方法。
(1)水力疏散计算模型。
水力疏散计算模型将人在疏散通道内的走动模拟为水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可人群的疏散作为一种整体运动,完全忽略人的个体特性。
该模型对人员疏散过程作如下假设:1)疏散人员具有相同的特征,且均具有足够的身体条件疏散到安全地点。
2)疏散人员是清醒的,在疏散开始的时刻同时井然有序地进行疏散,且在疏散过程中不会中途返回选择其它疏散路径。
3)在疏散过程中,人流的流量与疏散通道的宽度成正比分配,即从某一出口疏散的人数按其宽度占出口总宽度的比例进行分配。
4)人员从每个可用的疏散出口疏散且所有人的疏散速度一致并保持不变。
对于建筑的结构简单、布局规则、疏散路径容易辨别、建筑功能较为单一且人员密度较大的场所,宜采用水力模型来进行人员疏散的计算,其他情况则适于采用人员行为模型。
(2)人员行为疏散计算模型。
人员行为疏散计算模型应综合考虑人与人、人与建筑物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火灾时人员疏散运动规律和个体特性对人员疏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