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时影响人员疏散的因素
火灾应急疏散预案风险分析

火灾应急疏散预案风险分析一、火灾风险分析1. 火灾发生原因:(1)电气线路故障:电气线路老化或电器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火灾。
(2)火焰蔓延: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火势,火焰可能蔓延至其他区域,导致更大范围的火灾。
(3)人为过失:疏忽大意、抽烟或使用明火等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火灾。
(4)自然灾害:如雷击、地震等自然因素也可能引发火灾。
2. 火灾风险对象分析(1)人员:火灾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写字楼、商场、学校等地方。
(2)财产:火灾对建筑、设备和物资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 现有的安全隐患(1)疏散通道不畅:有些单位的疏散通道被货物、杂物堆积,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
(2)消防设备不足:一些单位的消防设备维护不及时,甚至部分消防设备损坏,无法有效应对火灾。
(3)疏散预案不完善:有的单位没有完善的疏散预案,当发生火灾时,无法迅速有效地疏散人员。
二、疏散预案制定1. 疏散预案的目标(1)保障员工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
(2)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对财产的损失。
2. 疏散预案的制定(1)明确组织机构:确定负责疏散工作的责任部门及具体负责人。
(2)疏散通道的畅通:负责人要及时清理疏散通道,保障疏散通道的畅通。
(3)消防设备的维护:制定规范的消防设备维护计划,确保消防设备齐全有效。
(4)疏散演练: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疏散能力。
(5)建立现场指挥中心:一旦发生火灾,需立即建立现场指挥中心进行火灾应急指挥和协调。
(6)定期评估和更新:定期对疏散预案进行评估和更新,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并适时进行修订。
三、应急疏散流程演练1. 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流程(1)发现火灾:员工发现火灾时,要立即按照预定的应急程序启动疏散预案。
(2)通知:向其他员工通知火灾情况,指引员工按照疏散通道有序疏散。
(3)疏散:员工迅速有序地沿着疏散通道疏散至安全地点。
(4)救援:发现有人员受困或者受伤时,要及时进行救援和急救。
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工业安全与环保 Idsi ae n ni n et r etn nuta SfyadE v om n l o ci rl t r aPt o
・3 ・ 9
火 灾 时人 员 疏 散行 为 对 疏 散 时 间 的影 响 *
刘 晓娟 吕品
( 安徽理工 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 院煤 矿安全高 效开采省 部共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 安徽淮南 2 20 ) 30 1
大量火灾 案例 统计 结果 表 明E , 火 灾 中 8 %以 上的 2在 3 5
死亡者是死于烟气的影响 , 中绝大部分是因为吸人了烟尘 其 及有 毒气体昏迷后而死 的。 当火 灾烟气 中的有毒 气体 在空
气中的体积分数超过 12 %时 , .8 即可导致人在 1 3rn内死 — i a
() 3 建筑结构的倒塌 。建筑 物安全 出 口不足 , 疏散通道 不畅 , 筑物内易燃物 品多 , 建 建筑物本身耐火性能差 , 发生火 灾后建筑结构倒塌会使人 们心理负担加重 , 引起更多 的人员
( colfRsuc n a t nu nvrt cne n ehog H ann, n d220 ) Sho e readSfy,Ah i i syo i c dTcnl y ui o o s e U e i fS e a o a A l 30 1 u
Ab t a t Ho t s a e nt e s o ts i sr c w o ec p i h h r tt e mef m t eb i i gwh c a g t r sa i to t ttpc o h t a fe r e c ." sp p r r o h ul n d i h c u h f ei n n  ̄r n o i ft e s y o me g n y I i a u bi a e
火灾疏散逃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火灾疏散逃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对火灾警报的反应迟缓原因:未保持警觉、忽视警报声影响:延误逃生时机2、逃生通道堵塞原因:杂物堆积、违规占用影响:阻碍人员疏散3、缺乏逃生知识和技能原因:未接受培训、缺乏自我学习影响:无法正确选择逃生路线和方法4、恐慌和混乱原因:心理压力、群体效应影响:降低逃生效率,增加伤亡风险5、烟雾中毒原因:未正确防护、吸入有毒烟雾影响:危及生命健康6、照明不足原因:电力故障、应急照明设施失效影响:影响视线,导致迷路和摔倒7、高层逃生困难原因:逃生设备有限、垂直距离长影响:增加逃生难度和时间8、特殊人群照顾不周原因:缺乏针对性预案、协助不力影响:弱势群体面临更大危险11 对火灾警报的反应迟缓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察觉并对警报做出快速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导致人们对火灾警报反应迟缓的情况。
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未保持足够的警觉,对于警报声习以为常或误以为是误报,从而未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此外,一些场所的警报系统可能不够响亮或明显,也容易被人们忽视。
这种反应迟缓会极大地延误逃生的最佳时机,增加被困和受伤的风险。
111 原因分析未保持警觉是导致反应迟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往往会放松警惕,对潜在的危险掉以轻心。
例如,在办公室、住宅等场所,长时间的平静可能使人们逐渐忽略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忽视警报声也是常见的问题,有些人可能在专注于其他事务,如工作、娱乐等,而没有注意到警报的响起。
112 影响评估对火灾警报反应迟缓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导致火势的进一步蔓延,增加逃生通道被封堵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成功逃生的机会。
在火灾初期,火势相对较小,逃生条件较为有利,如果不能及时响应警报并采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逃生的难度将呈指数级上升。
12 逃生通道堵塞逃生通道是火灾发生时人们的生命通道,但在实际情况中,逃生通道堵塞的问题屡见不鲜。
烟气对建筑火灾中人员逃生的影响及其防治

烟气对建筑火灾中人员逃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摘要:从古至今发生过很多火灾,而这些火灾都验证了同一个问题,就是在火灾中有大部分的人不是因为火的燃烧致死,而是因为火灾中产生的烟气致死。
时至今日,烟气已经成为了阻碍人们逃生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内发生火灾后造成的危害,本文从建筑物火灾中烟气性质、危害、蔓延规律等出发,研究烟气给火灾中人员逃生造成的影响,再结合建筑物内防排烟的设施和目前采用的方法,提出对火灾烟气的防治方法。
关键字:烟气火灾建筑物随着和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与未来越复杂,设备众多,人员密集。
所以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产生的烟雾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对人们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实验证明,100m2的普通办公室发生火灾所产生的烟气可以将面积1500m2、高37m的中庭充满2/3。
火灾中,大部分人员伤亡均因烟气所致。
现代化的建筑物,规模大,人员集中,功能复杂,设备众多,还有相当一部分高层建筑使用了大量的可燃装饰材料,如塑胶板、化纤地毯等,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
一、烟气的产生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
火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成分非常复杂,主要由三种类型的物质组成:(1)气相燃烧产物;(2)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3)未完全燃烧的液、固相分解物和冷凝物微小颗粒。
火灾烟气中含有众多的有毒、有害成分、腐蚀性成分以及颗粒等物,加之火灾环境高温缺氧,必然对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的灾害。
二、火灾中烟气对人员逃生的影响2.1烟气的恐怖性烟气中的烟粒子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蔽作用,当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并且烟气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作用,使人睁不开眼,对本来很熟悉的环境也会变得无法辨认其疏散路线和出口,熟悉周围环境的人在烟雾环境中能正确判断方向脱离险境的能见度最低为5米,更不要说对环境不熟悉的人了。
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

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
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
1.场所设计和规划:例如,场所的布局、通道宽度、出口数量和位置等,都会对疏散效率产生影响。
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提高人员的流动能力,减少拥堵和堵塞。
2.人员数量和分布:人员数量过多或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拥挤和阻塞,从而影响疏散效率。
需要根据场所的容量和人员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人员控制和引导。
3.人员行为和意识:人员的行为和意识也会对疏散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人员没有意识到危险或者不遵守疏散指引,可能会导致混乱、阻塞和推挤等情况,降低疏散效率。
4.疏散设施和装备:包括疏散通道、出口通道、紧急照明、报警器等设施和装备的性能和状态,也对疏散效率产生影响。
设施损坏或者故障可能导致疏散效率下降。
5.外部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和条件,例如火灾、地震、恶劣天气等,也会对疏散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恶劣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可能使得疏散过程更加困难和缓慢。
6.组织和管理:合理的疏散组织和管理可以提高疏散效率。
例如,制定详细的疏
散计划、指定专人负责疏散指挥、进行疏散演练等,都可以提前预防和处理疏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疏散效率。
综上所述,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场所设计和规划、人员数量和分布、人员行为和意识、疏散设施和装备、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组织和管理等。
在实际情况中,需要综合考虑和处理这些因素,以确保疏散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火灾中的建筑物疏散通道的人员逃生速度

火灾中的建筑物疏散通道的人员逃生速度在火灾中,建筑物疏散通道的人员逃生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快速而有序的疏散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并提高逃生成功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火灾中建筑物疏散通道的人员逃生速度,包括影响逃生速度的因素以及提升逃生速度的措施。
1. 人员逃生速度的重要性火灾是建筑物内部最常见、最危险的灾难之一,救援时间十分宝贵。
人员逃生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逃生的效果和生命安全。
快速逃生能够缩短逃生时间,减少人员受伤、受困的风险,并为消防队员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2. 影响人员逃生速度的因素2.1 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布局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布局直接影响人员逃生的速度。
合理的设计应考虑通道的宽度、通道数量、坡度、转角等因素。
宽敞的通道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员同时逃生,减少拥堵和阻塞。
逃生通道的数量应与建筑物容纳的人数相匹配,以避免拥挤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坡度和转角的合理设置可以减少人员行走的阻力和方向的混乱,提高逃生效率。
2.2 人员疏散能力和行动规范人员疏散能力和行动规范是影响逃生速度的关键因素。
人员应具备基本的火灾疏散知识和应急技能,包括灭火器的正确使用、避免恐慌和混乱的行为等。
同时,组织演练和培训可以提高人员的疏散能力,并让其熟悉逃生路线和疏散通道的位置。
3. 提升人员逃生速度的措施3.1 预防和控制火灾发生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逃生速度提升措施。
建筑物应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消防设备和系统,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定期维护和检查这些设备可以确保其有效性。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应符合防火要求,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3.2 提供清晰的逃生指示和标志清晰的逃生指示和标志对人员疏散至关重要。
建筑物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包括逃生出口的指示、紧急照明等。
标志应易于识别,避免歧义。
逃生指示和标志的设置可以帮助人员迅速找到逃生通道,减少迷路和浪费时间的风险。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逃生通道逃生通道的畅通是保证人员逃生速度的关键。
消防工程师知识点题归纳:安全疏散

消防工程师知识点题归纳:安全疏散在消防工程领域,安全疏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关系到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否迅速、安全地逃离危险区域,保障生命安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安全疏散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全疏散的基本概念。
安全疏散指的是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将建筑物内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安全通道、楼梯等设施,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过程。
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众多。
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建筑面积、建筑结构等都会对疏散产生影响。
例如,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学校、医院等,在疏散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为复杂,因为人员众多,疏散难度较大。
而高层建筑由于垂直距离长,疏散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
安全疏散距离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它包括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以及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相对较严格,而住宅建筑则相对宽松一些。
疏散宽度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点。
疏散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员密度等因素来确定。
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的宽度都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在疏散过程中人员能够顺利通过,不会造成拥堵。
接下来,我们谈谈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是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分为敞开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等类型。
敞开楼梯在火灾时无法阻止烟火蔓延,安全性较低。
封闭楼梯和防烟楼梯则能提供更好的防火分隔和防烟效果,提高疏散的安全性。
疏散门的设置也有讲究。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等。
疏散门的宽度和数量应满足疏散要求,且疏散门的开启不应影响疏散通道的有效宽度。
疏散通道的要求同样严格。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障碍物。
通道的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以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
在安全疏散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
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明显位置,指示疏散方向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应急照明应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为疏散提供足够的照明。
火灾爆炸发生时人员疏散应避免的行为因素

(一)火灾爆炸发生时人员疏散应避免的行为因素1、人员聚集灾难发生时,由于人的生理反映和心理反应决定受灾人员的行为具明显向光性,盲从性。
向光性是指在黑暗中,尤其是辩不清方向,走投无路时,只要有一丝光亮,人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向光亮处走去。
盲从性是指事件突发,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由于过分紧张、恐慌,而失去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只要有人一声召唤,就会导致不少人跟随、拥挤逃生,这会影响疏散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恐慌行为是一种过分和不明智的逃离型行为,它极易导致各种伤害性情感行为。
如:绝望、歇斯底里等。
这种行为若导致“竞争性”拥挤,再进入火场,穿越烟气空间及跳楼等行为,时常带来灾难性后果。
(3)再进火场行为受灾人已经撤离或将要撤离火场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驱使他们再度进入火场,这也属于一种危险行为,在实际火灾案例中,由于再进入火场而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5>上级领导参观工程应急措施项目经理部要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建设办公室做好领导的安全保卫工作。
上级领导参观工程应急措施:1、提前清理现场与施工无关人员,严格进出制度,严查、严排现场安全忧患。
2、通知所有施工人员坚守各自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3、施工现场要保持良好的施工秩序和优美的环境。
4、积极配合公司做好各项安全及接待工作。
<6>资金、物资短缺事件应急流程及措施项目资金短缺、物资设备不能按时供货,是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避免这类事件发生的最好办法是“早发现、早解决、早遏制”。
即随时收集资金和物资流通信息,提前发现事件发生的苗头,提前给企业总部、工程建设协调管理部、设计院发出预警预报,做好多套解决方案,一旦事件发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多种选择解决问题。
1、资金、物资短缺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应遵循的原则(1)预案一旦启动,相关责任人要以处置重大紧急情况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
各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必须服从指挥、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时影响人员疏散的因素
一、人的主体因素
“人在火灾中的行为”是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研究人与火灾发生、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在火灾条件下的行为规律,在大多数火灾条件下,建筑物居住者的安全问题取决于火的发展规律和火灾的直接威胁下采取的行为反应,所以必须首先认识火灾发生后影响人员行为规律的因素。
(一)人的空间位置感
人在的行为受到其所空间、所处位置的支配,人在空间中运动,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变换位置,收集和处理涉及其影响自身行为和做出行动时要用到的信息,为使这些信息有意义,人们将这些信息组织起来,形成对所处环境的理解,当火灾发生时,需要进行安全疏散时,空间位置感越强的人,对所处环境越熟悉,也就越有能力保持镇定,采取最有效的疏散措施,反之熟悉环境的能力不如前者的,势必造成不能够及时掌握安全疏散的相关信息进而影响自身的安全疏散。
(二)人的认知与决策
认知是指个体对信息加工的过程,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有关,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例如,经过系统消防安全培训的人员,在处理火灾中能够较好的缩短人员疏散时间[21],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在接受消防安全理论上,理解和实践水平远远高于普通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学习环境中不断的接受消防安全氛围的影响,其思维水平和消防知识信息储量高于被管理人员。
决策就是从可选方案中选出一种正确的方案以解决问题。
安全疏散情况下,人的行为决策首先受到其认知能力的影响,如对疏散通道的熟悉程度,主体接受认知对象及环境传送过来的刺激新激进行分析判断,采取疏散行为,并循环行进。
(三)人的熟悉程度
一个建筑内的人员,或者作为一个团体前来参观该建筑物的人,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他们总是趋向于一起逃生,这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属性,例如,某建筑物火灾中,火灾发生后,孩子跟父母不在一起,那么父母在逃离建筑物之前首先是去寻找自己的孩子,这个熟悉性的概念说明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总是趋向于寻找自己熟悉的人,组成一个团体后一起逃生,熟悉性还表现在人与周围的物理环境之间。
人们发现火灾线索,做出一系列决策,决定开始疏散之前,总是趋向于寻找自己熟悉的安全出口,对环境的熟悉程度是影响疏散中人们行为选择和出口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在疏散状态下倾向于选择熟悉的路线进行逃生,熟悉会让人们感觉更有信心[22]。
这是因为熟悉的人和环境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和力量。
陌生的人和环境总是给人带来恐惧,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参加盛大的生日晚会,而且不认识其他参加晚会的人,肯定会犹豫不决,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会让人感到孤立无援,给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如果是到熟悉的地方,跟熟悉的人聚会,此人则会欣然前往,没有任何思想负担,这跟上面提到的寻找熟悉的人和熟悉的环境是一样的道理。
(四)人的方向感
方向感也称对方位认知,是人体对物体所处方向的感觉,如对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的感觉。
人的运动有赖于对空间的认识,是对方向感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当没有了方向感,会让人从心里上感觉无可适从,方向感更取决于对一个空间的第一认识,也就是说人来到某一陌生的环境中,每一个人对建筑空间布置的认识是不同的,从而决定了对自己所处位置、由所处位置到另一个地方的认识,有的人只需经历一次就会对所处的空间位置就有了清楚认识,而且能找到正确的路径从一个地方到自己所确定的目的地而另一些人却找不到。
个人的方向感分为良好方向感或方向感很差两类。
具有良好方向感的人能将所接触到的东西,经过大脑处理形成大量的有效的空间信息,并能把这些信息整理形成一个对空间的整体映像。
而方向感差得人,只能将信息零碎的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模糊的空间映像,形成错误的信息,影响人的方位判断。
(五)心理素质
火灾是具有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常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毁灭性的伤害,由于火灾的发生比较突然,同时又伴有浓烟、强烈的热辐射和有毒气体,所以处在这种环境的人往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但人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获救或避免死亡。
心理素质好的人,遇到突发性事件也会感到紧张害怕,随着客观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血糖增加,但这些人却很冷静,大脑运转迅速、反应灵敏、思维的逻辑性更强、行动迅速,而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会感觉非常恐慌,往往表现为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木讷,不知马上逃离灾害现场甚至还有一些人在应急状态下则会变得焦躁,发生感知和记忆上的失误,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和种种异常举动。
(六)担当的角色
在组织中一个人对某一信息的反应方法对组员或组员的责任有着比较大得影响。
对于某一群体来说个体会保持自己在某一情形中的角色,即使面对新环境或有危险的情形。
如外来人看到火灾迹象做出的反应趋向于参考周围的人的反应
来做出自己的判断,而员工不同,他们很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知道什么事正常现象,什么是不正常现象,一旦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他们觉得有责任来处理不正常现象当需要疏散时,即使这不是他们应做的事,以及没有事先计划,他们也会组织顾客疏散。
由于火灾发生后工作人员对自己所处位置的熟悉,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从就近的消防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逃生,而顾客多半会从自己熟悉的道路进行疏散,如大厅、敞开式楼梯等,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伤亡事故。
因此如何加强工作人员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确保顾客的人身安全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这就要求通过定期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和完善、落实好关于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促使工作人员在火灾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杜绝各类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
二、空间和功能分布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不同的空间组织模式下的建筑综合体,将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建筑集中为一体,使其具有不同的空间导向性和识别性,功能的分布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人员分布的差异,会使居于其中人员感到空间布局清晰或者是容易迷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在灾害时的疏散,相同的功能分布在同一区域,也有利于人们的空间认知,有利于人们在空间中的导向和方向感,有利于有效选择正确的疏散路径。
(一)空间组织模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大型商业建筑的建筑空间,经常需要进行群体疏散,如果具有良好空间组织模式,不仅平时有利于人员使用,在火灾时也有利于人员快速的疏散。
根据相关的研究证明,空间环境因素对于群体疏散中疏散者疏散路径选择、疏散速率、疏散效率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如果空间组织比较差,空间环境布置不易被人员识别,将不利于人员火灾时安全疏散,特别是在火灾发生到一定阶段,浓烟弥漫、充满毒气或者人员受伤被困时,人员将无法根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消防器材的指示进行疏散,这时特别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因此需要首先在建筑设计初期,从建筑本身的空间组织和功能组织上就应该考虑方便人们辨识和寻路,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才有利于人员有效疏散。
不同的空间组织模式下的建筑综合体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导向性和识别性,会使居于其中人员感到空间布局清晰或者是容易迷失,如布局混乱会刺激疏散者的心理,从而导致疏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甚至能够演变成群体恐慌,并造成恐慌心理在疏散群体之间蔓延。
按照不同的模式组织空间,根据人们在疏散状态下的趋光性、向阔性的行为特征,在建筑中设置休息空间、开放空间,能加强建筑物特性,使得建筑各部分差异更加明显,让身处其中的人更明了自己的相对方位,能够更好的在紧急情况下顺利疏散所以建筑空间环境因素对于群体疏散的影响作用,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在相应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
对群体疏散的促进作用。
(二)功能分区对安全疏散的影响
功能分区是建筑学的常用概念,是指每一个建筑物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所划分的不同区域,但对消防安全疏散上的作用,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
事实上在建筑的功能分区上是由楼板、隔墙和门等围护结构组成的空间,这个区域可能在一个防火区域内,也可能在两个或几个防火区域内。
大型商业建筑把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建筑集中为一体,功能的分布的方式不同会导致防火分区面积扩大,由于人员分布的差异,这样就会导致火灾发生紧急疏散时,分布在建筑平面不同位置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内人员疏散数量不均匀。
局部区域如被疏散人员过于集中,造成在疏散过程中人员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引发挤压踩踏事件,增加伤亡。
因此需要对建筑物合理的进行防火分区,促使人员合理分布;另一方面,相同的功能分区分布在同一区域,也有利于人们的空间认知,有利于人们在空间中的导向和方向感,这样也就有利于人员在紧急状况下心理保持平静,更加有效选择正确的疏散路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