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政治笑话的现实隐喻 【猫眼看人】

[原创]政治笑话的现实隐喻 【猫眼看人】
[原创]政治笑话的现实隐喻 【猫眼看人】

[原创]政治笑话的现实隐喻【猫眼看人】

雷歌政治笑话古今皆有,中外亦然。相对于平民,政府是一种有组织的强势机构,常常具有压倒平民的力量。政治笑话,是平民对政治威势的一种消解,一种温和的抵抗。每一个能让人会心的政治笑话,都准确地表达着人们对现实的感受。因而政治笑话又都是现实的寓言。通过搞笑,人们诉说着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改变的希望。最近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段子,与君分享。1、【领导头次坐公交】北京公车改革,厅级领导都没了专车,一些领导都办了交通卡。有个领导第一次坐公交,上车主动给司机亮了一下交通卡,就向座位走去。司机说:“读卡!”领导就拿着交通卡认真地读起来:“北京市公共交通卡。”司机指着刷卡器喊道:“在这读!”该领导便回到车门读卡器旁,大声地读“北京市公共交通卡……”。一车人爆笑。司机摇了摇头叹道:“哎,这几天咋了,净是些傻子来坐车!”这是嘲讽一些领导不食人间烟火。这个段子与号称“600帝”的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月花600元租住江景豪宅而不知百姓住房困扰的段子有异曲同工之妙。2、【一招解决小区十年难题】某小区门口停一辆报废车,差不多快10年了,轮胎没了、车窗砸了。因为停的位置有点碍事,无数人打过电话请求有关各部门清理,可都互相扯皮,就是没人管。

直到有一天,车上被人用漆喷上了“民主自由”几个大字。第二天,车就不见了……!政府部门推诿扯皮,但他们也有不可触摸的G点,一碰到就会立刻有反应。这个G点这回被聪明人摸到了。

3、【台风就像大领导】1)要来的时候大家都事先知道。2)迎接的人都不敢怠慢,要开会研究部署,生怕有丝毫纰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3)大家都要时刻关注它的行程,一般都是姗姗来迟。4)说要来不一定来,随时都有可能改变路线,但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好,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5)即使来了待的时间也不长,轰轰烈烈走过场,随便转转就走。6)派头都很大,媒体都要争相跟踪报道。7)视察完还要留下很多问题让人整改。8)一般都是周末来,体现“作”风,结果都是一阵风。官场的“唯上”心态登峰造极,形式主义触目惊心,这么传神的段子谁看了都要会心一笑。

4、【谁在逆行】丈夫驾车出门。妻子在家听广播,听到一则报道,急忙致电老公:“老公啊,我刚听广播上说,高速公路上有一辆车在逆行,你千万要小心啊。”老公回复:“哪只一辆啊,我看有好几百辆车都在逆行!”朝鲜外交部发言人:希望世界各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小视野与大视野的区别,嘲讽坐井观天。

5、【日本人为何连得诺奖】日本人得了那么多诺贝尔奖,

主要是他们对待工作有严谨的态度!网友神回复:严谨个屁,在中国打了八年的仗,连抗日的主力军都没找到!

这是嘲讽某些人涂改历史乱编故事。6、【尼克松访华群情激愤】1972年尼克松访华,某公社一名干部向社员传达:“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总头子尼克松马上要来中国了……”会场上顿时炸开了锅,社员们群情激昂地说:“这是美帝国主义最大的头头,这次来了一定不能放他回去,坚决抓住枪毙他。”干部一听急了,忙大声宣布:“毛主席已经决定了,这次暂时不杀他……”政治宣传脱离了现实会引起怎样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7、【中国与美国的相同点】中国和美国虽然有很大差别,但是至少有两个方面却完全一致:1)美国人民会骂美国政府,中国人民也会骂美国政府。2)美国的富人生活在美国,中国的富人也生活在美国。短短两句,却内涵丰富,令人感慨万千。笑话当然都是编的,并不都是真人真事。但编得好的段子,都是“不是真事,胜似真事”。刻画世相惟妙惟肖,点睛传神。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笑话虽然轻松,但轻松的背后,又有一种沉重,一种穿透的力量。这正是寓言的生命所在。

隐喻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52351961.html, 隐喻的应用 作者:王昱之 来源:《祖国》2017年第09期 摘要:隐喻是一种常用的语言现象。本文对隐喻进行了举例、研讨和分析。主要包括隐喻的概述和研究历史、生活中的隐喻使用和隐喻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隐喻应用产生原因 语言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说,人们时刻都在运用隐喻,不使用隐喻,就不可能流畅连贯地说上三句话。由此可见,隐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甚至许多时候人们在运用时都不自知。同时,隐喻作为当下语言学最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所具备的不同文化,包含了认知上的区别,对于隐喻的研究有利于开发第二语言教学。本文就隐喻的使用方面做了阐述,并提出了可能的产生原因。 一、隐喻的概述与研究历史 隐喻的英文单词为“metaphor”,它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意义为从此到彼,以一个事物来说另外一个事物。汉语修辞中,分别将两个事物称为“喻体”和“本体”;还有其他人称它们为“载体”和“话题”等等。隐喻的研究起源于西方,从古至今,人们对隐喻的探究已经从纯粹的诗文层面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语言方面,从将隐喻看成单纯的修辞层次到思维运转的层次。国内对隐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处处可见的隐喻 隐喻并不单单仅限于文学,而是存在于我们的整个生活中,在我们不知不觉时占领了我们的语言。 (一)文学 人们最早认识的隐喻就是文学领域中的隐喻。好的隐喻会让人眼前一亮,使得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或是让情感更甚,深富感染力,比如: 1.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2.上了白漆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REVUE似地,把擦满了粉的大腿交叉地伸出来的姑娘们……(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3. On any person who desires such queer prizes, New York will bestow the gift of loneliness and the gift of privacy.( Here is New York, by E.B.White)

一个关于荒谬的隐喻——浅谈《楚门的世界》

早晨起来,打开电脑,打开手机,打开电视,看新闻,搜视频,上QQ,发微博。 我们生活在一个流动而固定的时间里。一切都非常具体,具体到你低头看看表就能一目了然的醒目的数字。但这个动作不会延续很久,因为你事实上很清楚现在的时刻,看手表的目的是为了决定接下来要做什么,但这已被决定。你将迈开步伐,融入人群中,融入时代的荒流里,而时代正朝着前方裸奔。 安然无恙地生活,顺顺当当地行走,一切都那么真实,你和往来的行人擦肩而过,和偶遇的朋友打招呼,和同事问好握手。但一切都是被隐瞒的骗局,或者说,是荒谬的真实。 《楚门的世界》是一个荒谬到近乎恐怖的寓言。楚门从小到大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硕大的电影棚,他的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赤裸裸地暴露在观众眼中——“内容真真实实,原原本本,诸位所见,绝无虚假。”他的父母,朋友,初恋,妻子,都是被安排的。父亲在海上的死亡是为了让他畏惧远方,朋友的一席劝慰是原原本本地背诵台词。与其说导演安排了一切,不如说观众安排了一切。导演的最终目的是观众,也就是说,导演是观众的一面镜子。不禁联想到时下流行的各种真人秀节目,明星挖尽心思讨观众的欢喜,跳水的跳水,旅行的旅行,秀嗓子的也不能没有“故事”。 时代正一层层剥去身上的衣服,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赤裸不是真诚,而是彻头彻尾的消费。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担忧的那样,文化的消亡不是由于暴力的压制,而是将它放上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电视提供了图像,电脑加快了速度,互联网拓宽了渠道。消费之后是什么?一问既出,四下寂静。戴安娜王妃的死证明了一切,死亡,也可以拿来消费。 然而我们最后又都看到了什么?是那些明星吗?是楚门吗?不,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空荡荡的躯壳。楚门不是单一的或者说少数的个体,观众并不只是消费者,楚门也并不只是商品。每个观众的每次消费,没有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导向外界,反倒是直戳胸膛。楚门在海上遭遇风暴,几近沉溺之时,观众也无不屏气凝神,心弦紧绷。这暗示着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每个人都要面对那么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现实。我们所要面对的,不是什么观众,不是什么导演,是我们自己。 退一步看,一切都那么真实——诡异,人们都为你而转——谎言,妻子的上班是假的上班——蒙蔽,朋友心不在焉地应答你的求助——禁锢,没有航班,公交车坏了,一出海就有风暴……如果不是那位姑娘,楚门能碰到这些吗,能意识到这些吗?他将生活下去,一直活在这种荒谬中,自己又毫无知觉。从出门开始,就是扑面而来的荒诞——“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night”,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影片以隐喻式的手法微妙地演绎着现实的荒谬,个体的荒谬。 你低头看看表,但这个动作不会延续很久,因为你事实上很清楚现在的时刻,看手表的目的是为了决定接下来要做什么,但这已被决定。“起床,有轨电车,四小时办公或工厂打工,吃饭,有轨电车,又十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起床,有轨电车……”,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同一节奏,同一条道路。这是加缪在《荒谬的藩篱》中对于荒诞的描述。这种荒谬,源于冲突,人的异化存在与本真存在的血淋淋的冲突。楚门在课上说他要当一个麦哲伦式的航海家,探索世界,老师却拿着清晰的世界地图对他说,没什么好探索的。一个生活着的人,很难不去承受这样那样的冲突。父亲死于海上的确给他造成了航行的心理阴影。在一定程度上,他承认了父亲的死亡,乖乖地生活在“桃源岛”上。 如同卡夫卡所言,我说的与我想的永远不一样,我想的与我愿意想的也永远不一样。楚门在揭发了生活的谎言的同时,也只能靠谎言,靠发疯卖傻来逃离,来出走。这本身不就是一种荒谬?有别的是,他尽管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谎言的世界里,但他是真正地在生活。或许真正禁锢他的不是形形色色的谎言,而是他自己零件般的机械生活。 能逃离吗?楚门历经尝试,轮船,飞机,公车……不行。即使真的逃离了荒谬,“逃离”

[原创]政治笑话的现实隐喻 【猫眼看人】

[原创]政治笑话的现实隐喻【猫眼看人】 雷歌政治笑话古今皆有,中外亦然。相对于平民,政府是一种有组织的强势机构,常常具有压倒平民的力量。政治笑话,是平民对政治威势的一种消解,一种温和的抵抗。每一个能让人会心的政治笑话,都准确地表达着人们对现实的感受。因而政治笑话又都是现实的寓言。通过搞笑,人们诉说着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改变的希望。最近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段子,与君分享。1、【领导头次坐公交】北京公车改革,厅级领导都没了专车,一些领导都办了交通卡。有个领导第一次坐公交,上车主动给司机亮了一下交通卡,就向座位走去。司机说:“读卡!”领导就拿着交通卡认真地读起来:“北京市公共交通卡。”司机指着刷卡器喊道:“在这读!”该领导便回到车门读卡器旁,大声地读“北京市公共交通卡……”。一车人爆笑。司机摇了摇头叹道:“哎,这几天咋了,净是些傻子来坐车!”这是嘲讽一些领导不食人间烟火。这个段子与号称“600帝”的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月花600元租住江景豪宅而不知百姓住房困扰的段子有异曲同工之妙。2、【一招解决小区十年难题】某小区门口停一辆报废车,差不多快10年了,轮胎没了、车窗砸了。因为停的位置有点碍事,无数人打过电话请求有关各部门清理,可都互相扯皮,就是没人管。

直到有一天,车上被人用漆喷上了“民主自由”几个大字。第二天,车就不见了……!政府部门推诿扯皮,但他们也有不可触摸的G点,一碰到就会立刻有反应。这个G点这回被聪明人摸到了。 3、【台风就像大领导】1)要来的时候大家都事先知道。2)迎接的人都不敢怠慢,要开会研究部署,生怕有丝毫纰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3)大家都要时刻关注它的行程,一般都是姗姗来迟。4)说要来不一定来,随时都有可能改变路线,但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好,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5)即使来了待的时间也不长,轰轰烈烈走过场,随便转转就走。6)派头都很大,媒体都要争相跟踪报道。7)视察完还要留下很多问题让人整改。8)一般都是周末来,体现“作”风,结果都是一阵风。官场的“唯上”心态登峰造极,形式主义触目惊心,这么传神的段子谁看了都要会心一笑。 4、【谁在逆行】丈夫驾车出门。妻子在家听广播,听到一则报道,急忙致电老公:“老公啊,我刚听广播上说,高速公路上有一辆车在逆行,你千万要小心啊。”老公回复:“哪只一辆啊,我看有好几百辆车都在逆行!”朝鲜外交部发言人:希望世界各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小视野与大视野的区别,嘲讽坐井观天。 5、【日本人为何连得诺奖】日本人得了那么多诺贝尔奖,

关于生活的隐喻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人生在有志者眼里是登山的运动。这诚然说明,人总在努力,总在攀登,但卢梭更想说的是,这种攀登是没有终点的,当人们到达一座山峰的顶点,那时才会发现,更高的山更远的路还在前边。这还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按照李宗盛《山丘》里的意思,就算越過一座又一座山丘,才发现,当初为了谁去登山,那谁已经不再等候。总是在攀登。总是望不到边,好不容易越过山丘,见到别样的风景,也没有谁懂得分享。 但是根据另一种看法,不管人怎么折腾,其实走的都是下坡路。斯威夫特有言:“人活一世。不过一柄长把扫帚而已。”原本生机勃勃的一棵树,枝叶蓬勃在上,树干支撑在下,及至被制成长把扫帚,便失去了青叶,颠倒了上下,杆在上,枝在下。他好像想说,人之初生,本来完整,活过人世一遭,没有得到,只有失去。失去了什么呢?除了青翠、性灵,还有秩序。 在西方文明中,人生被看作一系列的克服和战斗。17世纪德国诗人格羽菲乌斯在《夜晚》中写道:“这生活在我面前展开,犹如一条跑道。”只有在浪漫主义那里,事情才颠倒过来。人生的最高形式成为佛教式的无所作为。于是,最高贵的生命是植物一般静止的。施莱格尔在《卢琴德》中说:“最高、最完善的生活无非是一种纯粹的植物化。”一切对立都被遗忘,一切奋争都得到了止息。 最后一组可以对比的感觉是钩子和坑的不同。它们表达的都是一种人生的不平整感,不是凸出来,就是凹下去。据说塞尚后来把自己身边的人称作“钩子”,好像活着的基本感觉就是被牵扯住。这是一种古老的感觉,在佛经里会经常见到,比如被欲念牵扯住。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嗨”和“坑”,也都有典可依。在明代冯惟敏《河西六娘子·笑园六咏》中的第二咏写有“每日笑胎嗨”,其六写过“处处赚人坑,只落得山翁笑了一生”。

住店多次的女人告诉你酒店房间里不为人知的个秘密

住店多次的女人告诉你酒店房间里不为人知的个秘 密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虽说人在旅途,就是家,但再豪华也不如自己家卫生、隐私和安全。住酒店要注意哪些事下面一位住店500多次的女人告诉你酒店房间里不为人知的12个。 1、请反看猫眼 进门第一步,检查门上的猫眼,如果被损坏或动了手脚,一定要换房间。透过猫眼,视线应该清晰无阻碍。动过手脚的猫眼里面可能装有窥视孔相机(一种外面能看见里面的反向透镜)。 出于安全,建议在猫眼里塞一小团纸,只在需要时取下。此外,如果有人敲门但猫眼里却看不到人,不要开门,而是打电话给前台。 2、远离热水壶 其实宾馆里最脏的地方,不是传说中的浴缸,而是——电热水壶。热水壶基本上是每个房间的标配,看起来很干净,但谁知道在你之前的住客用它做过什么。想想呕吐物、烟屁股、甚至是…… 所以你不要太高估国人的素质。想喝水可以买两瓶瓶装的,省心,安全。 3、不用玻璃杯 浴室洗手池旁的玻璃水杯最好不要用,尤其不要拿来喝水。因为这个东西服务员只会用抹布擦,再拿自来水随便冲冲,很少有高温消毒的程式。 4、小心虫子

有些宾馆,条件差一点,尤其是甘孜阿坝这样一些条件艰苦点的地方。宾馆房间有虫子,进门的时候,最好先检查一下衣柜等木制品家俱,这些地方虫子最喜欢。 5、电视遥控器 如果一件物品所有住客都会拿起来使用,那就是房里超级脏的物品,在任何好里,超级脏的非电视遥控器莫属。无数的人使用过遥控器,但是员工极少清洁。 6、床头灯开关 同样的,另一样多数住客不假思索就使用的东西就是床头灯开关。在接触这两者之前,最好用抗菌湿巾或喷雾快速清洁一下。 7、勿信〝已消毒〞 口杯、拖鞋,尤其是塑胶拖鞋,浴室的防滑垫、马桶和浴缸也可能在消毒方面偷懒。低于四星的酒店最好不要直接使用。 8、隔纸坐马桶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垫上一张纸再用! 9、浴缸要慎用 用指甲划浴缸壁,如果是消过毒的,会形成光滑的保护膜,有〝吱吱〞的声音,当然,能用淋浴还是尽量淋浴稳当。

隐喻的发展

1、传统隐喻理论 隐喻是什么?修辞学家说,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辞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隐喻本质的认识较之传统的隐喻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和《诗学》中的多处,他从隐喻的活动方式角度描述其特征。亚氏对隐喻的定义是:“就是把一个事物的名称转用于另一个事物,要么从种转向类或由类转向种,要么根据模拟关系从种转向种”(《诗学》)。根据这个定义,亚里斯多德又将隐喻的本质概括为词汇的替代:“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或者以属代种,或者以种代属,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他说的替代的几种情况是:(1)以属代种,或以上代下,即用上义词代下义词。如There lies my ship (我的船躺在那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解释,lie是属,lie at anchor是种(抛锚停泊),前者所指范围更广,其语义涵盖后者,但在这个句子里前者的语义等于后者。(2)以种代属,或以下代上,以下义词代上义词。如Truly ten thousand noble deeds hath Odysseus done(Odysseus做了足足一万个伟大业绩)。ten thousand (一万)这个数字在语义上属于“a large number ”,因为“大量”可以是上百、上千,也可以是数十万、数百万。因此,前者是种,后者是属,但前者实际上要表述的是大量的意思,因而是以种代属。(3)以种代种,或互代,是一个分类学上同一级的词代替另一个词。如With blade of bronze drew away the life /Cutting off the water with unwearied bronze/To draw aw ay(从中抽出)用来代替“to cleave”(裂开),cutting off 则用来指“to draw away”之意,两者都是“taking away”之意,在同一层次,可谓以种代种。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四类隐喻中,真正重要的是通过比例关系所作的“类推”(analogy),也可叫“proportional metaphor”(比例性比喻)。他也为此举了例子。 亚氏提到了明喻,认为是隐喻的一种。明喻指对两个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较,特别是这种比较因使用了引导词like或as使语义清晰显现,实质是替代或比较。 束定芳认为,亚氏定义的最大优点是发现了隐喻是一种意义转换的形式,隐喻涉及至少两个词或事物,其中一个在构成隐喻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变化。其定义的最大局限是将隐喻限制在名词上,排斥了其它词用作隐喻的可能性,因此也排斥了揭示隐喻的话语特性的可能性。因为承认动词和形容词等也可以用作隐喻,就必须承认只有在词语的组合过程中才可能生成隐喻的事实,同时,这一定义也无法将隐喻与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如换喻、提喻等区别开来。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对亚氏的隐喻观作了总结:我们把隐喻定义为名词意义的转换,其特点有:第一,隐喻是一种借用;第二,借用的意义与本义相对应,也就是说,它原本属于其它单词;第三,我们求助于隐喻来填充语义的空白;第四,借用词取代了并未出现的本义词,如果这种词存在的话。 传统修辞学中另一个对传统隐喻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是法国修辞学家方达尼尔。在《话语的辞格》中,他把隐喻作为一种典型的辞格来分析。他指出,喻格不是关系本身,而是建立在关系之上的一种理据。比喻发生的关系是概念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借词的原始意义,另一方面是它被新赋予的意义。在他看来,喻格虽然由一个词组成,但发生在两个概念之间,通过两者之间的转移构成。因此,喻格建立在一种双重性的基础上。他还指出,由于相似与事物的特征有关,因此可以把这一特征转移到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的领域。隐喻可以取自我们周围的任何事物,真实的或想象的、思想的、道德的以及物理的实体,而且它们都可以用于所有的思想的实体。方达尼尔以“有生命的”(inanimate)为标准,把隐喻分成五类:属于某一有生命事物的特征向另一有生命的事物转移的隐喻;某一无生命但具物理性的事物的特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兴湘学院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 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 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 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 言。 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意思是代 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兄弟们,生命不息。”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 ,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 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

美国影片《雨果》中的隐喻再解读

摘要:电影《雨果》是著名导演马丁·斯克西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讲述一个喜爱钟表和机械的孤儿雨果。他经常去玩具店偷玩具的零件来修理父亲留下的机器人。最终,他惊喜地发现玩具店老板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著名大导演梅里爱,梅里爱和雨果这一老一小因为机械联系在一起,并渐渐生出了美好的情感。影片巧妙地运用隐喻的手法,将许多人生哲理隐喻其中,不仅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性,更让观影者得到启发和收获。本文将分析影片细节,对影片《雨果》中的隐喻进行再次解读。 关键词:电影《雨果》;机器;隐喻;人生 一、引言 电影《雨果》以20世纪30年代的巴黎为故事背景,讲述一个喜爱钟表和机械的孤儿雨果。他在巴黎火车站的钟楼藏身,他经常去玩具店偷玩具,只是为了偷取一些机械零件来修理父亲留下的机器人。最终,他惊喜地发现玩具店老板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著名大导演梅里爱,他曾经导演了父亲最喜欢的电影《月球旅行记》,而且梅里爱也是一个精于研究机械的人,梅里爱和雨果这一老一小因为机械联系在一起,并渐渐生出了美好的情感。电影《雨果》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有趣经历,实则将许多人生哲理隐喻其中,也正因如此,整部影片看起来才更加令人回味悠长。本文将对影片《雨果》中的隐喻进行再次解读。 二、人生旅程的分岔口 所谓隐喻,是由一个概念影射到另一个概念的结果。影片《雨果》中有许多在火车站发生的情景,火车站的画面贯穿银幕。车站里的人群来来往往,有人在寻觅能将他载往目的地的车辆,有人正在为到达目的地而欣喜,有人却因搭错车或下错站而苦恼。车站象征着旅行,车站的人流都是在路上的,如同人生一样,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生是起点,死是终点,其余的时光都是在路上度过的。旅行时经过千山万水、披荆斩棘终于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就如同人生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实现了一个阶段的梦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在影片中将旅行隐喻成了人生。旅行者可能顺利到达终点,也可能会暂时迷失方向,就如同人生一样,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却误入歧途,与理想中的目的地南辕北辙,只有等意识到的时候,兜一个圈子如果能转回来,才能继续正确的人生之路。甚至,有些人一生都在错误的人生之路上行进,最终无法再回头。 影片中的许多角色都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口,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又都转了回来,给影片带来一个美好的结局。父亲死后,可怜的小雨果成了孤儿,没有人来管理他的日常生活,更加没有人教育他做人的道理,孤单的雨果没有办法,只好用偷和抢来解决自己的饥饿,渐渐的,顺手牵羊成了他的习惯。他想要修理父亲留下的机器人,可没有钱买零件,他便去偷玩具店的玩具,拆下零件自己用。没人疼爱的小雨果正在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歧途,如果放任他这样走下去,恐怕他长大了也会成为一个街头混混或者小流氓。 幸好,当他在错误的人生道路上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遇到了善良的老人梅里爱。梅里爱让他在玩具店打工获得报酬,再用这些报酬来换取自己想要的笔记本。在玩具店打工的日子里,雨果修理机械的能力得到锻炼,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自食其力的人生道理,而不再通过不劳而获去取得。没有家的雨果被警察抓走,梅里爱告诉警察他愿意给雨果一个家,愿意照顾并且教养雨果,让他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险些误入歧途的问题少年雨果,在老人的感召下,终于回到了人生的正轨,开始了正确的旅程。

癌症晚期完全可以治愈放在猫眼论坛 【猫眼看人】

癌症晚期完全可以治愈,放在猫眼论坛【猫眼看人】 一,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心态。二,改良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转化酸性体质。三,少动手术、放、化疗,多服中药才有效。为什么呢?请看下面吧。不过,你想试用下面的药方时,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哦!癌症晚期完全可以治愈癌症实质上是一种慢性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为期长达数年。一般有些人错误的认为当身体感到极度不适到医院确诊为癌症晚期后,就认定癌症发病是很快的。有些人还会如是说:“某年某月我去检查过身体没有什么毛病,怎么突然就得了癌症了呢?”其实,是否得病第一、不能凭借是不是疼痛来判定;第二、不能凭借你是否做过检查来判定。为什么呢?一、常规检查没有任何针对性;二、你的检查不一定涵盖癌症确诊所需要的条件。或者说你的检查没有按照是否患了某种癌症这条思路进行,所有没有针对性。让我们来看癌症晚期的病人,即使确诊为癌症晚期,到他(她)离开人世,至少需要3到9个月时间,有的人还会高达一年半以上,从这一点上说它是典型的慢性病。和非典、中毒、疟疾比起来一点也不可怕!可是最最致命的是错误的意识。因为在99%的人看来,只要确诊为癌症晚期就是等着死亡了。我不知道这个理论来在医界还是病人的自我猜度。如果来自医界那真该骂娘!如果,癌症晚期就代表着死亡,那怎么还

有5%的自然康复率呢?这怎么解释?难道真的是奇迹吗?当然不是,癌症所以康复其核心是解放了意识。《健康》杂志曾讲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当自己觉得得了“不治之症”后,他就想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前了一下自己未了的心愿。于是他就拿起铁锹来要修通通往山顶的一条小路,他想让更多的人能爬上山欣赏山上的风景。于是他每天起早贪黑去修路,一锹一锹下去,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修上去,就这样日复一日,他不但感觉越来越精神,而且心情也越来越好。等到路修成了,他并没有死而是奇迹般的好了。我们在癌症康复治疗中,要解决病人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饮食、运动和心理治疗。最为重要的是心理治疗,这是核心中的核心!在绝大多数医院里没有心理医生,充其量只是给病人一些关心和安慰。加上一来、医生也自己认为到这个时候回天乏术,只是尽人事而已;二来、没有那么多精力只关注一个病人。所以绝大多数病人就是在这种缺乏心理治疗的环境下对自己的健康彻底绝望而直到走向死亡。事实证明:只有心态积极的人获得了康复!目前的康复率约为20%。大家只知道肿瘤会长大,或者长到一定程度不长了,可是你知道肿瘤还会消失吗?我们在康复治疗中这种现象常有发生。医院的解释是有可能他们误诊。实质上不是误诊,一个东西有产生就有死亡,既然能生出来,为什么就不能死亡呢?肿瘤也可以死亡。但是西医的做法是野蛮的切除。我们在接受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兴湘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 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 ”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 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兄弟们,生命不息。”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

隐喻分类

隱喻不只是字詞的遊戲,而是與我們的認知活動以及思維運作息息相關的角色,在我們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思維活動中無所不在…… 隱喻是生活必需品 隱喻,一向被視為一種修辭文學技巧。作用是增強表達效果,充當文學語言表述的點綴與修飾。此一定位的認定源遠流長,在西方可遠溯至古希臘時代的亞里斯多德。 1980年語言學大師雷可夫(George Lakoff)與哲學大師詹生(Mark Johnson)合著《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以大量日常口語資料揭示:隱喻不只是字詞的遊戲,更是與我們的認知活動以及思維運作息息相關的角色,在我們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思維活動中無所不在。大部分的概念體系本質上是譬喻性的,我們經由此一途徑建構了觀察事物、思考、行動的方式。普遍性、系統性、概念性是隱喻思維的三大特性: 1.普遍性:隱喻是語言的常態。經過長期約定俗成而進入日常語言並使人們習以為常。據統計,英語中70%的表達方式是譬喻性的。 2.系統性:立基於我們的經驗,並且有系統地存在於我們的文化中。概念譬喻藏在各種名稱的背後:電腦介面的建構(如:桌面譬喻),以及將網路架構成「資訊高速公路」、「百貨公司」、「聊天室」、「拍賣場」、「遊樂場」等等。正因為譬喻思維具有系統性,才使得這些應用成為可能。 3.概念性:隱喻表述涉及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揭示了身體經驗在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此一認識除了有助於瞭解人類思維運作的方式,更有助於瞭解各種文化間的特性與共性,更深入發掘我們的世界。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2003年再版補記中說: 我們如何進行譬喻性思考事關重大,可用以解決的問題無所不包:上至戰爭與和平、經濟政策、法律決策,下至日常生活的平凡選擇。……婚姻是一種夥伴關係、共同的生命旅行、世外桃源、成長的手段,或者是將二人結合而形成第三種實體?選擇以上任一方式將婚姻概念化會決定你的婚姻形態。例如:有一對配偶視婚姻如夥伴關係,而另一對則視婚姻如世外桃源。夥伴關係之責任承當與世外桃源之不受責任羈絆的特徵根本是南轅北轍。 高高在上/屈居下位 方位隱喻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一書詳細論證了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實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結構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三個隱喻思維的基本型。

评价人的词语

评价人的词语 描写人物外貌的词句: 1、表示人物品质的词语:高尚、谦虚、助人为乐、骄傲、虚心、傲慢、自私、无私、忠心耿耿热心乐于助人 2、表示人物外貌的词语: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面如土色、神情黯淡 3、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目不转睛、炯炯有神、全神贯注、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神采奕奕 4、表示人物举止的词语:举止文雅、狼吞虎咽、欢蹦乱跳、欢喜雀跃、温文尔雅、大大方方 表示愉快心情的词语: 欢天喜地、普天同庆、振奋人心、喜出望外、心情舒畅 优秀品质 (1)勇敢: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2)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3)勤奋学习:十载寒窗、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手不释卷、 (4)助人为乐:乐于助人、排忧解难、仗义执言、拔刀相助

(5)关心他人: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6)公正严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公私分明、大公无私 (7)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绳锯木断 赞美人物品质的词语 一马当先一身正气万夫不当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气冲霄汉气壮山河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龙骧虎步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战无不胜临危不惧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勇冠三军骁勇善战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大智大勇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一清二白大义灭亲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忍辱负重奉公守法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涓滴归公虚怀若谷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童叟无欺谦虚谨慎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豁达大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论心理学中的_隐喻_

收稿日期:20050517 作者简介:孟维杰(1973—),男,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马甜语(1970—),女,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 2005年9月第5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N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ep.,2005No .5 论心理学中的“隐喻” 孟维杰1 ,马甜语 2 (1.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心理学科学化以来,精致性、确定性和中立性的科技理性和逻辑思维一直拥有着绝对的 话语权,剥夺、放逐了心理学语言中另一种权力———隐喻权力。在心理科学领域,隐喻的存在总有 它的道理。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对逻辑演绎和科技理性的一种超越,对事物另外视角的深层次理解和求索。其创造、代替、表达及模式等作用,越来越以一种丰富性、内隐性及不可穷尽性等特征,使心理学流溢出民族文化品性。 关键词:心理学;隐喻;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5)05010106 心理科学发展一百余年来,一直秉持着自然科学研究精神旨趣,其语言表述必须“尽可能接近数 学语言的明确性”[1](p.458) ,才能合法、合理地存在,由此,确定了精致性、客观性和确定性的逻辑语言在心理学领域的绝对话语权,而剥夺、放逐了语言中另一种权力———隐喻权力———修饰性、形象性及比喻性语言,原因只有一个,赋予隐喻语言存在空间,就会丧失心理学作为一门事实表述学科的特征,隐喻语言必须被逻辑语言关在理性王国之外。事实上,“逻辑权力”或许能成功地征服外在事物,却难于独立而有效地阐释内在事情。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隐喻权力不是一种需要逻辑征服和能够被征服的权力,而是一种必须得到充分尊重、恰当运用和表达的权力。在人文知识系统中,它是一种永恒的本 源性权力[2](p.31) ,一种折射人类诗性光辉的智慧,人类认知自身、理解自身的奇妙路径,它已经成为表达人类精神世界,体验人类存在的实在方式。尽管一直以来被主流心理学所排斥、拒绝,但它却一直顽强地存在着、传承着、演化着。从1894年到1975年,心理学家日用而不知地已经使用近265个心理学隐喻,心理学发展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心理隐喻变迁的历史,心理隐喻变迁成为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见证 [3](pp.181192) 。或者也可以说,一个个隐喻,犹如 散落于浩瀚的心理学海洋中一颗颗散发着灿烂光彩的珍珠,把它们串起来,就是一个博大深远的人文精神世界。透过这个世界,我们尽可以解读人类心理奥秘,走进科学逻辑语言所无法企及的“生活世界”。在我们承认由逻辑语言所构建心理学科学世界伟大的同时,我们也深感心理科学离弃隐喻的失落,因为,心理学所遗失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权力的诉求,更重要的是丢弃了一个世界———人文世界,消解了理解人类心灵的平台,也弃绝了一种视野,关闭了通往人性世界的大门。 一、隐喻界说 (一)什么是隐喻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其字源 meta 意为“超越”,而phor 意为“传送”,它的基本词义是把一个对象的诸方面“传送”或“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以便使第二个对象可以被说成是第一个对象,更好地理解第一个对象。在1997版牛津简明语言学辞典中,隐喻作为词格定义中增加了新的内容:“隐喻是雷克夫在80年代所谈到的一种普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一种语域可以系统地用另一种语域中的词汇来谈或表达”。亚里士多德是谈论隐喻第一人,他为隐喻定义可谓言简意赅:“为一事物 — 101—

二年级-第27课《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教学设计-(1)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教材分析 本课针对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或独处的时候遇到陌生人正确的处理办法,通过平安童话故事----萌小兔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对陌生人要提防,保护自己别上当。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8岁左右,爱动、爱说、爱笑,对于学校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自我约束能力太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他们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对安全知识了解有待增加。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知道陌生人惯用的一些欺骗手段。 3、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4、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音乐游戏进入教室。(兔妈妈带兔宝宝出去游玩。) 2、设置情景,导入“陌生人”。(兔妈妈装肚子疼离开,让陌生老师入场,拿糖哄骗学生随她离开。) “这是谁呀?你们认识她吗?” “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如果你不能确定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随便相信陌生人是很危险的!” 3、听故事,让学生了解陌生人很危险,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 提问:丢丢和谁走了? 丢丢认识那两个叔叔阿姨吗? 如果没有告诉警察叔叔,丢丢会怎么样?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陌生人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像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请看,这里有两个例子就是轻信陌生人的话时被骗走的。 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一:有一天傍晚,5岁的小蒙正在路边挖沙子玩,这时一个陌生的男青年热情地凑过来和蒙蒙一起“建城堡”,还送给他一支漂亮的小水枪。几分钟后蒙蒙就和“叔叔”混熟了,最后,蒙蒙就跟着这个“叔叔”去吃肯德基了…… 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二:有一个8岁小女孩,因为热心给“陌生人”带路,不料竟被拐骗走了。警察叔叔经过9天的调查,终于将小女孩解救回来。 听了这两个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还了解到生活中有上当受骗的事例吗?以

[原创]每日大盘走势预判和盘中分时高低点的实时分析【猫眼看人】

[原创]每日大盘走势预判和盘中分时高低点的实时分析 眼看人】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就是个利益集团的权贵们圈钱的绞 肉机,散户进去一般都是九死一生。据说往年散户炒股都是七赔二平一赚,也就是逾七成的股民是赔钱的。但按照今年这样的股市惨况,我估计这个比例应该要大大的改一下了,应该是九赔一平赚。也就是说九成股民是赔钱的,剩下一成是平本的和赚钱的总和,而且即使是赚钱的也赚得不多。为此,股民们怨声载道,恶骂那些鱼肉股民的流氓利益集团的大鳄们的有之,忍痛割肉巨亏离场的有之,甚至还有跳楼自杀的。但仔细想来,这样有用吗?这样那些利益集团的大鳄们就能同情股民就能让股民赚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怎么办呢?难道无助的股民就一定要任人宰割就一定避免不了血流成河的命运吗?王生认为答案同样是否定的。王生始终认为,再烂的股市也有涨有跌,只不过中国绞肉机特色的这个烂股市“跌”永远是主题,而且永远是远大于“涨”的。 但即使是“跌”远大于“涨”,也还是有“涨”的机会的。如果我们能凭借自己的技术,精准的抓住这些短暂的“涨”机,摈弃那些“跌”的过程,那同样也是能赚钱的,极少数股民在这个股市里还能赚到钱就是例证。王生认为,股市(哪怕是中国这样的最烂股市)也永远是不乏机会的,关键只是在于你能不

能用自己的智慧精准的把握得住机会,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 证明。要用技术让股市成为我们的提款机!这是永不服输永 不言败的王生一贯的信念和一直追求的目标。当然,说 时容易做时难,问题是怎样才能把握得住机会呢?王生认为,股市一定有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和属性。努力学习技术,揭开这些规律的秘密,掌握一种对自己有用的操作方法,持之以恒,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为此,王生在这里把原来的时政帖子改写成此股市技术讨论贴,利用自己在股市摸爬滚打几年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技术,用来在每日大盘开盘前判断每天大盘的走势和把我自己认为的每天的分时高 点低点以及每个可利用的波段的低点(介入抄底点)高点(出 局逃顶点)实时公布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只要有时间在线,王生将尽量把经过自己分析判断后认为的每天的分时高低点及有价值的短线波段高低点盘中实时找出来,并实时跟帖贴出,供大家讨论研究。如果这样的技术讨论贴能能做到 抛砖引玉引起大家讨论对大家有那么点儿用处,王生将倍感 足矣。如果王生说得对不要求大家鼓掌,但说错了也希 望不要恶意板砖(欢迎善意批评和参与一起讨论)。王生鄙 视为反对而反对的无理由的恶意板砖(对此类恶意攻击王生 将不予以回应,只当是一阵什么味道的风吹过去了)。如果 时间证明王生都是一派胡言而且错的一塌糊涂,王生将自动 闭嘴,但请众股友不要讥笑奚落甚至人身攻击。另外,所发各种观点均是王生个人(菜鸟级)依据自己的看盘分析系统得到的结论和看法,只是想抛砖引玉在这个问题上引起大家的讨论和研究,不能保证对错。正所谓股市千变万化,谁也不能完全保证所说的是对还是错,王生又不是专业人员,故绝对不赞成看帖的猫友们据此操作,以免因王生谬误误导大家。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后果完全自负。 生诚挚欢迎猫眼各路股林高手前来此贴指导。王生亦欢迎猫眼各位高手及各位股友对本人的各种判断提出赞成或反对意见或者提出修正意见,

浅谈隐喻和比喻

浅谈隐喻和比喻 隐喻,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概所有文化财富都与隐喻有关。新疆岩画中极为夸张的生殖器官,是否隐喻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呢?埃及金字塔是否隐喻着一种数学、物理、生物、几何以至天文、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深奥的思想呢?《圣经》里的“屋顶在上,地板在下”、《周易》里的“天尊地卑”和太极图阴阳小鱼、原子结构、宇宙天体等等,不必一一列举,我们完全可以说,越是高深的文化,越和隐喻休戚相关,没有隐喻思维,就没有这些文化成就,没有隐喻思维,就不能掌握这些成就。 越是伟大的思想家,越善于隐喻。 《论语》中的隐喻比比皆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涂也”——因材施教原理的愤激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学问要精益求精。“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指玉加工由粗到细的几道工序,所隐喻的基本原理是“循序渐进、不断上进”。 诸子百家善于取譬,多有寓言,人所共知。 毛泽东善用隐喻。“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的革命力量可以迅速发展壮大。“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主观主义都缺乏实际基础,缺乏内在思想,只会空喊。 艺术家运用隐喻,使艺术作品呈现出绚丽的色彩,生动无比。 诗人用隐喻把心意写的含蓄有味。“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再如陶渊明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景依依以将入,鸟倦飞而知还。”更有《桃花源记》。左思的“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白的《蜀道难》,这些都是隐喻的杰作。“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又能激起人们多么复杂、多么丰富的联想。 几位画家聚会,有人提议用“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作画,多为青山红花,直接表达,尽用技法,而其中夺魁的一幅为春水靓女,巧妙运用了隐喻思维,使画面韵味十足,意韵显然高出一筹。中国书法艺术的真谛大概就是其中隐喻着社会社会、人生、文化等丰富而深邃的意义吧。美术、雕塑等重在“神”似,这个“神”多是隐喻的结晶。 音乐电影是更具有隐喻性的艺术品。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蓝色多瑙河》、《命运》,随便举出一支什么曲子,大约很难见到不用隐喻就能表达,不用隐喻就能理解的。 善于运用隐喻思维是一种层次极高的表现。 战国时期的邹忌就因此而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以私房中的儿女情话联想到治国大略,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明白,一年功夫使齐国威服四方。

四川泸州惊现全国规模最大红卫兵墓群 【猫眼看人】

四川泸州惊现全国规模最大红卫兵墓群【猫眼看人】 [转帖]四川泸州惊现全国规模最大红卫兵墓群703 次点击 5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kicokiau 于2012-1-3 17:54:47 发布在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在四川泸州市城郊一处叫大龙山的墓群里,埋葬着近千名主要是“红联站”在“文革”武斗中的红卫兵死难者。当时在泸州有两处埋葬武斗中死难者的地方,一处是城区的忠山麓,一处是现在的大龙山,文革结束后,忠山顶上的墓群和纪念碑被推掉,现在这处由于地处偏远,只抹掉了纪念碑文和题字,进出圆门、纪念碑及墓群基本保存了下来,其规模不亚于重庆红卫兵墓群。 一九六六年某月,波澜壮阔的“文革”浪潮从首都——北京波及泸州江城。随着形势的发展,造反派内部发生分化,如也是较早起来造反的学生组织“红闯将”等组织加上打着“造反”旗号的所谓“保皇派”,共同成立了一个名叫“红色造反

者联络总站”的跨行业群众性组织,简称“红联站”。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造反派又在市人民广场成立了“泸州红旗革命造反司令部”。简称“红旗派”。至此,文革这一阶段泸州的两派最终形成。 由于双方观点对立,都想把对方吃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1967至1968年双方对立升级到了武斗,双方都动用了除飞机、坦克、大炮、军舰以外的常规武器.因此双方武斗异常惨烈,死难者无数。据今年74岁的当地村民杨瑞华老人介绍,这片地是他们生产队的,被“红联站”作为墓地后,仅仅补助了生产队100公斤大米。据他估计,这片墓地占地20多亩,埋葬着“红联站”的死难者近千人。近年来,当地的一些村民也选择这里作为墓地,20亩地只有多,不会少。 笔者在路人的引导下,在荒冢间穿行,到处野草萋萋,山花遍地,除了清明节当地有人到这里祭奠去世家人外,很少有人光顾这里。这里的坟墓大都是土堆,当然也有石头垒起来的。坟前都竖有石碑,名字后都分别标有“同志”、“烈士”等字样,落款有“某某厂红色职工”、“某某兵团”等,以示身份和单位。“为有牺牲多壮志”“捍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等碑文也极具文革氛围。在坟岗中穿行,有凉风袭来,不自觉感到有些毛骨悚然。不管人们怎样去评判这段历史,这里都是一个值得追忆的地方!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它值得我们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