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外用药物使用及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皮肤科外用药物 (课堂PPT)

皮肤科外用药物 (课堂PPT)

硬膏
➢ 释放酸盐、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 贴附于裱褙材料上。
➢ 作用: 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 增强药物渗透性。
➢ 常用: 肤疾宁贴膏 (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 伤湿止痛膏
2020/4/7
13
外用药的剂型
涂膜剂
➢ 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 ➢ 作用:
外用后溶剂迅速蒸发,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 膜。 ➢ 用于治疗慢性皮炎。 ➢ 常用: 痤疮涂膜剂
对化脓性皮肤病,可选择抗菌药物; 对真菌性皮肤病,可选用抗真菌药物;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如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
2020/4/7
33
种类选择
根据症状选择: 第二部分
伴有瘙痒者选用止痒剂; 有渗出者选用收敛剂。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根据病理变化选择:
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松解剂。
寻常疣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慢性湿疹干燥脱屑时,建议外用卤米松乳膏
2020/4/7
28
剂型选择 第二部分 对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糊膏、硬膏、乳剂、
酊剂、涂膜剂。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神经性皮炎,建议外用卤米松乳膏或肤疾宁贴膏
2020/4/7
29
剂型选择 第二部分 单纯瘙痒而无皮损者,可用酊剂、醑剂、乳剂或振荡
➢ 常用: 云南白药气雾剂来自2020/4/716
第二部分
外用药的种类
2020/4/7
17
外用药的种类
种类
作用
常见药物
清洁剂
清除渗出物、鳞屑、痂皮和 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
残留药物
植物油
保护剂
保护皮肤、较少摩擦和缓解 滑石粉、炉甘石粉、淀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如颜面部、颈部、生殖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制剂等。

四,药物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效果。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面、腹股沟、腋下、生殖器和肛周宜选用弱效制剂 超强制剂宜短期使用(14~20天) 掌跖和肥厚皮损常需强效制剂,甚至封包治疗 溃疡和萎缩皮肤不宜使用皮质类固醇 感染性疾病忌用 长期使用后,不宜立即停药 大面积长期使用后,应检测肾上腺功能 外用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减敏现象 强效激素每周不超过45克,弱效或中等强效激素每周不超 过100克。

1.乳剂(W/O)、霜剂(O/W):为水和油的半固 体乳剂,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剂型.它应用方便,当涂 擦后容易渗入皮肤.
2.软膏:为油性,可含有少量的水.它有油腻感,但一 般能耐受,多用于润滑皮肤,特别是用于水化皮肤,对 肥厚痂皮,苔藓化或堆积的鳞屑更好,在某些糜烂或 开放性损害(如淤积性溃疡)比霜剂刺激性小.药物中 软膏的穿透作用比霜剂强.

清洁剂
作用:清除皮损处浆液、脓液、鳞屑、痂皮、
残留药物等。 药物: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植物油、 石蜡油、1 /5000~1 /8000高锰酸钾、 0.02% 呋喃西林及凡士林(封包)等。 以及肥皂水、 酒精、汽油等。
保护剂
作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外来刺激。常被 用于保护间擦区(如趾间,臀沟,腋窝,腹股沟和炎症部 位).粉剂可使浸渍的皮肤干燥,并吸收水分减轻摩擦. 药物:植物油、氧化锌粉、滑石粉、淀粉、 炉甘石、 碳酸钙粉等。 1~5%硅油(润滑、防燥、防浸渍、 防日晒)。
止痒剂
作用:表面麻醉作用或使局部有清凉感而止
痒。 药物:5~10%苯唑卡因、1~2%达克罗宁、 2%樟脑、 0.5~2%薄荷脑、0.5~1%麝香草脑、 0.5~2%酚、 0.5~1%石炭酸、5~10%水合氯 醛、2.5~10%焦油 类、5~10%苯甲醇、糖皮 质激素等。

皮肤科外用药使用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使用原则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产生 不良反应
使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了 解药物的相互作用
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搭配药 物
如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 或药师,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皮肤科外用药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01
02
03
04
严格按照医生处方使 用药物
不随意改变药物剂量 和用法
抗组胺药:如扑 尔敏、苯海拉明 等,具有抗过敏、
止痒作用
抗生素:如红霉 素、四环素等, 具有抗菌作用, 用于治疗细菌感

抗过敏药
01
抗组胺药:如扑尔 敏、苯海拉明等, 用于缓解过敏症状
02
糖皮质激素:如氢 化可的松、地塞米 松等,用于治疗过
敏性皮肤病
03
抗白三烯药:如孟 鲁司特、扎鲁司特 等,用于治疗哮喘
和过敏性鼻炎
04
免疫抑制剂:如环 孢素、他克莫司等, 用于治疗严重的过
敏性疾病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是治 疗真菌感染的 药物
01
抗真菌药主要 用于治疗皮肤 真菌感染,如 脚气、体癣等
03
02
常见的抗真菌 药有:克霉唑、 咪康唑、酮康 唑等
04
使用抗真菌药 时,应遵循医 生的建议,避 免滥用药物
皮肤科外用药使用原则
定期复诊,根据医生 建议调整用药
观察药物反应,如有 不适及时咨询医生
观察药物反应
使用前观 察药物是 否过期、
变质
使用过程中 观察皮肤反 应,如红肿、 瘙痒、刺痛
等后不良反 应,如过敏、
皮疹等
观察药物使 用后皮肤恢 复情况,如 色素沉着、 疤痕形成等
正确选择药物

皮肤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硬膏(emplastra)



组成:药物成分混于或溶于半固体、粘着性(橡胶、 树脂等)基质中,涂布于布、纸或有孔塑料薄膜等 裱褙材料上而成。 作用:保护,阻止水分挥发,软化皮肤,加强渗透, 作用持久而深入,消炎、止痒 注适应症:慢性皮炎和湿疹无渗液皮损。角化性或 肥厚浸润性皮损 意事项:1、急性、亚急性皮炎及糜烂区禁用,2、 渗液病变不用。3、用前宜微加温。
(四)维甲酸类药物
是一组与维生素A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第一代:13-顺维甲酸,维胺酯 第二代:依曲替酯(银屑灵) 第三代:多环芳香维甲酸乙酯 此类药物在皮肤科用于银屑病、痤疮、 角化性皮肤病、癌前期皮肤病或某些上 皮性皮肤肿瘤的治疗。
(五)免疫抑制剂

既可抑制免疫应答、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本身又是细胞毒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还有非特异性抗炎症作用。可单独或与糖皮 质类固醇激素合用,应用于红斑狼疮、皮肌 炎和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常用 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抗H2R药物的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 (2)肝脏损害:肝酶升高 (3)生殖系统:精子减少、性功能 低下、女性化。

⑬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皮肤科适应征: 慢性 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胆胰肿瘤及何杰金氏病引 起的严重瘙痒、带状疱疹、部分痤疮患者等
油剂(oleum)
组成:药物溶于油(植物油、矿物油或动物 油)或30%-50%不溶性药物粉末混于油中。 作用:软化痂皮, 清洁、滋润、保护,消 炎,收敛。 适应症:亚急性皮炎、湿疹糜烂、潮红、有 少量渗液处。 注意事项:渗液多和多毛处不宜应用

酊剂(tinctura)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是指通过将药物涂抹到皮肤表面来治疗疾病的药物形式。

它们常用于局部治疗,如皮肤病、创伤和炎症等。

使用外用药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确保目标区域的皮肤干净,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并轻柔地擦干。

2. 涂抹适量:使用外用药时,涂抹适量的药物到目标区域。

过多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浪费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均匀涂抹: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在目标区域上,确保每个部位都受到足够的覆盖。

4. 按照说明使用:根据医生的指示或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来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并严格遵循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5.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使用外用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防止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6.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外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或刺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请谨记,以上仅是使用外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的使用方法还需根据药物种类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遵循。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那么简介皮肤疾病是指出现在皮肤上的病变,包括炎症、感染、过敏和其他一些病变。

外用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皮肤疾病的方法,通过直接在皮肤外表应用药物来到达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的原那么和考前须知。

外用药物的分类外用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1.糊剂:可以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用于保护皮肤或防止水分流失。

2.软膏:由油性基质制成,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提供保湿效果和药物渗透。

3.凝胶:通常由水性基质制成,易于在皮肤上吸收,并且不会残留油脂。

4.溶液: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可以直接在皮肤上喷洒或涂抹。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宜的外用药物类型。

外用药物的选择原那么在选择外用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类型:不同的皮肤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外用药物。

例如,对于炎症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抗菌药物。

2.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浓度的药物。

轻度病情可以选择低浓度的药物,而重度病情可能需要高浓度的药物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3.年龄和孕妇:对于婴儿、儿童和孕妇,药物选择需要更加谨慎。

一般来说,应防止使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药物,并选择对婴儿和孕妇较为平安的药物。

4.耐受性和不良反响:某些外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响。

在使用前,需要对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并注意观察使用后是否产生不适反响。

外用药物的使用考前须知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需要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去除油脂和污垢。

这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并且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正确涂抹:在涂抹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标签上的使用方法进行涂抹。

防止过度使用或涂抹到健康皮肤上。

3.防止接触眼睛和口腔:有些外用药物会引起眼睛和口腔的刺激或不良反响,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止接触到这些部位。

4.按疗程使用:对于长期使用的外用药物,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疗程使用,不要随意停药或延长使用时间。

皮肤外用药的合理使用与皮肤的保养-SiJin

皮肤外用药的合理使用与皮肤的保养-SiJin
பைடு நூலகம்
碘酊
5.油剂(oil) 油剂( ) 油剂 - 植物油调入药物而成 - 有清洁、保护、减轻炎症作用 有清洁、保护、 - 适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的治疗 - 常用 %氧化锌油 常用40% 注意: 注意:不适用于毛发部位
氧化锌油
6.糊剂(paste) 糊剂( 糊剂 ) - 软膏中含有 软膏中含有25%~50%粉末成分 粉末成分 - 有保护、吸水和收敛作用 有保护、 - 适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 - 常用氧化锌糊 注意: 注意:不宜用于毛发部位
一、病因不同,选择药物不同 病因不同,
• 对脓疱疮,毛囊炎等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应先用抗 对脓疱疮,毛囊炎等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菌药物; 菌药物; • 对于手足癣,花斑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应用抗 对于手足癣,花斑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真菌药物; 真菌药物; • 对于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的皮肤病则应选用抗病毒 药物; 药物; • 对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病,可适当 对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病, 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 治疗水痘若滥用去炎松或肤轻松软膏,可能发生出 治疗水痘若滥用去炎松或肤轻松软膏, 血性水痘或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血性水痘或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 癣病若用激素类药膏则会加重病情。 癣病若用激素类药膏则会加重病情。
皮肤外用药的合理使用 及皮肤的保养
金 肆 Si Jin, MD. PhD.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 Dept. of Pharmacology, TJMC, HUST
皮肤病的治疗
外用药物疗法 内用药物疗法 物理治疗 皮肤外科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大多数皮肤病需要外用药物治疗。 大多数皮肤病需要外用药物治疗。 局部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局部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药物涂于体表,经释放、吸附、渗透、代谢、 药物涂于体表,经释放、吸附、渗透、代谢、全身 性吸收后发挥药理作用; 性吸收后发挥药理作用; 血液; 角质层→颗粒层和棘层→ 真皮乳头→ 血液; 吸收较快,以角质层为主; 吸收较快,以角质层为主; (毛囊、皮脂腺、汗腺吸收为另一通路) 毛囊、皮脂腺、汗腺吸收为另一通路) 目的:加速皮疹痊愈,尽快消除自觉症状。 目的:加速皮疹痊愈,尽快消除自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