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三要素

合集下载

绘本教学三要素

绘本教学三要素

绘本教学三‎要素(一)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

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

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背景(如《爱心树》封面那棵树‎上写着的英‎文字母“TheGivin‎gTree”的含义,《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的世间万物‎)等都有助于‎孩子对绘本‎的理解。

腰封上有时‎会有对作品‎的评价或对‎主题思想的‎提示,(如《爱心树》腰封上有2‎005年度‎十佳童书,美国教育部‎百部最受教‎师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等),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

(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

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绘本阅读教学大纲

绘本阅读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绘本的特点和种类,了解绘本的构成要素。

(2)学会阅读绘本的方法,包括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

(3)掌握绘本中的文字、图画、色彩等元素所传达的意义。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阅读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绘本的定义1.2 绘本的特点1.3 绘本的种类2. 绘本的构成要素2.1 文字2.2 图画2.3 色彩2.4 版式设计3. 绘本阅读方法3.1 观察法3.2 思考法3.3 表达法3.4 创作法4. 绘本主题解析4.1 故事情节4.2 人物形象4.3 环境背景4.4 道德寓意5. 绘本创作与欣赏5.1 绘本创作的基本步骤5.2 绘本欣赏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介绍绘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引导学生思考绘本在阅读中的作用2. 讲解绘本构成要素2.1 文字:讲解文字在绘本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文字与图画的关系。

2.2 图画:分析图画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

2.3 色彩:讲解色彩在绘本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4 版式设计:分析版式设计对绘本阅读的影响。

3. 绘本阅读方法指导3.1 观察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画面,发现画面中的细节。

3.2 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画面背后的故事,培养思维能力。

3.3 表达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4 创作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绘本,激发创造力。

4. 绘本主题解析4.1 故事情节:分析绘本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主题。

4.2 人物形象:分析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绘本教学的“三大法宝”

绘本教学的“三大法宝”

绘本教学的“三大法宝”【摘要】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让孩子们在浅显易懂、童趣盎然的绘本故事中领悟深奥的人生哲理,学会珍惜生命、欣赏自己、关爱他人。

所以它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纲要》中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及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

笔者经过了几年绘本教学的研究,旨在以绘本教学的策略为切入口,探索绘本教学的真谛。

【关键词】绘本教学自主地看想象地说创造地演一、自主地看——打开绘本大门的钥匙1.抓住主题。

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它就是绘本魅力的所在,绘本中的图画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绘本中的图画突出了主角,隐含了故事的情节,易抓住幼儿的注意,它是绘本的中心。

所以,在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的时候,首先就要学会抓住主题,理清绘本的主线。

如绘本《小猪变形记》,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先让幼儿充分观察画面,让幼儿根据画面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自由地想象和交流。

2.关注细节。

绘本中的一些图画设计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这些往往就是绘本的出彩部分。

所以,引导幼儿去关注这些精彩的部分,就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能以这种方式切入来阅读绘本。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的扉页有一张地图,就是母鸡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斯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斯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

可见,关注细节就能够更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

二、想象地说——揭开绘本屏障的面纱1.猜想式的说——活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

绘本教学三要点

绘本教学三要点
由于绘本是图画的艺术,也是文字的艺术;是视觉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 讲究趣味性,也具有教育性;还具有思想的传递性。
绘本的特质决定其教学,不仅仅让儿童学会阅读,更让儿童学会观察、 想像、推理;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画面 的认知,更是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 儿童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像,做出种 种猜想推测。在这里,孩子的推理也许与故事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 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更可以 让孩子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孩子充分享 受阅读的乐趣。
学画书中图画,布置学生完成绘画日记或伙伴合作制作绘本。
四时பைடு நூலகம்书乐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绘本阅读呢?本人根据绘本的特质可归纳成六个字 ——发现、思考、表达。
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 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 献上了精美的“食品”。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绘本教学设计要点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绘本教学设计要点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绘本教学设计要点绘本作为幼儿活动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合理设计绘本教学,有效引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成为了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幼儿活动教案中的绘本教学设计要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

第一,绘本教学的情感导入绘本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阅读绘本,引导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讲故事、问问题、播放音乐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愉悦、安全的情感氛围,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第二,绘本教学的认知启发绘本教学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幼儿参与故事情节、角色对话和情节发展等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绘本中的图片、情节和幼儿的实际经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等认知活动,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第三,绘本教学的语言启迪绘本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启迪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绘本中的情节、对话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语言水平和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语言启迪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四,绘本教学的思维拓展绘本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绘本中的情节和幼儿的个体经验,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思维拓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绘本教学是一种有助于幼儿价值观培养的方法,可以通过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选择具有积极正面价值观的绘本,通过讨论和互动活动,让幼儿深入理解和消化其中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第六,绘本教学的艺术体验绘本教学是一种可以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的方法,可以通过欣赏和创作绘本,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想象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选择绘本中的精美插图和优美文字,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之美,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参与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绘本教案设计

绘本教案设计

绘本教案设计的重要性绘本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其可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其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因此,如何设计好绘本教案是很关键的。

绘本教案设计的目的绘本教案的设计旨在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者应聚焦在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帮助幼儿感受绘本中的情感等方面。

绘本教案设计的要素1.适龄性:绘本的内容、语言表现方式、绘画风格等应符合幼儿认知、语言、阅读等方面的特点和能力需求。

2.选书:教学者应根据幼儿的性别、兴趣爱好、阅读水平等选择适合的绘本作为教材。

3.教学目标:绘本教案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幼儿对阅读的需求。

此外,还应设立增进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情感体验能力等教学目标。

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幼儿的认知水平,以有趣、生动的方式展示绘本的内容。

教学者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图片描绘、情景模拟等方式,使幼儿感受到绘本中所呈现的情境和人物。

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教学者需根据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教学评价:教学者应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

同时,教学者也应对幼儿的学习态度、行为举止等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绘本教案设计的实施步骤1.设定教学目标:制定适合幼儿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需求,同时需要考虑到幼儿的阅读能力以及兴趣特点等方面因素。

2.选书评估: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书籍,评估选书是否符合幼儿的阅读能力、文化背景和兴趣等方面的要求。

3.教材分析:绘本教案设计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通过绘本内容传递教育信息。

如何进行幼儿园绘本教学

如何进行幼儿园绘本教学

如何进行幼儿园绘本教学一、挑选合适的绘本1.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

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我们要选择那些故事简单、插图生动、色彩鲜艳的绘本。

2.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

绘本不仅要有趣,还要有教育意义。

可以挑选那些传递正能量、培养良好习惯、拓展知识面的绘本。

二、制定教学计划1.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绘本教学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如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等。

3.准备教学材料。

根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如绘本、图片、音频等。

三、实施绘本教学1.导入环节(1)激发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绘本故事的开头,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心。

(2)展示绘本封面。

引导孩子们观察封面,预测故事内容。

2.阅读环节(1)逐页讲述。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绘本内容,让孩子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2)引导观察。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观察插图,关注细节。

(3)互动交流。

鼓励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提问、发表自己的想法。

3.讨论环节(2)讨论主题。

针对绘本内容,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分享感悟。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1)回顾绘本内容。

对绘本故事进行简要回顾,强化孩子们的记忆。

(3)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注意事项1.尊重孩子们的兴趣。

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要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注重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家园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阅读成长。

进行幼儿园绘本教学要注重挑选合适的绘本、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个体差异。

通过有效的绘本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绘本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

绘本教学三要素

绘本教学三要素

我眼中的“绘本教学”在经历了一次次有关“绘本教学”的培训学习之后,我从最初的对“绘本”非常模糊的认识(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到如今的对绘本形成一些自己的理解、看法以及感受,特别是参加了由温州市戴仙仙老师组织的关于绘本教学的市级优质课评比以及温州一幼的“绘本教学”特色展示这两次的隆重而又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就像是接受一场特大的洗礼,一些关于绘本的疑惑、思考随着省幼教专家虞莉莉老师和戴老师的专题介绍而显得逐渐清晰、明了。

戴老师对绘本不是单独切割开来的,而是跟纲要的联系、跟语言教学的关系、跟早期阅读的一致性谈起,帮我们理清了思路,也讲授了在绘本阅读中秉承的几个策略、原则、规则和教学链的概念。

现加以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一、绘本的概念●什么是绘本。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

●绘本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服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

二、绘本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独页、跨页等)。

三、绘本教学的目标:(即三要三不要)“三要”:●要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要关注自主阅读的培养,重视对孩子读图、看图、阅读图的技能(关注到绘本的特质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绘本是文化传承的通道,要培养孩子的智慧“三不要”:●不用怀疑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是看绘本的天才●不必强求完整的故事内容●不必强调深奥的道理(随机渗透)→因为绘本不单单只是一个道理,隐含在里面的教育意义很多很多四、绘本教学的教育意义《纲要》中指出:“把阅读纳入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所以,开展绘本教学的意义是很大的:1、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的一种感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本教学三要素(一)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

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

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背景(如《爱心树》封面那棵树上写着的英文字母“TheGivingTree”的含义,《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的世间万物)等都有助于孩子对绘本的理解。

腰封上有时会有对作品的评价或对主题思想的提示,(如《爱心树》腰封上有2005年度十佳童书,美国教育部百部最受教师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等),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

(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

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4.发现正文毋庸质疑。

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

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如《爱心树》发现树的姿态语言《彩色的乌鸦》,每只乌鸦色彩的区别和表情的变化,《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小男孩的表情,《藏起来的礼物》中角落里关注女儿的妈妈,《轱辘轱辘转》每一页都躲起来的米粒大小的金虫子,欣赏图画的同时关注画中画等)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

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

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

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

(如《神奇的蓝色水桶》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失落的一角》抬头期盼的一角等)(二)思考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

1.思考的内容(1)对图画语言的思考(2)对文字语言的思考(3)对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

2.思考的技巧(1)朗读引发思考的技巧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

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

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

有效朗读思考故事的指引:朗读前*呈现书的封面并探讨封面插图。

*鼓励孩子预测该书内容。

*与孩子讨论该书的作者及插画家。

朗读中*呈现书的每一画面。

多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鼓励孩子在朗读中积极反应与评论。

*故事的表达及内容详细度配合孩子理解能力的需要。

可以伺机变化音量、语调、语气,辅助动作、神态语言、使故事生生入扣。

*故意犯错引起注意,偶尔提问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及诠释。

在故事的精彩、关键处、转折处,引导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

*保持眼光的接触并留意反应。

当孩子一脸茫然时,改变方式重述故事。

*设计简单的活动使孩子参与其中。

如请学生分段朗读(齐读或个别读交互应用)。

*运用孩子的疑问引发思考与讨论。

*比较阅读。

可以与其它绘本作比较性阅读;也可前后对照着品味细节。

适合朗读的绘本则为具有以下特征:1.词句优美。

2.插画内容丰富。

3.具有猜测效果。

以上三点特征,大部分绘本都具有。

(2)讨论故事引发思考的技巧讨论故事是儿童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可通过二三人、一小组或整个班级进行。

讨论故事可以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对老师而言,讨论故事可以了解孩子看了哪些书,对故事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如何。

对孩子而言,讨论故事提供一个合作思考的机会,他不仅帮助孩子确认、扩展及修正个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成人的引导下,培养倾听、发问与表达的技巧,学习说理与思考,建立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系统。

讨论内容讨论技巧*可做段落大意的讨论。

*于进行下个段落阅读之前,可先行预测下段内容。

*读完全文后,做主旨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语言简洁完整(一至三句话表达)*将学生问题抄写于黑板,写上提问者,将问题性质相近的归在一起讨论,避免讨论时间不足的困扰。

(此时宜注意训练学生要能完整表达自己想问的问题)*请学生一一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老师做归纳与整理3.引发思考的案例案例一《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故事梗概:鼠小弟看到大象,长颈鹿,犀牛等动物运用各自的本领摘到了苹果,就很羡慕他们,最后他和海狮合作摘到了苹果。

一、看图,出示题目,请同学就题目质疑二、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出示第一副图(大象摘果),问:如果你就是鼠小弟,看到大象摘苹果的情景,会怎么想?接着让孩子试者拉自己的鼻子,什么感觉?三、看图。

小组猜:长颈鹿,犀牛,袋鼠各自会采用什方法拿到苹果?反馈后出示图,看看谁猜中了,让孩子感受猜的乐趣。

四、串讲故事。

请孩子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按照谁来了,他是怎么摘到苹果的,鼠小弟又是怎么想的?各选一个代表上台即兴串讲。

五、师生角色分配,老师采访受伤的鼠小弟后,出示图(海狮来了)。

同桌分角色念,师生对念绘本中鼠小弟和海狮的6次对话,接着再次猜猜海狮用什么方法帮助鼠小弟摘苹果?六、一图多猜,看海狮和鼠小弟最后的快乐情景,猜猜他们在干什么?案例二《树逃走了》故事梗概:一棵住在城市里的行道树,因不堪忍受人们忽视及城市脏乱而逃走。

许多人发现后,大家开始意识到树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开始营造大树喜欢的环境于是,树回来了,城市变得美丽而有朝气!利用power point 来说故事。

一、封面引发的思考:树为什么要逃跑?二、正文引发的思考。

1.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你是否喜欢。

2.大树在做什么,它想做什么?3.老婆婆为什么等不到鸟来吃饲料?牵狗小孩的梦想是什么?4.大树不见了对城市有什么影响?他们想到了什么?5.大树为什么不想回来?6.你会怎样打扮街道?比较第一页,那些地方改变了?你想来住吗?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事想象的生发点。

所以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导孩子再现情节,通过思考感悟绘本以产生心灵的顿悟。

当阅读把思考的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三)表达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

如何在挖掘绘本本身的魅力同时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呢?阅读绘本,应该给每个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世界上最好的“绘本作家”应该是孩子。

1.表达的内容及形式表达内容表达形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现场情景再现。

*回顾故事内容(角色、情节、情境、问题、解决方法等)。

*协助孩子将主角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作连结。

*配合故事内容,设计延伸活动。

(1)语言表达。

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

(2)文字表达。

改写故事结局或改编故事情节,在扉页处写前言,写信给书中人或作者,谈谈阅读的心得经验等。

(3)图画表达。

学画书中图画,布置学生完成绘画日记或伙伴合作制作绘本。

(4)其它形式以上三种结合,班级家庭交流分享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2.表达的案例(1)不同的绘本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如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泰迪熊的溜冰派对》,可以让学生自己筹备开派对;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以演故事;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等。

(2)同一绘本表达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窦桂梅教学《我爸爸》后的延伸1)用简笔画,为你爸爸画一张像。

2)用笔,为你爸爸写上一句话。

3)或者也像黑板一样,画一个网络图也可以。

(可作品示范)4)注意爸爸的友情提示。

(“……像……一样……”;“……像……一样,也像……一样……”,用上更好。

)5)当然,你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也可以。

绘本在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可以用很多方法,但不会直接告诉这是什么意思,需要自己去补白去思考。

当你与学生用发现的眼睛,思考的大脑,创新的表达去理解绘本时,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会不知不觉的铭刻在心,你和孩子都会从中学会怎样对待人生,怎样使用语言。

当然,发现,思考,表达并不是孤立的,因发现而思考,因思考而有了新发现,表达后再思考再发现,总之,它们彼此交融,相得益彰。

由于绘本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因此方法也是多样的,既不能因注重“发现”而上成“看图说话课”;或因注重“思考”而上成“集体面试课” “人文讨论课”;或因注重“表达”而上成“写作指导课”。

如何在挖掘绘本自身的魅力、适当分享绘本的人文价值、思考绘本的个性风格的同时,让儿童品尝阅读绘本的甜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观察力,教学设计时考虑如何“发现、思考、表达”仅仅只是一方面,实际组织教学时,还得有老师敏锐的教学机制,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即时生成,才能让课堂更加自然、出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