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与用人智慧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1、曾国藩苦其心三句名言第三句是“识人心、懂人性,注重人才”,强调了了解他人的内心和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际关系和维护团队的稳定。
2、用人极难,辨识别人说的话也很不容易,全靠见多识广,仔细思考谨慎处置,心中要有一定的权衡。
3、曾国藩:"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正道行事,起见必量其果,功力实在,循正道可远行。
4、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5、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
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6、用人八法: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前贤之大识大观、八字余谓民之望利、凡事求其惬意、临事无不了了、言不美不恶无所劝惩、不知厚重悠长、有恒为作圣之基。
7、“国家之强,以得人得天为先。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细观郦波教授《曾国藩家训》

细观郦波教授《曾国藩家训》“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这是对曾国藩褒贬不一的真实体现。
毛泽东曾说过:“寓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作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其所作所为,其思想学术无不对我们起着深远的影响。
郦波教授从不同的层面对曾国藩的知人用人、居官之道、勤俭持家、治学论道、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知人用人郦波教授讲到“用人必先知人”,通过曾国藩三顾彭玉麟,终于请的彭玉麟出山。
而曾国藩在用人观识人观方面,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四个基本原则:一要才堪治民,二要不怕死,三不计名利,四是要耐受辛苦。
“大抵有忠义血性者,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最重要的是要有忠义血性,这是第一标准。
在“用人四部曲”中,曾国藩的用人方法,成就了神州第一幕府。
一是广收,他常教训弟弟,“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不要觉得没有人才,人才多得是,是你没有看人才的胸襟与眼光,“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肯轻视”。
二是慎用,“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
”平生智慧都在怎么用人上,除此没什么。
最大本事是用得准与对。
三是勤教,发现用对之后,这是培训,是人才培训的思路。
不能任意他自己的发展。
得不断引导他们,按你的方向发展前进。
四是严绝。
这就要说到不用王增这样的大才,他有明确的人才认识,要成事,得靠一个队伍,组成人才环境,得有序得稳定。
人才团队才能良性循环,这好理解。
曾国藩认识到,就要做到保证人才环境的稳定。
两种人不用,一是表现欲极强的人,二是虽有大才但是性格极其激烈的人。
像王增是。
左宗棠也是,只是把他当作搭档来对待。
总之,广收,就是发现人才;慎用是用对人才;勤教人才培训;严绝是人才管理。
二、居官之道郦波教授谈到曾国藩的居官之道,也赞叹不已。
“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曾国藩讲到:“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
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_为人处世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际会的杰出人物。
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竟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的给现代人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供大家阅读!曾国藩曾国藩成功之道:1、治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2、作战:扎硬寨,打死仗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3、组织: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4、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5、用人: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曾国藩修身、处世、治国10大谋略

曾国藩修身、处世、治国10大谋略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点评】想干出点事业,不惟要有谋略而且要有运气,不惟要有才学而且要有格局!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点评】普通人之所以庸庸碌碌,是因为狠不下心来纠正懒惰的毛病;有才的人之所以怀才不遇,是因为仗着才华骄傲看不起人。
3.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
【点评】想要干大事,先得修好身;修身之要,在于静养、制欲、节饮食、少焦虑!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点评】交人驭人,靠心诚不靠虚伪,靠拙实不靠滑巧。
付出真心,换回真情!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点评】天下诡诈机变之人之术太多,谁也没有办法一一应付。
学会以诚待人,则能以不变应万变,其诈自败。
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点评】忍得住,一通百通;忍不住,万事成空!7.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
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
【点评】小人都是貌似好人,实则心如蛇蝎,必须提防、赶紧远离!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点评】聪明更要修德,靠人心不靠才华;有才更知收敛,言辞锋利最易伤人。
9.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点评】要为大众利益而独谋,不可为一己之私蝇营狗苟,不可向人泄露所谋秘要。
10.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点评】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动,大多数人就会支持你。
有了这种支撑之力量,则会无往而不利!。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0. 前言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
因此,识别有才之人,用好有才之人,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
而在中国历史,关于用人识人,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曾国藩。
1. 曾公简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
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认为,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
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容闳在《西学东鉴记》这部名著里记载了他对曾国藩在识人、用人这一点上的称赞,他用了整整一段讲述了当时曾国藩身边人才的之多。
他说,当时各处的军官寄于曾文正之大名者不下200人,大半都是怀着一种目的而来的,而种种幕府中有一百多人,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有怀才之志士。
凡是法律、算学(数学)、天文、机器等等专家们无不聚集,全国人才的精华都汇集到这里来了。
因此,对于当代管理界来说,曾公的很多高明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并且运用到日常管理实践。
2. 曾国藩爱才之道曾公第一大可贵之处在于爱才。
曾国藩是属于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这类人物。
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
第一就是他很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恰好是相反的,总是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
第二,他性格上的特点,他乐于广交良友。
曾国藩的十大智慧盘点

曾国藩的十大智慧盘点曾国藩的十大智慧盘点一、曾国藩的修身之术修身养性是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也是成就大业的第一步。
曾国藩主张不管是读书做学问,还是待人接物;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为官从政,全部都有修身的大学问体现其中。
因此,曾氏的一生非常讲究修身,将“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并处理得有条有理。
曾国藩修身的方法可谓高明之至,堪为后世楷模!修炼涵养,享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读书修身,改变自己的气质慎独心安,在独处时加强自我管理恭敬谦虚,做真正的君子静心养性,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淡泊名利,拥有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时常内省,不断地改正自己的过失持之以恒,磨炼自己的品格二、曾国藩的做人绝学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
做人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而曾国藩是一位在做人方面非常有智慧的人,所以他能够在战场上躲过明枪暗箭,在官场上步步为营、节节走高,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
因此,曾国藩的做人绝学和为人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坚卓之志,金丹换骨与人为善,取人为善勇于担当,挺身入世人以机巧,我以诚愚宽以待人,可服众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交人交心,择人而从倔强之气,自立之本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三、曾国藩的处事之方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在处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
曾国藩从一介布衣成为活跃在时代风头浪尖上的人物,在京师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主要是因为他有着高人一等的处事之方。
他的这些处事智慧对现代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胜者强,自强者胜挺而不弃,在逆境中坚持严戒自傲,切勿多言事成于专,专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尾不懈,贵在坚持藏锋纳锐,低调行事稳慎为先,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克服懒惰,懒惰是万恶之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忍辱负重,“打脱牙,和血吞”四、曾国藩的识人之智据说曾国藩但凡用人,必要先看其相。
曾国藩博览群书,精通相法,乃面相识人高手。
观貌识人先察骨,然后考察整个面部和形态举止。
《清史稿曾国藩传》上说:“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被后人誉为“忠良之士”、“忠良曾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典语录,给后人启迪与指引。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曾国藩经典语录: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首先需要自律,才能有能力管理家庭、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曾国藩提倡读书学习,认为广泛的知识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才华,使其在写作创作时能够获得灵感。
3. 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曾国藩倡导诚信为处世准则,认为只有真诚待人、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
4. 克己复礼,敬天怀人:曾国藩主张自律自强,强调恪守礼仪,尊重天命,尊重他人,推崇“敬天怀人”的胸怀。
5. 为政不在多令旨,而在行率令行:曾国藩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下属的影响,认为领导者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推动工作。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主张海纳百川,接纳不同意见和文化,相互包容,共同进步,才能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7.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曾国藩认为,只有尊重和爱护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在精到神通:曾国藩主张脚踏实地地向前,循序渐进地学习,追求博学多才,使自己能够具备高深的智慧和见识。
以上是一些曾国藩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蕴含着他的深邃思想和哲学智慧,对于当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秉持这些价值观,成就更为美好的人生。
曾国藩用人识人总结

曾国藩用人识人总结曾国藩,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在用人识人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一个人的品德就像是根基一样,根基要是不牢,就算有再多的才能,那也是白搭。
在他的观念里,忠诚、诚信、正直这些品德是最为关键的。
忠诚的人会对自己的团队、对自己的事业忠心耿耿,不会轻易背叛。
就好比战场上的士兵,如果对自己的将领不忠,那打起仗来肯定会出大问题。
诚信的人呢,说话算话,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大家都愿意相信他,这样的人在团队里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情的推进。
正直的人不会搞那些歪门邪道,处理事情公平公正,大家都会服气。
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总是先考察品德这一关,只有品德过关了,才会进一步去看这个人有没有才能。
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识人的方法,那就是观察细节。
从一个人的小习惯、小举动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能力。
比如说,看一个人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如果一个人一看到一点小利益就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地想要据为己有,那这样的人往往是比较贪婪、目光短浅的。
而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能够保持淡定,考虑的是整体的利益或者是更长远的利益,那这种人就比较可靠。
再看一个人对待小事的态度,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马马虎虎的,那大事肯定也难以托付。
相反,那些对待小事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往往有着很强的责任心,是值得信赖的。
曾国藩用人也是很有一套的。
他懂得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不会强求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他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安排合适的职位。
比如有的人擅长出谋划策,那他就把这样的人放在谋士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有的人勇猛善战,那就把他们安排到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不会让擅长谋划的人去打仗,也不会让只会打仗的人去做文案工作。
这样一来,整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团队的力量也就发挥到了最大。
而且,他用人还讲究用人不疑。
一旦他认定了一个人是可用之才,他就会给予充分的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十条常课 重在坚持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 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 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 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 西阅,徒外为人。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 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 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 孝。
乡气与官气----推广四字用人法 关于基层
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 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 。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 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 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 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吾欲以“劳苦忍 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 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 、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 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Hale Waihona Puke 8、坚忍为意志之本坚忍者何?刚强牢固为坚,勇毅强 挺为忍。君子持威重,执坚忍,临大难 而不惧,视白刃若无也。欲立不世之功 ,得成勋世伟业,非坚忍所不能也。坚 忍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外无敌, 内大治,厚道载物乎!
9、练就耐字诀和悔字工夫 人生要经得耐字苦况
耐即等待时机之谓
耐字乃进境之必由之路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不为上司所器重, 耐冷为要。
庄子曰,美成在久。骤而见信于人者,其相 信必不固;骤而得名于时者,其为名必过情 。君子无赫赫之称,无骤著之美,犹四时之 运,渐成岁功,使人不觉。-----日记
10、修养不足而致败
(1)、“天道有三恶” :盈 、巧 、贰。贰者,多 猜疑也,不忠诚也,无恒心也。
(2)、凉薄之德有三端,均足以致败:
闻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忌名,幸灾乐祸, 此凉德之一端也。
2、修身目标-----天地位、万物育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 ;吾之气顺,则天地之心亦顺焉----朱注中庸 京城“圣贤功夫”----日课册
3、纲领与根本:五箴与不忮不求
立志箴---民胞物与之量,内圣外王之业。 居敬箴---天地人乃三才,不苟且、不轻慢。 主静箴---毒蛇猛虎不惊,日对三军不乱。 谨言箴---不巧言、不浮夸、不传言、不讪笑 。
2、曾国藩的识人口诀 五到:眼到,着意看人,认真看公 牍。手到:于人之优劣,事之轻重,随 手笔记,以备遗忘。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案例:江忠源 刘铭传和雕毛扇
3、建立人才档案
先造册,第一项是现任官职, 第二项是履历,包括历任官职、所 派之差、所游之地,第三项是家世 ,包括三代脚色、兄弟宗族科名、 官阶等内容。曾国藩召见后,在下 面填注评语。第一天召见的是三位 安徽州县官。曾国藩对三人的表现 并不满意。
有恒箴---日增一黍,久之盈斗,天君司命, 敢告马走。
---道光二十四年
4、修身日课四条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 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 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 章,两言慎独。能慎独,可以对天地,质鬼 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 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药 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
-----戴尔卡耐基
1、传统鉴人法
吕不韦八观六验法
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人物志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 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音悚) 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俸入悉 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 ,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清史稿
柳传志总结自己成大事的第二原因是 他掌握了以“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三要素”。
“官气”即圆滑取巧,心窍太多,敷衍塞责,不 能负巨艰,担大难;推崇“乡气”,任用久困 场屋,沉沦下僚,有用世心肠而无从致用的 人。这种人守着一个“拙”字,遇事能身到、 心到、口到、眼到,能忍辱负重。
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 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 、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胡锦涛七一讲话
曾国藩修身与用人智慧
从曾国藩的评价说起
薛福成:持之有恒者,以克己为体,以进 贤为用。
梁启超:凡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 强。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品 格第一大事。
毛泽东:能动其心者,必有大本大源。曾 文正有大本大源,其成功非幸运。
蒋介石: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之道,足以为吾人之师。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 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平颇病执 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 讼。静中默省,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 者。温弟性格略与我相似,而发言尤为尖刻。 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入,有以神气凌 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温弟之神气稍有 英发之姿,面色间有蛮狠之象,最易凌人。凡 中心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致二 弟
本讲总结
员工效忠,老板轻松,而赢得效忠的 不是手段,而是真诚----胡林翼与李家 兄弟
单纯用功名利禄驱使人的问题,往往 出现在关键时刻---李鸿章用人的评价
以利分众而成功的刘邦与吝赏的项羽
第三讲 同僚援手成大事
要点一:难度指数最高,风险最大 。曾国藩说自古以来,同僚之间最为 难处。
要点二:近代以来的竞争证明,在 所有要素中,同僚关系成败。
重视三缘:血缘、地缘、业缘
主要将领182人,籍贯可考的156人中,湖 南130人,占百分83,其中湘乡56人,占 湖南一半。
5、用人的四大标准 分为武职官员和文职官员,各有四项标准
武职官员的四项标准: 第一要才堪治民, 第二要不怕死, 第三要不急名利, 第四要耐受辛苦。
文职: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居卑思尊,日夜自谋,置其身于高明之地,譬如金跃冶 而以莫邪干将自命,此凉德之二端也。
胸包清浊,口不臧否者,圣哲之用心也;强分黑白,过 事激扬者,文士轻薄之习、优伶风切之态也。而吾辈 不察而效之,动辄区别善恶、品第高下,使优者未必 加劝,而劣者几无以自处。此此凉德之三端也。
(3)名公巨卿之三败:长傲、多言、怨天尤人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 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 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可一味耽著,最 易溺心丧志
6、降龙伏虎,控制情绪
雍正与林则徐 ---制怒 情商故事 林则徐:知难而退,此虽保家保身之 善谋,然非人臣事君致身之道也! 柳传志---每临大事,燃上一炷香
7、修得八德,万事可成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 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 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 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 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 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 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
4、理念先导,尤重三缘
理念---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蒋介石序言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四知之目,即《论语》末章之知命、知礼、知言 ,而吾更加以知仁。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 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我欲足 以自立,则不可使人无以自立;我欲四达不悖 ,则不可使人一步不行,此立人达人之义也。 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
从曾国藩成功的前半部说起—修身关系 人生成败
苟有富必能润屋,苟有德必能润身。 凡盛德之君子,必有非常之仪范,是真 龙必有云,是真虎必有风。凡修业之大 ,人必有景从之徒党。斯二者,其几甚 微,其效甚著,非实有诸己,乌可幸致 哉。----曾国藩
曾国藩的大儒人生
1,奠定基础 准备阶段,1811----1838 28年 2,平步青云 积蓄力量,1838----1852 15年 3,艰难成功 走向颠峰,1852----1864 12年 4,忍辱负重 曾国藩时代 1864---1872 7年 人生三境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
要求四条都具备,似乎求全责备, 但是后面的这一条不具备,是不可以当 领导的,这就是忠义血性。一般说来, 如果有忠义血性的人,则这四条往往都 随之而有,无忠义血性,那就是表面上 看好像具备这四条,但最终也不可靠。”
忠义血性,有激情,能担当,讲仗义,有 献身精神。---案例—对李家兄弟的评价
7、忠诚至上,避免效忠分歧
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 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 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 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 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 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 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胡锦涛七一讲话
6、忠义血性是最佳人选
观察人以朴实廉介为本质,再加上才能, 此最可贵。没有品质就是有长处也靠不住。“ 甘受和,白受采”,古人所说人无本不立,意 义在于此。换句话说,用人以质朴为尚,不应 专取才华。虽说用人只是用他的才能,其他根 源不需深究,但也必须足以驾驭,才能为我所 用,而不致受牵累。人的才品,虽然多有不同 ,然而最主要的是只有质朴才能长久。探究起 来说,以质朴为主而用人的过失不过十之二三 ,单以才华而用人的过失则常十之八九。
(4)高官要坚持三不一习 三不:不与、不胜、不终 一习:金丹换骨在学习
一生四部书 韩愈、孔子
第二讲 曾国藩识人与用人理念
人事决策决定着组织取得成效的能力,他会对 一个组织产生持久的影响,而且难以改变
---彼得·德鲁克
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有百分之十五归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