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12条

合集下载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人、成事的第一要务就是修身养性,而且修身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事业未成时要修身立业、事业有成时修身守业,正如《论语》里面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但是修身不仅仅是反省,还要很多其他秘诀,“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一生总结了修身十二款,字字珠玑,言简意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的人生中,若能熟记这修身十二款,越来越优秀!!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1、主敬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到了“主敬”二字,他在《挺经》第一章“内圣篇”说道“主敬则身强”,他临终前留下四条遗训,第二条又是“主敬则身强”。

为什么曾国藩如此重视“主敬”,“主敬”又是什么意思呢?主敬是庄严恭敬的意思,就是说要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镇定专一,而因为时时刻刻都端恭庄严,所以身体自然强健!2、静坐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而养心难得,又“省事是清心之法”,所以静坐养心省事是最简单有效的修身方法。

佛教和道家都讲究“静坐”,也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们若能每日静坐半个小时,放心一起心理包袱,吸收天地之精华,参悟人生真谛,则可以正位凝命。

《菜根谭》里面说:“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所以我们最好能在清晨起床时即静坐反省自己,此时心气较平静,性情未萌动,更能把握自己的内在本性。

3、早起曾国藩经常向兄弟子侄劝诫“早起”二字,因为早起的习惯是从其高曾祖父开始,好的家风需要子孙传承发扬。

而曾国藩对早起的要求是:“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他认为早起有三个好处:第一是戒掉懒得的习惯;第二是早起早睡,强身健体;第三是早起适合自我反省。

早起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还关乎一个家族的兴衰,正如曾国藩所说:“假如子孙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4、读书不二曾国藩总结了“天道三恶”,其中一恶就是“天道恶二”,意思就是说上天讨厌那些做事三心二意的人。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陽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婬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

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十二件事

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十二件事

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十二件事“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不仅是自然成,也是刻意锻炼的结果。

二、静坐:静坐四刻,如鼎之镇。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静坐是克服焦虑沉淀思绪、恢复精神的不二法门,对于节奏超快事务繁忙琐细的人,静坐是一项必修课。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恋。

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不赖床。

译杰注:早晨的状态和心情往往决定一天的质量。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注:值得精读的书,经常看了很多,但理解和记得住的太少。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注:历史(商业史也算)、传记可以培养一种历史观,还可以熏习书中的气息。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历史名人】榜样篇--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12条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十二条

曾国藩十二条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7、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8、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11、作字,饭后写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修身养性十二心法

曾国藩修身养性十二心法

曾国藩修身养性十二心法最近在重读曾国藩的一些书籍,感受颇深。

提起这个人物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他在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非常之大。

据说当年蒋公床头只放两本书,一本是《曾国藩日记》,另一本是《圣经》。

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曾国藩的修身十二心法,通过这十二心法,我们可以了解曾国藩的思维模式,以及自我修养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1.“一曰敬”:持身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

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2.“二曰静坐”:静坐养性。

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用来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

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3.“三曰早起”:早早起床。

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4.“四曰读书不二”:读书专一。

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

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5.“五曰读史”:阅读史书。

曾国藩于丙申年向人借款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他训诫说:“你为买书去向人借钱,我不惜一切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才算是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自此之后,曾国藩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史书,并形成习惯,终身不改。

6.“六曰谨言”:说话谨慎。

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内圣的最重要的工夫。

7.“七曰养气”:保养真气。

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做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8.“八曰保身”:爱护身体。

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

应该时刻以此作为健体却病的准则。

9.“九曰日知所亡”: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

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如果刻意从书中凿空,求取深意,那就是偏私他人。

10.“十曰月无亡所能”:每月不可荒疏旧技能。

每月写作几篇诗文,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保养真气强弱。

却不能完全沉溺于其中,因为这最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本性。

曾国藩 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 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如下:
1.主敬则身强:整齐严肃,无时不俱。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2.静坐则身安: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则家立:起得早,不为艳阳所流。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有求深意是徇象,欲火太盛防溺信。

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可一味静坐,也
可一味读书。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这十二条日课,是曾国藩给自己订立的一套自律准则,长期坚持下去,对于提升自己的品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
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译】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注】读中国历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恶事理,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光宗耀祖,这是父母所希望的,为己为人,都是必要的。

否则,必定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译】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注】为人处世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说话,而谨言的基础在于“三思”和“反省”。

这也是能够做到“不生气”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译】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注】处处心存他人,才能为人光明坦荡;时时行险侥幸,必然处世奸诈虚伪。

生活中常心存机谋算计,不论如何打坐修炼,必定不能“体念来复之仁心”。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译】保持身体健康。

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注】“节劳,节欲,节饮食”可以说就是养生的咒语真言,其中“节欲”包括节制性欲和物欲。

但人们都不能掌握节制的“度”。

其实很简单:只要时时刻刻想象自己正处于疗养时期不就可以了吗?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译】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2.11)。

”每次温习旧的知识时,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能够灵活分析和应用了。

而刻意地从别人或圣人的书中去寻求深刻含义,就是书呆子,会使自己永远没有正确主张,
做事的时候往往会屈从于他人。

每天都能记录心得体会,以免将灵感忘记,这样既可以检验自己是否有所长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译】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

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注】每月都能复习的主要指戒律。

做诗的目的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感,最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气度。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19.5)。

”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温习”,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堕落。

凡是胸怀大志的人,必须牢记这一基本点。

否则,决不会有大的成就,事业也不会保持长久。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

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

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注】经常做到早晨练习书法,可以使一天的情绪不浮躁。

而且,将书信应酬也用来练习书法,可以称之为“权变”。

儒家通过练习“六艺”,就可以应酬社会的一切事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并且必须做到是不过夜,否则,以后就很难理出头绪。

如果通过学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坏习气,却不能及时改正,天长日久,就会积重难返。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译】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

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注】夜间是天地、人体之气收敛闭藏的时候,此时应该注意保养而不能耗散,这才是养生存性的自然之道。

能够抑制自己并驾驭自己的情志,顺应自然之道,才可称为圣人之徒。

自然之道是凡人不能察觉的,倘若能够严持圣人的戒律,日久必能洞悉天地!切记切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