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整本书阅读之阅读《论语》中与子路有关的章节

合集下载

论语第十五章-《论语-卫灵公篇》

论语第十五章-《论语-卫灵公篇》

《论语-卫灵公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论语 八佾篇第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3《论语 八佾篇第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监:“鉴”,借鉴
郁郁乎:文采盛貌


国 风
二代:夏商
文:礼乐制度
国 风
PS:“吾从周”——继承周礼 周朝礼乐制度的坚定捍卫者、鼓吹者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 者,虽百世,可知也。”

PS:历史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解读:违背/僭越周礼!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xiàng维辟公, 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仲孙、叔孙、季孙
中 国 风
《雍》:《诗经·周颂》的一篇
中 国 风
相:助祭者
PS:不合适就不和谐,不和谐又一本正经,滑稽又可笑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中 国
语:告诉
中 国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 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 sàng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中 封人:镇守边疆的小官 请见:请求会见孔子





君子:有道德学问的人 从者:随从之人
二三子:你们这些人
患:忧愁担心
丧:失掉官位

告朔:每逢初一,杀一只


活羊祭于庙,之后回朝堂
政。这祭庙叫“告朔”。
爱:可惜,吝惜 中 国 风
PS:仪式感、象征意义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尽礼:谦恭、尊人、谦卑
中 国
PS:《礼记》礼的本质:“尊人而自卑也。”
中 国

论语之子路篇

论语之子路篇
在今天看来,凡事都要有“法源”。依法办事,才 能维护公共秩序。
2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 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 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 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 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
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 “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 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 “仲由,你真粗陋!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 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 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 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 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 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 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十三 子路篇
1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 无所措手足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 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 “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 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 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一言兴邦:一句话使得 国家昌盛。
一言丧邦:一句话使得 国家灭亡。
3 近悦远来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 远着来。”
叶公请教如何把一个地方治理 好。孔子说:“要使那些在你统 治下的老百姓感到高兴,使那些 不在统治下的老百姓前来投靠 你。”

论语《子路-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子路-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子路-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子路-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十三一] 子路问政。

一起学《论语》13.9子路篇——既庶富之,既富教之

一起学《论语》13.9子路篇——既庶富之,既富教之

一起学《论语》13.9子路篇——既庶富之,既富教之一起学《论语》13.9子路篇——既庶富之,既富教之【原文】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白话】孔子到卫国去,冉有驾车。

孔子说:“这里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已经人口众多了,下一步再做些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

”冉有说:“已经富有了,下一步再做些什么呢?”孔子说:“教化他们。

”【释词】适:往,到。

仆:驾车。

钱穆:“古礼,幼卑者为尊长御车。

”徐英:“樊迟御,冉有仆,古者弟子为师服劳役,执仆御之事,盖于此见之矣。

”庶:众多。

此处指卫国人口众多。

《注疏》:“庶,众也,言人民庶繁也。

”陆氏:“‘庶哉’一叹,即具‘老安少怀’之意。

”既:已经。

加:益。

富:使之富。

《集释》:“治民之法,先富后教,为自古不易原则。

”教:教化。

按:今日多言教育,而忽略“教化”,则有教而无化,于是多浮于表。

范宁:“衣食足,当训义方也。

”【先贤精义】曾氏曰:“庶矣哉”一言,人多以为常谈而置之,冉有乃能再问,以究其说。

然后知既庶矣则当富之,既富矣则当教之,至于教之则不可以有加矣。

《春秋繁露》曰:治民者,先富之,而后加教。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治民之法也。

孔子言当教以义方,使知礼节也。

《管子》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朱子曰: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

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

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

《盐铁论》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以德,齐之以礼。

戴溪曰:国患于无民,故户口蕃盛者为治之基也。

后世之君,括户以求民为赋役地也。

圣人欲富民,后人欲富国,其事正戾。

故休养生息者,所以庶之也;劝课农桑者,所以富之也;申明礼义者,所以教之也。

不如是,不足以为人上。

《孟子》曰: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3《论语 子路篇第十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高中语文

13《论语 子路篇第十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高中语文

PS:“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
中 个人在这个造就了大屠杀的社会中如何平静地生活的问题,个人 中
国 风
在资本主义的同一性中生存就是一种罪恶,因为正是这样的同一
国 风
性造就了大屠杀,而赎罪就意味着无法生存,这是个悖论。
那么,诗作为生活中的一个活动也和生活一起面对着这个问题:
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你能否继续写诗了?继续写诗就意味着继续
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居室:善于管理家业





苟:差不多、也算是
合:足也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中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PS:“乡愿,德之贼也。”(17.13)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yuè)也。说之不以
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
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国 风
说:“悦”,取悦
国 风
备:求全责备
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有司:有关官员/职能部门(以授之于有司)





其:难道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选读》之“子路”章节

《论语选读》之“子路”章节
2.不能将“哂”解释为语义含混的“微笑”或令人费解 的“大笑”,也不能理解为老师“嘲笑”和“讥笑”学 生。因为在这里,老师既看到了子路在学业、志向上的 成长或进步,也看到了他在性格上存在的致命弱点或缺 陷;饱含着欣慰,也深藏着隐忧。要知道,子路可是一 位在孔门弟子中由一介村夫成长为一方良吏的最优秀的 学生。老师见其学业、才干精进,怎能不欣喜?见其个 性在求学经历中又没能完全消磨,又怎能不担忧?
《论语选读》 之“子路”章节
猜猜图中谁是仲由(子路)?
看看仲由(子路)长得啥模样?
采用“列表”方式,“梳理”并“探究”子路在为 人、做事等方面的性格特点(见表1在为人、做事等方面的性格特点:
从表1中可以发现,子路性格的主要特点不仅 是“不耻下问”,而且是:敢于“提问”, 甚至是一位敢做敢为、敢于向老师说“不” 的学生(如“子路不悦”“子路不对”)。 这在孔门弟子里是绝无仅有的。
细读两章,辨析词义1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 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 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 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 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 语·先进篇第十一》)
感谢!
请批评指教!
由也兼人,故退之。
是故恶夫佞者。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高一必修二子路原文

高一必修二子路原文

子路问学【原文】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

”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何学之为?”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注释】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释:放;策:马鞭子。

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

反:反对,引申为“丢弃”。

⑤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

⑥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

⑦揉同“糅”,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⑨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

⑩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敬:感谢;命:吊问之词。

【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

”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简析】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利势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

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发学生使用资料:阅读《论语》中与子路有关的章节(共41章)深圳市新安中学高中部吴泓工作室编制请同学们特别关注子路的语言、表情、行为等。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第二》)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2.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

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

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3.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

”孟武伯又问。

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赋税,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5.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6.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篇第六》)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篇第六》)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

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8.……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篇第七》)……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篇第七》)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0.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

诔[lěi]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篇第七》)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

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

《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

’”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1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论语·子罕篇第九》)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

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12.子曰:“衣敝缊[yùn]袍,与衣狐貉[hé]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篇第九》)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

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13.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曰:“山梁雌雉[zhì],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论语·乡党篇第十》)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

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14.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

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

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15.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

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16.闵子侍侧,訚訚[yín]如也;子路,行行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勇猛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

孔子高兴了。

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17.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

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18.(《论语·先进篇第十一》)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19.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20.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

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

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

”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21.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路让子羔去作费地的长官。

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

”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22.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之。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

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23.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24.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子路请求多讲一点。

孔子说:“不要懈怠。

”2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

”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

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