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教案(1)
尊重他人教案

尊重他人教案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不仅能够维护与他人的良好关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自我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以下是一份关于尊重他人的教案。
教案: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2.学习并掌握尊重他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有关尊重他人的案例和故事;2.教师准备一份有关尊重他人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此引出尊重他人的话题。
2.展示有关尊重他人的案例和故事,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10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尊重他人与和谐相处的关系。
2.教师讲解尊重他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插队、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侮辱或歧视他人等。
三、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尊重他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出尊重他人的一些具体行为。
四、实践:(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尊重他人的情境,并观察每个组的表现。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反思:(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尊重他人的原因和方法。
2.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六、作业:(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感受尊重他人的行为,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方法。
2.教师可以邀请社会工作者或心理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进一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作业内容和反思,可以初步评估学生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尊重他人》教案(通用11篇)

《尊重他人》教案《尊重他人》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尊重他人》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重他人》教案篇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
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
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活动一:讨论课——尊重(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
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
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
2.我认同这个观点。
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
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
初一政治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教案

初一政治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是自己的需要。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自己的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尊重他人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尊重他人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理论讲解(1)讲解尊重他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内涵。
(2)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自己的需要。
(3)讲解尊重他人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尊重他人。
3.案例分析(1)展示一组尊重他人的正面案例,让学生感受尊重他人的美好。
(2)展示一组不尊重他人的负面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尊重他人的危害。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意见。
5.角色扮演(1)选取一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2)让学生在扮演中体验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1)让学生分享在课堂上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心得体会。
2.观察身边的同学,记录一个尊重他人的例子,并分析其优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对尊重他人的理解是否深入?3.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将尊重他人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尊重他人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视频内容: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理论讲解(1)讲解尊重他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内涵。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个性、观点等,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不贬低他人。
(2)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自己的需要。
《尊重他人》教案-统编版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尊重他人》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能力目标: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知识目标: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的课标依据主要是在“我与他人和集体”层面,即其中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中的“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等相关内容。
课标的要求提示我们,尊重他人要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尊重的意义,知行合一。
本课教学内容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包括“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和“尊重从我做起”两目。
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尊重含义的同时,使其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尊重的复杂性;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做到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尊重的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践行尊重,生活中能够做到尊重他人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儿童向成人转变期,实现社会化,需要学生理解尊重的含义,并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尊重又分为两种形式,即自尊和尊他。
八年级的学生需要在自尊的基础上学会尊他。
学生对“尊重他人是交往的起点”的观点是认同的,但如何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引导学生将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分为两部分来展开。
第一环节是“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以甲骨文“尊”字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尊重的含义。
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导学生感受自尊和他人的尊重,结合马斯洛理论明确尊重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环节是“尊重从我做起”。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并思考如何落实尊重行为。
环节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活动:运用你的经验展示甲骨文的“尊”字。
有的同学可能会对此十分好奇,这是一个什么字?跟什么东西有关系?展示酒器图片,建立尊与酒器之间的联系。
尊重他人教案

尊重他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了解不尊重他人所带来的后果。
3. 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尊重他人。
二、教学内容:
1. 尊重他人的定义和意义
2. 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和后果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尊重他人的行为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故事或实际案例引入尊重他人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解释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得到平等的尊重。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4.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增强他们
对尊重他人的认识。
5.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尊重他人。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的行为。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普遍认识到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
同时,教师也意识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品德与生活教案尊重他人的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案尊重他人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社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友善、宽容和合作精神,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什么是尊重他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介绍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如不侵犯他人的隐私,不嘲笑、辱骂他人等。
3. 尊重他人的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的方式体验和实践尊重他人的行为。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和兴趣。
2. 学习目标明确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尊重他人是重要的。
3.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对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进行讲解和说明,引导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4. 情感体验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愉悦感。
5. 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例如学生之间互相表扬和鼓励、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6.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尊重他人,自觉遵守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2.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通过小组或者班级互评的方式,评价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尊重他人的能力和行为。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评价结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六、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将尊重他人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中。
尊重他人的教案(精选七篇)

尊重他人的教案(精选七篇)尊重他人的教案【篇1】一、主题班会背景:在同学们嬉戏的时候,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骂人,给别人起绰号。
也经常会遇到因一点小事起冲突来告状的情况。
当有什么矛盾的时候,都是“他??”,错误永远是对方,而有理的永远是自己。
更有甚者,上课时爱讲小话影响同学,老师或同学批评还有意见。
这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看起来都是小事,其实都是一种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
二、主题班会目的:通过此次主题班会,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三、主题班会设想:1、活动前,做问卷调查:我最不喜欢的不尊重他人行为;我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2、班会上主要安排了两次表演、品味故事、讨论发言倾诉机会,希望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让同学们学会体谅他人,学会沟通,学会有分寸地与人交往,从而学会尊重他人。
明白自己如果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
只有做到尊重他人,自己才会受到他人的好评和尊重。
四、班会过程:(一)、全班齐唱歌曲--《相逢是首歌》伴着余音,主持人登场古人云:“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
”孟子曾说过:“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还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为大家主持这次活动。
我是主持人??(二)、主持人主持班会开始第一个环节诗朗诵尊重是一种态度,它将影响我们的人生;尊重是一种品格,它将给予他人以温暖;尊重是一种习惯,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馨;尊重是一种信仰,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
当你徘徊在情绪的低谷,朋友真诚的帮助支持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遭遇到人生的挫折,老师温暖的双手紧握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捡起马路上的垃圾,路人赞许的微笑感染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懊悔曾经的过失,父母的宽厚与理解包容着你,那是尊重。
《尊重他人》教案大班3篇

《尊重他人》教案大班3篇《敬重他人》教案大班1《敬重自己,敬重他人》主题班会最新活动目标1.加深对“敬重”的了解和熟悉,呈现敬重的内涵。
2.熟悉到“敬重”的重要性,促进同学间的和谐关系。
3.提升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养。
活动背景:课堂上小组争论时,局部学生留意力不集中,不听小组成员的讲解,小组上台汇报过程时,少数学生不用心倾听小组汇报,在课堂上不仔细听课。
局部学生日常中,与同学沟通时常有脏话,语言不礼貌。
一、导入( 谈话:你发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敬重别人的表现? 教师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展引导:1、在态度上不敬重别人。
比方教师讲课、同学发言、他人谈话时,没有留意倾听2、打招呼时直接喊“喂喂……”不停,或者叫外号,由于对方确定“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交谈时明明知道是对方不愿讲的话题,还连续谈,专揭对方的伤疤等。
)3、在需要宁静的场合交头接耳、随便传播小道消息,造谣生事、排队插队、乘车抢座、偷看他人信件、日记,窥探别人隐私……原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这么多不敬重别人的现象,那这节课我们就以“学会敬重——敬重自己、敬重他人”为主题开展一个主题班会。
(3分钟) 可是,大家知道究竟什么是“敬重”吗?请观赏诗歌中找到答案。
《敬重》敬重是一个微笑敬重是一声招呼敬重是一声“对不起”敬重是一句“感谢你”不铺张一粒粮是对农夫的敬重不乱花一分钱是对父母的敬重敬重是不喊别人的外号敬重别人的人不忘敬重自己敬重自己的人懂得敬重他人为了敬重我们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谈笑为了敬重我们肯定不能轻易食言敬重是我们最重要的美德敬重是社会和谐必需的规章敬重别人就是敬重自己敬重自己就是敬重他人让我们脚踏实地共同实践敬重的诺言师:信任同学们已经在这首诗歌中感受到什么叫敬重,有这么一句名言“把敬重自己与敬重他人结合起来,就会散发出名贵的气质。
”二、学会自尊1、关于自尊的名言——把敬重自己与敬重他人结合起来,就会散发出名贵的气质。
2、请生读这句话,争论这句话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邯郸学院2010级教育学张楠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理解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同老师进行互动学习,理解尊重他人是自尊的前提及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和方法。
通过对教材事例的分析,了解学习获得真正的自尊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在师生交流中获得知识;在交流中,体验来自他
人的意见,在获得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尊重他人的方法,进而澄清自身的模糊认识,形成正确的自尊观。
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一天,俄罗斯大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
大作家翻遍全身所有的口袋,却一个铜子儿也找不到。
这期间,乞丐的手一直伸着,在寒风中微微打颤。
屠格涅夫又急又羞,不知所措地伸出双手,和乞丐那只冻得发紫的手握在一起。
“兄弟,别怪我,”作家尴尬地说,“我身上没带钱。
”
老乞丐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出的是感激:“你管我叫兄弟,”老人脸上是满足的笑容,“这是最高贵的礼物。
”
同学们,你们说作家给乞丐最高贵的礼物是什么?-——尊重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板书)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当我们受到别人尊重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那么同样,当我们尊重别人时,我们同样会感受到快乐。
1.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板书)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人、很多事感动着我们,提醒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一件谁做的什么样的事情,让你的感动不已。
这些“他”人是谁呢?
(学生交流……)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得到父母、亲戚、邻居、老师、同学、朋友等许多人的呵护与激励,他们一句赞美和鼓励的话,往往会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我们的思考,给我们带来快乐。
这些人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我们会因为他们的表扬而高兴,因为他们的批评而难过,没有他们,我们的生命不会走到今天,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就失去许多精彩。
在他们的呵护和激励中,我们的自尊形成了;在他们的赞美与欣赏中,我们感受着做人的自豪与快乐。
既然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呢?
尊重他人,会给他人带去快乐,也会使自己得到快乐,所以同样的自尊,大家会得到同样的快乐!同时,尊重他人,更会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板书)
(1)1.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板书)
2013年5月24日,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有中国游客公然涂写"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字样,这起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再次激起了人们的反思。
▪部分国民出境游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国人的形象。
据了解,旅行社业内将目前比较典型的不文明行为归纳为:随处抛丢垃圾,上厕所不冲水,喜欢插队,公共场所高声打电话、脱鞋袜,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强拉外国人拍照,贪占小便宜等。
《你能怪谁》分析——(学生交流……)
▪结图中的人都受到了他人的鄙视,因为他们都没有尊重他人。
▪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损害他人利益,破坏社会公德,做让人难堪的举动,只能被人看不起。
▪
生活中很多不和谐就是因为自己不尊重别人在先,别人不尊重自己在后。
如果是这种情况,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之能怪自己,因为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一种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你想让别人尊重你自己,那么你首先应该尊重别人。
(2)如何尊重他人?
第一,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
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第二,我们要把感受到的他人给予的美好,再转达给他人。
这样,人人彼此尊重。
相互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3)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谈谈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板书)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
自古以来中国人和人交往,就十分讲究礼仪。
礼仪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尊重他人。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人每天总是在各种场合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招呼、介绍、交谈、待客、送客等等,都有一个尊重他人的问题。
因为尊重他人是交往的基础,尊重可以产生信任,信任可以使双方打开心扉,可以让不是朋友的人变成朋友,可以让原本不可能办成的事变成可能;相反,不尊重他人,可能什么事都办不成。
因此,无论是于己,还是于人、于集体、于社会,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尊重他人而又被他人尊重的人。
拓展延伸
社交礼仪小常识
1.在正式场合行握手礼时正确的伸手顺序是( B)
A.晚辈先伸手
B.女士先伸手
C.男士先伸手
2.为他人作介绍时,正确的是(BC)
• A.先把长辈介绍给晚辈 B.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C.把晚到的客人介绍给先到的客人
长者,尊者有优先选择权!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尊重他人与自尊同样重要,同时只有尊重他人也才能更好地自尊、更好地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课堂练习
1.在大街上,有人用责备的目光盯着小明,因为小明正在学一位残疾人走路。
这说明()
A.街上的人不懂得尊重自己
B.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街上的人不会审美
D.自尊与尊重他人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2.据《宁波晚报》报道,一名抱着孩子的本地妇女,见一名抱着孩子的外地男子坐上了一个空座位,竟破口大骂并说:“你们外地人居然和我抢座位。
”这名妇女是不自尊的,因为()
A.自尊是自己的事,尊重他人是别人的事
B.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一回事,没有区别
C.自尊,就是关注自己的尊严
D.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维护自尊首先要尊重他人
3.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因为()
①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
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