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天津春考很难得的语文模拟试卷
天津春考试题

天津春考试题一、语文篇在大红色的纸屏幕上,它显得格外醒目,它叫“天津春考试题”。
在字里行间,流淌着语文的美丽和深沉,展示着学生们的智慧和才华。
这份试卷是为了检验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设计的,能从多个层面考察学生的中文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一、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小明从小就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常常看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这让他的知识面得到了丰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面对各种阅读材料时,他能够轻松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能更好地进行文章表达。
1.小明从小就有着什么习惯?A. 运动习惯B. 阅读习惯C. 写作习惯D. 听音乐习惯2. 小明通过阅读做到了什么?A. 丰富知识面B. 提高语言能力C. 进行文章表达D. A、B、C都对答案:D(2)春天是大自然的恢复和生机焕发的季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事物。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屋子里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窗外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把春的信息传递给人们。
花儿也全都绽开了笑脸,有的红艳艳地开放,有的白白净净地夹在枝条上,更有的粉红色的樱花如云彩一样飘向地面。
3. 春天给屋子里的一切披上了什么颜色的光晕?A. 金色的B. 红色的C. 白色的D. 粉色的4. 文中提到的小鸟歌唱的目的是什么?A. 传递春的信息B. 找寻食物C. 寻找伴侣D. 演奏音乐答案:A二、写作篇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1)假设你是李华,最近你的好朋友张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学习成绩一直下滑。
请你给张伟写一封信,帮助他换个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内容要点如下:1. 换个学习方式,避免单一的记忆;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3. 运动和休息的重要性;4. 相信自己,积极进取。
注意:1. 词数100左右;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文章一:《春之序曲》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地拂过沉睡的脸庞,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大地披上了绿装,花儿竞相开放,小溪潺潺地流淌,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春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是生命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1. 根据文章内容,春天的到来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5分)2. 文章中提到的“春天是生命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10分)3. 试分析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10分)4. 你认为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15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文言文:《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5. 请解释文中“政通人和”的意思,并简述其在文中的作用。
(10分)6. 文中“增其旧制”中的“增”字,其含义是什么?(10分)7. 根据节选内容,分析作者对岳阳楼重修的态度和情感。
(10分)三、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0分)古诗词:《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 请分析《春晓》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10分)9. 诗中“夜来风雨声”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10.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或哲学思考?(5分)四、作文(本题共10分)作文题目:《我眼中的春天》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要真实、具体,能够体现你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注意】:作文部分请考生自行发挥,此处不提供具体内容。
请考生注意,本模拟试题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和题型可能会有所变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样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春季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完整word版)天津春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2010——2011第一学期天津春考班期中考试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苗圃.(pǔ)卓.越(zhuó)狭隘.(ài)荫.庇(yìn)B.忖.度(cǔn)暂.行(zhàn)怪癖.(pǐ)拟.定(nǐ)C.斡.旋(wò)焚.毁(fén)结束.(sù)菲.薄(fěi)D.摈.弃(bìn)炽.热(chì)掠.夺(lǜe)冗.长(yǒ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礼上往来汗牛充栋哗众取宠B. 层峦叠障殒身不恤冠冕堂皇C. 睚眦必报自惭形秽意兴盎然D. 迥乎不同桀骜不训大相径庭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再,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的假酒案。
A. 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C. 不只准确骇人听闻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俘重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有名的钢琴变奏曲。
B.这时暮色低垂,我们起身告辞,结束了这次访问。
C.因为起大风,江轮停航,所以我们启程的日期延长了。
(完整版)春季高考历年真题天津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完整版)春季高考历年真题天津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2012年天津市高等院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9页,第U卷10至12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本人考试用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遒逖J(j in)苑囿(y cu)朝夕揣摩(m 6 )睚眦必报(Zi)B.圭臬(ni e )丛冢(Zh Cng)封妻荫子(y in)莘莘学子(X in)C.潜伏(qi Cn)梦魇(y岔)摇曳生姿(ye)颓壁残垣(yu印)D.期开(αo)粗糙(Zdo)腾挪跌宕(d mg)翁翁郁郁(W mg)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子的一项是()A.点缀赋丁人才倍出食不裹腹B.烟秆向往原形必露以逸代劳C.幅射谜团笔笔皆是察訂观色D.臆测奥秘剑拔弩张以德报怨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困难,而困难在他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一一这个过程简直犹如天生相助。
②为了加快滨海新区的建设步伐,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_________ 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③你尽可以放心,他这个人___________ 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的要求把你的事情办好。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将会促进天津经济的更快发展,这是的。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选择题组(共9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
人们____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哀哀切切,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
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身不由己蓬头垢面停滞失色B.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重C.不由自主不修边幅停止失重D.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色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B.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C.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天津市2020年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A

天津市2020年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A第 I 卷(选择题,共56分)—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第4页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他才华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
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
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
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
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
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
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
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11、对于《人间喜剧》,雨果认为“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对于这个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果发现《人间喜剧》使人们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出的“现实”。
(word完整版)春季高考历年真题-2013年天津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13年天津市高等院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自己的姓名丶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直接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 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2.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丶(2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榛(zhēn)芥怅(cháng)然衣(yì)会锦还乡相濡(rǘ)以沫B.倩(qiàn)影凫(fǘ)水自惭形秽(huì)卧薪(xīn)尝胆C.编纂(zuǎn)敇(chì)造言简意赅(hài)谆(zhǖn)谆告诫D.隽(jùn)永纨绔(kǜ)亘(gèn)古不变浅尝辄(zhé)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流宛然藕断丝联翻手为云B.浏览网络直接了当南辕北辙C.旋律影壁得天独厚来龙去脉D.蓦地郁懑无足挂齿名副其实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就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一事,我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
②.环境幽雅的水上公园令人圫几个情投意合的好友相与()其间,哪会非常惬意。
③.()目前,海河教育园区二期工程首个项目“科技之家”己全面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A.受权徜徉截至B.受权俳徊截止C.授权俳徊截至D.授权徜徉截止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年前,“微博”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是现在“微博”对人们,尤其是学生,已是比较熟悉的了。
B.近年来,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这个别的打架斗殴现象,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所造成的。
2023天津春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天津春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年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恣意妄为桀骜不驯一诺千金一视同仁B. 旁征博引博古通今博闻强识博采众长C. 偃旗息鼓偃武修文偃旗息鼓偃旗息鼓D. 礼尚往来礼贤下士礼义之邦礼崩乐坏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他说,“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他说。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他说,“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好文章。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这次活动。
答案:C二、填空题(共20分)4.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白部分。
(1)“____,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2)“____,对海而唱。
”(曹操《观沧海》)(3)“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答案:(1)举头望明月(2)东临碣石(3)此情可待成追忆5. 请根据所给成语或词语,填写反义词。
(1)“光明正大”的反义词是____。
(2)“专心致志”的反义词是____。
(3)“一视同仁”的反义词是____。
答案:(1)阴险狡诈(2)心不在焉(3)厚此薄彼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节选自某篇古文,内容略)6. 文段一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7. 文段一中提到的“故国”指的是什么?答案:故国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或祖国。
文段二:(节选自某篇现代文,内容略)8. 文段二中,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主题?答案:作者通过对比和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达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第一学期天津春考班期中考试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梵婀(ē)玲敛(liǎn)裙孝悌(dì)义愤填膺(yīng)B.罗绮(qǐ)果脯(fǔ)汜(fàn)南栖(qī)于会稽C.商贾(jiǎ)恪(kè)守负荷(hè)国子监(jiān)D.蝉蜕(tuì)拜谒(yè)休憩(qì)锲(qì)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缥缈风致缘故变幻莫测B.磨练焕发悲残至理名言C.和睦烦躁蔑视毕恭毕敬D.桂冠嬉游树阴戛然而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这么一条规律,在所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②在的社会现实面前,他的高傲和自信都被磨掉了,最终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
③语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语文不可能不到其他学科。
A.依靠严重牵连B.依赖严峻牵涉C.依赖严重牵涉D.依靠严峻牵连4.下列各句画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投资做生意者,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天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暴发户,但商场失意、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
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浑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
C.每次返校前,父母总要给够一周用的零花钱,可他并不是一个能够从长计议的人,常常不到周四钱就花完了。
D.中国在渤海湾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喜讯传来,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B.能不能获诺贝尔奖,可以当作检验中国教育科技改制和时代变革的一个试纸或者一个标志。
C.参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如果央企负责人在考核期内降级,其绩效年薪将会在其基薪的基础上下调一倍左右。
D.《2007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共有800位企业家上榜,26岁的广东女子杨惠妍以1300亿元问鼎中国首富.6.下列篇名、作家、体裁、时代(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剪梅》——李清照——词——宋代B.《巴尔扎克葬词》——雨果——演说词——法国C.《边城》——沈从文——散文——现代D.《神奇的极光》——曹冲——说明文——当代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任务7-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越国:国名B.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唯君图之图:考虑,谋划D.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8.下列各句中与“何厌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吾谁与归B.忌不自信C.客之美我者D.何罪之有9.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⑥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
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
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
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11.这几段文字选自那篇文章,作者是谁?()A.《药》鲁迅B.《灯下漫笔》梁衡C.《灯下漫笔》鲁迅D.《灯下漫笔》鲁彦12.文中提到中国历史的几个时代,据文意,概念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没有奴隶规则的时代B.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C.第三样时代=百姓争到人的价格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D.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乱世=厘定奴隶规则的时代13对“第三样时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样时代”是指走出了“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怪圈从而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
B.“第三样时代”是老百姓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成为社会主人的时代。
C.“第三样时代”是作者梦幻的、虚无的时代。
D.“第三样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14.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将其分为两个时代,把批判的尖刀刺向了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B.鲁迅还尖锐地讽刺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性传统。
如本段中的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和战争中避难的百姓。
就是这种国民性,无形中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专制主义。
C.鲁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
”其实文中已作了回答,“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这段文字披情入理,情景交融。
作者将自己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鞭辟入里的理性认识,融入到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暴君的憎恨之中,融入到对中国国民的命运和奴性人格的巨大同情和讽刺批判之中,融入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之中。
第Ⅱ卷(共94分)四、本大题共5小题,第15、16、17、19题各4分,第18题3分,共计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
故园心眼王充闾母亲——故乡,故乡——母亲,童年时期二者原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可是,那时节,母亲的印象弥漫一切,醒里梦里,随处都是母亲的身影,母亲的声音;而故乡,连同乡思、乡情、乡梦一类的概念,却压根儿就没有。
直到进了学堂,读书、识字了,也仍是没有觉察到“背井离乡”是怎么样一种滋味。
到了青壮年时期,束装南下,故乡已经远哉遥遥了,从这时开始,潜滋暗长了怀乡的观念。
特别是在黄昏人静时候,常常觉得故乡像一条清流潺潺的小溪,不时地在心田里流淌着;故乡又好似高悬在天边的月亮,抬起头来就可以望着,却没有办法抵达它的身边。
有人说,衰老是推动怀旧的一种动力。
老年人对于故乡的那种追怀与想往,往往异常浓烈而又执著,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薄似轻云淡似烟。
而且,这种追怀是朦胧的,模糊的。
若是有谁较真地盘问一句:“你整天把故乡放在心头,挂在嘴上,那您究竟留恋着、惦记着故乡的什么呀?”答案,十之八九是茫茫然的。
就以我自己来说,故里处于霜风凄紧的北方,既无“着花未”的寒梅可问,也没有莼羹、鲈脍堪思,那么,究竟是记挂着什么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
有一回,一位近支的族弟进城来办事,饭桌上,我们无意中谈起了当年的旧屋茅草房。
我说,傍晚时分,漫空刮起了北风烟雪,雪的颗粒敲打在刷过油的窗纸上铮铮作响,茅屋里火炕烧热了,暖融融的,热气往脸上扑,这时候把小书桌摆上,燃起一盏清油灯,轻吟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情景,真是永生难忘。
他苦笑着说:“都什么年头了,你还想着那些陈年旧事?火炕再暖和,也赶不上城里的暖气呀!这雪亮的电灯还不比清油灯强?”族弟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再说,那茅草屋又低矮又狭窄,站起来撞脑袋。
回转身碰屁股,夏天返潮,冬天透风,人们早都住不下去了。
也正是为了这个,说声‘改造’,人们呼啦一下,全都扒倒重来。
现在你站在村头看吧,清亮亮,齐刷刷,一色的‘北京平房’。
”追忆是昨天与今天的对接。
对人与事来说,一番追忆可以说就是一番再现,一次重逢。
人们追怀既往,或者踏寻旧迹,无非是为了寻觅过去生命的屐痕,设法与已逝的过往重逢。
对故乡的迷恋,说得直截,具体一点,也许就是要重新遭遇一次已经深藏在故乡烟尘里的童年。
既然是再现,是重逢,自然希望它最大限度地接近当时的旧貌,保持固有的本色。
这样,才会感受到一种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再现昔日生活情景的温馨。
特别是,由于孩提时代往往具有明显的美化外部环境的倾向,因而人们在搜寻少年时期的印象时,难免会带上一种抒情特色。
不过,世上又有哪一样东西能够永远维持旧观,绝不改变形色!乡关旧迹也同生命本身一样,随着岁月的迁流,必然要由风华靓丽变成陋貌衰颜,甚至踪迹全无,成为前尘梦影。
更何况,故乡的那些茅屋,即以当时而论,也算不得光华灿烂呢!作为观光者,也包括虽然曾在其间生活过,而今却已远远离开的人,无论他们出于何种考虑,是从研究古董、吊古凭今的鉴赏角度,还是抱着追思曩昔、重温宿梦的恋旧情怀,尽可以放情恣意地欣赏它的鄙陋,赞叹它的古朴,说上一通“唯一保持着东北民居百年旧貌”之类的褒奖的话,如果会写文章,还可以加进种种想像与回忆,使之充满诗意化的浪漫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