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合集下载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吐尔逊太·木哈买提;韩丁【摘要】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细胞学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5例GM临床、细胞学检查等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肿块切除术5例,病变乳腺区段切除术9例,1例行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配合中药内服.结果确诊必须依靠术后病理.病变以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微脓肿.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8 a,无局部复发.结论 GM细胞学的诊断,还需与其他疾病鉴别,直接行GM 扩大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2【总页数】4页(P238-240,243)【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细胞学诊断;治疗【作者】吐尔逊太·木哈买提;韩丁【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8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病变,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慢性乳腺炎性疾病[1]。

1972年由Kessler等[2]首先报道,国内1986年首先由马国华等[3]报道。

该病病因不清,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4],常易误诊误治。

本研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住的15例GM临床、细胞学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42岁,中位年龄36.5岁,均已婚,经产并哺乳,病程10 d~11个月,均无外伤史、乳腺炎病史,也无服用避孕药及女性激素病史。

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红肿切开,多处破溃不愈,曾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治。
16
精选课件
放大倍 数:10*10
喻女士病理诊断: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薛女士 26岁,来自天津油田,先有肿块后红肿疼痛半年,切开
1个月刀疤伤口呈Y形,破溃多处,中药治疗后伤口基本愈合。病
1理8为肉芽肿性乳腺炎。
精选课件
夏女士 31岁,武汉黄石,发病距产后11个月
本例病理医生的结论是 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 可见概念之混乱。
张女士 女 37岁 北京人,3个月, 炎性肿块15×12,色暗红,
破溃,曾在北京五家大医院治疗,伤口不愈合。07年7月28日手术,术
后一期愈合。
14
精选课件
染色:1 放大倍数:1
张女士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
喻女士 26岁,武汉,病程5个月,左乳肿块一个月后
3
精选课件
“肉芽肿”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变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或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
纤维组织包绕,结节状,散在性分布,严重时 破坏小叶,病灶融合,脓腔多发而不大。
地道式蔓延,可达乳腺后间隙,皮下脂肪。
4
精选课件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简称:“肉芽肿性乳腺炎”, 为讲解方便简称“肉芽肿”
1
精选课件
肉芽肿国内文献评述
病因不明,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1972年Kessler首先描述, 1986年马国华国内首次报道8例, 80—100%误诊为乳癌, 至今国内总共报告291例,评述见另文。 发病不少,明确诊断的不多。多混杂在浆乳或

什么人容易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什么人容易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什么人容易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北京当代医院杜玉堂教授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英文缩写GLM,1972年美国首次报道5例,国内1968年天津才有8例报道,可见原来是属于少见病种,可现在多了起来,尤其我们这里,但仍有很多病人被当成其他疾病在当地漫长的治疗着,不能及时的正确诊断出来,所以很难统计发病率。

乳腺的肉芽肿性炎有十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乳腺结核、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晕下肉芽肿、管周性乳腺炎、糖尿病性乳腺炎、特发性即小叶性乳腺炎GLM。

可见乳腺是个好发肉芽肿性炎的器官。

从2007年至2012年,我们收治肉芽肿205例,而同期的浆乳和Zuska病只有71例,相差3倍之多,就可以证明肉芽肿GLM多于浆乳或乳腺瘘管。

尽管肉芽肿GLM的病因不明,但是我们分析205例的病史资料,多种原因的哺乳障碍,例如乳头畸形、哺乳期得了乳腺炎、有奶不喂、憋奶急回、哺乳时间少于6个月、小孩突然拒绝不吃(可能婴儿对乳汁变质极为敏感,乳癌也有这个“拒绝哺乳征”的危险信号)等等。

多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恐怕是肉芽肿发病的物质基础。

但最近发现:大约一半的肉芽肿病人手术时未发现乳汁淤积,即没有导管扩张和乳汁溢出。

乳头完全正常,病灶与乳头无关,乳头下的集合导管也不扩张。

这部分肉芽肿GLM是怎样发生的呢?仍然让人迷惑不解!!环境与饮食污染是导致积存乳汁变质的化学因素,有人在吃螃蟹、鳝鱼、大虾后发病,不排除人工饲养添加激素的可能,这也许是沿海城市发病率高的一种原因,所以应当远离“污染食品”,目前羊肉可疑,辣椒、牛肉、鸡肉尚未证实是有害食品。

钝性外伤,例如小孩的无意撞击、踢一脚、顶一下,还有用力的按摩,强力吸允等等,这些爱与性的“情伤”也可能诱发。

有人2月内吃5-6次紧急避孕药,真是把避孕药当糖吃!!有人药流后发病,有人用达因35、促排卵药后发病。

抗精神病、抗抑郁症/焦虑症药物,胃复安、马丁令等胃病药可以诱发,可以统称为药源性肉芽肿,那些未婚育的年轻少女,就有可能是药源性的。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疗进展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疗进展

摘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lobular mastitis ,GLM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时难以与乳腺癌鉴别。

GLM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其可能与自身免疫、激素水平异常和感染等有关。

GLM 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活检明确。

GLM 的治疗包括随访观察、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手术等。

目前GLM 的临床诊疗仍有许多困惑,尚缺乏统一的诊疗共识。

因此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GLM 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8-0910-08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8.007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于1972年由Kessler 和Wolloch 首次发现[1],其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偶见于男性。

GLM 常反复发作,可形成窦道及疤痕,对女性乳房外观造成极大损害。

GLM 确切病因不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亦知之甚少。

现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失调、微生物感染、激素失衡、局部损伤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可能是导致GLM 的危险因素[2]。

GLM 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案各有优劣,但均具较高的复发风险[3-4]。

目前GLM 的临床诊疗仍有许多困惑,尚缺乏治疗共识[5]。

本文通过全面查阅国内外有关GLM 的文献资料,阐述GLM 的表现及病理特征,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诊疗现状及进展,以期通过梳理现有研究证据,协助临床医生改变目前GLM 诊疗困局,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1GLM 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乳腺肿块是GLM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5]。

在早期阶段,乳房肿块可伴或不伴疼痛,且没有明显的局部皮肤改变。

曾一教授治疗哺乳期肉芽肿性乳腺炎验案1则

曾一教授治疗哺乳期肉芽肿性乳腺炎验案1则

曾一教授治疗哺乳期肉芽肿性乳腺炎验案1则耿敏;曾一【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16)8【摘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即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学将其划分到“乳痈”“乳漏”范畴中,它是一种以乳房突发肿块为主要表现,伴疼痛,更有甚者伴有皮肤的破溃、病灶内形成窦道及瘘管等,同时可伴见四肢的结节性红斑、体温升高、咳嗽等全身症状的乳房良性疾病。

该病属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乳腺小叶的非干酪样坏死并伴有肉芽肿形成,多见于非哺乳期的育龄期女性,多于末次生产后的1.5~5年发病,妊娠期及哺乳期较为少见。

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亦无统一标准,目前临床常使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多孩政策的开放,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妊娠期发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见,但对于哺乳期发病的相关报道还是较少。

曾一教授临床诊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时先掌握患者病史,然后明确病因,注重内外同治,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特色。

文章通过对曾一教授门诊1例哺乳期发病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发病、诊断、治疗过程的介绍,提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鉴别要点,总结曾一教授对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疗经验,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29-132)【作者】耿敏;曾一【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44【相关文献】1.林毅"提脓祛腐"治疗复杂难治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验案2.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验案3.曾一教授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验案1则4.倪毓生运用疏肝散结汤加减分期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合并下肢结节性红斑验案3则5.曾一治疗妊娠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验案1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摘 要
目 的 回顾 性 分 析 肉 芽肿 性 小 叶性 乳 腺 炎 的 灰 阶 和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表 现 , 力 求 为 这 种 少 见 的 疾 病 提 供 诊 断 依 据 。 方 法 1 2例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的患 者 全 部 经 过 超 声 检 查 ,先 用 二 维 观 察 肿 块 的 部 位 、形 态 、大 小 等 ,再 用 彩 色 多 普 勒血 流 成 像 (D I C F )探 测 ,按 照 Ade 半 定 量 方 法 进 行 血 流 分 级 ,用 频 谱 多普 勒 测 量血 管 最 高 流 速 ( S 、阻 力 指 数 ( I 、搏 动 指 数 ( I 。 l r P V) R) P )
Dopplr fo i agng ( e l w m i CD FI)w e e s u e etos e tv l n or e O r c nie t e dig r t did r r p c i e y i d r t e og z h a nos i v d nc hi a e tc e i e e oft s r r
d s as . M e h s G S a ie e t od nd CDF1we e p r o m e n 1 as s wih h t pa holgi i gn i 1M .Thedit i i r e f r d i c e t s o t o c d a ossofG 2 s rbuton o he t m orbl o es e s wa e or d a ns c e ih s d w a e Dopplr ( ft u o d v s l s r c de nd i pe t d w t pule v e PW D )t d ntf he hi e tpe k O i e iy t gh s a

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或扩张症当中,临床与病理都认识不够 。
“肉芽肿”的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平均34—39岁,略大于浆乳。 经产妇,哺乳史,避孕药,高泌乳素血症, 以肿块为主症,酷似乳癌,误诊率极高。 多不以乳晕为中心,疼痛明显,后有红肿
, 切开脓不多,波及整个象限或全乳。 手术范围大,治疗难度大于浆乳。
正常, 认为是乳汁的超敏反应 经产妇,乳汁淤积。
炎症以乳晕为中心,病灶 周边肿块,单发更像癌, 与乳头下相连,形成瘘管。 地道式蔓延全乳。
病理
较大导管的周围炎, 浆细胞侵润为特征 。
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病变 。
汤女士 女 34岁 河南某医院胃镜室医生
病史:反复破溃红肿,形成炎性肿块1年 ,当地治疗无效。 普祥医院手术、一期愈合.
开伤口2个月不愈,形成大洞,07年8月21 日手术,术后一期愈 合,拆线出院.
王女士病理诊断:(右 乳腺)乳腺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中心可见多处 小脓肿,肉芽肿周围有 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 浸润。
本例病理医生的结论是 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 可见概念之混乱。
张女士 女 37岁 北京人,3个月, 炎性肿块15×12,色暗
病变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
胞、淋巴细胞、嗜酸或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
。 纤维组织包绕,结节状,散在性分布,严
重时破坏小叶,病灶融合,脓腔多发而不 大。 地道式蔓延,可达乳腺后间隙,皮下脂肪 。
浆乳与肉芽肿区别
病因 年龄 表现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头畸形导管阻塞为主, 病机类似粉瘤感染。 较轻或少女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简称:“肉芽肿性乳腺炎”, 为讲解方便简称“肉芽肿”

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1例

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1例

多系活检术 , 术后使用药 物继续控制具 有重要意义。D e H e r t o g h首先 提 出使用
类 固醇 激 素 治 疗 肉芽 肿 性 乳 腺 炎 。类 固醇 激 素 治 疗 既 可 以 继 续 手 术 未 彻 底
检 。初步诊 断 : 双-  ̄ L d , 叶增生 , 右乳 肿
块 性 质 待 查 。遂 在 局 麻 下 行 右 乳 肿 块 切除并活检 术 , 术 中见右 乳 内上 、 下 象 限 交 界 处 乳 腺 组 织 大 量 肉芽 样 变 , 均 系
罗超 。 ▲, 潘春 球 ,武钢 , 周 望梅 ,余壁 湘 ,曾灿 辉 ,王达
南方 医科大 学南方医院急诊科( 广州 5 1 0 5 1 5 )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 医学院( 广州 5 1 0 5 1 5 )
患者, 女, 2 9岁 , 已婚 , 2 0 1 1年 9
月 出现右乳胀痛 不适 , 当时未 重视 , 1 O 月症状加 重 , 多 次求 治外 院乳腺 B超
虑乳腺多发囊性脓肿 , 鉴 于抗感染治疗
效果差 , 决定行包裹性 肿块切除 。术后
病理结果见图 1 : 符 合特 发性 肉芽肿性 乳 腺 炎/ 小 叶 肉芽 肿 性 乳 腺 炎 改 变 。术 后 口服 抗 生 素 5 d , 伤口7 d拆 线 , 甲级
病变有关 。 I G L M手 术治 疗效 果较 好 , 其 关 键
药物剂量可以根据 人体的表面积 给药。 由于类 固醇激 素存在许多不 良反应 ( 伤 口延 迟愈合 , 糖耐量减低和库欣综 合征 等) , 而且疾病复发 , 依赖性增 强致 使使
用剂 量 逐 渐 增 多 。 有 学 者 研 究 认 为
量淋 巴细胞浸 润。需要 与其 鉴别 诊 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腿上长红斑:
下肢甚至全身结节性红斑 膝踝关节等关节炎。 应用避孕药 高泌乳素血症
彩超有窦道
彩超发现多层纵横的窦道 散在低回声病灶 脓腔
小叶肉芽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瘤样肉芽肿 特发性肉芽肿乳腺炎
腿上长红斑:
下肢甚至全身结节性红斑 膝踝关节等关节炎。 应用避孕药 高泌乳素血症
病史三个三 肿块发周边 先疼后红肿 腿上长红斑 彩超有窦道 肉芽小叶炎
小叶肉芽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瘤样肉芽肿 特发性肉芽肿乳腺炎
小叶肉芽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瘤样肉芽肿 特发性肉芽肿乳腺炎
小叶肉芽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瘤样肉芽肿 特发性肉芽肿乳腺炎
小叶肉芽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瘤样肉芽肿 特发性肉芽肿乳腺炎
小叶肉芽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瘤样肉芽肿 特理科
口诀 病史三个三 肿块发周边 先疼后红肿 腿上长红斑 彩超有窦道 肉芽小叶炎
病史三个三: 病人三十岁左右 小孩三岁左右 病程三月左右
肿块发周边 发生在乳腺周围部 乳晕部比较少 浆细胞性乳腺炎多位于乳晕部
先痛后红肿:
先突发疼痛 1周--2月皮肤出现斑片样红肿 继而化脓破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