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吐尔逊太·木哈买提;韩丁【摘要】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细胞学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5例GM临床、细胞学检查等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肿块切除术5例,病变乳腺区段切除术9例,1例行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配合中药内服.结果确诊必须依靠术后病理.病变以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微脓肿.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8 a,无局部复发.结论 GM细胞学的诊断,还需与其他疾病鉴别,直接行GM 扩大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2【总页数】4页(P238-240,243)【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细胞学诊断;治疗【作者】吐尔逊太·木哈买提;韩丁【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8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病变,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慢性乳腺炎性疾病[1]。
1972年由Kessler等[2]首先报道,国内1986年首先由马国华等[3]报道。
该病病因不清,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4],常易误诊误治。
本研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住的15例GM临床、细胞学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42岁,中位年龄36.5岁,均已婚,经产并哺乳,病程10 d~11个月,均无外伤史、乳腺炎病史,也无服用避孕药及女性激素病史。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青敷膏外敷、脓肿切开、对口引流、刮匙搔刮窦道、生理盐水冲洗、棉捻捻腐、拖线等多种中医外治法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结果:治愈35例,好转5例,治愈率87.5%,复发率为12.5%。
结论:中医外治为主、内治为辅的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标签:中医;外治;内治;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0-0064-02肉芽肿性乳腺炎,由Kessler和Wolloch于1972年首次提出[1],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乳腺炎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肉芽肿性小叶炎,文献报道该病与哺乳史、吸烟、乳房外伤、口服避孕药物、分枝杆菌及棒状杆菌的感染有关[2-4]。
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脓肿,手术局部切除和局部扩大切除并不能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反复的复发往往需要多次的手术治疗。
2008年3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门诊,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5],40例均为女性,为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
年龄最小28岁,最大48岁,发病峰值30~35岁;病程2个月~3年;首次发病29例,复发11例;既往服用避孕药物的患者10例,有积乳病史5例,因乳头内陷未哺乳者7例,无吸烟史及乳房外伤史。
1.2 治疗方法外治法:(1)银质球头探针;(2)4号医用丝线;(3)中号棉捻;(4)不锈钢硬刮匙;(5)生理盐水500 ml;(6)2%利多卡因;(7)疮灵液(笔者所在医院制剂主要有大黄、诃子、红花、黄蜀葵花等药组成);(8)枯矾纱布;(9)青敷膏(笔者所在医院制剂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白及、青黛花粉、甘草研细粉加饴糖1:1调制而成);(10)四子散药包(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吴茱萸,各100 g)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

红肿切开,多处破溃不愈,曾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治。
16
精选课件
放大倍 数:10*10
喻女士病理诊断: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薛女士 26岁,来自天津油田,先有肿块后红肿疼痛半年,切开
1个月刀疤伤口呈Y形,破溃多处,中药治疗后伤口基本愈合。病
1理8为肉芽肿性乳腺炎。
精选课件
夏女士 31岁,武汉黄石,发病距产后11个月
本例病理医生的结论是 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 可见概念之混乱。
张女士 女 37岁 北京人,3个月, 炎性肿块15×12,色暗红,
破溃,曾在北京五家大医院治疗,伤口不愈合。07年7月28日手术,术
后一期愈合。
14
精选课件
染色:1 放大倍数:1
张女士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
喻女士 26岁,武汉,病程5个月,左乳肿块一个月后
3
精选课件
“肉芽肿”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变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或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
纤维组织包绕,结节状,散在性分布,严重时 破坏小叶,病灶融合,脓腔多发而不大。
地道式蔓延,可达乳腺后间隙,皮下脂肪。
4
精选课件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简称:“肉芽肿性乳腺炎”, 为讲解方便简称“肉芽肿”
1
精选课件
肉芽肿国内文献评述
病因不明,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1972年Kessler首先描述, 1986年马国华国内首次报道8例, 80—100%误诊为乳癌, 至今国内总共报告291例,评述见另文。 发病不少,明确诊断的不多。多混杂在浆乳或
浅谈肉芽肿性乳腺炎

腺 泡 上皮 出现化 生 、 变性 , 落人 管腔 内分解 破坏 , 为化学 物 并脱 作
i l 提出, l 首先 闰内 1 8 年 首先 n 马 国华 报道 。本 病属 祖 国医学 乳 22 像 学 检查 : 乳腺 多 普 勒超 声 多显 示 不 规则 、 界 不 清的 96 1 .影 ① 边
痴 范畴 , 该病 病 因不 清 , 床表 现酷 似 乳腺 癌 , 易误 诊误 治 。 临 常
炎 症 反应 , 发肉 芽肿 形 成 并破 坏 小 叶 结构 。F t el 为 , 诱 l c rl eh  ̄ 认 多 有效 手段 , 但实 际上很 难鉴 别炎 性瘤病 样变 与恶 性病 变 f 它们 的 I 塌 ,
数 患 者有 乳腺 皮 肤感 染 史 , 变 巾可见 微脓 肿 , 病 上皮 样 细 胞及 异 周边组 织都 富含新 生毛 细血管 , 射对 比剂后 均可 明显强 化 , 注 强化 物反应 。任兴 昌 等 报道 , 本病 P S染色 显示 腺 泡及 导管 内 可见 方式上 也有一定 的重叠 。单从 此方法定 性有 一定 的困难 。 A
『 的均 质状 物 质 , 测 这些 物 质 可能 引起 局 部炎 症 反应 , 垌性 推 导致 2 病理 学检查 : - 3 ①针 吸细胞 学检查 : 可见 到较多 嗜 中性粒 细胞 、 淋 肉 芽肿 的形成 ,
巴细胞 、 罕巨细胞 或异物 巨细胞 、 郎 核碎 片等 , 部分泡 沫细 胞 , 见 偶
丸炎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 提出此病属器官特异 性 自身免疫病 。
“ 】
。
②乳腺 钼靶 x线检查 多显示 局 部不 规则 、 不均 匀 的高 密度 致
1 . 2炎性 反 应 : 部 感 染 、 伤 以及 各 种理 化 刺 激破 坏 导 管 及腺 密肿 块影 , 局 刨 可有或无 钙化 , 围毛糙 , 周 常见 毛刺 。 有的也 可无 明显异 腔上 皮 , 腔 的分 泌 物 、 腺 乳汁 及 角 化 上 皮外 逸 于 小 叶 问质 , 引起 常征象 l 。③乳腺 M I l L 1 R 是用来 判断病 灶性质 和 确定病 灶范 围的
什么人容易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什么人容易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北京当代医院杜玉堂教授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英文缩写GLM,1972年美国首次报道5例,国内1968年天津才有8例报道,可见原来是属于少见病种,可现在多了起来,尤其我们这里,但仍有很多病人被当成其他疾病在当地漫长的治疗着,不能及时的正确诊断出来,所以很难统计发病率。
乳腺的肉芽肿性炎有十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乳腺结核、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晕下肉芽肿、管周性乳腺炎、糖尿病性乳腺炎、特发性即小叶性乳腺炎GLM。
可见乳腺是个好发肉芽肿性炎的器官。
从2007年至2012年,我们收治肉芽肿205例,而同期的浆乳和Zuska病只有71例,相差3倍之多,就可以证明肉芽肿GLM多于浆乳或乳腺瘘管。
尽管肉芽肿GLM的病因不明,但是我们分析205例的病史资料,多种原因的哺乳障碍,例如乳头畸形、哺乳期得了乳腺炎、有奶不喂、憋奶急回、哺乳时间少于6个月、小孩突然拒绝不吃(可能婴儿对乳汁变质极为敏感,乳癌也有这个“拒绝哺乳征”的危险信号)等等。
多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恐怕是肉芽肿发病的物质基础。
但最近发现:大约一半的肉芽肿病人手术时未发现乳汁淤积,即没有导管扩张和乳汁溢出。
乳头完全正常,病灶与乳头无关,乳头下的集合导管也不扩张。
这部分肉芽肿GLM是怎样发生的呢?仍然让人迷惑不解!!环境与饮食污染是导致积存乳汁变质的化学因素,有人在吃螃蟹、鳝鱼、大虾后发病,不排除人工饲养添加激素的可能,这也许是沿海城市发病率高的一种原因,所以应当远离“污染食品”,目前羊肉可疑,辣椒、牛肉、鸡肉尚未证实是有害食品。
钝性外伤,例如小孩的无意撞击、踢一脚、顶一下,还有用力的按摩,强力吸允等等,这些爱与性的“情伤”也可能诱发。
有人2月内吃5-6次紧急避孕药,真是把避孕药当糖吃!!有人药流后发病,有人用达因35、促排卵药后发病。
抗精神病、抗抑郁症/焦虑症药物,胃复安、马丁令等胃病药可以诱发,可以统称为药源性肉芽肿,那些未婚育的年轻少女,就有可能是药源性的。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疗进展

摘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lobular mastitis ,GLM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时难以与乳腺癌鉴别。
GLM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其可能与自身免疫、激素水平异常和感染等有关。
GLM 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活检明确。
GLM 的治疗包括随访观察、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手术等。
目前GLM 的临床诊疗仍有许多困惑,尚缺乏统一的诊疗共识。
因此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GLM 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8-0910-08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8.007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于1972年由Kessler 和Wolloch 首次发现[1],其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偶见于男性。
GLM 常反复发作,可形成窦道及疤痕,对女性乳房外观造成极大损害。
GLM 确切病因不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亦知之甚少。
现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失调、微生物感染、激素失衡、局部损伤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可能是导致GLM 的危险因素[2]。
GLM 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案各有优劣,但均具较高的复发风险[3-4]。
目前GLM 的临床诊疗仍有许多困惑,尚缺乏治疗共识[5]。
本文通过全面查阅国内外有关GLM 的文献资料,阐述GLM 的表现及病理特征,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诊疗现状及进展,以期通过梳理现有研究证据,协助临床医生改变目前GLM 诊疗困局,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1GLM 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乳腺肿块是GLM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5]。
在早期阶段,乳房肿块可伴或不伴疼痛,且没有明显的局部皮肤改变。
肉芽肿性乳腺炎7例治疗分析

腺 小 叶 的微 小 脓 肿 , l 较 少 见 。 院 自 红肿 , 开 放 创 口换 药 , 中 4例 患 者 创 临床 本 予 其
一
19 9 5年 至 2 0 0 6年 间 ,共 收 治 肉 芽 肿 性 口经 久 不 愈 , 形 成 窦 道 , “ 道 切 除 塞 的 结 果 , 行 “ 腺 小 叶 区 段 切 除 ” 3 并 行 窦 需 乳 [。 4 乳 腺 炎 7例 ,现 将 该 组 患 者 的 诊 断 及 治 术 ” 。治 疗 时 间在 16个 月 。全 部 患 者 均 结 合 本 组 7例 患 者 , 取 得 病 理 确 诊 后 , - 在 疗情况分析如下 。 获 随访 。3例 患 者分 别 于术 后 9个 月 、5 2例 开 放 创 口 , 束 手 术 , 后 创 口经 久 1 结 术 个 月 、7个 月 再 次 出 现 疼 痛 包 块 . 静 脉 不 愈 . 口最 后 均 形 成 窦 道 , 1 创 Ⅱ期 行 “ 窦 1 临 床 资 料 注射 环 丙 沙 星 3天 . 口服 可 的 松 5 m / 道 切 除术 ” 0 g 。其 余 5例 切 口 I期 缝 合 , 术
侧发生 。
5 3 尚 不 明 确 。K i i p d r t M.a o认 为 , s 肉芽 肿 性 数 学 者 的认 可 [。
1 . 临床 表现 : 2 7例 患 者 均 以 乳 腺 疼 痛 乳腺 炎是 一 种 先 天 性 或 自身 免 疫 反 应 疾 24 笔 者 认 为 , 芽 肿 性 乳 腺 炎 以疼 痛 . 肉 包 块 就 诊 。左 侧 乳腺 4例 , 右侧 3例 , 均 病 .表 现 为 非 干 酪 性 肉 芽 肿 和 局 限 于 乳 肿 块 出 现 ,手 术 活 组 织 检 查 是 不 可 缺 少
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伴脓肿的诊治报告

质地 软硬 不 均 ,边 界 不 清 ,有 轻 压 痛 ,无 波 动 感 伴腋 下淋 巴结 肿 大 3例 ,伴 患 侧 先 天 性 乳 头 内陷
2例 , 1例行 乳头 凹馅 矫正 术后 半年 发病 ,挤 压 而 肿块 乳 头 无 脓性 液体 溢 出.4例 患 者行 B超 检 查 和 钼靶 X线摄 片 ,报 告乳 腺 炎 症 性 包块 伴 脓 肿 可
1例患 者 哺乳 困 难 ,支 持 乳 汁 淤 积 引起 的超 敏 反 应学 说 ,但 确切 病 因 尚不 明 了 ,有 待 进一 步 研 究. 本病 术前 诊 断 较 为 困 难 ,术 前 确 诊 者 较 少 ,多 为
术 中及 术后 病 理 所 证 实 ,由于 肉 芽 肿 性 乳 腺 炎 缺
腺癌 .
芽肿 反 应 ,并 与 破 坏 小 叶 结 构 有 关 ¨ . 本 组 患 ’
者 系经 产哺 乳 ,无 外 伤 、感 染 史 ,也 无 服用 避 孕
4例 初诊 为乳 腺 炎 伴 脓 肿 形 成 ,行 肿 块 穿 刺
药及 雌激 素史 ,但 其 中有 2例 为先 切 开 引流 ,脓 液 需 氧 和 厌 氧
细菌 培养 ,并 同 时 予 以积 极 抗 感 染 治 疗 ,1例 按 乳腺 癌手 术 准备 ,术 中做 冰 冻 切 片 ,病 检 后 决 定 是否 行乳 腺癌 根治术 .
乏 典型 的 临床 征 象 ,大 多 数 以乳 房 肿 块 为 主 要 特
蒋爱 梅 ,青竹 玛 ( 昆明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血 管乳腺 外科 ,云 南 昆明
[ 键 词 】 乳 腺 肉芽 肿 ;诊 断 ;治疗 ;脓 肿 关 [ 图分 类号 ] 1 5 . [ 献 标 识 码 ] A 中 1 58 6 文 [ 章 编号 ] 10 4 0 (O 7 4— 15— 2 文 0 3— 76 2O )0 0 3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医疗病教变育精。品PPT
汤女士 女 34岁 河南某医院胃镜室医生
病史:反复破溃红肿,形成炎性肿块1年 ,当地治疗无效。 普祥医院手术、一期愈合.
6
医疗教育精品PPT
胡女士 38岁,北京, 2个月,右乳大肿块疼痛,继之
红肿破溃切开,病变广泛。
7
医疗教育精品PPT
胡女士术中见散在多发的病灶
后一期愈合。
14
医疗教育精品PPT
染色:1 放大倍数:1
张女士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
15
医疗教育精品PPT
喻女士 26岁,武汉,病程5个月,左乳肿块一个月后
红肿切开,多处破溃不愈,曾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治。
16
医疗教育精品PPT
放大倍 数:10*10
喻女士病理诊断: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17
医疗教育精品PPT
薛女士 26岁,来自天津油田,先有肿块后红肿疼痛半年,切开
1个月刀疤伤口呈Y形,破溃多处,中药治疗后伤口基本愈合。病
1理8为肉芽肿性乳腺炎。
医疗教育精品PPT
夏女士 31岁,武汉黄石,发病距产后11个月
19
医疗教育精品PPT
谢女士 33岁,武汉,右乳肿块1年,2个月后小片红肿,武汉切
开2次不愈,泌乳素高。
8
医疗教育精品PPT
手术记录图示:
9
医疗教育精品PPT
手术记录图示:
10
医疗教育精肉芽 肿性乳腺炎 。
本图非常典型与“乳 腺肿瘤病理学中”的 图差不多。
11
医疗教育精品PPT
王女士 女 33岁 ,来自南京,当地误为结核,穿刺针吸,切开
伤口2个月不愈,形成大洞,07年8月21 日手术,术后一期愈合, 拆线出院.
4
医疗教育精品PPT
浆乳与肉芽肿区别
病因 年龄 表现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头畸形导管阻塞为主, 病机类似粉瘤感染。 较轻或少女
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头、导管正常, 认为是乳汁的超敏反应 经产妇,乳汁淤积。
炎症以乳晕为中心,病灶 周边肿块,单发更像癌, 与乳头下相连,形成瘘管。 地道式蔓延全乳。
病理
5
较大导管的周围炎, 浆细胞侵润为特征 。
20
医疗教育精品PPT
谢谢
愿与同仁切磋、研讨。
21
医疗教育精品PPT
2020
3
医疗教育精品PPT
“肉芽肿”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变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或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
纤维组织包绕,结节状,散在性分布,严重时 破坏小叶,病灶融合,脓腔多发而不大。
地道式蔓延,可达乳腺后间隙,皮下脂肪。
12
医疗教育精品PPT
王女士病理诊断:(右 乳腺)乳腺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中心可见多处小 脓肿,肉芽肿周围有多 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 润。
本例病理医生的结论是 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 可见概念之混乱。
13
医疗教育精品PPT
张女士 女 37岁 北京人,3个月, 炎性肿块15×12,色暗红,
破溃,曾在北京五家大医院治疗,伤口不愈合。07年7月28日手术,术
扩张症当中,临床与病理都认识不够。
2
医疗教育精品PPT
“肉芽肿”的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平均34—39岁,略大于浆乳。 经产妇,哺乳史,避孕药,高泌乳素血症, 以肿块为主症,酷似乳癌,误诊率极高。 多不以乳晕为中心,疼痛明显,后有红肿, 切开脓不多,波及整个象限或全乳。 手术范围大,治疗难度大于浆乳。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简称:“肉芽肿性乳腺炎”, 为讲解方便简称“肉芽肿”
1
医疗教育精品PPT
肉芽肿国内文献评述
病因不明,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1972年Kessler首先描述, 1986年马国华国内首次报道8例, 80—100%误诊为乳癌, 至今国内总共报告291例,评述见另文。 发病不少,明确诊断的不多。多混杂在浆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