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的生态果园模式

合集下载

浅谈几种农村庭园沼气生态模式

浅谈几种农村庭园沼气生态模式
2 “ 四位一体 ” 生态 温室 模 式
元 ;处 理 畜 禽 粪 便 超 过 30万 t ,生 产 沼 气 0 / a 5 0 万 m ,节省标煤 3 万 t 0 5 0 ,相当于一个中型煤 矿的生产 能力 ;生产 优质沼肥 20万 t ,替代化 8 / a
肥3 0万 t ,满 足 6 0 ~ 333h 田生 产需 要 ; 000 9 3 m 农 减少 C 2 O 排放 7 5万 t ,S 2 / 0 和烟 尘排 放 l a 。 t, 5万 / a
优 化 的形 式 ,建在 用 塑料 薄膜 覆 盖 的 日光 温 室 里 ,
组成 “ 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综合利用生产体 系。
支 2 亿元。 。 7 经过 2 多年 的努力 ,我国农村沼气池 的建设 0
在 同一块土地上 ,实现产气积肥 同步 ,种植养殖并
举 ,能流 、物 流 良性 循 环 ,成 为 庭 园经 济 与 生态 农
关键词 : 沼气; 园生态模式 ; 庭 新型洁净能源
中图分类号 :2 6 ¥1. 4 文献标识码 : A
合 ,配套发展 的良性循环体系如图 1 所示。
在国家大力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的今天 ,作为 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村沼气建设 ,被国
家列入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 的 “ 小T程”之 六
和综合利用技术 已经 日趋成熟 。各地通过研 究实
践 ,摸索 出了多种 以沼气技术为核心 的庭园生态农 业模式。下面介绍三种农村常用的沼气庭园生态模
式。
1 “ 配套 ”生 态果 园模式 五
业 的一种高产 、优质 、高效 的农业生态模式如 图 2
所示 。
考虑到干旱地 区缺水的 自然条件 ,将水窖 、生
摘 要 : 气作 为新 型洁净能源 和可再 生能 源 已经被 国家列 沼

南方农村沼气“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

南方农村沼气“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

南方农村沼气“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核心提示:第一集主持人: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国家农业部推出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在我国南方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受农民的欢迎。

我们请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王翔老师介绍南方农村沼气“猪主持人: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国家农业部推出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在我国南方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受农民的欢迎。

我们请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王翔老师介绍南方农村沼气“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

1.主持人:什么是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专家: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户为单元,以地、大田、庭院等为依托,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

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广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按模式化、标准化运作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猪粪和农村秸秆等废弃物下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后供农户烧饭点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利用沼肥浸种、施肥、喂猪、养鱼,形成农业废弃物—沼气池—农业生产这种往复循环的生产模式,其中沼气是核心环节,其本质是强化农业生态体系中微生物还原功能,成为农业各产业之间、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链条,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和土壤形成四个方面均比以往生态农业有着新和更广泛的意义。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实现了农村生活用能由烧柴到燃气的转变,因此保护和培植了绿色资源,为维护和恢复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治理了源头。

二是由于开展了沼肥综合利用技术,合理地充分地利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实现了能流与物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以及多层次利用和增值,几乎是一个闭合的生态链。

这种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以各种农业产业为载体,以利用沼肥为技术手段的生产模式,如“猪-沼-果”、“猪-沼-稻(麦、菜、鱼)”等等。

推广“猪—沼—果”生态果园的实践与思考

推广“猪—沼—果”生态果园的实践与思考

推广“猪—沼—果”生态果园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刘富荣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年第11期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属大陆性气候,总面积2058平方公里,辖4镇10乡,381个行政村,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673万人。

全县耕地41.7万亩,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7万亩,粮食总产量14595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29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户用沼气2300个,有2300个农户受益。

其中高级技工王润生家的“猪-沼-果”综合利用模式效益最为受益。

一、“猪-沼-果”生态模式带来的效益“猪-沼-果”模式是以果园为基础,在果园中建一个沼气池,沼气池上面建猪舍、厕所。

①沼气池是生态果园系统的核心,起着连接养殖与种植业、生活用能与生产用肥的纽带作用。

在果园中建一口10m3的高效沼气池,不仅可以减少农户生活开支,节约生产成本,还能促进养殖业,扩大有机肥源,带动养殖业,提高果品品质,使农民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②太阳能猪舍。

猪舍内养殖10头生猪为沼气池提供发酵原料。

圈养猪一般6个月出栏。

沼气池上建太阳能猪圈,这样保温效果好,沼气池在冬季也能正常产气,同时温度的提高也有利于猪的发育,能缩短育肥时间。

1、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可以增加果农收入。

一个10m3的沼气池,使用沼气灶、沼气灯,每年可节约煤电开支约400元,王润生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过去他家5口人,每年生活用柴需要3000kg,若用煤需要1000kg 以上。

如今他家建了3个沼气池,共30m3,节约用煤3000kg,一年十二个月都不用买煤,年节约开支1200元。

同时,如果一个10m3的沼气池,产沼肥35t,3个10m3沼气池一年生产生产105t沼肥,他在果园里进行了沼肥种苹果试验,试验表明,果品产量提高10%,他家原来一亩果园的产量只收入5500元,通过施用沼肥,产量猛增到7000多元,另外还发现他果园生产出的果子,不仅绿色无公害,而且成本低,品质好,特别是果实甜度提高了0.5%~1%,坐果率增加了5%,产量增加了10%左右。

浅议猪_沼_果生态农业模式

浅议猪_沼_果生态农业模式

浅议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黄德辉(江西赣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341000)摘要猪-沼-果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

它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为中心,联结粮食、甘蔗、烟叶、果业等农业生产。

在猪-沼-果模式中利用猪粪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下池发酵,产生沼气供农户烧饭点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源;利用沼肥浸种、施肥、喂猪和养鱼。

该模式通过沼气发酵的残余物的利用来实现农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层利用、增殖和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模式对于皇陵山区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农村妇女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猪-沼-果0生态农业模式是赣南山区的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在长期治山治水治穷的实践中,创造并不断深化完善的一种保护生态、脱贫致富的有效形式,也是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猪-沼-果模式是以林草为屏障,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联结果业、粮食、甘蔗、烟叶或渔业等农业生产构成多层良性循环、利用和增殖的农业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利用猪粪、人粪尿和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下池发酵,产生沼气供农户做饭点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利用沼肥给作物(水稻、水果、甘蔗、蔬菜、烟草、白莲、花卉等)施肥、喂猪或养鱼,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反过来巩固封山育林成果,达到少投入多产出、优质高效、高产、无污染、可持续的目的。

/猪-沼-果0生态农业模式与各地各户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有/猪-沼-果0、/猪-沼-稻0、/猪-沼-鱼0、/猪-沼-菜0、/猪-沼-蔗0等多种形式。

/猪-沼-果0就是以养猪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联动果业的生态模式。

其中猪粪下池发酵生产沼气供农户烧饭点灯,沼肥施入果园或喂猪。

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

用沼液喷果树,用沼渣用追肥,具有护花保果、提高结果率,增重单果重的作用,可增加产量25%以上,并且提高果品品质,同时增加脐橙植株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

猪沼果模式——精选推荐

猪沼果模式——精选推荐

“猪—沼—果”模式“猪—沼—果”模式就是把植物生产、动物消化和微生物还原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该模式利用果园内树叶、杂草、小果、落果喂猪,使园内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

猪粪进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生产、生活用能,冬季猪舍取暖和照明、诱蛾,杀灭害虫。

猪粪发酵后,杀灭了绝大多数有害虫卵、病菌,成为优质的有机肥。

沼液可作为添加剂用于喂猪,节约饲料,加快出栏;沼肥施于果园可培肥地力,强壮树势,减少果树病虫害发生。

沼液用于树冠喷施,能明显提高座果率,不仅起到叶面追肥作用,又可直接杀灭或抑制果树病虫害。

通过“猪—沼—果”模式的推广,不仅可获取新能源,节约养猪饲料,加快出栏,减少果园农药化肥使用量,而且生产的苹果个大、色鲜、口感好,含糖量提高2度以上,优质安全,实现了能源、生态、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

农户除养猪外,还可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图“猪-沼-果”模式运行机制图河南省孟州市东小仇镇西小仇村村民范文学的果园,秋天5亩红富士苹果树上硕果累累,200多头生猪膘肥体壮,散养的柴鸡成群结队在果林里悠闲地觅食。

主人高兴地算了一笔细账:年出栏生猪220余头,纯利润3.2万元,年产苹果7吨,纯利润0.9万元,养鸡60只,鸽子40只,年收益500元,总共年纯收入4.15万元,是同等规模普通果园收入的5~8倍。

园内杂草、落果配合饲料喂猪;用猪粪入沼气池产沼气;用沼气做饭、取暖、照明,节省了电和煤炭;以沼液喷洒果树叶面,既肥叶壮树又防病祛虫,沼渣是最佳的有机肥料。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常⻅⽣态循环农业模式⼀、⽣态循环农业的内涵与原则⽣态循环农业,是⼀种以资源循环利⽤为主,降低废弃物排放,提⾼农业⽣产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其核⼼理念是将农业⽣产活动与⽣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资源利⽤和循环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需遵循以下原则:⼀是减量化,即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资源利⽤效率;⼆是再利⽤,即对废弃物进⾏回收、加⼯、再利⽤,延⻓产品⽣命周期;三是再循环,即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

⼆、常⻅⽣态循环农业模式1.畜禽养殖与沼⽓⼯程结合模式该模式将畜禽养殖产⽣的粪便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产⽣沼⽓,沼⽓可作为能源供农户使⽤或并⼊天然⽓管⽹,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料⽤于农业⽣产,沼液可作为农药或饲料添加剂使⽤。

这种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提⾼了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

2.秸秆综合利⽤模式该模式通过秸秆还⽥、秸秆制浆、秸秆制板等途径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纸张、板材等可再⽣资源。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农⺠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

3.稻⽥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将⽔稻种植与⽔产养殖相结合,形成⼀种互利共⽣的⽣态系统。

⽔稻⽥为⻥、虾等⽔⽣⽣物提供⻝物和栖息地,⽔⽣⽣物的排泄物和残饵为⽔稻提供营养,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量。

这种模式既提⾼了稻⽥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态环境。

4.⽣态果园模式该模式在果园内实⾏⽣草栽培、果枝还⽥、节⽔灌溉等措施,提⾼⼟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分流失和⼟壤侵蚀。

同时,果园内可养殖蜜蜂等昆⾍,形成⽣物多样性,提⾼果树授粉率和果实品质。

这种模式有利于改善果园⽣态环境,提⾼⽔果品质和产量。

5.⽣态渔业模式该模式通过池塘养殖、⽔库养殖、湖泊养殖等途径,将⽔产养殖与⽔⽣植物种植相结合,形成⼀种⽣态平衡系统。

⽔⽣植物通过光合作⽤产⽣氧⽓,为⻥类提供⻝物和栖息地;⻥类排泄物和残饵为⽔⽣植物提供营养,从⽽降低⽔体富营养化⻛险。

如何建设“猪-沼-果”生态模式

如何建设“猪-沼-果”生态模式

为辅 , 龄 期 氮 、 氧 化 二 磷 、 化 钾 比例 为 1 . 幼 五 氧 :4 O : O8 每 株 年 施 纯 氮 02 . 斤 , 次新 梢 抽 生 前 ., . —03公 每
做 到 薄肥 勤 施 ; 盛产 期 氮 、 氧化 二 磷 、 化钾 比例 五 氧
为 1 .:.. : 609 每株 年 施 纯氮 04 舟公 斤 幼 果膨 大 O .—0 .
格后 , 建厕 所 、 圈和 安装 沼 气管 道 。管道 的 安装 再 猪
应 辟 开 人 畜 活 动 路 线 和 电 线 . 终 端 连 接 沼 气 灶 和 在
沼 气 灯的 前 方 , 选择 远 离 电线、 器 而 又好 操 作 要 电
管理 的墙 上安 装 气压表 和 开 关
三 、 肥施 果技 术 : 沼 1 用平 衡 施 肥 : 杷 施肥 以有机 肥 为 主 . 肥 . 应 枇 化


可 改 建 成 厕 所 的 蹲 位 与 猪 圈 下 水 道 联 通 猪 圈
地 面 向 下 水 道 倾 斜 3 5度 . 下 水 道 向 沼 气 池 料 1 — 3 '
倾斜 , 落差 不 得 少 于 02米 , . 以便 在 冲 洗猪 圈时 . 猪
何 建
粪 能通 畅地 经过 进料 口流入 主池 沼 气池 经试 压合
见 , 此 基础 上 , 在 目前 较 为 一致 的认 可是 . 当前 福 就 建 种植 最 多的枇 杷 和龙 眼 而 言 . 中枇 杷 以亩 植 4 其 0
株 计 , 未产 期 、 产期 和 盛产 期 , 别 应 配套 养 猪 其 初 分
( 中猪 , 重 约 5 以 毛 0公 斤 计) , . 1头 15头和 2头为 宜 : 以亩植 龙眼 2 O株 计 , 幼 果期 、 产 期和 盛 产期 . 其 初 分 别应 配 套养猪 12头 、 . . 18头和 25头 .

生态果园基本模式

生态果园基本模式

生态果园的基本模式生态果园模式是指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优势,通过调整果园生物种群组合、数量配比、时空分布和技术组装配套等,而形成的能够发挥果园的系统功能、促进果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格局。

从技术角度,生态果园模式可归纳为:以沼气为纽带的果园模式、果园种养复合模式、观光果园模式、果园立体种植模式等。

一、以沼气为纽带的果园模式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多种微生物协同发酵产生的可燃烧混合气体。

以沼气为纽带构建生态果园,可以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连通果园循环与再生路径,形成一个完整的果园生物链,使果园系统内能量能够多级利用,物质能够良性循环,从而能够达到果园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果-牧-沼”模式2、“果-牧-沼-草”模式3、“果-牧-沼-草-窖”模式4、“果-牧-沼-草-菌”模式5、“果-牧-沼-草-菌-鱼”模式6、“果-牧-沼-鱼”模式7、“果-牧-沼-鱼-鸭”模式8、“果-牧-沼-鱼-灯”模式二、果园种养复合模式该模式是在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从而生产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农产品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主要有“果基鱼塘”、“果园养禽”、“果园养畜”“果园养蚯蚓”等以及它们的复合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技术包括林果种植和动物养殖以及和种养搭配比例等,配套技术包括饲料配方技术、疫病防治技术、草生栽培技术和地力培肥技术等。

1、果基鱼塘2、果园种草养禽3、果园养畜4、果园养蚯蚓5、“果树--食用菌--蚯蚓--家禽”模式三、观光果园模式观光果园是集果品生产、休闲旅游、科普示范、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新型果园。

它以果园景观、果园周围的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为基础,通过果树生产、产品经营、农村文化及果农生活的融合,为人们提供游览、参观、品赏、购买、参与等服务;它以果品生产为基础,通过对园区规划和景点布局,突出果树的新、奇、特,展示果园的韵律美和自然美,促进果品生产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提高果园的整体产出效益;它将生产、生活、生态与科普教育融为一体,用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去实现果树生产的商业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农学院课程论文(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题目:中国与东盟FDI比较分析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学生姓名王兰学号200405020055学院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20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班成绩评定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并阐述了养猪、栽果以沼气池为纽带形成的“猪—沼—果”农业生态模式。

从能量的流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两方面来论述了该模式集约经营所具有的综合效率,并介绍了该模式建设的的设计基本依据、结构和建设内容。

以大力推广“猪—沼—果”的沼气果园生态模式为目的,实现农村沼气由单一的提供生活用能向生产生活用能的转变。

关键字:沼气;果园生态模式;效率1 引言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化石能源。

发展农村沼气工程,不仅对优化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有利,而且对增加优质能源供应、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猪—沼—果”生态果园模式不仅是一种循环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可获得重要能源,并集合扩大肥源、发展种植业、保护山林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卫生环境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生态种植模式。

该模式的建设不仅可以方便农民的生活,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以沼气为纽带开展综合利用,加快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结构调整,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人,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由于我国能源矛盾日益突出,且能源对外依存度过大,严重威胁了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国防安全,而解决我国能源矛盾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国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

沼气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循环发展,极大地节约了农村能源。

发展农村沼气、果园、养殖业为一体的产业,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问题和建设节约型新农村的一种有效途径。

2 相关概念2.1 沼气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秆、污泥、工业有机废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1]。

2.2 生态果园是在生态学和系统学原理指导下,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科学配置,以及园区光、热、水、土、养分和大气资源等的合理利用而建立的一种以果树产业为主导、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环境优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畅的一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果园生产体系[2]。

2.3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原理设计依据生态学、经济学、能量学原理,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以太阳能为动力,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建立起生物种群互惠共生、食物链结构健全、能量流和物质流良性循环的生态果园系统,,充分发挥果园内的动植物及光、热、气、水、土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从而实现无公害果园的产业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主要组成要件主要包括沼气池、畜禽舍和果园。

2.5 典型模式这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很多,各地也因地自宜的发展出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北方“中部地区生态果园”模式,南方“猪—沼—果”模式,西北“五配套”模式等。

本文主要以南方的“猪—沼—果”模式例介绍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的特点。

2.6 模式组成沼气池起着联结养殖与果树、生活用能的纽带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畜禽养殖承担着为沼气发酵提供原料的功能。

沼气池起着为果园的生产提供沼肥和沼液的功能。

沼液可以用于大棚内的植物的叶面肥和杀虫剂,还可以用来喂猪。

沼渣可以用来作为果园的有机肥,也可以用来作为蘑菇种植的基质。

产生的沼气不仅可以用作生产生活用能,还能作为果品的保鲜剂。

图1“猪-沼-果”组成示意图3 优点3.1 利用沼气的纽带作用,将养猪、果树种有机联结起来,以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资及能量在系统内的合理流动,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系统外的物质需求,即降低了对农药、化肥等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需求。

3.2在保证模式基本建设内容沼气池、果园、猪舍的前提下,可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模式建设内容进行丰富,如可增加沼渣种蘑菇等内容[3]。

3.3 沼液是一种优质液态肥料,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生长素、糖类等营养物质,养分高,做为果树根外施肥肥效显著,并对果树病虫害有防治作用。

沼渣是优质固体肥料,养分丰富、全面,不仅能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还可以改良土壤。

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加上果园种草,不仅解决了果园有机肥肥源紧缺的问题,而且可使果树树体健壮,病虫害减少,从而提高果品产量,提升果品质量。

3.4“猪、沼、果”三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延长了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形成了“猪多肥多、肥多果多、果多钱多、钱多猪多”的互补良性循环,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综合效益,开辟了农民新的经济收入途径,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猪—沼—果”模式的效率“猪—沼—果”模式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以生产沼气为核心,延长食物链和生产链,使一种生物的废弃物成为另一种生物的养料或生产原料,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能量高度集聚。

4.1 能量利用,还有少量的氢、氧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约占60%~65%,其次为CO2硫化氢等。

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可燃烧。

每1m3沼气的发热量约为20800~23600J,能产生相当于0.7Kg无烟煤提供的和水,不污染空气,不危害人和生物的生长发育。

热量。

沼气燃烧后的产物是CO21Kg含水分75%的猪粪可产生沼气0.056m3,牛粪约为猪粪的一半。

一个8m3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家庭烧饭用,一年可节省薪柴草1.5t,折合1000kg标准煤或100KW·h的电能。

4.2 营养物质的分解沼液与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钠、钙营养元素。

一个沼气池年产沼肥17000Kg左右,相当于尿素钙镁磷肥670~860Kg,硫酸钾70~100Kg。

沼肥是易为作物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施用后可以大大减少养分的流失[4]。

图2 沼肥和人畜粪尿营养成分比较(单位:%)4.3“猪—沼—果”模式传统种养模式本质上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农作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人畜粪便直接或堆沤发酵后作肥料施用,由于微生物密度较小,分解成作物可直接吸收的物质过程缓慢,时间较长,相当一部分营养物质随着降水或灌溉流失掉了。

据统计,用传统的堆沤发酵处理人畜粪便后施用,氮、磷分别损失50%和30%左右。

图3 传统种养模式“猪—沼—果”模式在传统种养方式的转化循环中嵌入沼气池,在池内放进产沼气菌群,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以后,在缺氧环境和一定温度、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这些菌群逐步地将粪便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分解。

沼气池将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集聚在一起,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分解效率。

产生的沼气用于家庭烧饭照明,使传统种养模式中散失掉的生物质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钠、钙营养元素,基本上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沼渣中除了沼液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外,还有腐殖酸、沼气菌等,大部分可直接被作物吸收,仅少量残余的有机质还要经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比传统施肥方式所流失的养分要小得多,氮、磷分别仅损失5%和2%左右[5]。

图4 “猪-沼-果”生态果园模式5“猪—沼—果”模式建设内容设计基本的原则“猪—沼—果”生态模式量比要适当:养多少猪合适,要根据果园面积、果树品种和不同生长期的用肥量而确定;建多大的沼气池,则应根据养猪的数量进行推算。

“猪—沼—果”生态模式的建设主要包括猪舍、沼气池和果园3 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模式系统循环利用不可缺少的设施。

在模式设计时, 应做到沼气池与猪舍、厕所的三结合。

三结合的布置可根据图5 进行选择。

图5 常用三结合沼气池布置示意图1-沼气池;2-厕所;3-猪舍5.1 猪舍在供水和道路能够到达的前提下,一定要尽可能把猪舍建在果园的最高位置,且居于全园的中线位置上,这样才能确保沼液自流灌溉面积的最大化,易于与外界隔离,又便于通风、透光。

猪舍地址选择在不积水、向阳的缓坡,使猪舍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利于冬季保温。

同时, 还需要有充足水量,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疫的水源,土质结实和渗水性强的砂质壤土处建场。

猪舍的朝向关系到猪舍的通风、采光和排污效果,要根据当地主导风向和太阳辐射情况确定。

猪舍之间的距离,应以能满足光照、通风、卫生防疫和防火要求为原则,不要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南向的猪舍间距离,可为猪舍屋檐高的3 倍,其他类型的猪舍应为屋檐高的3~5 倍。

5.2 果园园地的选择要考虑果树生长对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和水源等要求。

从气候角度考虑, 应选择温度、湿度、降水、光照等条件适宜的地方;从对土质的要求考虑,应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和排水良好的轻质砂壤土为好;在地形方面,没有过多的限制,平地、浅丘、深丘、山地、沙滩地和水库、湖泊周围及河流两旁隙地,但要注意避开“冷湖”和“风口”,以免造成冻害。

在红壤丘陵地或山地建园,应选择的坡度在25°以下的缓坡或坡地,在坡向上,应尽量选择坐北朝南、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面开口、冷空气能自行排出的地形;在河滩地、平地建园,则要求地下水位低于1 米以上,否则会影响果树的生长。

考虑到果园取水的方便性,园地应选择离水源近、取水灌溉方便的地方。

园地建设前,,应根据因地制宜、先进实用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水土流失,方便果园管理[6]。

5.3 沼气池建沼气池时,在便于使用沼气、进料和输送沼液的前提下,应尽量把沼气池建在靠近猪舍处。

一是猪舍内地下建池,地面上建猪圈和厕所。

猪圈实用面积,应以养猪头数来确定,最小以养猪4 头为限。

猪圈地面向下水道倾斜3—5 度,下水道向沼气池料口倾斜,落差不得少于0.2 米,以便在冲洗猪圈时,猪粪能通畅地经过进料口流入主池。

二是舍外建池。

该法应考虑舍内排污和沼液流向等因素,以能自流,不堵塞,进料、排液方便为准则。

管道的安装应辟开人畜活动路线和电线,在终端连接沼气灶和沼气灯的前方,要选择远离电线、电器而又好操作管理的墙上安装气压表和开关[7]。

6 结语本文以“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为例,简单的介绍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的特点。

该模式提升了农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组织结构,使物质得到循环使用,资源节约、废弃物资源化,能量能够梯级利用。

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应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循环经济的目标和原则,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因势利导地构造科学的、层次更高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

“猪—沼—果”模式的推广得以不断地用科技创新为动力。

不断优化沼气池的结构,规范化设计和标准化施工,解决了由于地下水位高,沼气池渗水漏气、冬季产气不足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