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摄影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合集下载

关于光与影的班本课程

关于光与影的班本课程

关于光与影的班本课程
光与影的班本课程可以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一个关于光与影的班本课程的大致方案:
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思维。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光与影的魅力。

课程内容:
1. 光与影的基础知识:介绍光的基本性质,如光源、光的反射、折射等。

同时解释影的形成以及与光的关系。

2. 实验与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不同光源、角度、物体形状对影子的影响。

例如,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变化。

3. 光与影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摄影、电影制作、建筑设计等领域中光与影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光与影的美学价值。

4. 创意活动:让学生运用光与影的原理进行创意表达,如制作影子剧、利用光绘摄影等。

课程实施:
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向学生讲解光与影的基础知识。

2.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光与影的理解。

3. 创意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想象力,运用光与影创作自己的作品。

4. 分享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从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进行调整。

通过这样的班本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光和影》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光和影》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光和影》一、教学背景我是XXXX幼儿园大班的科学老师,本次课程是大班科学《光和影》的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根据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育指南》的要求,科学教育是幼儿园认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和影的基本原理,并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能理解“光”和“影”的概念,初步了解光和影的关系及特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光”和“影”所带来的变化,并初步认识两者的产生原理。

•能通过探究和观察,开拓想象力,发挥创造性思维。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光与影的关系和特点,并让他们在观察和探究中获得对此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光和影的特性,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制造神秘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猜测“黑暗之中有什么”。

2.展示不同的光源(手电筒、灯泡等),让孩子们观察,并讲解光的特性。

第二部分:探究光和影1.让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指示,用身体制造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形状。

2.用手电筒等发射光线,让孩子们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在纸上绘制光的轮廓。

3.让孩子们玩“猜谁是谁”的游戏,从中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4.让孩子们试着用手遮挡光源,发现遮住光源后形成的影子。

5.制造“魔法暗影”游戏,让孩子们互相猜测出对方的暗影。

第三部分:教学归纳1.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光与影的基本特征,并让孩子们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一特征。

2.演示用手电筒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让孩子们发现影子的不同形状。

3.讲解光和影的产生原理,并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第四部分:延伸拓展1.制作照相机,让孩子们通过实践了解相机的基本原理,感受光通过透镜成像的过程。

2.引导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光和影,并结合具体事例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光和影的特性。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光”和“影”的概念入手,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孩子们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探究的热情,进一步理解“光”和“影”的特性。

光影主题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光影主题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光影主题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影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影变化的规律。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光影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光与影的基本原理- 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概念- 影子的形成、变化及影响因素- 光源的类型及特点2. 光影艺术欣赏- 分析经典光影作品,了解光影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学习光影艺术大师的创作手法和技巧3. 光影创作实践- 利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进行光影创作- 运用摄影、绘画、雕塑等手法表现光影效果- 创作光影装置艺术作品4. 光影作品分析与评价- 学习评价光影作品的标准和方法- 对光影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提高审美水平四、课程安排1. 理论课程- 每周1次,每次2课时- 主要内容为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光影艺术欣赏2. 实践课程- 每周1次,每次2课时- 主要内容为光影创作实践、光影作品分析与评价3. 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光影艺术展览、参与光影艺术创作比赛- 邀请光影艺术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影现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光影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光影创作,培养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光与影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

2.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在光影创作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光影知识的运用和掌握程度。

4. 课外活动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课程资源1. 教材:《光影艺术欣赏与创作》2. 教学课件: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光影艺术作品赏析等3. 实践材料:摄影设备、绘画工具、雕塑材料等4. 课外资源:光影艺术展览、网络资源等八、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光与影的基本原理,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光与影》说课稿范文

《光与影》说课稿范文

《光与影》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与影》,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光与影》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视觉知觉、光线传播和反射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光与影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光与影的概念,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②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光与影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光与影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光与影的概念,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难点是:能够观察和描述光与影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选择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我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光与影的现象,通过讨论教学法,我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光源、反射板、白纸、半透明物体等实验器材,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同时,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开始前,我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光与影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光与影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观察现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光与影有关的实验,如观察光的传播、探究光的反射等。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光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娱乐,但我们很少关注到它们所带来的美感和意义。

本教案旨在向孩子们介绍光与影的基本知识,让他们探索光影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视觉认知及审美水平。

第一节了解光与影的基本概念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光与影的基本知识。

我们将从物理的角度来了解光与影的来源和形成。

通过实验,孩子们将了解到,光源是产生光线的物体,光线是指由光源向外发射的光线,而影是由遮挡物阻挡了光线的部分而形成的。

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光与影的产生过程。

接着,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光与影的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性质,而影的形成则涉及光的散射、吸收、衍射等现象。

这样的实验可以更加生动地向孩子们展示光与影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第二节探索光与影的魅力在第一节课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光与影的基本知识,而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他们探索光与影的魅力。

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具有光影元素的艺术作品。

例如,用光影和空间来营造气氛、塑造形象的摄影作品、电影作品、舞台艺术作品等。

通过这样的介绍,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光影在艺术领域中的那种独特魅力。

接着,我们鼓励孩子们动手实践,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创作一些有趣的光影艺术作品。

比如,制作一些简单的光影玩具,用闪光灯和玻璃球来制作彩色光影、用影子剪纸制造简单的幻觉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光影的认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节提升孩子的视觉认知及审美水平在前两节课中,孩子们已经探索了光与影的魅力,而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孩子们提升自己的视觉认知及审美水平。

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具有光影元素的视觉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涵盖从日常生活到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建筑空间的多个领域。

通过这样的介绍,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光与影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魅力。

光与影教案

光与影教案

标题:光与影教案引言:光与影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元素,对于孩子们来说,了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它们创造有趣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份针对光与影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向学生深入解释光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光和影的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特性,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性质。

2. 理解光与影的关系,学习如何利用光和影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性质:a. 光的直线传播: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样本,向学生介绍光在空气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b. 光的反射:以镜子为例,向学生解释光的反射原理,并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

c. 光的折射:通过水和玻璃棱镜等材料,向学生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

2. 光与影的关系:a. 解释光与影的形成原理: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解释光源和阻挡物对于产生影子的作用。

b. 实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光与影的实验,例如使用手和纸板制作动物和人物的影子,探讨不同光源和材料对影子的影响。

3. 创造力的发挥:a. 利用光和影创造图案:引导学生运用光与影的原理,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创造出有趣的图案。

b. 影视欣赏:展示一些艺术品或影视作品中利用光与影创造出的特殊效果,开启学生对光与影的想象力。

c. 制作简单投影仪: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利用简单材料制作投影仪,观察投影的效果。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小实验,引起学生对光和影的兴趣。

2. 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教师演示,向学生介绍光的性质和光与影的关系。

3. 教学重点:结合实验和示意图,详细讲解光与影的原理和相关概念。

4. 实验探索: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创造力发挥:引导学生在纸上创造有趣的图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

6. 影视欣赏:观看一些与光与影有关的艺术品,激发学生对光与影的创造力。

7.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

五下美术《光与影》教案

五下美术《光与影》教案

五下美术《光与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光与影的基本知识,包括光的来源、影的形成等。

2. 培养学生对光影的感知和表现能力,通过绘画、制作等手段表现光影效果。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影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来源和影的形成:日光照射、人工光源照射等。

2. 光影的的表现方法:线条、色彩、明暗等。

3. 生活中的光影现象:自然界、建筑、人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光与影的基本知识,学会表现光影效果。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明暗等手段表现光影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光与影》。

2. 示范作品。

3. 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绘画和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光影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光的来源、影的形成以及光影的表现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和制作练习,表现光影效果。

4. 教师辅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6.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并进行绘画或制作练习。

7.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与影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光影表现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光影现象的关注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观察自然光与影的变化。

2. 邀请光影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影艺术。

3. 组织学生参观光影艺术展览,拓宽学生视野。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户外写生时。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不要过分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九、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示范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与影的知识。

五下美术《光与影》教案

五下美术《光与影》教案

五下美术《光与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与影的基本知识,包括光线的来源、影子的形成等。

2. 培养学生对光影效果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光与影的基本概念:光线、影子、光影效果等。

2. 光与影的产生和变化:日影、月影、灯光等。

3. 光与影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绘画、摄影、雕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光与影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光与影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与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演示法:展示光与影的产生和变化。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体验光与影的效果。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光与影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光影作品,引发学生对光与影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光与影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光线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的光影作品,分析光与影在作品中的作用。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光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光影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与影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光影效果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对光影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光影图片素材库。

2. 光影视频资料。

3. 美术作品集。

4. 绘画、摄影、雕塑等创作工具。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计45分钟。

2. 实践环节:课堂实践时间约为20分钟。

九、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通风良好。

2. 设备要求:投影仪、计算机、绘画工具、展示台等。

十、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光影图片,分析光与影的关系。

2. 家庭作业:运用所学的光影知识,创作一幅光影作品。

3. 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光影效果,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光影的魅力,提高他们运用光影创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快门优先拍摄模式(TV)
2
知道该模式下可以自由调节快门时间,此时光圈会随着快门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保证合理的曝光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可以拍摄出一些创意效果,例如拍摄瀑布、跑步、赛车等
8、手动拍摄模式(M)
2
M模式为手动模式,该模式下无论光圈还是快门都需要手动调节,拍摄难度较高。
三、
主题
摄影
活动
9、如何拍摄自然风光
2
熟练掌握区分大小景深,影响景深的元素,景深对照片起到的作用
四、
照片
后期
处理
14.认识Lightroom界面
1
让学生认识Lightroom的图标、界面及主要的命令按键
15.Lightroom后期处理
1
熟练掌握Lightroom照片的导入、选择、保存、取名等
提高班:《光与影》摄影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章节
基础班:《光与影》摄影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章节
课题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一、
走进摄影
1.我们爱摄影
1
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
2.走近摄影家
1
了解摄影的历史,走进摄影大师的摄影世界
二、
了解
数码
相机
3.认识数码照相机
1
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种类
4.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1
学会并熟练掌握照相机的准备工作,如电池,存储卡的安装和相机维护保养
10.数码相机的拍摄式
2
知道单反相机镜头上数值的含义
学会并掌握各拍摄模式的使用方法
三、
摄影
基础
知识
11.在全自动模式下拍摄——摄影用光
2
知道光的分类
基本学会各个光位的使用方法
12.在全自动模式下拍摄——取景和构图
3
学会并熟练掌握构图的一般原则
知道构图的基本元素
分析了解构图的种类
13.在全自动模式下拍摄——景深
1
学会佳能600D相机各部分的组成及各按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用佳能600D相机尝试进行拍摄
1
熟练掌握佳能600D相机快门的使用方法
学会佳能600D相机的两种取景方法
4、佳能600D数码相机的拍摄模式
2
知道佳能600D相机镜头上数值的含义
学会并掌握佳能600D各拍摄模式的使用方法
二、
摄影
基础
知识
5、程序自动曝光模式(P)
熟练掌握使用微距拍摄模式拍摄花卉
基本掌握三脚架的使用方法
11、如何拍摄校园风光
2
基本掌握校园风光的拍摄模式、取景、构图等
四、
照片
后期
处理
12、Lightroom后期处理一
1
熟练掌握lightroom照片的导入、选择、保存、取名等
13、Lightroom后期处理二
1
掌握使用lightroom对照片大小的调整和裁剪
1
了解自然风光的拍摄模式及构图在风光摄影的重要性
10、如何拍摄雾景
1
了解如何合理控制曝光来拍摄雾景及构图
11、如何拍摄秋天红叶
2
学会拍摄秋天红叶的光位、光圈、构图等
四、
照片
后期
处理
12、用Lightroom修改照片
1
学会用lightroom对照片大小的调整和裁剪
学会用lightroom对曝光、白平衡、饱和度等进行合理调整
7、在人像拍摄模式下——摄影用光
2
了解光的分类
基本掌握各个光位的使用方法
8、在风光拍摄模式下——感光度和白平衡的调节
1
了解感光度和白平衡对拍摄起到的作用
基本掌握如何调节感光度和白平衡
三、
主题
摄影
活动
9、如何拍摄儿童
2
基本掌握拍摄儿童选择的模式、构图及拍摄的最佳时间
10、如何拍摄花卉
2
基本掌握拍摄花卉的方法
14、Lightroom后期处理三
1
熟练掌握如何使用lightroom导出照片
精英班:《光与影》摄影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章节
课题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一、了解数码单反相机
1、认识数码单反相机:佳能600D
1
学会并熟练掌握佳能600D的准备工作,如电池,存储卡的安装和600D相机维护保养
2、佳能600D相机的初始设置
1
知道不对相机进行调整时P模式类似于全自动模式。使用该模式拍摄照片时,相机会根据现场光线情况自动进行调整光圈快门,从而获得合理的曝光。
6、光圈优先拍摄模式(AV)
2
知道该模式下可以自由改变光圈大小,而不用对快门速度进行调节。
有一定基础的摄影者多使用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拍摄人像、风光、花卉、微距等照片时使用都非常多。
5.数码相机的初始设置
1
学会单反相机各部分的组成及各按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6.调节取景器和安装背带
1
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单反相机和各部分的功能
7.把握相机和拍摄的姿势
1
熟练掌握各种拍摄的姿态
8.尝试进行拍摄
1
学会并熟练掌握相机的快门使用方法
9.尝试进行拍摄
1
学会并熟练掌握取景的两种方法并知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学会用lightroom对照片的色彩进行合理调整
13、用Lightroom修改照片实例
2
学会黑白建筑后期制作;黑白夜景后期制作;黑白风景后期制作;黑白花卉后期制作。
14、用Lightroom修改照片实例
1
学会用lightroom结合PS合成天空案例
学会掌握M1相机的取景方法是显示屏取景。
4、佳能m1微型单反相机的拍摄模式
1
知道单反相机镜头上数值的含义
学会并掌握各拍摄模式的使用方法
二、
摄影
基础
知识
5、在运动拍摄模式下——取景和构图
2
熟练掌握构图的一般原则
了解构图的基本元素
分析了解构图的种类
6、在微距拍摄模式下——景深
2
熟练掌握区分大小景深,影响景深的元素,景深对照片起到的作用
课题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一、了解数码单反相机
1、认识数码微型单反相机:佳能M1
1
学会并熟练掌握佳能M1的准备工作,如电池,存储卡的安装和M1相机维护保养
2、佳能M1微型单反相机的初始设置
1
学会佳能M1相机各部分的组成及各按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用佳能M1微型单反相机尝试进行拍摄
1
学会并熟练掌握M1相机快门的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