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综述-0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概要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当时,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
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
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
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
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大战使各国人民遭受空前灾难,交战双方动 员兵力共7340余万人,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 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 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 失达3400亿美元。
三 座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 国封建经济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第一 次世 界大 战对 世界 影响
欧洲逐步走向衰落,美、日迅速兴起。促使 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 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各国人民逐渐觉醒,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俄国 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相继发生。
中编综述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懂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密切 关联。
(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受到“三座大山” 的重压,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 翻“三座大山”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1.三个重要的新变化
(2)苏联成为世界上可以 与美国抗衡的一流强国, 社会主义由战前的一国发 展为多国。
苏联军队
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城楼上 的毛泽东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三个重要的新变化
(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 运动蓬勃兴起
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1955年召开的万隆亚非会议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2.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结束
翻天覆地的30年б

地租。
2.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
的剥削。农民不能按期偿付本息时,不得不把自己
的土地、房屋乃至子女典卖给地主。 3.封建政府对农民的盘剥:
封建政府在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 征收田赋、盐税、各种杂税及服劳役、兵役,对农 民进行掠夺,使中国农村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正因为如此,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 底改革,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 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一场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
大战后果: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 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则兴起。 大战结束后的态势: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其后, 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这对于中国革
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 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 件。当蒋介石依靠美国发动全面内战时,中共领导全国 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1.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是以帝国主义列强 为靠山的。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不惜出卖国家 利权,从而使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 伸展。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两个中国之命运 教学难点: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 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
上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方案的提出者最终也承认 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获得了工人、
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 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思考题
第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 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 哪些影响?
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 剥削:
地主不仅发放高利贷,有的还兼营商业。而商 人、高利贷者也往往在获利后去购买土地, 使自己成为地主。这个三位一体的结合,压 在农民的身上,把他们的血汗差不多榨干了。
南京国民政府对农民的掠夺
首先,是征收田赋。
其次,是征收盐税。
再次,是征收各种杂税:1929年至1933
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 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 迫的国家。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以至没 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实现自己的 理想。
中国人民共同的选择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
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 它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年,全国农村共有188种不同名目的捐 税。1937年,杂税名目达到1756种。 最后,是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 碉堡等)和服兵役(即抓壮丁)。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
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主 宰了全国的金融业,操纵着全国的经济。 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 官僚资产阶级还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 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近代史复习题之中编综述

中编综述一、单项选择题1.1919~1949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1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3.1919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4.1919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5.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的是:()A.英国侵略势力B.美国侵略势力C.俄国侵略势力D.日本侵略势力6.共产国际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它成立于:()A.1919年3月B.1920年3月C.1921年3月D.1922年3月7.1925~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所要推翻的发动统治是:()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C.清王朝的反动统治D.资产阶级的发动统治8.在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主要是哪些列强互相争夺的对象?()A.徳意日B.美英法C.美英日D.俄意日9.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是哪个列强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A.法国B.英国C.俄国D.美国10.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急剧膨胀起来的资本是:()A.官僚买办资本B.民族资本C.外国资本D.本国资本11.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哪个行业开始的?()A.工业B.农业C.手工业D.金融业二、多项选择题1.1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2.以下提法符合俄国十月革命的是:()A.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C.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D.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新情况:()A.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B.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C.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D.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近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慢,力量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MOOC中编综述_订正_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
注意:本课件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程基本内容,不宜以之取代教学视频与教材的学习。
要目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 2、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情况 2、战后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非拉美及南太平洋地区,民 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 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而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 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上述情况表明,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削弱和多方面的牵制,难以形成 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 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 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
“一战”结束后,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了本国政权。 他们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这个局面的出 现,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密不可分。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情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年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发展的?这对中国⾰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命发⽣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第⼀次世界⼤战和⼗⽉⾰命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发达国家从⾃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1918年爆发了第⼀次世界⼤战,⼤战后,欧洲⾛向衰落,美国、⽇本崛起。
⽇本侵略势⼒成为中国的最⼤威胁。
C、1917年11⽉俄国爆发了⼗⽉社会主义⾰命,开辟了⼈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些国家的先进分⼦创建共产党。
E、亚洲、⾮洲拉丁美洲⼈民逐步觉醒,开始进⾏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A、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变化。
B、1931年⾄1945年,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次世界⼤战。
中国是⾸先进⾏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民在东⽅开辟了反对⽇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对中国⾰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了深远影响。
第⼀,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流强国。
社会主义冲破⼀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第三,占世界⾯积2/3⼈⼝,⼈⼝3/4的亚洲、⾮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国均势为中⼼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新时期后,近代中 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的社会 矛盾及革命斗争的主力,同 1919年五四运动前没有什么 根本的不同。
中国工人阶级对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通过 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但是,随着中国工人阶级、 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中国 民主革命的营垒壮大了,并且中 国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正因为如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过程中,中国人民既要充分认识中国 革命的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 准备;又要充分认识十月革命后有利 的国际环境,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 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 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 立法西斯统治
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国家的法西 斯势力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 危机而挑起的。
中国所处的时 代和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影响
知 识 结 构 要 点
“二战”改变的世界格成及危害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两个中国 两种命运
三种建国方案的较量 两个中国的决战
一、中国所处的 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 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2)它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中国革命 逐步转向新民主主义。 (当然,在如何正确对待苏俄学习的 问题上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 过程)
(3)它从多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 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 际联合;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 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 国际援助。
(1)概况: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33个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7000多万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2)性质:
它是帝国主义两大侵 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 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 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 进行的不义战。
血战台儿庄
4.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 抗日战争的同情和支持
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
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 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 助或军事合作。
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 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 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 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
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十月革命”的概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 日),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党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 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月8日凌晨 ,冬宫被攻陷,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垮台。
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1月7日至9日在斯莫尔尼宫召 开 ,大会选出了临时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 员会主席,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前言
近代中国进入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近代中国 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前,这一时期历时30年, 并且是翻天覆地的30年。
2.法西斯侵略者给世界人民造 成了无穷的灾难
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迫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局部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战首先在亚洲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 面开始。
占世界总入口五分之四的国家被卷入这
场战争。
“杀人中心” “死亡工厂”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
国家开始了从自由资本主义阶 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 帝国主义阶段。
“一战”概况
1914年8月爆发,1918年11月结束。 战争主要在同盟国(德国、奥匈帝 国、意大利)和协约国(英国、法国、 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之间展开。 但是,它席卷了世界上的30多个国 家,卷入人口15亿,伤亡总人数超过 2800多万。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 新的革命。它新在哪里呢? 它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 缺口,证明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不是永世长存的。从而给世界人民 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展现 了一种新的希望和前景,它对中国 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 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2)促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兴起。 (3)促进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 础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4)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 运动的高涨。 (5)对中国来说,一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 卷土重来。因此,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的 反帝斗争矛头主要是对准英帝国主义,随后, 日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 本侵略者的进程。
位于波兰南部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 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建立的最大的集 中营之一。在1940—1945年间,约有 400万人在此惨遭杀害。在这里曾创造过 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
奥 斯 威 辛 集 中 营
囚犯
3.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 争的国家;是在东方反对日本法 西斯的主战场。
“七七事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 的大事变。
嘉兴 南湖红船
南湖红船
上海 “中共一大”会址
随着这一事变的发生,中国革 命面貌逐步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 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 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 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 等等。”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