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原文及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初中课文散步原文

初中课文散步原文

初中课文散步原文初中课文散步原文《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课文散步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鉴赏此文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

梁实秋散文《散步》

梁实秋散文《散步》

梁实秋散文《散步》梁实秋散文《散步》《琅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

”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

现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杖出门去散步。

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空气里没有太多的尘埃炊烟混杂在内,可以放心地尽量地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

据估计:“目前一般都市的空气中,灰尘和烟煤的每周降量,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为五吨,在人烟稠密或工厂林立的地区,有的竟达二十吨之多。

”养鱼的都知道要经常为鱼换水,关在城市里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难道还不在每天清早从软暖习气中挣脱出来,服几口清凉散?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

一切只要随缘。

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给。

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

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怵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轻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睡的小孩子。

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

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大好说。

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住。

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

到唐朝时犹有这种风气。

无诗“行药步墙阴”,陆龟蒙诗“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

所谓行药,就是服药后的散步。

这种散步,我想是不舒服的。

肚里面有丹砂雄黄白矾之类的东西作怪,必须脚步加快,步出一身大汗,方得畅快。

我所谓的散步不这样的紧张,遇到天寒风大,可以缩颈急行,否则亦不妨迈方步,缓缓而行。

培根有言:“散步利胃。

”我的胃口已经太好,不可再利,所以我从不跄踉地路。

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表明了本文选材的角度和范围。

“散步”还是全文的线索,以“散步”为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几个特写镜头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一2014),重庆人,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一霎shà: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lín: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二、主题概述本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散步的地点及人物。

第二部分(2~8):叙述一家人散步的整个过程。

四、鉴赏品读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

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随着年龄的变化,母子之间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作者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作者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作者简介导读:人物生平莫怀戚,1951年出生,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人。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曾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重要作品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

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集》。

其作品《散步》还被选入国家苏教版初中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以及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

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艺术特色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让人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莫怀戚的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籍丰,如《散步》于尺水兴波,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人物评价莫怀戚曾是《当代》杂志最看重的重庆作家,在2008年2月刊载其长篇小说《白沙码头》时,推荐词曾这样写道:看中国这位特立独行作家特立独行的才华,看重庆这座长江码头最麻辣的人生……"读他的作品,好像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坏笑着挤了一下眼睛。

"《星星》诗刊主编、诗人梁平说,莫怀戚的作品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文《散步》

课文《散步》

课文《散步》一、课文原文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小路尽头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可以一路看鱼。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作者简介三、文章主题1. 亲情主题- 这种亲情是平凡而伟大的,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如“我”和母亲之间那种相互的信任与依赖,“母亲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课文原文

散步课文原文

散步课文原文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较好。

今年的春天去的太迟,太迟了,存有一些老人眉头一皱。

但春天总算去了。

我的母亲又挨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跑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跑在后面。

小家伙忽然叫做出来:“前面也就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就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苦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轻拍孙儿的小脑瓜,变小了主意:“还是跑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看去:那里存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母亲对我说道。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原文阅读

莫怀戚《散步》原文阅读

莫怀戚《散步》原文阅读一、作者简介莫怀戚,本名莫怀祺,湖南衡阳人,中国当代作家。

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调入重庆出版社,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重庆出版社编辑、编辑室主任、副社长等职。

著有小说《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花样年月》等,散文集《散步》、《家有男子汉》等,报告文学《民间包公》、《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电影剧本《黑骏马》、《妙善传奇》等。

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散文《散步》更是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

二、作品简介《散步》是莫怀戚创作的一篇散文,发表于1985年。

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家人在春日里的一次散步,展现了亲情、家庭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三、原文阅读《散步》我们家的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我们常在树下散步,享受着春日的阳光和和煦的微风。

有一天,母亲提议去远一点的地方散步,她说:“我们好久没去郊外了,去看看春天的田野吧。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郊外的旅程。

沿着小路,我们来到了一片田野。

田野里,麦苗青青,油菜花金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走在田埂上,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听着鸟儿的歌唱。

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只小鸟,它的翅膀受伤了,落在地上无法飞翔。

我走过去,轻轻把它捧在手心。

小鸟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信任。

我决定带它回家,给它治疗。

回到家,我给小鸟包扎了伤口,喂它喝水,它渐渐恢复了体力。

几天后,小鸟的翅膀好了,它飞上了天空,消失在蓝天白云中。

我们一家都为小鸟的重生感到高兴。

这次散步,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

我们更加珍惜彼此,更加热爱生活。

四、作品赏析《散步》一文,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家人在春日里的一次散步,展现了亲情、家庭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文章开头,作者以枣树为引子,描绘了家后园的景象,为后文的散步做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人。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