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原文及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练习题(含答案)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________(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________(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爸爸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秋季:第6课《散步》精编练习(含答案)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秋季:第6课《散步》精编练习(含答案)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6散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拆.散(chāi)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部编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6《散步》同步学习练习

部编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6《散步》同步学习练习

6 散步1.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qí( ) xìn()服chāi()散dūn()下瞬时( ) 水波粼粼( ) 嫩芽( ) 熬过( )....2.找出并更正以下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 )(3)儿子固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 )(4)可是,全部都取绝于我。

( )3.请联合语境,采用本文中的词语达成下边的填空。

期望着,期望着,春季终于到了。

已经70岁的奶奶又________了一个________。

周日,我们一家人为去公园还是动物园产生了________。

我说,我要去动物园里喂天鹅,还能够欣赏________的湖面,多美呀;奶奶却想去公园看老年人打太极拳,能够一边看,一边学。

爸爸说,我们分红两伙,我和你奶奶去公园,你和妈妈去动物园,这样________。

我和奶奶都________地址了点头。

4.以下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方也是妈妈和儿子,后边也是妈妈和儿子!”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方法,找不出;我想拆开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C.可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想法,“还是走小道吧!”D.“我走可是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5.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全部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小孩,利用全部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育他们自强自立。

B.我们要学习并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觉父辈的使命感、责任感。

C.为了创造优秀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确实增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市第一小学采纳了各样预防举措,防范师生不患春季流感,保证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6.以下选项中排序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祖先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辈传达出正能量。

②先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遵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案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所以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

从深层理解来说,这段话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

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祥和、欢乐气氛,为散步这一行为设置了一个美好而幸福的背景。

第二处是母亲顺小路望过去的景物:“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走小路的原因,体现母亲充分理解、疼爱孙儿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6 《散步》晨读晚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6 《散步》晨读晚练(含答案)

训练6 快乐晨读诗海漫步诗词在线别董大①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词语注释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作者简介高适(700—765),盛唐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衡水)人.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诗词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经典美文美文在线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②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⑤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⑥;冕小儿,恬若不知.词语注释①窃:偷偷地.②辄:总是(常常),就.③挞:用鞭子、棍子等打.④曷:通“何”,为什么.⑤潜:暗暗地、悄悄地.⑥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点滴积累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便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轻松晚练凝望生活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像,之所以引人凝望深思,就是因为它们融会了生活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冰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则是生活艺术的经典.凝望生活,是一幅画卷.以沧桑的理性作笔,沿着人生的主线,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于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少年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青年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a屈子凝望汨罗江,是失意的时候;b李白凝望月光,是思乡的时候;c朱自清凝望荷塘,是孤独的时候;d李商隐凝望乐游原,是黄昏的时候;e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寞的时候.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生的前奏.凝望生活,是一支晨曲.在命运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后,一个个休止符开始了下一轮的自由组合;但休止不是停止,而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乐章,必将成熟稳重、热烈奔放、荡气回肠.凝望生活吧,让思维和往事作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著,放眼又一段长征.但生活的改变,仅有凝望是不够的,凝望只是一块跳板,是思想的铺垫;凝望者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到伤心处,因为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灌顶不应用泪,在凝望之中与理想和成功牵手,指点江山,把过去、现在、未来收进档案制成拷贝,作为教材和编年史,去纪念流金的岁月,去安慰不安的灵魂.这样,即使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我们也永远胸有成竹.凝望生活,生活也在凝望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平等的氛围里重新谈判,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运里重新洗牌,所有的一切都在蓝天白云里重新开头.(选自《演讲与口才》)1.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的理由.2. 仿照第三段画线句子的格式,补全句子.少年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青年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3. 选文第四段画线句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举例论证,有一个例子的顺序需要调整,这个例子的序号是,应调至,需要调整的理由是 .4. 结合选文第六段的内容,再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凝望生活.训练61.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是一幅画卷,是一腔投入,是一支晨曲.2. 充满了蜜意中年的凝望是平静3. d b、c之间李商隐是晚唐人,朱自清是现代人4. 围绕“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指点现在,收获未来”并联系自身实际回答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6课_散步_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6课_散步_含答案

6 散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髓哦!”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散步》(含解析)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散步》(含解析)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散步》(含解析)(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核心人物,可以是核心事,可以是时(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缓缓轻轻慢慢)地,稳稳(稳稳静静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

因为(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精神品质的提炼。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所给的句子去找到相应的精神品质。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这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尊重;而“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便去拿外套”却决定顺从我去散步,这体现(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原文及练习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基础知识探究: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熬()歧()霎()粼()2.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2)忍受,艰苦支持。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这句话的“挺不住”是什么意思?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1)这段话共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学习这种手法,用几句话描写深秋的校园风景。

课内文段分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
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爱
2.“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有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
5.说说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注:本文由初中无忧课堂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