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绞痛

心绞痛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病因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因此,各种减少心肌血液(血氧)供应(如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增加氧消耗(如运动、心率增快)的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
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
有时,其他类型的心脏病或失控的高血压也能引起心绞痛。
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就会形成斑块。
斑块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其缩窄,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肌的供血,就形成了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脂肪不断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的过程称为冠状动脉硬化。
一些斑块比较坚硬而稳定,就会导致冠状动脉本身的缩窄和硬化。
另外一些斑块比较柔软,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块。
冠状动脉内壁这种斑块的积累会以以下两种方式引起心绞痛:①冠状动脉的固定位置管腔缩窄,进而导致经过的血流大大减少;②形成的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全部阻塞冠状动脉。
常由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惊吓和寒冷所诱发。
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劳动条件下发作,病情严重者也可在吃饭、穿衣、排便或休息时发生,疼痛发生于劳动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一天或一阵劳累过后。
安静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结果。
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心肌无氧代谢中某些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传入神经末梢所致,且常传播到相同脊髓段的皮肤浅表神经,引起疼痛的放射。
临床表现多表现为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有些患者仅有胸闷,可分为典型性心绞痛和不典型性心绞痛:1.典型心绞痛症状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重者还出汗。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心绞痛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心电图有ST段抬高、异常Q波,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2.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等,根据其他临床症状、查体和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来鉴别。
X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心电图负荷试验常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则阴性且无冠状动脉痉挛。
必要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
3.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本病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胸前,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肋软骨处或沿神经走行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与心绞痛不同。
4.心脏神经症:本病患者常诉胸痛,但为短暂的刺痛或持久的隐痛,常喜欢吸一大口气或叹息性呼吸。
胸痛部位多为左胸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
症状多在疲劳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
含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5.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疾病、膈疝、消化性溃疡、肠道疾病。
多伴有泛酸、嗳气等症状,与饮食有关,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必要时查胃镜等明确。
心肌梗死鉴别诊断:1.心绞痛:患者胸痛症状程度重,无明显诱因,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以助诊断。
2.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
但心包炎的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一般不如心肌梗死严重别合电图除aVR 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 波倒置,无异常Q 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
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

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或闷胀样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前内侧及无名指、小指放射(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原因,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先天畸形等亦可引起。
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为常见诱因。
[诊断要点]1.多在40岁以上,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2.典型发作为突然发生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或闷胀样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前内侧及无名指、小指放射。
历时1~5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1~2分钟内疼痛缓解。
3.体检可发现心率增快,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出现第四心音及肺动脉瓣第2听诊区亢进或有逆分裂。
4.心电图检查(1)发作期心电图ST段水平或下斜压低>1毫伏,或ST 段抬高>2毫伏;T波低平或倒置。
(2)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3)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发作时心电图有缺血依据。
(4)放射性核素检查:99m锝心血管造影可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及局限性运动异常。
5.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动脉管腔50%以上的狭窄。
以上诊断要点中,主要根据心绞痛的症状及体征,结合心电图改变大部分可做出诊断;不能确诊及需明确冠脉病变情况而考虑手术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1.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年或绝经期前后的女性,为针刺样痛或隐痛,与活动无关,常伴心悸及叹息样呼吸,硝酸甘油对缓解疼痛无效。
2.急性心肌梗死:其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可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硝酸甘油难以缓解疼痛,心电图示ST段抬高及病理Q波,化验有血清酶学改变、白细胞计数增高。
3.上消化道疾病:如食管裂孔疝,贲门痉挛,消化性溃疡等。
其症状常与饮食等因素有关,常伴泛酸,嗳气。
纤维胃镜及消化道钡餐可助诊断。
4.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及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多有腹痛、黄疸、发热三联症,墨菲征阳性;急性胰腺炎多在脂肪餐后发病,上腹部束带样剧痛,伴恶心呕吐,有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增高可助诊断。
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心绞痛得诊断与鉴别诊断全网发布:2011-06—26 07:33发表者:许俊堂 (访问人次:2465)一、心绞痛得临床表现心绞痛由心肌缺血引起,就是血液(血氧)供应不足以维持心肌代谢需要得结果,各种减少心肌血液(血氧)供应(如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与增加氧消耗(如运动、心率增快)得因素,都可以诱发心绞痛。
有得时候或者有得病人,心肌缺血并不导致胸痛,如某些老年病人或者糖尿病患者;甚至有得病人不知道或者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患过心肌梗死,仅在以后得心电图检查才发现。
(一)部位心绞痛一般表现为胸痛,最常出现得部位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也可发生在横膈至下颌之间得任何部位。
疼痛得范围如手拳大小。
最常见得放射得部位就是左上臂内侧、疼痛也可放射至颈、肩胛区、下颌或者咽部、(二)促发因素心绞痛常由体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诱发,一般发生在活动得当时或者停止活动后即刻。
另外,饱食、大便、冷空气也可促发胸痛。
有得病人清晨起床或者轻微活动即出现胸痛,而白天同样得活动量不会引起胸痛。
还有得病人卧位出现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得病人,还可在休息时发生心绞痛,但这类病人仍有典型得活动后胸痛、(三)性质疼痛得性质常为压榨样,病人常诉压迫感、挤压感或者胸发闷。
疼痛不呈针刺或者撕裂样,也不呈跳痛,与呼吸无关。
(四)持续时间典型心绞痛发作常常在3-5分钟内,很少超过10分钟。
发作停止后疼痛完全缓解。
(五)缓解方式休息后即可使心绞痛缓解。
发作时病人往往停止原来得活动,直至发作停止。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在1-2分钟内缓解,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在原本稳定发作得病人,如发作得促发因素逐渐不明显或者诱发发作得运动量越来越小,运动耐量下降,发作频率增加,严重程度增加,发作时间延长,硝酸甘油不容易缓解或者出现自发发作,往往预示着病变不稳定或者严重,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应迅速就诊,并收入CCU观察治疗,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此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PTCA)或者冠状动脉搭桥。
胸痹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规范【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累和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制制剂后消失。
【诊断标准】一、中医(一)诊断标准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二)胸痹轻重分级标准1.轻度:有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每周疼痛至少发作2-3次,或每日发作1-2次,疼痛不重,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
2.中度:每天有数次较典型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到10分钟,绞痛较重,一般都需要口含硝酸甘油。
3.较重度:每天有多次典型心绞痛发作,因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大便、穿衣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
4.重度:疼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比较重度为重。
二、西医(一)诊断标准1.劳累性心绞痛:疼痛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其它足以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
1)稳定型心绞痛: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因素、疼痛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均无改变,用硝酸甘油同样发生疗效。
2)初发型心绞痛: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累性心绞痛时间未到1个月;有过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已数月不发生疼痛,现再次发生时间未到1个月,也列入其中。
76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鉴别诊断

化. 性 1 男 9例 , 性 5例 , 女 比例 为 381 显 示患病 者 多为 女 男 .: ,
中年男 性 。
2临 床 鉴 别
21稳 定 性 心 绞 痛 .
③ 部 分 病例 可见 左侧 导联 U波倒 置 , 至此 特 征可作 为 轻微 甚 发作 的唯一 表现 。
33心 电 图鉴别 见表 1 . 翻
例 进行 分析 . 中病例 7 集 6例 , 年龄 3 ~ 2岁 。 中 , 68 其 稳定 性 心 绞痛 5 2例 , 体 力 劳 动诱 发 2 重 9例 , 绪 激 动诱 发 1 情 4例 , 其 他原 因引 发 9例 . 休息 或 含服 硝酸 甘 油数 分 钟后 症 状缓 解 或 消失 ; 异性 心 绞 痛 2 变 4例 , 因不 明显 , 为 休 息时 或 睡 眠 诱 多 中 ( 醒后 ) 作 , 或 发 发作 的持续 时 间差 异较 大 , 短则 几 十秒 , 长
静 息 时 心 电 图 : 5 %患 者 心 电 图是 正 常 的 . 只有 轻 约 0 或 微的 S— T T改 变 , 可能 有陈 旧性 心肌 梗死 的改变 。 也 心绞痛 发 作 时心 电图 : s ① T段 改 变 , R波 为主 的 导联 上 ,T段呈 缺 以 S
笔者 对我 院 2 0 0 4年 1月~ 0 6年 1 20 2月心 绞痛 患者 的病
主 要 分 为 稳 定 性 心 绞 痛 、 不 稳 定 性 心 绞 痛 以 及 变 异 性 心 绞
【 文章编号】1 7 — 2 02 0 )6 c一 7 — 2 6 3 7 1 (0 8 0 () 14 0
血 所致 。 发作 时心 电 图表 现不 同 ,显 示有 关 导联 的 S T段 抬
高. 而之 相 对应 的导 联 中则 S T段 压低 ( 其他 类 型心 绞 痛则 除 a VR及 V1外各 导联 S T段普 遍 压低 ) 。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与心绞痛鉴别: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20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的动态变化,血清酶(CK、CK-MB、AST、LDH、TnT、TnI)升高。
2、心神经官能症:胸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持续时间短至数秒或长达数小时,发病一般与劳累无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无ST-T缺血性改变。
3、肋间神经痛:疼痛部位常沿肋间分布,局部可有压痛,疼痛时间多长,持续性,心电图无缺血性ST-T改变。
4、不典型心绞痛还需与消化道病变,如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膈疝、溃疡病、胆囊炎、胆石症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相鉴别。
与心肌梗死鉴别:5、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
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在发作后可好转或消失。
无病理性Q波出现。
血心肌酶(CK、CK-MB、AST、LDH、TnT、TnI)不高。
6、急性心包炎:发热与疼痛同时出现,心电图多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不高。
7、急性肺栓塞:有典型的心电图特点,如肺型P波及SⅠQⅢ。
8、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胆石症等,可出现中上腹持续性剧痛,依靠心电图及心肌酶测定可以区别。
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1、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史,或有明显贫血、血浆蛋白降低、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而视网膜病变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在疾病早期即有尿液改变。
2、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病年龄多见小于25岁或大于50岁,高血压病史短,发展迅速或过去易患高血压者,近期发展为急进型高血压者,无高血压家族史,有腹部血管杂音。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典型的有低血钾、碱中毒所致的肌无力、轻瘫、烦渴、多尿、血尿、低比重尿与蛋白尿。
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鉴别:1、先天性或退行性瓣膜病:先天性瓣膜病甚少见。
退行性瓣膜病主要见于老年人,病损以主动脉瓣为主。
心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诊疗指南

心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诊疗指南心刺痛系指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
常伴有胸闷、气短、心神不宁、心前区不适、乏力等症状,多由劳累、情绪波动、惊吓、饱食、过量饮酒、吸烟或寒冷等因素诱发。
主要病机为消化三能与体素失衡、清浊生华障碍,特别是普行赫依与血之运行受阻,导致心脉循环障碍。
病位在心,常累及肺、胃等其他脏腑和白脉等组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阵发性胸痛为主症,可伴有胸闷、气短、心神不宁等症。
疼痛性质常为压迫感、绞痛、刺痛或隐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疼痛一般持续5—10分钟,甚则持续不解。
1.1.2中年以上人群多见,常由劳累过度、情绪波动,饱食,气候变化等因素而诱发,有时无明显诱因亦可突发。
1.2 鉴别诊断1.2.1胃痧症:胃痧症之胃部疼痛和呕吐等症状常与重型心刺痛引发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易混淆,需相互鉴别。
胃痧症多由进食生冷饮食或汗出受凉而诱发,病位在胃,局部痉挛感,可有压痛、腹胀等不适。
心刺痛则多由饱食、劳累或情绪波动所诱发,虽有胃疼、恶心呕吐等症,但多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可资鉴别。
1.2.2心悸症:心悸症严重时可伴发心前区疼痛,而心刺痛患者出现心悸之症状,故两者易混淆,需相互鉴别。
心悸症以心慌为主症,多伴有失眠、烦躁、头晕等症,脉象迟数或不整。
心刺痛则以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为主症,多伴有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可资鉴别。
1.2.3肺刺痛:此病可伴发胸痛而与心刺痛相鉴别。
但肺刺痛多以寒战、发热、咳嗽、咯痰、咳黄色痰或痰中带血、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症,伴有面红或口唇紫绀、头痛、全身关节疼痛等症状。
常由感冒等因素诱发。
心刺痛之胸痛,常呈阵发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疼痛一般持续5—10分钟,甚则持续不解。
多由饱食、劳累或情绪波动所诱发,故可鉴别。
2 辨证论治遵循总治则指导和分型治则相结合的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绞痛,应迅速就诊,并收入CCU观察治疗,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此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PTCA)或者冠状动脉搭桥。
心肌梗死的胸痛性质基本和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的程度更重,病人常常难以忍受,持续时间更长,硝酸甘油不缓解,常伴冷汗、呕吐等。
二、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一)情感或者精神因素导致的胸部不适或者胸痛
又可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或者更年期妇女。
实际上,女性绝经期前,如无危险因素(如家族史、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很少发生冠心病。
病人常有胸部不适感,表现为尖锐的刺痛或者撕裂样疼痛,常常位于左侧乳房附近,有的如针尖大小,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表现为持续的闷痛,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和活动无关或关系不明确,有的甚至活动后或者精神放松后减轻。
服硝酸甘油也可“有效”,但多在10分钟以后,而且缓解不完全。
病人除胸部不适外,常主诉无力、头晕、睡眠不好、肌肉跳动、呼吸困难等,也可有其他的躯体不适。
有些病人可以找到诱因,既有家庭的,也可能有社会或者单位的原因。
有的病人因此导致不敢活动,甚至不能上班,而病人的年龄和体征不支持患了严重的冠心病。
查体多正常,或者和心脏无关,多发现病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过度敏感,或者表现富于戏剧性。
这类病人可有ST段移位,或者T波变化。
应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甚至超声心动图、放射性同位素检查,仍不能肯定者作冠状动脉造影。
应注意病人的年龄和性别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是否存在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二)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1.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由于左室流出道梗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可有心绞痛、晕厥或呼吸困难,多与活动有关,胸痛在服用硝酸甘油后反而加重,查体可闻及胸骨左缘的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可以鉴别。
2.瓣膜病
主动脉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也可发生心绞痛,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如怀疑同时有冠状动脉疾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7.胸出口综合征
胸出口综合征涉及从胸腔上缘出来或通过的神经和血管结构,为压迫所致。
与骨或肌肉异常有关系,症状多在20~40岁出现,可与职业活动、不良的体位或者颈外伤等有关系。
多数病人表现为上肢痛,尤其尺侧,也可放射至颈、肩部、肩胛区或腋下,极少数疼痛位于胸壁。
应在仔细体检的同时,对胸痛者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学。
8.胸膜炎
典型胸膜性胸痛,与呼吸、咳嗽有关,可以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或者发生在心肌损伤后,大量积液可以引起呼吸困难。
(五)上腹和胸部不适的胃肠道疾病
1.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的食管粘膜炎症,可并发食管消化性溃疡或狭窄。
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骨后胸痛、灼热感、咽下疼痛和“不消化”,与进食或体位变化有关系,可有反酸、反苦液或胃内容物的情况,抗酸剂可缓解症状。
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无明确关系,胸腹部X线透视协助诊断。
2.食管穿孔或破裂
死亡率很高,多与器械操作或外伤有关系,其他原因如食管癌压迫坏死等。
食管自动破裂多发生在饱餐后干呕或呕吐所致,此时出现剑下疼痛且放射至肩胛区。
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大汗和紫绀,接着出现苍白、心动过速、休克和纵隔气肿的表现。
胸部X线可发现纵隔气肿和胸腔积液,吞钡可确定破裂的部位。
3.食管痉挛和食管贲门失迟缓症
以疼痛和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硝酸酯类有效,吞咽常为胸痛的诱因,尤其进冷的食物,可放射至背部、颈部和下颌,每次持续数分钟或者数小时,活动不增加疼痛,但可与情绪有关。
体检多无异常,X线吞钡检查和压力计检查有助于诊断。
4.急腹症
如消化性溃疡或者穿孔、胰腺炎、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石症。
急腹症出现的上腹部疼痛,可与急性心肌梗死放射至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相混淆,严重可出现休克。
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腹部超声、胸腹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同时做心电图和系列心肌酶学检查。
(六)其它疾病
其他疾病伴心电图ST-T变化,如脑血管意外、腹部疾病、早期复极综合征,有些需要系列心电图和酶学检查,必要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排除心肌缺血。
颈椎病也可以出现胸背疼痛,被误认为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