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上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 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
树—松树、柳树、杨树、槐树 2.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是可以有层次的 植物—树—杨树—白杨树 3.语言中词义的上下位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上位义相
当于逻辑上的种概念,下位义相当于逻辑上的属概念。但又不完全 等同于逻辑的种属关系,因为不同语言中有哪些上下位词是不同的
1.单义词与多义词 “猫”、“羊”、“椅子” “月”:“月亮”、“像月亮形状的”、“时间单位”等
2.本义、派生义、中心义 手:人体上肢手腕以上的部分 本义与中心义相同
脚:本义是“小腿”,中心义是“人体下肢踝骨以下的部分” 3.词义派生的条件
окно 4.词义派生的途径 5.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整理ppt 7
有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 大—中—小 有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
正—反 一个词往往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
失败(胜利、成功)
整理ppt 9
二、词义的各种关系
❖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Leabharlann :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1.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下位义比
[ADULT] [ADULT] [NON-ADULT] [NON-ADULT]
[HUMAN] [HUMAN] [HUMAN] [HUMAN]
woman man boy girl
哥哥 弟弟 姐姐 妹妹
brother sister
[+FEMALE] [-FEMALE] [-FEMALE] [+FEMALE]
对于句子语义结构的研究,一般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1)位于“谓词-体词”语义关系中的名词性成分称之为“语义角色” 2)不同的语义角色可能需要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的名词来担任,比如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 教学课件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 教学课件

C、地域方言词: 来源于特定地域的方言词→共同语吸收:搞;名堂;蹩脚 仅存在于特定地域的方言词→方言词 D、社会方言词:不同阶级、阶层、社会行业或集团的人经常使 用的词。 行业词语:特别是专业术语(数学:加减乘除;物理:摩擦、正 极;工业:定额、指标;语言:音位) 隐语/黑话:某些社会集团为了掩饰活动而使用的一种语言。
如:“人”“树”——名词,作主语、宾语
3、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
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体现语言单位的 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的意义。
常见的附加意义有: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
(1)感情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对象 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
2、一般词汇:除去基本词汇之外的内容。
一般词汇的特点:变化快,不稳定;非常用性;灵活性;
时间短。
一般词汇的内容:一般词汇的内容丰富,容量大,很复
杂,包括古语词、新词、地域方言词、社会方言词和外 来词。
A、古语词:古代流传下来(古代流行)现在口头交际 中一般不再使用(或不常用)的词。 历史词汇:古代用,现在不用。宰相、皇帝、宫殿 文言词汇:古代常用,现在为了增强文雅色彩重新启用。 怎奈、荣任、若干、令尊 书面词汇:古代常用,现在沿用。固有词,但使用不普 遍。 苍穹、鼻祖、造诣、徜徉、白皙、卫冕 B、新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新产生不久的词→不 稳固 下海、知识产权、按揭、炒股、软件、硬件、 生造词、仿造词不是新词。体坛、文坛、足坛、乒坛→ 排坛、操坛
2、固定结构的总汇(熟语总汇)
(1)成语: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结构的 定型化 特点:
A、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改变增删。黄粱一梦 B、意义的整体性:不等于单个词义的相加。两面三刀 C、语法作用相当于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有时候约定俗成,可以改变→拔(揠)苗助长、知难而 进(退)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语素、词语、词组和句子等语言单位的定义以及具有的意义;了解语音、语汇和语法这三个语言要素的意义第一节语义概说一、什么是语义1、定义:语义指的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的表达内容2、语义所包括的内容:(1)语汇意义:实词和固定短语所表达的意义语法意义:虚词、语序、形态、句调等所表达的意义。

(2)言内之意: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言外之意: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如:今天天气很热(3)理性意义: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非理性意义:表达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如:你真讨厌二、语义的性质★(1)概括性:人们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如:笔(2)模糊性: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线。

如:土豪、中午。

(3)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及分类也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如:龙:中国的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而西方的dragon是一种危害人间的怪物。

三、语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1、要不要研究语义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彼此密不可分,互相不能取代,强调语言研究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2、怎样研究语义:研究各种语言片段表示的语汇意义和语段意义第二节词语的意义一、词义的构成要素1、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1)理性意义:是人们对主观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是概括性的反映如:山、河、神仙、天堂(2)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2、语素义(1)单纯词:词义=语素义,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词如:书(2)合成词:①词义=语素义+语素义如:皮包②词义并不能从其构成语素义推导而来如:针线3、义项★(1)定义: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来决定的如:凉:①温度低。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語義和語用第五章語義和語用语义是以语音形式表达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语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意义:指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暂时的、隐含的意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使用的最小符号,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其特点为: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1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它这包含三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2色彩意义也称词的“修辞意义”,是指以理性意义为基础附加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

a感情色彩:是指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主观感情评价和态度。

有褒、贬、中性之分。

b形象意义:词在获得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往往因对对象的描绘而具有某种形象感。

①内部形式比较生动的复合词;②拟声、绘色、摹状的词;③具有比喻义的词。

c语体意义: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d联想意义:通过理性意义或语音中介的联想而产生的,大多具有民族特点。

3搭配意义一个词经常与一些词组合而不与另一些词搭配,这种由于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搭配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1一般。

在复合词的词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词义的泛化中,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它还必须包含能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3全民性。

语言学概论课件05-1词义

语言学概论课件05-1词义

第五章语义**************************************** 没有语义的语言是毫无意义的。

没有意义地发出声音,就象鸟在树林里唧唧喳喳叫,就象水在溪流里哗啦哗啦响。

我们在语音上捕捉语义,也许象风声过去一样一无所获,也许象熟练的渔民一样满载而归。

**************************************** 第一节 词义一个词有两方面的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一般所说的词义指词汇意义,就是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并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

书、人、蛇。

1、概括性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辨证统一3、模糊性4、全民性词或名称是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

词义概括了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共同特性。

桌子 椅子 书 车英雄——旧指勇武过人的人;今指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2、词义客观性词义概括了词所指称的事物的共同特性。

这种概括,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而词义既有客观性,同时,又有一定的主观性,是客观性同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使用语言的人们想象出来的。

桌子 椅子 火 走 跑 高兴 悲伤鬼怪 神仙 上帝 天堂 地狱通过概括而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指称的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但词义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

年龄词的模糊性2002年8月30日中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有一题目: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下列哪一年龄段为中年人的年龄段?A、30——45岁 B、40——59岁 C、30——55岁 D、45——59岁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45岁以下为年轻人; 45——59岁为中年人; 60——74岁位年轻的老年人; 75以上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的老年人;  “中年、青年,怎样划分计算?算生命除去几分之几,还是时光走了大半?” ——黄宗英《给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这段诗的前两行说明中年、青年是两个模糊概念,后两行说明模糊概念是不能用精密数学去处理的。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精品PPT课件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精品PPT课件

(3)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 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用摹状、 拟声方法构造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
如;鹅黄、橘黄、金黄、席卷、狮子狗(摹状) 蝈蝈、布谷鸟(拟声)
四、义项和非义项
1.词语的意义在词典中是以义项的形式记录下 来的,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如果一个词 只反映一个类或某一个对象,这个词就只有一个 义项;如果反映的对象不止一个,这个词就有多 个义项。
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语义既 有模糊的一面,也有精确的一面。
如:大雨25-50毫米
3、语义的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存在差异, 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在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不同的民族语言会有 所不同,如:brother- 哥哥 sisiter- 姐姐。
2、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主要表现为:
(1)感情色彩。即反映现实现象时表现出的主观态度 给词义所带来的附加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 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的。
(2)语体色彩。由交际环境不同而导致的语言的变体 就是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 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 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 种基本类型。
3.语义具有概括性,义项作为词义的单位也同样 是概括的。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 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 特定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具体的、临时的 意义。
4.一个词可以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尽管反 映的对象不同,但它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到的 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它们就不能算是同一 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能属于不同的词。

语言学概论课件(5)语义

语言学概论课件(5)语义
源语句S: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历来是统一 的,分裂只是暂时的。 蕴涵语句: S1: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S2:我国历来是统一的。 S3:我国曾有过分裂。 显然,S2(历来是统一的)与S3(并非历来是 统一的)是不可共存的。
(4)矛盾句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矛盾句。此类语句 包含有“预设语义”,“预设”的语义与“显 现”的语义形成自我否定,因此“悖论”的矛 盾语义是极其隐含的,运用解释蕴涵进行分析 可以将其揭示出来。
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
c.义素分析法的步骤
第一,确定对比分析的义位。什么样的义位可 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条件 限制的。 如“电灯”和“英明”,“天”和“跑”等就 不可以进行义素的对比分析,因为毫无联系的义位之 间缺乏可比性。应该说属于同一语义场之内的义位,因 为义位之间的某种联系性,具备义素分析的基本条件。 也可以说语义场是义素分析的依据。无论何种 类型的语义场,如类属义场、关系义场、顺序义场、同 义义场、反义义场等都为义素分析提供可供对比的义 位。
(2)歧义句

一个语句同时蕴涵多组语句,其间含有“异己”语句而无法 进行组合、还原,此句为歧义句。
源语句S:我们见到了刚刚返回北京的小王的哥哥。 此语句可以蕴涵A、B两组不同的语句。 A组: A—S1:小王有个哥哥。 A—S2:哥哥刚刚返回北京。 A—S3:我们见到了哥哥。 B组: B—S1:小王有个哥哥。 B—S2:小王刚刚返回北京。

语言学概论词义、语义和语用课件

语言学概论词义、语义和语用课件

➢C一般词汇的类型: ➢(1)新词(或旧词的新用法)。 ➢(2)古词。 ➢(3)外来词。 ➢(4)行业用词。 ➢(5)科技术语。 ➢(6)方言俚语词。 ➢(7)除以上六种词以外的非常用词。
➢ 一般词汇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非常敏感。
➢ 蜗居、蚁族、杯具、裸婚、房奴、经适男
➢ 一般词汇中的有些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 , 逐渐地具有了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能产性, 进入基本词汇。(党、原子)
➢2.词和词汇的关系
➢词汇和词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一种语 言或方言只有一个词汇,可以有几十万 个词。
➢3.词汇的构成
➢根据词汇体系中词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一般将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 种。
➢1)基本词汇
➢A.什么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 中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是人们自古 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 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隐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产生的 联想。例如,“眼”由眼睛义引申出小 孔义;“任”由担子义引申出责任义; “解”由分解动物义引申出解体义,由 解节义引申出晓悟义等等。
➢转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而产生的 联想。例如,“朝”的词义发展过程 “早晨——朝见——朝廷——朝代” ; “前”由向前义引申出前面义;“任” 由担东西引申出担子义。
➢男人:+雄性;+成年; +人 ➢女人:- 雄性;+成年; +人 ➢男孩:+雄性;- 成年; +人 ➢女孩:- 雄性; - 成年;+人 ➢奔驰、奔腾 ➢奔腾:+快速;+跳跃;+行进 ➢奔驰:+快速;- 跳跃;+行进
➢义素可以分为中心义素和限定义素两类。
➢三、语义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江:长江→江的总称(单义→多义;一义→多义) ❖ 同一时代词义也有发展: ❖ 污染(空气、水源等具体事物→精神等抽象事物)
词汇的内容 (一)词汇的重要单位→词 / 固定结构 1、词:语言中具有特定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能够 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特点 :A、音义结合体 B、能独立运用 C、最小的造句单位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词汇的性质特点;掌握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词汇发展演变的情况。
【教学内容】
词汇的性质 词汇的构成 词汇的发展演变
发展性
❖ 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化的→社会发 展,客观事物变化,人们认识深入
❖ 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兵:兵器→战士;走:跑→ 行走;
C、地域方言词: 来源于特定地域的方言词→共同语吸收:搞;名堂;蹩脚 仅存在于特定地域的方言词→方言词 D、社会方言词:不同阶级、阶层、社会行业或集团的人经常使 用的词。 行业词语:特别是专业术语(数学:加减乘除;物理:摩擦、正 极;工业:定额、指标;语言:音位) 隐语/黑话:某些社会集团为了掩饰活动而使用的一种语言。
B、稳固性 C、生成性
(3)基本词汇包含的词的重要类型 a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天地水火) b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车房刀布衣服) c表示亲属关系(父亲母亲叔伯丈夫) d表示人体器官(耳鼻舌手脚心) e表示方位和时令(上下西北秋冬) f表示数目 g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生死吃说走飞) h表示常见性状(大小多少红白)
❖ (2)多音词调整→复音词 习:习惯、学习、 练习
❖ (3)近义词调整→词汇分化:
❖ 勾当(好事/坏事)→勾当(坏事);宁静/幽 静/安静
❖ (4)单音词调整→存亡变化: “江、河” 为专名,“川”为通称→“江河”通称, “川”消失
2、人们认识发展 (1)发现新的事物:镭、电子、核子、中子、原子 (2)认识由浅到深→词义深化:云、水、光
水:“水,准也。”段注:“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古代) 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纯的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自然界里,水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聚集状态而存在。(现代)
(3)认识由粗到细致→同义词发展:废除、解除、消除、 3、语言系统内部矛盾运动→自我调整 语音简化,语义增多→同音词、多义词出现→解决方法? (1)同音词调整→复音词 欺:欺骗/妻:妻子/栖:栖 息
2、固定结构的总汇(熟语总汇)
(1)成语: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结构的 定型化 特点:
A、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改变增删。黄粱一梦 B、意义的整体性:不等于单个词义的相加。两面三刀 C、语法作用相当于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有时候约定俗成,可以改变→拔(揠)苗助长、知难而 进(退)
(2)惯用语:人们口头上经常使用的结构定型、意
土匪:船(飘子)狗(咬子)女孩(花子) 阶级习惯语:服务于特定阶级、阶层的需要。
刁民、奴才、朕、寡人、贱内、拙荆 禁忌语:上厕所(1号、方便、出恭、更衣)死(百年之后)
E、外来词:受外语影响产生的词 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poker(形体汉 化)音译兼意译:芭蕾舞、啤酒、沙丁鱼、吉普车 (意义汉化)半音译半意译:马克思主义Marxism 、冰淇 淋、浪漫主义romanticism(形体汉化)意译:超市、摇滚 乐、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热狗、话筒(汉化)借形: (日语)干部、艺术、场合、观念→严格来说不是借 词照搬→省略形式:WTO、ID、OK、IP、WC、MP3、CT 本民族借词:西域借词→葡萄、苜蓿、石榴;蒙古→ 站(jam); 印度→僧。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A、基本词汇是一般词汇形成的基础,而后者是前
者的源泉。 一般词汇中多数词都是在根词的基础上形成:电脑 一般词汇不断为基本词输送新的血液:的士
B、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C、二者的构造材料相关→语素 电:电灯、电话、电脑、电大、电子、电玩、闪电
2、固定结构(熟语) 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固定组合体,比词大一级的造句
材料单位。 作为造句的备用单位存在,相当于词。
词汇的构成
1、词的总汇→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语言中基本词的总汇。语言词汇的核心。是人
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 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2)基本词汇的特点:A、普遍性、全民常用性。
成句,应该也属于词汇的范围
二、词汇的发展演变
(一)词汇发展演变的原因 1、社会发展
(1)新事物新现象出现→新词语满足交际的需要: 电脑、网吧、股市、下岗、短信、按揭
(2)社会制度变更、时代变迁: 奴隶、仆、妾、臣/皇帝、宰相、状元、秀才
(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成为词汇发展的另一个原因 不同民族、国家交往→互相吸收 两汉→匈奴、西域借词;魏晋南北朝→佛教词
义完整的固定结构——吹牛皮、挖墙脚、拍马屁、走
过场、开后门
(3)专有名称:专门用来指称某类事物、现象的固
定称谓。
国家、地方机关、组织、书名等

(4)固定的句子结构:谚语、歇后语→人们口头上
流传形成的,具有固定形式和完整的内容
特点:都是句子形式而非短语形式,但结构意
义是一个整体,可作为词的作用进入句子,也可独立
2、一般词汇:除去基本词汇之外的内容。
一般词汇的特点:变化快,不稳定;非常用性;灵活性;
时间短。
一般词汇的内容:一般词汇的内容丰富,容量大,很复
杂,包括古语词、新词、地域方言词、社会方言词和外 来词。
A、古语词:古代流传下来(古代流行)现在口头交际 中一般不再使用(或不常用)的词。 历史词汇:古代用,现在不用。宰相、皇帝、宫殿 文言词汇:古代常用,现在为了增强文雅色彩重新启用。 怎奈、荣任、若干、令尊 书面词汇:古代常用,现在沿用。固有词,但使用不普 遍。 苍穹、鼻祖、造诣、徜徉、白皙、卫冕 B、新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新产生不久的词→不 稳固 下海、知识产权、按揭、炒股、软件、硬件、 生造词、仿造词不是新词。体坛、文坛、足坛、乒坛→ 排坛、操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