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是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出版的图书。

其中,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首先介绍了词汇和词义,包括词和词汇、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构成等内容;其次,介绍了词义的各种关系,包括一词多义、同义词、反义词等;再次,介绍了句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包括句子的意义、句子的语义结构、句义和词义的关系等;最后,介绍了语用,包括语境、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句子的语用意义、话题和说明、焦点和预设等内容。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语言中词汇和词义的关系,以及句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同时也介绍了语境和语用对词义和句子意义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
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女人:女性的成年人。
(1)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 对象的词语
(2)语义特征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 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 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
最小语义场的确定可参考有关对象 的分类,在许多情况下,最小语义场与 某一对象的最小类别相应。例如:
1、词语搭配受语法规则的制约 2、词语搭配受语义条件限制 3、词语搭配受每个语言的词义系统限
制 4、词语搭配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5、词语搭配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
和修辞效果
李老师看到了王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 李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头猪,这头猪也看到李 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块石头。
她姐姐是一个单身汉。(×) 她:[第三人称][女性] 单身汉: [-女性]……
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意义。 1、词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结成的关系
(1)词汇意义 (2)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关系意义 (3)句式意义 2、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态度。 (语气意义)
(二)语用意义
句义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 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的外 部因素。
二、词语的搭配
正确的词语搭配是使句子有意义的基本 条件。
请把门关上!
预设:门是开着的。
说话者具有支使听话者的条件。
说话者知道听话者有能力做这件
事。
(2)预设的语用特征 1. 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的真实性是包含该预设的语
句合适(真实有效)的前提条件。 2.其次,预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
信息。 3.预设具有可取消性。
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预设:我有妻子。 如果我有妻子,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无馅]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有馅]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1、关于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是基于词义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还可以分析成更小的一束语义特征的假设, 参照音位分析的方法,从词义中分析出来 的最小语义成分。用于比较词义间的共性 和差异 语义特征没有语音形式,是纯语义单位。 语义特征用大写和二分的标记。以突出超 越具体语言的中词汇的一般性。

2、语义特征的表示方法
4、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多义词是一个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一词 多义。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的不同的一组词, 词义之间没有联系。只是偶尔同音罢了。 例如汉语里“花钱”的“花”和“花朵”的 “花”,“分别”的“别”和表示否定的“别”。 英语里nail的意义可以是“钉子”,也可以是“指 甲”;sense的意义可以是“感觉”,也可以是 “意义”。 同音词在词典中分别出条,用不同的角标标出, 以示是不同的词。

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是词义的各种关系中最 值得重视的关系


同义反义是辨证的统一。同中有异,异寓于同。 Many和much在表示的内容上是同一,而在搭配 上则是对立。 果断和武断,在词所概括现象的特点上是同,在 主观态度上则是异。随意同义词中包含了反义的 因素,反义词中包含了同义的因素。 有些成对的词,如果不限于理性意义,说它们是 同义词也可以,说它们是反义词也可以。
3、词义引申的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申大体可以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 隐喻建立在两类现实现象的相似性联系上,二者 是一种比喻关系,如俄语的зелёный,汉语的 “窟窿”,英语的eye。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 要方式。 转喻的基础是建立在两类现实的相关性联系上, 这种联系因在人们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 而可以用假现象指称乙现象,二者是一种借代关 系。如英语里的pen,汉语的“兵”,“导 演”“裁判”等,俄语的язык 是舌头,用来指语 言。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思维导图)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思维导图)

两个意义基本相同,但还有差 别的同义词的差别体现在:
理性意义方面:两个同义词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 有所不同,如:交换—礼物、意见;交流—思想、 文化,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few修饰可数名词,
附加色彩方面:
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励——怂恿 风格色彩不同,如口语—书面语:生日—诞辰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如:大—小、多—少。
三、反义关系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在同一个范围中的反义,如:黑、白属于颜色范围的反义,多、少属于数量范围的反义。这种 反义关系里往往可以加入别的成员,如:大、小中可以有“中”,热、冷中有“温、凉”。
非此即彼的反义,如男—女,正—反、整体—局部。这种反义关系里不能加入别的成员。
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p.135
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
同义词中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因为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 微差别,在“大同”中显出“小异”来,而这“小异”往往反映着同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
四、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言内意外: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喻等,都很注 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言内意 外”来概括。
“言不尽意”与“言内意外”的关系:言内意外包括言不尽意,言内意外既是消 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言不尽意的消极结果就是使人们不得不言内意外),也 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有了言不尽意,人们往往利用言内意外进行积极 的语言表达,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

语义和语用

语义和语用
言内行为: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言外行为: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
言后行为:说话人的话语所达到的结果。
主事: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如(2)中的“花”“眼睛”和“冰”。
致事: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如(3)中的惨案。
作为人类经验映像的句子,还可以有一些外围的语义角色,这些角色是句子可选但并非必须的成分,包括:工具、方所、时间。
工具: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或材料,如“小王用钥匙开门、小李用萝卜刻个飞鸟”中的“钥匙”“萝卜”
四、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
(一)蕴涵
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即设有A,B两人个句子,如果:(1)句子A为真,句子B一定为真。(2)句子B为假,句子A一定为假。(3)句子A为假,句子B可真可假,那么A句义蕴涵B句义。如:
A B
(上位)李明买了猕猴桃。李明买了水果。(下位)
A B
他哥哥昨天回来了。→他有哥哥。
我的英语书借给他了。→我有英语书。
他不是好学生。→他是学生。
绝对预设:既做为句子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又作为句子的预设,这种“一身二任”的预设,叫做绝对预设。纯粹作为其他被表述的事态的前提条件的那些预设,称为相对预设。
【注意:有的只有绝对预设,而没有相对预设。如“他不是个好学生。”的预设“他是个学生”,是绝对预设,这句话无相对预设。】
第四节语用
一、语境与语境义
1、语境及语言环境,内容可三分:
物理语境——说话者、受话者、说话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话语语境——一个连续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语言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涉及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即语言符号以及符号的组合与现实世界、人类经验的关系。

——语义学(词义、句义)二、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即涉及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说话者的关系。

——语用学第一节词汇一、词汇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2、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增删改动或改变词序)和意义的整体性。

3、分类: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04)(08)1、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高的词,为全民所理解。

基本词汇所标记的概念,大多是与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其特点是: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是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其特点是:开放性、非稳固性、非普遍性、非能产性。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

社会的变化发展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1)派生关系:一般词汇中的词多是由基本词汇中的词派生的。

(2)转化关系:一方面,一般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与人类社会日益密切变成基本词汇;另一方面,基本词汇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其所指示的现象或概念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不再密切从而退出一般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

4、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意义:(1)研究语言的历史: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基本词汇是判定亲属语言的重要依据,区分二者,有利于探索词汇及语言的发展。

(2)有利于进行语文教学: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中大量的词语都是以基本词汇为材料构成的,学习一种语言,应首先学习它的基本词汇,牢固掌握基本词汇就等于掌握了整个词汇的主干。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上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 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
树—松树、柳树、杨树、槐树 2.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是可以有层次的 植物—树—杨树—白杨树 3.语言中词义的上下位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上位义相
当于逻辑上的种概念,下位义相当于逻辑上的属概念。但又不完全 等同于逻辑的种属关系,因为不同语言中有哪些上下位词是不同的
1.单义词与多义词 “猫”、“羊”、“椅子” “月”:“月亮”、“像月亮形状的”、“时间单位”等
2.本义、派生义、中心义 手:人体上肢手腕以上的部分 本义与中心义相同
脚:本义是“小腿”,中心义是“人体下肢踝骨以下的部分” 3.词义派生的条件
окно 4.词义派生的途径 5.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整理ppt 7
有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 大—中—小 有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
正—反 一个词往往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
失败(胜利、成功)
整理ppt 9
二、词义的各种关系
❖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Leabharlann :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1.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下位义比
[ADULT] [ADULT] [NON-ADULT] [NON-ADULT]
[HUMAN] [HUMAN] [HUMAN] [HUMAN]
woman man boy girl
哥哥 弟弟 姐姐 妹妹
brother sister
[+FEMALE] [-FEMALE] [-FEMALE] [+FEMALE]
对于句子语义结构的研究,一般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1)位于“谓词-体词”语义关系中的名词性成分称之为“语义角色” 2)不同的语义角色可能需要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的名词来担任,比如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特点:1. 全民常用;2. 稳固性;3. 构词能力强。

(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

“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任何词都是在概括。

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

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

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

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义的含义
语义也就是语言意义,是指语言体系中固有意义。
它是客观事物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使用某种 语言的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语言意义不受上、 下文和语境的影响,排斥由于语境不同和交际内容 的变化比所产生的各种临时意义。
语用义的含义
语用义,也就是言语意义,是语言在使用中受到语
1.对语文教学和语言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对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语言接触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二、词的词汇意义 1.词汇意义 狭义:词汇意义 词义 词汇意义 广义 语法意义
实词才有词汇意义,大部分虚词基本上只有语法意义 。
2.词汇意义的构成
词汇意义
理性意义
色彩意义
词义中理性意义之外的表 它指通过人的抽象思维 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对客观现实概括而形成 等的意义。 的意义。它以概念为基 础,所以又叫概念意义。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同义词
理性意义方面 词义所概括反映的 侧面和重点有所不 同。
附加色彩方面 词义所反映的感情 色彩或风格色彩的 不同。
A “坚定”“坚决”“坚强”:都是拿定主意,不为 外力所动摇。用到行动上是“坚决”,用到立场上” 是“坚定”,用到性格上是“坚强”,一般不宜混 用。
B 感情色彩不同:“团结”“勾结”共同的意义是
感情色彩 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主观感情评价的结果。
它主要指褒贬评价和爱憎态度。如: “鼓励”“对人劝勉激励,使人进取”,表现了赞 许肯定的意思。褒义词。 “煽动”,挑动别人干坏事,含有贬斥、否定的情感, 贬义。 “鼓动”,“激发情绪,使之行动”,无所谓褒贬, 民族心理状态和传统的习俗风尚。
五、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一)什么是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又叫义素,是指通过一组意 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而找出的 最小意义成分。 女人 男人 男孩 女孩 +女性 -女性 -女性 +女性 +成年 +成年 -成年 -成年 +人 +人 +人 +人
(二)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1 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
语义特征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对比来对不同词义进 行分析。所谓对比,就是拿一群词放在一起从意义上 进行对比,这是语义特征分析的一个首要前提。 什么样的一群词可以放在一起?对比的一群词必 须处在一个共同的语义场。
“番茄”和“西红柿”、“公尺”和“米”、“扩音 器”和“麦克风”。 语言中的等义词是非常少的,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 语词的结果。
等义词的发展方向: 一种可能是淘汰其他的,只剩一个,符合语言的经济
原则。如“移动电话”、“大哥大”和“手机”三个 等义词,最后以“手机”取胜。 第二种可能是分工,主要是色彩意义的分工。如“大 夫”和“医生”,一个用于口语,一个用于书面语。

思 考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词义形成的基础,那么,有些词如 “神仙、玉帝、魔鬼”之类是否也是客观存在的反 应呢? 这些词义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客观 事物一种错误认识而形成的臆想,但它们仍然离不 开客观存在的事物,“神仙、玉帝、魔鬼” 不外是 人的化身,只是对人的形象做了某些加工而已。
三、词义的特点:概括性
1.词义概括性的含义
词义把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
别特征概括抽象出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共同特征而 舍弃个别特征。 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词义反映现实不是照镜子,比如:
笔:书写工具。
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2.词义概括性的表现
A.一般性
词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而
形象色彩
指词义能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某种形象的联想,它
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等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如:
附加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 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拨浪鼓
附加味觉形象意义: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 附加嗅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 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 嗖、软绵绵
语义场是指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义 所构成的集合。
2语义特征分析的程序 以“椅子、凳子、沙发”为例 A 确定对比词群 B 确定共同语义特征 都属 “坐具”一类 C 确定区别语义特征 靠背 腿 扶手 弹簧或海绵 D 给出义素矩阵
词汇和词义 词义的各种关系 句义
语用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和词汇 1.词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 词的构成: 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 单纯词 ;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构成的词叫 合成词 。 合成词又分为 派生词 和 复合词 。 词的作用: a根据一定语法规则组合成词组 b加上句调实现为句子。
不同的人可以进行不同发挥→未得到社会认可之前, 只是一种临时义
具体语境中,言语义是短暂的,不具有规约性→多
次使用,约定俗成→语言义
钱钟书:又有人叫她(鲍小姐)“真理”,因为据
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
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第 五 章 语 义 和 语 用
1 2 3 4
三、反义关系
反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的聚合,是
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 的反映。
反义词的分类
绝对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 反义词之间存在表示中间 状态的词。大-小、冷-热
反义词之间没有表示中 间状态的词。如:男女、生-死
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是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
含 和被包含的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 如: “麻雀”是下位词,“鸟”是上位词;“鸟”也可以作 为“动物”的下位词。 “小孩”是下位词,“人”是上位词; “白菜”是下位词,“蔬菜”是上位词。
语体色彩
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内容,词在理性
意义上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语义格调。
语体色彩可以分为二大类: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口语色彩的词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明快自然; 而书面语的词比较文雅、庄重、严密。如:
口语
小气 爸爸 压根儿 聊天儿 吃饭
书面语
吝啬 父亲 根本 闲聊 用餐
多义词的本义和派生义
(1)本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是这个词 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叫本义。
(2)派生义
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
本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
派生意义
由本义衍生出来的
意义。
最初的意义。
兵:兵器、武器
缮甲兵, 具卒乘。
短兵相接
兵士
战争、军事
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 割东国以与齐也。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
如: 自从1996年英国科学家克隆出绵羊“多利”以来,克 隆已不再是个陌生的词汇。(《克隆人再起波澜》 2002,12,29) 在涉及国际问题的文章和谈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两个专门词汇恐怕是“恐怖主义”和“反恐”。 (《一年纷纭看世界》2002,12,19)
基本词汇
词汇的分类 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的特点
“包含关系”由指称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一部分的
词 ,例如汉语普通话的“房子”和“屋子”,都不是 同义词。
注意同义词的正确运用
朱军在主持《艺术人生》时请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
上台。毛新宇刚一落座,朱军立即语气沉痛地说: “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 哀悼。”一时令观众哗然,不少观众指责朱军“太 没文化”。媒体一拥而上,称之为“家父门”事件, 严重者直接要求朱军下课,“家父门”事件导致朱 军遭遇了观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走西口》:田耀祖和田青喝酒时,田青说:我父 亲叫田耀祖。这时田耀祖说:田耀祖,认识。原来 他就是你的家父啊!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多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就是只 有一个意义,称之为单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称之为多义词,也就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义 项之间互有联系的一个词。 多义词都是在单义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增加,语言系统会让一个 词兼表示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而不必另外造新 词,这是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的。
2.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全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 固定短语包括有成语、凝固词组、俗语等。
注意: 一定要把“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区分开 来。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它就不是单 指个别的词语,而是指词的集合。 从网上对1999年到2002年共四年的《人民日报》中 的“词汇”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检索出 包含“词汇”的用例172例,使用规范的例句只有45 个。
把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 略掉了。 B.模糊性 指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 限。
在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
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群里一下就热 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 速度的讨论,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时,有人默 默的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突然死一般的寂 静……五分钟后,显示xx已被群主移出该群。 接下来,有一个跟帖发言,如果一滴水有足球那么大 呢?
温习
(反复多次)
习惯
(反复多次)
《说文》:“数飞也。”
《礼记· 月令》:“鹰乃学习。”
换喻(转喻)
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人们
由现象甲可以找到现象乙。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 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 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如:工具-使用者,“笔杆子”指“写作者”
材料-制成物,英语的pen原义是“羽毛”,后 指“羽毛做成的笔”,现泛指“笔” 产地-产品,“茅台”是镇名,现在指酒名 地点-机构,“白宫”指“美国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