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中语气词“嘛”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语气词“吗”的用法及其教学策略

语气词“吗”的用法及其教学策略作者:毛丽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和西方语言相比,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汉语独特魅力的体现。
语气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口语里使用非常普遍,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听外国人讲中文,虽然也能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却总觉得洋腔怪调、不够地道,除了声调、语法等因素的干扰外,其原因之一也在于很多汉语学习者不会正确使用语气词。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留学生们对语气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准确使用语气词的渴望流露于表。
这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语气词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各个阶段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也不一样。
因此,笔者认为,语气词教学应当分阶段、有针对性、有区分性地来进行。
在教学方法方面,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围绕特定的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遵循在“做中学”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讨论、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本文将以“吗”为例,阐释语气词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疑问语气词“吗”的用法“吗”是疑问句最常用的语气词,主要用于疑问句中的是非问。
什么是是非问呢?把陈述句的语调转换成疑问语调,或者再加上疑问语气词“吗”,就变成了是非问。
是非问可以用表示肯定(如:好)或否定(如:不是)的词语来回答。
例如:等会儿去逛街(吗)? ; ; ;他(真的)是上海人(吗)?这一类的句子往往可以加入“的确”、“真的”之类的副词。
但在日常口语里,为加强语气,人们说话时经常会“无疑而问”,即反问,例如:小丽不是和小芳关系很好吗?你知道我是个排球迷,有排球比赛我能错过吗?在这样的反问句里,“吗”常与“不是、还不、还、没、能(不)、岂、不就是、难道、莫非”等词语连用。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不是……吗”,这一反问语气非常强烈的搭配使用很普遍,几乎随处可见。
还有一类问句经常在陈述句后,附上一个是非问或正反问,张斌称之为“附加问[]”。
论据性推断句中的“嘛”

论据性推断句中的“×嘛”“嘛”字作为语气词家族的一员,相对于“啊、呢、吧”等语气词,长久以来受到的重视程度都不够。
学者们对语气词“嘛”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都略显不足。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主要将探讨“嘛”在论据性推断结构“×嘛”中的完句功能和作用。
而类似“你干嘛”中的“嘛”则不属于这一讨论范围。
在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论据性推断结构“×嘛”,二是完句功能。
所谓论据性推断结构是指推断结构“×嘛”前面往往会出现一种论据性内容。
“嘛”具有完句功能是指当语气词“嘛”出现在句末时,若去掉“嘛”则原句不再独立成句。
论据性的推断结构“×嘛”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四种代表情况:一.NP+嘛(1)是哇,共产党员嘛,就时时刻刻都得严格要求自己,就到哪儿都得工作。
(2)毛仁风无论怎么威风八面,毕竟也是个男人嘛,怎么能逃得了这个法则。
(3)谁让人家是女的呢?”“都是女人嘛!”不管何种可能,女记者一般不会遭到拒绝。
(所选例句均来自北大语料库)在例(1)中,“嘛”是具有完句功能的,不能去掉,去掉后句子不能再独立成句。
其中出现论据性的原因是因为在“×嘛”前面隐含了论据性原因。
同理,例(2)、例(3)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表果关联词+嘛(4)树离了水就会枯黄。
所以嘛,你们就分不开了。
”(5)当然罗,现在还有你李先生,算是熟人了!所以嘛,当然我是希望尽快地见到林小姐啦!(6)“大哥,所以嘛,我才来找您给我拿主意。
(所选例句均来自北大语料库)在例(4)中,“嘛”同样具有完句功能,去掉了“嘛”句子不能再独立成句。
其中出现论据性推断的原因是“树离了水就会枯黄”例(5)、例(6)也是如此。
三.副词+嘛(7) 林感到了难堪,就赌气地说:“何必嘛!我又没得罪你!”(8) 李若男爱上箜篌还不到一年。
本来嘛,每一家族的历史里都会有其一个完全开花结果的时期。
(9)老嘎一听,就是嘛!心头仿佛一下子开朗了许多,说:“老太婆,你说的还真有点道理。
句末语气词“嘛”的完句功能初探

句末语气词“嘛”的完句功能初探本文根据句末语气词“嘛”的分布状况,围绕三种主要的句子形式以及其他一些零散的句子,对其在句中的完句功能展开了详细的描写和论述,以期初步得出完句规律。
标签:嘛完句成分完句功能自从胡明扬、劲松(1989)提出“完句成分”这个概念以来,很多语法学者如:王艾录(1990)、贺阳(1994)、孔令达(1994)、黄南松(1994)、竟成(1996)、殷志平(2002)等从解释和描写的角度,对汉语完句成分的范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将其分为:语气、否定、情态、时体、程度、数量等范畴。
语气词作为语气范畴下的一个次范畴,虽然不能充当任何句法成分,但是在句子语用平面上,它的完句功能是不可忽视的。
很多论文与专著中也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但是只是例举了“了”“呢”“的”“啊”等少数几个典型语气词作为论述的依据,对其他语气词的研究甚少,对非典型语气词“嘛”的完句功能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只有陆俭明(1999)在讨论副词独用时,稍带指出了这个问题。
句子之所以能传达信息,发挥交际的作用,是因为它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产生,对其的理解时刻受到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本文在揭示语气词“嘛”的完句功能时,并没有把独立句和语境句截然分开(实际上,也是很难分开的)。
另外,齐沪扬(2002)在谈论到语气词的功能时,认为语气词除了能传达感情信息外,兼有完句的功能,就算是非典型性的语气词也能成为具有感情因素的完句成分。
句末语气词“嘛”常用于祈使句和陈述句两种句类,但由于祈使语调有很强的成句功能,而语气词在祈使句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带“嘛”的祈使句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只有句末出现具有完句功能的“嘛”的陈述句才是本文探讨的中心。
本文在分析大量此类句子的基础上,对位于句末的语气词“嘛”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归纳,初步概括出四种主要的句子形式:一、“本来”“大约”“大概”等语气副词+嘛陆俭明(1999)认为有些语气副词如“本来”“大约”“大概”都可以带上句末语气词“嘛”成句,“大约”和“大概”还可以带上其他的语气词,如“呢”,但是“本来”却只能带“嘛”才能成句。
语气词“嘛”用法论文

语气词“嘛”用法论文摘要:预设命题的真实性为听说双方所共知;并指出嘛可以反映说话人对听话人观点的不赞同、愤怒及不满之情。
尽管各家表述不同,但基本观点没有跳出两个方面:嘛反映说话人对命题的确信以及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某种态度。
一般认为,语气词“嘛”不是常用语气词,没有被看成是研究和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但是在生活和教学中,语气词“嘛”用错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因此,本文拟就“嘛”的研究现状作以概括,并提出自己的浅显看法,望大家批评指正。
1.话题标记嘛与语气词嘛,强星娜(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北京,100083)嘛出现的典型环境是有因果关系的上下文,且以出现在表达原因的小句中为常。
在有因果关联词的复句中,嘛可以强化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无因果关联词的复句中,嘛至少可以明确表示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2.知情状态与直陈语气词嘛,强星娜语气词嘛标记说话人的知情状态,具体表现为说话人对听话人知情状态的预测,即认为听话人不知道自己应该知道的。
嘛是一个直陈语气词,反映说话人对命题为真的强确定态度;嘛的强确定性以及附带的不满情绪都来源于它所标记的说话人的知情状态,这也显示了知情状态与认识情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知情状态的角度研究汉语语气词的话语特点,有助于建立语气词的话语功能系统,进行不同语言/方言之间的类型比较。
3.语气词“嘛”“吗”混用问题研究,杜建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语气词“吗”“嘛”是同音同源词,又都可以出现在句中停顿处和某些疑问形式末尾,因此,容易被混淆误用。
实际上,“吗”传疑,“嘛”传信,两者有根本的区别,这一根本区别又决定了两者句法分布上的差异,两者在所谓的分布“交集”内也各有各的使用范围,不能混用。
“吗”“嘛”混用的原因除了两者是同音同源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者尤其是留学生对两者的差异不甚了解,这种不了解跟本体研究的不够完善也有一定的关系。
传统辞书对“吗”和“嘛”用法的不同解释,以影响比较广泛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来进行归纳。
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的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使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一个语气助词可能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能由多种语气词表达。
此外,语气助词的音变现象能使一个语气助词有若干不同的读音,而每种读音都由不同的汉字来反映,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就增加了教学的复杂性。
要把汉语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和说话人的态度、感情、情绪梳理得清清楚楚,确实不那么容易。
在中国人之间,由于有共同的语感,表情达意自然畅通无阻,不需要作过于细致的分析。
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则非做到这一步不可。
所以把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作为研究对象很有价值。
首先,看下面的例子:(1)有人不知道吗?(2)有人不知道呢?(3)有人不知道啊?我们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发现这四句话的用词、语调、语序等都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句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助词。
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那么整句话的含义也就不同。
本文先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种类进行了分析,对构成疑问句的成分进行整理。
同时,分析各成分的组合形式,然后归纳整理,说明其语法功能和特点。
由于许多学者对于语气词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经过细心取舍,精选了常用的三个疑问语气词“吗”“呢”“啊”作为其研究对象,加以分析,详细探讨。
本文主要使用离析法分析,将句末的“吗”“呢”“啊”去掉,然后,将有语气助词的句子与没有语气助词的句子相比对照研究。
即把不同的语气助词放在相同的语境中逐一比较,找出相同的句子在语气上的差别和一个语气助词确切的语气意义。
这样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语气助词研究中根据语感随文释义的弊病。
现代汉语专职的疑问语气词只有一个“吗”。
除了它以外,其他疑问语气助词“呢”“啊”在问句中是有选择性的,可用可不用。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语气更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缓和,觉得不那么唐突直接。
带有疑问语气词的问句,语气较为缓和,一般具有较高的礼貌级别。
正确地使用疑问语气助词是一种更容易奏效的问话策略。
句中语气词“嘛”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句中语气词“嘛”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句中语气词“嘛”在句法结构上起着停顿标记的作用,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在语用上则起着划分话题和述题、调节人际关系和加强语篇衔接的功能。
“嘛”同“呀”“吧”“呢”“啊”等句中语气词一样,其语义和语用特点都与相应的句末语气词相关。
但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则是“嘛”独有的特征。
标签:“嘛” 语气词语义语用“显而易见”语气词“嘛”可以用在句尾,也可以用在句子中间。
本文探讨“嘛”用在句中的情况。
关于“嘛”在句中的语义和功能,学者有多种解释,如“显而易见”“随伴停顿”“标记话题”“标记后景”“标示承前”“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确信态度”“暗示听话人应当认同”等[1]。
如果在研究中区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不同的层面,那么可以说,“随伴停顿”是指句法结构的暂时中断,“显而易见”和“对命题的确信态度”则强调“嘛”表示的语义特征,其他如“标记话题”“标记后景”“标示承前”“暗示听话人应当认同”等,则涉及句子信息分布、上下文、人际关系等语用因素。
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探讨“嘛”在句中的特征。
一、“嘛”的句法特征赵元任将“嘛”(他写作“么”或者“嚜”)称为“hesitation marker”(犹豫标记),可以用在主语、小句或者整句后边,如例(1)~(4)。
[2](P81;P801)(1)他辞职的意思么,竟然打消了。
(2)今天我不能,明天嚜,待会儿再说罢。
(3)要是他不肯嚜,你就让他去罢。
(4)我说的是嚜!你就是不懂嚜!例(1)中,“么”用在主语“他辞职的意思”后。
例(2)中,“嚜”用在时间短语“明天”后。
例(3)中,“嚜”用在条件小句“要是他不肯”后。
例(4)中,“嚜”用在两个句末。
例(1)~(3)中的“么”和“嚜”,就是句中语气词。
例(4)的“嚜”是句末语气词。
本文主要讨论前者。
如果考察一下句子的内部,就会发现“嘛”的前边可以是连接词(如例(5))、名词短语(如例(6))或者副词(如例(7))。
语气词“嘛”的表情功能分析

语气词“嘛”的表情功能分析前言“嘛”一直被看成是一个非典型语气词,对它的阐述仅散见于一些汉语词典和语法著作,而且说明均略嫌粗疏。
相关的专题论文更是为数甚少,看法也基本一致,并未有更深更新的研究。
本文拟通过对“嘛”的语法功能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我们对它的认识。
《北京话初探》(胡明扬)从功能的角度把语气词分为三类:表情语气,表态语气和表意语气。
表情语气指由周围的事物或对方的说话内容引起的某种感情,如赞叹、惊讶、诧异、不满,等等;表态语气指对自己的说话内容的态度,如肯定、不肯定、强调、委婉,等等;表意语气指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如祈求、命令、提问、追诘、呼唤、应诺,等等。
同时,胡先生把语气词“嘛”划归在表态语气一类,认为其表示的是一种肯定的语气。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曹先擢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大中文系55、57级语言班)、《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等)、《现代汉语虚词使用常识》(贾双虎)等词典或语法著作中,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嘛”能加强肯定的语气,表示道理显而易见。
另外,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和《语气词与语气系统》(齐沪扬)等著作中,还指出语气词“嘛”也可以用于祈使句末尾,帮助表达祈使语气。
这一点在《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有论及,并指出是表示期望、劝阻的语气。
根据胡明扬先生的分类,“嘛”在此显然也具有表意语气词的功能。
齐沪扬先生在《语气词与语气系统》一书中指出,“语气词也有表达感情的功能”①,“一般语气词也都能传达感情信息,有些非典型的语气词就成为具有感情因素的完句成分”②。
笔者认为,“嘛”这个词也跟典型的语气词一样,具有多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除了具有表态和表意的功能外,也兼有表情的功能,体现出表情语气的作用。
至于是表达什么感情,则要依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下面笔者在搜集定量的真实语料的基础上,根据“嘛”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从两个方面着手,详尽细致地阐述“嘛”在句中的表情语气功能。
话语标记语“嘛”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语“嘛”的语用功能
李成团
【期刊名称】《现代外语》
【年(卷),期】2008()2
【摘要】日常言语会话中存在很多类似"嘛"的话语标记语,即传统语法所称的小品词、语气词或叹词等虚词。
以往对这一类虚词的研究多从语法语义的角度切入,语用视角的研究则不多见。
本研究以汉语中的"嘛"为对象,并以互动式真实会话语料为例,重点探讨它在语境条件下的语用功能,比如缓和标记功能、明示标记功能、命题表态功能及形象构建功能,旨在揭示它在交际语境条件下的语用理据。
本研究指出,"嘛"之类的话语标记成分在言语交际,尤其是互动式人际交往中具有很强的动态语境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
【总页数】7页(P150-156)
【关键词】“嘛”;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缓和;明示;形象构建
【作者】李成团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话语标记语的句法特点及语用功能——关于阐述性标记语及接收性标记语的研究[J], 项真珍
2.语际话语标记语的语用调查分析及写作教学研究——基于CLEC和BROWN语料库的语际话语标记语对比 [J], 苏红英
3.认知语用观照下的汉语话语标记语及英译1——以话语标记语"可是"为个案 [J], 唐婧
4.元语用意识视角下话语标记语OK 的语用功能探析 [J], 黄跃娜
5.英语听力理解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标记功能 [J], 唐灵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 他 一定 知道 ”,所 以 “ 你 去 问 他 ” 。例 ( 2 0)和 例 ( 2 1 )的 “ 嘛 ”则 是 “ 唤起 听话 者 对 于下 文 的注 意 ” 。
( 1 2) “ 我 打算 写 书啦 。”她 的眼里 立 时放 出光 来
( 3 ) 要 是 他 不 肯 哩 ,你 就让 他 去 罢 。
( 1 1)现 在 电视 对 我影 响也 不是 很 大 ,我 已经很 少 看 ,现 在很 少 非 常少 , 不过有 个 电视机 的话 会 看得 多 一
( 4 )我 说 的 是 噬 !你 就 是 不懂 哩 ! 例 ( 1 )中 , “ 么 ”用 在主 语 “ 他 辞职 的意 思 ”后 。 例 ( 2 ) 中, “ 哩 ”用 在 时 间 短 语 “ 明天 ”后 。例 ( 3 ) 中, “ 嘿 ” 用 在 条 件 小 句 “要 是 他 不 肯 ” 后 。 例 ( 4 ) 电视 机 的 话 会 看 得 多 一 点 ” ,类 似 于 句 末 语 气 词 “ 嘛 ”。
见 ”和 “ 对命 题 的确信 态度 ”则强调 “ 嘛 ”表示 的语义特
征 ,其他如 “ 标记话 题 ” “ 标 记后景 ” “ 标示承 前 ” “ 暗 示 听 话 人 应 当 认 同 ” 等 , 则涉 及 句 子 信 息 分 布 、 上 下 文 、 人 际 关 系 等 语 用 因 素 。本 文 试 图从 句 法 、语 义 和 语 用 三 个 方 面探 讨 “ 嘛 ”在 句 中 的特 征 。
特 点都 与相应的 句末语 气词相 关。但在语 义上表 示 “ 显而 易见”则是 “ 嘛”独有 的特征。 关键 词: “ 嘛” 语 气词 语义 语用 “ 显而易见”
语气 词 “ 嘛 ” 可 以用 在 句 尾 , 也 可 以用 在 句 子 中 间 。
如果考 察一下句子 的 内部 ,就会 发现 “ 嘛 ”的前边可
“ h e s i t a t i o n m a r k e r ” ( 犹 豫 标 记 ) ,可 以用 在 主 语 、小 句 或 者整 句 后 边 ,如 例 ( 1 )~ ( 4 )。 (
( 1 )他辞职的意思 么,竞然打消 了。
( 2 )今 天 我 不 能 ,明 天 哩 ,待 会 儿 再说 罢 。
( 多么势利 )。 “ 我 考虑来考虑去 ,走这条道 比较便 宜。
测 。本 文 主 要 讨论 前 者 。
赵 元任 的 “ 犹豫 标记 ”[ 。
和 屈承熹 的 “ 随 伴 停
顿’ ’标 记 [ 1 ] , 都 恰 当地 反 映 了句 中 语 气 词 “ 嘛 ” 的句 法 特
.
蚕 个 伶
呵
九 .
征 。可 以 说 ,从 句 法 结 构 看 ,句 中 的 “ 嘛 ”与 其 他 句 中 语 到 了 “ 嘛 ”字 句 的上 下文 ,如 例 ( 1 9 )~ ( 2 1 ) 。[ 3 3 ( P 3 3 7 ~ 3 3 8 ) 气 词 一 样 ,是 停 顿 标记 。 二、 “ 嘛 ”的 语义 特 征 学者一般认 为 , “ 嘛 ” 在 句 中表 示 “ 提 请 注 意 ” , 在
本文探 讨 “ 嘛 ”用在句 中的情况 。关于 “ 嘛 ”在 句 中 的 语 以是 连接 词 ( 如例 ( 5 ) )、名 词 短 语 ( 如例 ( 6 ) )或 者 副 义 和 功能 , 学者 有 多种 解释 ,如 “ 显而 易见 ” “ 随 伴 停 词 ( 如例 ( 7 ) ) 。但 是 却 不 能 在 介 词 与 其 宾语 之 间 ( 如 例 顿” “ 标记话 题 ” “ 标 记后景 ” “ 标示 承前 ” “ 表 示 说 话 ( 8 )) ,在 状 语 与其 谓 语 之 间 不太 好 ( 如例 ( 9 ) ) ,也 不
人 对 命 题 的确 信 态 度 ” “ 暗 示 听话 人 应 当认 同 ”等 _ l _ 。如 果 在 研 究 中 区 分 句 法 、 语 义 和 语 用 三 个 不 同 的层 面 , 那 么 可
以说 , “ 随 伴 停 顿 ”是 指 句 法 结 构 的 暂 时 中 断 , “ 显 而 易
一
( 7 )因此我们最好嘛在城里买房。
就是说 ,从句法结 构上看 , “ 嘛 ” 不 能 放 在 动 词 或 介
、
“ 嘛 ” 的句 法 特 征
词与其 宾语 之间 。如果将其他句 中语气词 “ 呀 、吧、呢 、
赵 元 任 将 “嘛 ” ( 他写 作 “ 么 ”或 者 “ 哩 ” ) 称 为 啊 ” 放 到 上 面 例 句 中 “ 嘛 ” 的 位 置 ,情 况 大 致 一 样 , 这 里
“ 就 ”呼应 ,引出 了结论 “ 就不会想看 ”,所 以又可 以看
中, “ 哩 ” 用 在 两 个 句 末 。例 ( 1 )~ ( 3 )中的 “ 么 ”和 作是句中表示 “ 随伴停顿 ”标记的 “ 嘛 ”。[ “ 哩 ” ,就 是 句 中 语 气 词 。 例 ( 4 )的 “ 哩 ” 是 句 末 语 气
句末表示 “ 显 而 易见 ” … 3 _ ( P 3 3 7  ̄ 3 3 8 ) 。现 在 用 以下 例 句 说 明 “ 嘛 ”的基 本 语 义 。 ( 1 9 )你 去 问他 嘛 ,他 一定 知 道 。
( 2 0 )有意见嘛 ,大家好好商量。
( 2 1 )这 个 问题 嘛 ,很 简单 。
语 言本体研 究
旬中语气词 “ 嘛" 的句法 语义和语用分析
口胡 明 亮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句中语 气词 c t 嘛 ”在 句法结构上起着停顿标记的作用 ,在语 义上表 示 “ 显 而易见”,在语用上则起着划分话
题 和述题 、调 节人 际关系和加 强语篇衔接 的功能。 ‘ ‘ 嘛” 同 “ 呀” “ 吧” “ 呢… 啊 ”等 句中语气词一样 ,其语 义和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