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共26页

合集下载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

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

/削苹果。

(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

/饼干吃完了。

/文章写好了。

(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

/挖了一个坑。

/来了一个客人。

/写毛笔。

(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

)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

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他在看书。

/小狗啃完了骨头。

第八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第八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06.02.2021
8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8
七、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 1)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某些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
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中, “ 王冕死了父亲。 ” 的主干被
认为是 “ 王冕 +死 ” ,显然,这是不符合句子的本意的。为什
么有些句子如 “ 那篇文章写了三天 ” 的主干却能被认为是 “ 文
章 +写(了) ” 呢?
这主要是由谓语动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所引起的
②他吃了碗香喷喷的饭。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组合关系的 语法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06.02.2021
14
六、语义指向的类型
关于语义指向的类型,重点要掌握补语、定语 和状语的语义指向。
(1)补语的语义指向 例:
他砍快了。 (指向动词) 他砍累了。 (指向主语) 他砍光了树。 (指向动词宾语) 他把刀砍钝了。 (指向介词宾语)
12
四、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2)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格式的句子有些有歧义 现象,有些却没有歧义。
“N+V”格式 鸡不吃了。 他不吃了。 烤鸭不吃了。
小李不认识。 小李没有去。 鞋子没找到。
06.02.2021
13
五、语义指向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

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

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
1、句法是指句子的语法结构,即:一句话内部各个语法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它设计了语言词汇及句子的使用规则,在句子中形成一种层次紧凑的结构。

2、句法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结构——即它指出句子内部元素的排列
和特定形式的句式;二者则是指在句法形式之上的语义关系,如词语的搭配、句子的意义等。

3、句法的主体是句子,其中包括主要分辨结构、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及介词
短语四部分。

主体的主谓宾是基本的句法单位,只有用正确的构词方式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把思想事物清楚、连贯地表达出来。

4、句法还包括文法,即指句法有关的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建立在句法结构之上,是句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定义了各词语、句型及句子之间的客观联系。

二、语义
1、语义指的是句子的语义,是普通语言的意思,它是语言的内在意义,是表
达概念的细节,它可表示对对象、能动及情感的品位。

2、语义是一种自然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尤其是构成语义网络、解
析用户输入和搜索信息时尤为重要,可以理解用户输入,了解所搜索信息的意义。

3、语义也是翻译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提供了解原始语句语境的基础,而翻译则是将这种语义转换成外语的艺术,把语义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4、句法与语义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句法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而不同的语义也会影响句法结构。

句法涉及了句子的形式构成,而语义是句子内容的表达,只有两者合在一起,才能使句子清楚、自然地表达出思想和事实。

语法 句法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中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课件

语法 句法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中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课件

设置语境
• 设置语境的方法来加以分析: a.我买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又”语义指向“她”) b.她已借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又"语义指向“买") c.她已买了两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又”语义指向“一件”) d.她已买了一件皮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又”语义指向“毛衣”)
句法关系与语义关系
• 句法关系是句法关系,语义关系是语义关系, 这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例如: (1)小李吃了/苹果吃了 (2)吃饭了/来人了
• 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 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 例如: (1)吃面条(动作受事)吃大碗(动作工具) 吃食堂(动作处所) 吃大户(动作依据)
• (2)妈妈在包衣服(施事动作受事) 他们在包饺子(施事动作结果) 外头包牛皮纸(处所动作材料) 礼品包小包(受事动作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 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 例如:买毛衣(动作受事)
织毛衣(动作结果) 打人(动作受事)
来人(动作施事)
语义指向
•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份跟其 他成份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这种语义联 系同句法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 例如: (1)月亮渐渐升起来了。 (2)妈妈高兴地点点头。
•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份之间的 关系。例如: (1)王冕死了父亲。(王冕的父亲死了) (2)苹果吃了三个。(苹果中的三个吃了) (3)孩子被奶奶抱进了大门。(奶奶抱孩子]进 了大门) (4)奶奶哭瞎了眼睛。(奶奶哭+奶奶的眼睛瞎 了)
语义特征
• 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 的最小语义成份就是语义特征。例如,“揉” 这一动词要求与之搭配的受事词语必须具 有[+固体]、[+柔软]这样的语义特征,“衣服 ”、“皮肤”、“面团”同时儿有[+固体]、[+柔 软]这两个语义特征,因此可以同“揉”这一 动词搭配(“揉衣服、揉皮肤、揉面团”),但“ 泉水”不具备[+固体]这一语义特征,“石头”不 具备[+柔软]这语义特征,因此它们不能与动 词“揉”相搭配(“+揉泉水、揉石头")。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分析

北京了。
23号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义特征分析着眼于分 析概括同一句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同一关键位置上的 词(总是属于某类实词中的一个小类)所共有的语义 特征,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式之所以独具某 些特点、之所以能足以将该句式跟与之同构的句式加 以分化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同形句式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可靠 的语法、语义依据。
*他偷给敌人一分情报。 *他要给小王一些白药。
他刻了一个图章给小王。
*他刻给小王一个图章。
他画了一副山水画给小张。 *他画给小王一副山水画。
(4)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还有助于揭示某些同形歧义结构 产生歧义的原因。
例:
A组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 B组 台上演着戏。 教室里上着课。 *戏演在台上。 *课上在教室里。 C组(歧义句) 台上正在演戏。 教室里正在上课。 *门口正在站人。
他 用手 敲打 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
(二)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关系
二者分属不同层面。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对应不是固定的。
(1)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 挖野草 挖地道 (动作—受事) (动作—结果)
(2)不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相同的语义关系 例: 跑来了一头牛。 一头牛跑来了。 (动作—施事) (施事—动作)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实例(1)和例 (2)分别代表了 两种不同的句式,即“NPL+V+着+NP”是一个多义 的格式。那么,造成这一句式多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变换分析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用语义特 征分析来解释。
[A]: [C]: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病人 —— 病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写着字 ——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儿 —— 画儿挂在墙上 门上贴着对联 —— 对联贴在门上 石头上刻着字 —— 字刻在石头上 [B]: [D]: 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 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烟囱里冒着黑烟——烟囱里正在冒黑烟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他偷给敌人一分情报。 *他要给小王一些白药。
他刻了一个图章给小王。
*他刻给小王一个图章。
他画了一副山水画给小张。 *他画给小王一副山水画。
(4)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还有助于揭示某些同形歧义结构 产生歧义的原因。
例:
A组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 B组 台上演着戏。 教室里上着课。 *戏演在台上。 *课上在教室里。 C组(歧义句) 台上正在演戏。 教室里正在上课。 *门口正在站人。
(四)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 许多复杂情况。 (1) 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相同的词类序列能构成的不同句法 结构
“V+N”格式
学习园地 学习机会 学习年龄 学习汉语 学习外国 学习文件
(2)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格式的句子有些有歧义现象,有 些却没有歧义。
鸡不吃了。 他不吃了。
(3)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揭示出造成狭义同构句 不同变换式的原因。
例: A组
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李。
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
他卖给小李一件衣服。
他还了一万元给小张。
他交了五千元给学校。 B组 他偷了一份情报给敌人。 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他还给小张一万元。
他交给学校五千元。
她圆圆地划了一个圈。
他昨天走的。
(后指宾语)
(后指中心语)
(3)定语的语义指向
他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前指主语) 他上了一个晚上的网。 (前指述语)
我倒了一满杯米酒。
(后指中心语)
(三)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1)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某些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 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中,“王冕死了父亲。”的主干被 认为是“王冕+死”,显然,这是不符合句子的本意的。 为什么有些句子如“那篇文章写了三天”的主干却能被 认为是“文章+写(了)” 呢?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他吃了饭。 他把苹果扔掉了。
3.系事——联系词联接的对象。 (与等事相对) 他是学生。 我成了北京人。
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 他送我一条领带。 他给我一个饼。
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他织了一件毛衣。 我写了一篇文章。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有了上面的描写,就有助于说明下列表达上的差异: 光的速度
* 火的速度 大火/小火
* 大光/小光
(2)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也有助于说明句式对词语的选 择关系。
“NP了” 大小孩了! 大学生了! 秋天了! 教授了! 老夫老妻了! 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可以进入这样的格式呢?
NP具有[+推移性]应该是该句式成立的条件。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0.目的——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 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 他们在挤电影票。
决定的。 这可以由下面两点得到证明: A.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考学生 考笔试 考语文 考一百分 考大学
B.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动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打研究生 考研究生 住研究生 教研究生 当研究生
(2)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也可能形成若干种语 义格类型。
(3)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揭示出造成狭义同构句不同 变换式的原因。 例:
A组 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 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李。 他卖给小李一件衣服。 他还了一万元给小张。 他还给小张一万元。 他交了五千元给学校。 他交给学校五千元。

世界语言中的句法与语义分析

世界语言中的句法与语义分析

世界语言中的句法与语义分析Introduction世界语言中的句法与语义分析是一门涉及语言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主要手段,而计算机科学则是实现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基础。

句法和语义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Chapter 1: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指对一句话进行结构分析,也就是分析语法关系。

全球部分的语言采用的是“主谓宾”这样的基本句型结构。

中文的句法分析则多样化,既有基于短语结构文法的,也有基于依存文法的。

短语结构文法是指以短语为基本单位对句子进行分析和构建句子的语法结构,而依存文法则是以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为基本形式,将句子分解成一个节点和一系列有向弧,节点表示词语,弧表示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常用的句法分析算法有:自上而下分析、自下而上分析和基于转移的依存句法分析算法。

自上而下分析算法是指在句法分析树的根节点开始,从上到下展开,根据语法规则,递归向下匹配符合语法规则的片段的过程。

自上而下分析算法比较适合用于分析一些已知的结构和局部信息,但可能会存在解释不足或者误解的问题。

相反,自下而上分析是从句子的底部开始,逐步往上扩展,直至整个句子语法结构解析完毕。

自下而上分析算法通常用于处理较大规模,更复杂的语句结构,但它不能自动确定整个句子的根节点,导致语法结构不正确或无法解析的可能性。

最近,基于转移的依存句法分析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该算法从中心单词开始,将其依存于其他单词的方法进行遍历,用弧和节点(词)的形式表示成分和语法关系。

因为依存关系是句法结构最简单的表示形式之一,所以基于转移的依存句法分析算法在对于具有复杂语句结构的语言进行分析时更加完整和准确。

Chapter2 :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指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将自然语言转化成机器可识别的语义,目的是为了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推理句子的真实含义。

那么,如何将一句话转化为机器比较好理解的形式?具体地说,首先需要将句子进行词汇消歧,即确定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致使——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 发展经济,繁荣市场。 美的风扇,风凉世界。
15.05.2020
9
14.对象——动作的对象
这件事他有他的看法。 他对我说了许多大道理。
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 昨天我买了一部词典。 我不吃食堂,都在家里吃。 这件事我不好发表意见。 小王最近写了一篇论文,小李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 他家今年新盖了一幢房子,我家今年翻修了房子。 这个小店方便了周围群众。
15.05.2020
10
四、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 内部的许多复杂情况。
(1)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相同的词类序列能构成的 不同句法结构
“V+N”格式
学习园地
学习机会
学习年龄
学习汉语
学习外国
学习文件
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成绩
……
15.05.2020
17
七、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 1)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某些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
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中, “ 王冕死了父亲。 ” 的主干被
认为是 “ 王冕 +死 ” ,显然,这是不符合句子的本意的。为什
么有些句子如 “ 那篇文章写了三天 ” 的主干却能被认为是 “ 文
章 +写(了) ” 呢?
这主要是由谓语动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所引起的
②他吃了碗香喷喷的饭。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组合关系的 语法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15.05.2020
13
六、语义指向的类型
关于语义指向的类型,重点要掌握补语、定语 和状语的语义指向。
(1)补语的语义指向 例:
他砍快了。 (指向动词) 他砍累了。 (指向主语) 他砍光了树。 (指向动词宾语) 他把刀砍钝了。 (指向介词宾语)
学习要点
1. 掌握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方法, 主要是指语义角色、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这三种分析法。
2.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来解释各种语 言现象。
15.05.2020
1
句法结构分析的内容
句法层次分析
形式分析 句法关系分析
句法结构分析
句型分析 语义关系分析
语义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15.05.2020
语义特征分析
2
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
立起来的关系。
例:
实施动作者
承受动作者
敲打
工具
时间
地点
他 用手 敲打 桌子。 (施事—工具—动作—受事)
15.05.2020
3
二、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区别
二者分属不同层面。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对应不 是固定的。
(1)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挖野草 (动作—受事) 挖地道 (动作—结果)
19
八、语义特征
所谓语义特征,就是指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 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例:
吃 + 饭/水果/面条/糖 * 吃 + 水/汤/啤酒/饮料
喝 + 水/汤/啤酒/饮料
吃:[+动作,+对象为固体,+/-容器,+使事物消失,……] 喝:[+动作,+对象为液体,+容器, +使事物消失,……]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格有: 1、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他吃了。 小平被邻居打了。
15.05.2020
5
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他吃了饭。 他把苹果扔掉了。
3.系事——联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与等事相对) 他是学生。 我成了北京人。
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
他送我一条领带。 他给我一个饼。
(2)不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相同的语义关系
跑来了一条狗。 (动作—施事)
一条狗跑来了。 (施事—动作)
15.05.2020
4
三、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类别
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叫做格 关系。在这种格关系中,名词性词语充当了一定的 语义格的角色(如“施事”“受事”“与事”“工 具”等)。因此,分析名词的语义格其实也就是分 析了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他上了一个晚上的网。
(前指述语)
我倒了一满杯米酒。
(后指中心语 )
15.05.2020
16
请说说下面画线词语做什么句法成分和语 义指向的特点。
1.他昨晚喝醉了酒。 2.他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3.我昨晚做了一个惬意的梦。 4.敌人突然从后面围了过来。 5.弟弟吃棒冰把牙都吃坏了。
15.05.2020
11
四、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2)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格式的句子有些有歧义 现象,有些却没有歧义。
“N+V”格式 鸡不吃了。 他不吃了。 烤鸭不吃了。
小李不认
12
五、语义指向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
义上的联系。 ①他香喷喷地吃了碗饭。
:
王冕 死 了 父亲 。
那篇文章 写 了 三天。
15.05.2020
18
七、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 2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例:
他有辆自行车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很别致。 他有个女儿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 很骄傲 。
他有辆 自行车 很别致 。
他有个 女儿 很骄傲 。
15.05.2020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0.目的——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 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 他们在挤电影票。
15.05.2020
8
11.原因——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老李最近避风头去了。 王老师休产假了。
12.材料——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 厨房的地板铺了瓷砖。 柜子做木板。
15.05.2020
14
六、语义指向的类型
(2)状语的语义指向
老宋神采奕奕地站在那里。 (前指主语)
他把婶婶痛哭流涕地气跑了。(前指介词“把”的宾语)
她在地上圆圆地划了一个圈。(后指宾语)
他昨天走的。
(后指中心语)
15.05.2020
15
六、语义指向的类型
(3)定语的语义指向
他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前指主语)
15.05.2020
6
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他织了一件毛衣。 我写了一篇文章。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15.05.2020
7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