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分析法

合集下载

第九讲+++语义指向分析

第九讲+++语义指向分析

第十讲语义指向分析一、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什么叫语义指向?不妨先看个实例:砍光了砍累了砍钝了砍快了砍疼了砍坏了从格式上看,以上各例都是“动+形+了”述补结构。

“光、累、钝、快、疼、坏”都是补语。

笼统地说,补语是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形容词的。

但是,细分析这几个例子,会发现其补语成分的语义并不都是直接与前边的动词相联系:砍光了[补语“光”在语义上是说“砍”的受事,如“树砍光了”。

]砍累了[补语“累”在语义上是说“砍”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砍钝了[补语“钝”在语义上是说“砍”的工具,如“这把刀砍钝了”。

]砍快了[补语“快”在语义上是说“砍”这一动作本身,如“你砍快了,得慢点儿砍”。

]砍疼了[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脚砍疼了”;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

因此这是一个有歧义的结构。

]砍坏了[补语“坏”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别把桌子砍坏了”;有时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把刀砍坏了”。

这也是一个有歧义的结构。

] 以上所说的区别,就是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即补语在语义上与之直接相关的成分不同。

可见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指向相关的另一个成分,即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分析是描写语法学里所运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是中国大陆最近二十年来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方法。

二、考查几类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不是所有的句法成分都有必要去考察它的语义指向,如“吃苹果”,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考察“苹果”的语义指向。

根据语法研究的需要,有几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值得考察:1、补语,如上面所举的例子。

再如:(1) 我们打赢了球。

(2) 我们打破了球。

(3) 我们打完了球。

这三句话中都有一个补语,但他们所指不同:“赢”是指向主语“我们”,是完我们赢了;“破”指向宾语“球”,是球破了;“完”指向动词本身,是“打”的动作完了。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一、词法分析方法词法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各种词类的构成、意义和用法,以及单词的形态变化规律。

它通过对词类、构词法、词义、词型变化规律等的研究,分析单词的构造和使用规律,从而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式。

词法分析方法是语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其他语法方法的基础。

二、句法分析方法句法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句子结构的范式以及句子在语言中的功能等问题。

通过句法分析可以揭示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的内部结构和语序的规律。

句法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短语结构语法分析和依存句法分析两种。

三、语义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的词义、句义以及上下文对语义的影响等问题。

通过对词汇的义项、义体系的分类和构建、句子的义理解析等研究,揭示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信息传递方式。

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人们在交流中的意图。

四、语用分析方法语用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语言行为和交际行为的规律,包括语言行为的目的、意图、社会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以及话语之间的关系和交际规则等。

通过语用分析可以了解句子的使用背景、语言行为的目的以及说话人的意图等,从而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五、文体分析方法文体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的不同文体在语法和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特点。

它通过对文体的特征、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的研究,揭示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使用规律。

文体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我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这五种分析方法可以相互协作,可以全面地揭示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语义分析的方法》论文

《语义分析的方法》论文

写一篇《语义分析的方法》论文
《语义分析的方法》
语义分析是语言处理中一种最核心和最主要的工作,其目的是使自然语言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处理。

它可以将潜在的知识和意义以一种可机器内省的形式存储,并分析文本中的所有信息,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有效的输出。

本文就语义分析的不同方法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的是语义依存分析。

它是一种基于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分析方式,通过识别句子中的依存关系来理解句子的实际含义。

依存分析的优势在于它通过词汇之间的简单关系来处理自然语言,而不是以自然语言的形式直接处理。

由于它的句法表达能力很强,语义依存分析能够从句子结构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对复杂句子的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接下来介绍的是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

实体识别是指识别文本中人、地点、时间等实体的过程,而关系抽取则是找出实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语义。

比如,根据“中国的人
口超过13亿”这句话,可以抽取出“中国”和“13亿”这两个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人口”关系。

通过对实体和关系的抽取,就能够更直接地获取文本中的隐藏知识,从而获得语义信息。

最后,介绍的是深度学习方法。

它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可以以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来处理自然语言文本。

比如,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就可以根据句子的语义,识别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帮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自然语言文本的真实含义。

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语义分析方法,它们分别是语义依存分析、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以及深度学习方法。

它们都是语义分析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帮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从而提高机器理解自然语言文本的能力。

语义特征分析法 ppt课件

语义特征分析法 ppt课件
[-贬义,+自主,+可控]
三. 分析“V+了+时量+了”
A. 死了三天了 B. 等了三天了 C. 看了三天了 D. 挂了三天了
语义特征分析法
A类句式:
伤了三天了 丢(=遗失)了三天了 断了三天了 了(liǎo) 了三天了 塌了三天了 出嫁了三天了 提拔了三天了 枯死了三天了
一、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是语义学的概念,指的 是某个词在意义上的特点。语义学中常用语义特征描 写词的语义特征。如:
语义特征分析法
哥哥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弟弟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姐姐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妹妹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否定式 近一点儿! 低一点儿! 淡一点儿!
*B‘:别不Adj *别不远 *别不近 * 别不高 *别不低 *别不浓 *别不淡
语义特征分析法
1. A组和B组的差异?
进入祈使句式“Adj(一)点儿”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有 差异:
A:[+褒义,+述人] +直接否定式 +进入句式 B:[+中性,-述人] -直接否定式 +进入句式
动词d: 挂、插、贴、穿、系、摆、戴、吊、钉……
语义特征分析法
动词a: [ +完成,-持续, -状态] 动词b: [ -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c: [ +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d: [ +完成,+持续,+状态]
语义特征分析法
所以,V+了+时量+了,可分解为四种不同构的句式: A. 动词a+ 了+时量+了 B. 动词b+ 了+时量+了 C. 动词c+ 了+时量+了 D. 动词d+ 了+时量+了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1. 引言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是对句子中各个成分进行识别、归类和分析的过程。

正确理解和应用汉语句子成分的方法与技巧对于语言研究和写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和一些实用的技巧。

2. 常用的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2.1 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语和句法关系,识别并建立各个成分之间的联系。

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基于句法规则的分析、基于上下文语境的分析以及基于语义角色标注的分析。

2.2 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是一种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识别和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

它着重于推理和思维的规律,通过分析句子中的逻辑关系,识别并划分各个成分。

逻辑分析法可以帮助写作者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3 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句子的意义和语义关系来识别和分析成分的方法。

它关注词语之间的意义关联和语义角色,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义信息,识别并划分各个成分。

语义分析法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信息。

3. 实用的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技巧3.1 上下文理解在进行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时,对句子的上下文进行充分理解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句子前后的语境,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各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

3.2 词语辨析在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通过对词语的辨析来选择正确的成分。

这需要对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有一定的了解。

3.3 角色推测有些汉语句子中,成分的角色可能并不明确,需要通过上下文和语义推测来判断。

在进行角色推测时,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常识进行合理的推断,避免武断或错误的判断。

3.4 词序分析汉语句子的词序对语义成分的划分和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各个成分的功能和关系。

特别是在长句子或复杂句子中,词序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法经典例子

语义指向分析法经典例子

摘要:随着三个平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义指向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语义指向是属于语义平面的研究内容,它涉及的内容很多。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义指向分析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因素讨论了动态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语义指向分析动态语义指向分析方法应用随着语法研究从描写到解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义指向分析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义指向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讨论研究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

整体看来,主要是围绕两个大的线索进行探索:一是从理论上对语义指向本身进行探讨;二是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对具体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

本文的内容也包括上述两个大方面:在理论方面,对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语义指向的类型等问题加以探讨;在应用方面,主要针对语义指向分析中的一个类型――动态语义指向分析展开论述,同时运用了语境和语用学的有关理论。

一、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理论基础语义指向是语法的语义平面讨论的内容,这一研究方法的形成显然与学界对语义分析的重视分不开。

我国汉语语法研究自第一部语著作《马氏文通》出版到上世纪50年代初,基本上走的是传统语法学的路子,注重意义,而不重视形式。

上世纪50年代起,受到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成功运用描写语法学理论和方法的论著。

但是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结构主义语法分析方法重形式轻意义的倾向,意识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重要性,句法结构中的语义问题逐渐成为人们自觉思考的理论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语法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得到了共识。

熙很好地贯彻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总结出了:“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

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

”[1]与此同时,胡裕树、范晓进一步提出:“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

语义分析法3

语义分析法3

名词(主语) 动词 名词1+给+名词 动词+名词 名词2 名词(主语)+动词 名词 给 名词
上述三组动词语义特征描写、 上述三组动词语义特征描写、比较
A类动词:【+给予,-取得,-制作】 类动词:【 给予 取得 制作 类动词:【 给予, 取得, 制作】 B类动词:【 给予,+取得,-制作】 类动词:【 给予, 取得 制作 取得, 制作】 类动词:【-给予 C类动词:【 给予,-取得,+制作】 类动词:【 给予, 取得, 制作 制作】 类动词:【-给予 取得
谢谢观赏
可见,只有同时具备 -贬义]和 +可控]两项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才 可见,只有同时具备[-贬义 和[+可控 两项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才 能够进入以上格式。 能够进入以上格式。
语义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 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具有的共同的 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 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 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 所以能与其他句法格式相区别、 所以能与其他句法格式相区别、之 所以只允许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 许那一部分的原因。 许那一部分的原因。
名词(主语) 动词 名词1+给+名词 动词+名词 名词2 名词(主语)+动词 名词 给 名词
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 了一个手机给小王。 了五千元定金给王老板。 他交了五千元定金给王老板。 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 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 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 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 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 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 了一只风筝给弟弟。 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得出上述句子语法意义不同在于句子中所用动 将上述句子中动词分为三类, 类给予意 如送、 类给予意, 词。将上述句子中动词分为三类,A类给予意,如送、交。B 类取得意,如买、 类制作意。 类取得意,如买、偷。C类制作意。 类制作意

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对比

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对比

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对比从计算语言学的角度看,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主要包括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两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劣势和应用。

一、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计算语言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它旨在识别句子中的基本成分和它们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通常情况下,句法分析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

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是指利用语言学上的规则来分析句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需要具备对语言规则的深入了解,即需要手工编写大量的规则,以便完成句法分析的任务。

相比于基于统计的句法分析方法,它的精度更高,但成本也更大。

而基于统计的句法分析方法则更注重计算机自身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对语料库的学习,来产生模式或规律,帮助计算机进行句法分析。

这种方法相对于基于规则的方法,效率更高,但精度也有所不足。

句法分析的应用,主要包括语音识别、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

在这些应用中,准确的句法分析结果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决定了系统的性能。

比如在机器翻译任务中,句子的结构决定了翻译的语序和语法,进而影响翻译的质量。

二、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旨在理解自然语言句子所传递的含义。

与句法分析不同,语义分析需要对句子中的每个词汇进行识别并进行词汇的意义和语义联系的判定。

语义分析方法包括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等多种方式。

基于规则的语义分析方法,需要利用语言学规则和词典来理解句子的语义。

这种方法的精度更高但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相比之下,基于统计的语义分析方法更为流行,是透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分析大量的语料库來应对不同的语境下,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汇意义的理解和判别。

语义分析在自然语言理解的各种应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问答系统中,要求对自然语句转化成布尔查询来进行计算机的理解,语义分析过程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自然语言对话领域,语义分析可以将用户的输入转换为相应的操作和语义,完成对话双方的理解使系统可以自主运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分析模式图如下:
.
语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2
S
T1
T2
C
R1
R2
该模式图表示相同被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概念的反应 异同。
.
语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3
通过分析比较同一被试(或团体)在某 一具体评价子项目或某一维度上对两个概念 的不同评价结果,探讨这两个概念所含意义 的接近程度,即语义距离。
该分析模式图如下:
行动/活动(activity):指个体对于各种活动的参与性。 正面的意义有主动、积极、活泼、兴奋、吵等; 负面的意义有被动、消极、呆板、迟钝、静等。
.
语义区分量表:评价维度的子项目
子项目即确定了评价维度后,在每个维 度上选择的具体的评价指标,又称量尺。这 些量尺是由两个相对的形容词构成的,这两 个形容词分别放在量尺的两端,其间分为7 个等级。比如性质维度上可选好与坏;善与 恶;喜欢与憎恶。
★是否符合研究的目的与研究要求; ★受试者对概念的熟识程度; ★受试者能否对概念产生有效的反应。 ★一个量表中所出现的概念数量不宜过多。
.
设计与实施步骤:确定评价维度 ★可以采用单一的评价维度 ★尽可能同时采用三个维度
.
设计与实施步骤:选择子项目及数量
★选择子项目通常视被评价的特定事物或概 念而定; ★选择数量通常为3个或3个以上50个以下为 宜。
态度友好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不友好 昂贵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便宜
选择多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选择少
.
语义分析法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下面是对一广告设计的评价:
高雅的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低俗的 单调的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丰富的 可信的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不可信 不和谐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和谐的 现代的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传统的 理性的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感性的 新奇的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平淡的
.
语义分析法的基本概念解析
对象 原理 途径
概念 共通感觉 语义区分量表
.
语义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概念”
在每一项研究中,所采用的评析对象, Osgood称之为“concept”(直译为
“概念”)。它可以指:
具体的事物
如金钱、学生等
特定的人或物
如贾宝玉、日月潭等
抽象的事物或概念 如宗教、联招制度等
.
.
语义区分量表:来源
好的 __ __ __ __ __ __ __ 坏的 客观 __ __ __ __ __ __ __ 主观 偏袒 __ __ __ __ __ __ __ 公正 诚实__ __ __ __ __ __ __ 欺骗 不友好 __ __ __ __ __ __ __ 友好 活跃 __ __ __ __ __ __ __ 不活跃
成效低__ __ __ __ __ __ __成效高
.
设计与实施步骤:编制语义区分量表
根据给出的语义区分量表,描述你对生物学的喜 欢程度。答案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你只需要根据自己 的感觉,做出评价即可。(A—G分别记1-7分,负向题 目反向计分)
好 A B C D E F G 不好 干净 A B C D E F G 脏乱 没有价值 A B C D E F G 有价值 痛苦 A B C D E F G 和善 愉快 A B C D E F G 不愉快 沉闷 A B C D E F G 快乐 亲近 A B C D E F G 可怕 公正 A B C D E . F G 不公正
.
语义区分量表:评价维度
性质/评价(evaluation):泛指对某种事物的价值予以 评定的历程。正面的意义有好、美、有益、和平、 成功等;负面的意义有坏、丑、无助、战争、失 败等。
力量/权威(potency):指将来有机会学习或接受训练 时可能达到的程度。正面的意义有如强、大、硬、 重、勇猛等;负面的意义有若弱、小、软、轻、 柔和等。
.
语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3
S
T
C1
C2
R1
R2
该模式图表示相同被试对不同概念的反应异同 .
语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3
两个概念所含意义的接近程度,即语义 距离。
计算语义距离的公式为:
2
xx D ij d i2j
ij
其中Dij为两个概念之间的语义距离,dij为两个 概念得分之差,X为具体概念。
该分析模式图如下:
.
语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1
S1
S2
T
C
R1
R2
该模式图表示不同被试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概念的反应异同,比较
团体时,需用平均数比较。S:被试或团体 T:时间,C:被评概
念 R:反应或得分。
.
语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2
通过分析比较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在某 一具体评价子项目或某一维度上的得分差异, 了解他们对事物、问题或社会的看法与态度 的改变情况。
语义分析法的原理:共通感觉
语义分析法脱胎于“共通感觉” (synesthesia)的研究,所谓“共通感觉” 就是人们在感觉方面常有的一种现象:当我 们某项感官接受刺激时,会获得另一感官在 接受刺激时所产生的感觉,这在心理学上被 称为“联觉”现象。
.
语义分析法的原理:共通感觉
如:红色——温暖;黑色——寒冷; 声音响亮——大的;声音柔和——小的;好 的——光明的、温暖的、快乐的、无上的;
.
语义区分量表:编制
指导语: (被评析对象)
(性质) 好__ __ __ __ __ __ __ 坏 (力量) 小 __ __ __ __ __ __ __ 大 (活动) 慢 __ __ __ __ __ __ __ 快 (力量) 强 __ __ __ __ __ __ __ 弱 (性质) 不友好 __ __ __ __ __ __ __ 友好 (活动) 活跃 __ __ __ __ __ __ __ 不活跃
不好的——黑暗的、寒冷的、地下的。 Osgood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
人们常常存在这种相同或相似的联觉或联想, 这表明人类许多语言的意义是相同的、普遍 的。
.
语义分析法的实施途径: 语义区分量表
语义区分量表的来源 编制
计分方法 注意事项
.
语义区分量表:来源
语义区分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又称语义差异量表或语义分化量表,是美国心理 学家奥斯古德、萨奇和泰尼邦在1957年提出的一 种态度测量技术。它是以形容词的正反意义为基 础,标准的语义区分量表包括一系列的形容词和 它们的反义词,在每个形容词和反义词之间有约 7-11个区间,我们对观念、事物和人的感觉可以 通过我们所选择的两个相反形容词之间的区间反 映出来。
.
语义分析法的信度与效度
再测信度高 表面效度高
.
语义分析法的信度与效度
增加量表信度的方法: ①采用描述确切、含义明确的题目; ②量表中要有合适的题量(3≦n≦50); ③提供较为安静舒适的环境; ④增加不需要作答的题目; ⑤重复个别题目; ⑥将个别题目的量尺作反方向处理。
.
语义分析法的信度与效度
评析对象:学校生活
被试:抽取8 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年级在校中学生
510 人进行集体施测,年龄介于12~20 岁。
研究工具:问卷、量表
研究过程:
使用问卷预测 编制量表 施测 结果分析 验证 研究结果
施测
.
应用案例分析
兴奋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郁闷 舒畅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生气 幸福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痛苦 美好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无奈 轻松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紧张 自信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沮丧 愉快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心烦 充实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无聊
.
语义区分量表:编制
⑴指导语(★题目没有正确答案;★要考虑 自己的第一印象;★如何填写。)
⑵将意义相反的两个形容词列于等级序列的 两边
⑶中间留出代表7个等级的线段供评价者选 择。
注意:不要将性质方向相同的形容词放在同 一边。(如将重要的、好的、善良的、强的都列 在同一边),以防产生心理反应效应,影响研究 结果。
语义分析法
主讲人:郑敏 2012年4月
.
语义分析法的概念
语义分析法(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又称语义差异法、双极形容词分 析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Charles E.Osgood)和其同事所创立的。通过人的联觉 和联想,运用语义区分量表来研究某一事物或 概念的意义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以纸笔形式进 行,要求被试者在若干个七点等级的语义量表 上对某一事物或概念进行评价,以了解该事物 或概念在各被评维度上的意义和强度。
.
语义区分量表:注意事项
★ 选用的“概念” 应能引起彼此不同的
意见或反应;
★ 评价维度尽量全面; ★ 不宜进行过久,以免疲劳或单调; ★ 指导语应根据具体的施测对象进行设
置。
.
语义分析法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确定评定对象 确定评价维度 选择子项目及数量 编制语义区分量表 实施语义区分量表
.
设计与实施步骤:确定评析对象
设计与实施步骤:实施语义区分量表
★可以集体施测,也可以个别施测; ★施测的关键是要被试明确量表的含义和完 成方法,要求被试在每一具体评价子项目的 七个等级上只能做一选择(如打一个“√”或 打一个“○”)。 注意:集体施测时要防止被试间的相互影响, 而且不要遗漏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