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女人:女性的成年人。
(1)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 对象的词语
(2)语义特征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 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 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
最小语义场的确定可参考有关对象 的分类,在许多情况下,最小语义场与 某一对象的最小类别相应。例如:
1、词语搭配受语法规则的制约 2、词语搭配受语义条件限制 3、词语搭配受每个语言的词义系统限
制 4、词语搭配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5、词语搭配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
和修辞效果
李老师看到了王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 李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头猪,这头猪也看到李 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块石头。
她姐姐是一个单身汉。(×) 她:[第三人称][女性] 单身汉: [-女性]……
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意义。 1、词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结成的关系
(1)词汇意义 (2)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关系意义 (3)句式意义 2、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态度。 (语气意义)
(二)语用意义
句义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 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的外 部因素。
二、词语的搭配
正确的词语搭配是使句子有意义的基本 条件。
请把门关上!
预设:门是开着的。
说话者具有支使听话者的条件。
说话者知道听话者有能力做这件
事。
(2)预设的语用特征 1. 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的真实性是包含该预设的语
句合适(真实有效)的前提条件。 2.其次,预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
信息。 3.预设具有可取消性。
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预设:我有妻子。 如果我有妻子,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无馅]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有馅]
语义特征分析法 ppt课件

三. 分析“V+了+时量+了”
A. 死了三天了 B. 等了三天了 C. 看了三天了 D. 挂了三天了
语义特征分析法
A类句式:
伤了三天了 丢(=遗失)了三天了 断了三天了 了(liǎo) 了三天了 塌了三天了 出嫁了三天了 提拔了三天了 枯死了三天了
一、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是语义学的概念,指的 是某个词在意义上的特点。语义学中常用语义特征描 写词的语义特征。如:
语义特征分析法
哥哥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弟弟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姐姐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妹妹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否定式 近一点儿! 低一点儿! 淡一点儿!
*B‘:别不Adj *别不远 *别不近 * 别不高 *别不低 *别不浓 *别不淡
语义特征分析法
1. A组和B组的差异?
进入祈使句式“Adj(一)点儿”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有 差异:
A:[+褒义,+述人] +直接否定式 +进入句式 B:[+中性,-述人] -直接否定式 +进入句式
动词d: 挂、插、贴、穿、系、摆、戴、吊、钉……
语义特征分析法
动词a: [ +完成,-持续, -状态] 动词b: [ -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c: [ +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d: [ +完成,+持续,+状态]
语义特征分析法
所以,V+了+时量+了,可分解为四种不同构的句式: A. 动词a+ 了+时量+了 B. 动词b+ 了+时量+了 C. 动词c+ 了+时量+了 D. 动词d+ 了+时量+了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语言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涉及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即语言符号以及符号的组合与现实世界、人类经验的关系。
——语义学(词义、句义)二、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即涉及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说话者的关系。
——语用学第一节词汇一、词汇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2、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增删改动或改变词序)和意义的整体性。
3、分类: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04)(08)1、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高的词,为全民所理解。
基本词汇所标记的概念,大多是与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其特点是: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是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其特点是:开放性、非稳固性、非普遍性、非能产性。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
社会的变化发展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1)派生关系:一般词汇中的词多是由基本词汇中的词派生的。
(2)转化关系:一方面,一般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与人类社会日益密切变成基本词汇;另一方面,基本词汇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其所指示的现象或概念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不再密切从而退出一般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
4、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意义:(1)研究语言的历史: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基本词汇是判定亲属语言的重要依据,区分二者,有利于探索词汇及语言的发展。
(2)有利于进行语文教学: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中大量的词语都是以基本词汇为材料构成的,学习一种语言,应首先学习它的基本词汇,牢固掌握基本词汇就等于掌握了整个词汇的主干。
语义特征分析法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将词转化为固定维度的向量,形成语义特征。
特征匹配与分类
相似度匹配
比较文本间的相似度,如余弦相似度、 Jaccard相似度等。
分类器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文本进行分类, 如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神经网 络等。
结果评估与优化
01
准确率、召回率、F1值:评估分类结果的性能指标。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结合传统的语义特征分析 方法,形成更为强大的语义特征分析模型, 提高语义特征分析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深度学习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多模态 语义特征分析,将不同模态的数据 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语义特征分 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多模态语义特征分析
多模态语义特征分析是指将不同 模态的数据进行融合,以提取更
产品评价
02
分析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和反馈,了解产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品牌形象评估
03
评估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06 语义特征分析法的未来发 展与挑战
深度学习与语义特征分析法的结合
深度学习技术为语义特征分析提供了强 大的工具,能够自动提取高层次的语义 特征,提高了语义特征分析的准确性和 效率。
02
采用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化技术 可以提高大规模语义特征分析 的计算效率和可扩展性。
03
利用高效的降维技术和特征选 择方法可以降低大规模语义特 征分析的维度和计算复杂度, 提高分析效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交叉验证:通过将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评估
模型的泛化能力。
03
特征选择与优化:根据性能指标,选择或优化特征,
提高分类效果。
第五章 语义特征分析法

• 马庆株的一项研究成果
• 实例:
• (1)A死了三天了
•
B等了三天了
•C看Leabharlann 三天了•D挂了三天了
• 词类序列相同,层次相同,内部构造相同。
• 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尽相同,实际代表了四 种不同的情况:
• A句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 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
• 类似的例子:
• 伤了三天了 • 熄了三天了 • 丢了三天了 • 出现了三天了 • 娶了三天了 • 到任了三天了
• 例如: • 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 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动作者能主观决 定并自由支配的、
有意识的
• “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术语借用到语法学中, 有两个目的:
• 一是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 因
• 二是用以说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什么 同是动词,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而 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进入。
• 通过上例发现,我们是通过分析该句法格 式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动词在该句法格式 内所呈现的互有差异的不同小类的词的不 同语义特征,来达到说明造成该同形、歧 义句法格式的原因的。
二、关于语义特征
• “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原是语义 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 有的特点。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 产生
• 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 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
• 前面举过用变换分析分化“名词(处所)+ 动词+着+名词”歧义句式的实例。
• 通过变换分化为两个句式: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分析法(SFA)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图像中形状变化、区域分布和周期性结构等内容的算法,其目的是获得对所处理图形的解释性,并根据该解释进行分类。
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基于Image 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ISFA)开发的,ISFA是一种用于从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的算法。
语义特征分析法主要检测图像中的空间特征,并将其转换成表示不同空间结构的特征向量。
通常情况下,图像的空间特征表示为三维空间中的几何物体或形状,如点、线、弧、三角形和多边形等。
通过识别这些形状,可以对图像中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分布和周期性等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图像的语义特征信息。
例如,在面部识别领域,语义特征分析法可以用来检测图像中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和脸颊等,并提取每个面部特征所在的相对位置,比如眼睛的位置和鼻子的大小等。
此外,语义特征分析法还可以用于检测图像中的纹理和结构,比如地形模式、山脉纹理和水系结构等。
语义特征分析法可用于多种应用,如图像分类、检索和内容感知等。
具体而言,语义特征分析法可用于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以便进行图像分析和分类;可用于图像检索,以查找与特定图像相似的图像;可用于图像感知,以更好地理解图像的内容。
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法是一种强大而流行的图像分析技术,可以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便进行语义分析、图像检索和图像感知等任务。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第五章语义第一节语义的性质1 语义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果。
2 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
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
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
3 词的非理性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4 语汇形式和语汇意义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
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汇意义”。
5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
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6 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的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
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前者我们通常称之为“语言意义”,也就是语义,后者则通常叫做“语境意义”。
7简述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词义是一定的语言社会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
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某类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正是由于词义是概括的,人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词语去指称它们,如“鞋”的词义是“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而又没有高筒的东西”,这个意义是从皮鞋、布鞋、棉鞋、平底鞋、高跟鞋、球鞋、旅游鞋、拖鞋等各种具体的鞋子中抽象出来的,它反映了各种鞋所共同具有而其他类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而这种鞋在材料、款式、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则被舍弃了。
专有名词虽然用来指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而不是指称整类事物,但它的词义也是概括的。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五讲语义特征分析法

B “偷”、“要”、“取”、“买”
(a)存在着得者和 失者双方; (b)存在着从失者 一方向得者一方转移 的事物; (c)得者能动地从 失者一方获取那被转 移的事物。
C “刻”、“画”、“煮”、“做”
(a)动作者能动地进行 某种动作; (b)在动作进行、完 成之后产生某种成品。
上述三组动词的语义特征可描写、比较 如下:
妹妹[+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
-年长,+年幼]
舅妈[-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
+年长,-年幼]
舅父[-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
+年长,-年幼]
二、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 差异
“光”和“火”
火 [+现象,+亮度,+温度,-速度,+ 形体,……] 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 体,……]
参考文献
• 朱德熙(1979)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 问题,《方言》第2期。 • 马庆株(1981)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 《中国语文》第2期。 • 袁毓林(1993)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北 京大学出版社。 • 邢福义(1984)说“NP了”句式,《语文 研究》第3期。
C. 他刻了个图章给小王 ⇒ * 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 ⇒ * 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 ⇒ * 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 ⇒ *
最关键是动词的语义特征
A “送”、“卖”、“还”、“交”
(a)存在着给予者和 接受者双方;物从自己一 方转移到接受者一方。
母亲[+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
+年长,-年幼]
父亲[+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
+年长,-年幼]
哥哥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晚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语义特征分析解释: 句中动词决定的 A组都有“给予”的语义特征 “给予”可以描写为: 存在着给予者和接受者双方 存在着从给予者向接受者转移的事物 给予者能动地将所转移的事物从自己一方 转移到接受者一方
• • • •
B组具有“取得”的语义特征 可以描写为: 存在着得者和失者双方 存在着从失者一方向得着一方转移的事物
墙上挂着画 画挂在墙上 左胸上别着北大的校徽 北大的校徽别在左胸上 头上戴着礼帽 礼帽戴在头上 树上钉着广告牌 广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钉在树上 领子上绣着两朵玫瑰花 两朵玫瑰花绣在领子 上
• 各个动词具体意义不同,但有某种共同的 语义内涵:“使附着” • 词典中的解释有极大地相似之处。 • 例如:
•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 支持身体重量。 • 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 • 蹲:两脚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 不着地。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 • 跪: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 立:同“站” • 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
• 母亲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 +年长,-年幼] • 父亲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 +年长,-年幼] • 哥哥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 +年长,-年幼] • 姐姐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 辈,+年长,-年幼]
• 弟弟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 -年长,+年幼] • 妹妹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 辈,-年长,+年幼] • 舅妈:[-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 辈,+年长,-年幼] • 舅父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 辈,+年长,-年幼]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 产生
• 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 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
• 前面举过用变换分析分化“名词(处所)+ 动词+着+名词”歧义句式的实例。 • 通过变换分化为两个句式: • a: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 b: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 考虑:为什么会产生歧义?
• • • • • •
C:b d i l b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 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 i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 l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 包含两个过程:一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 过程
•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实、分化: • 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 • 名词(主语)+动词+给+名词1+名词2 • A:a e g j a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 他送给小王… e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 他卖给小李… g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 他付给王… j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 他交给税务局… B C
• 各自的语法特征不同: • 动词A:表示的行为动作能在瞬间完成或者 说实现,但不能持续,也不能使事物造成一 种存在的状态而可以持续。 • 动词B:表示的行为动作不能在瞬间完成或 说实现,这种动作可以持续,但不能使事物 造成一种存在的状态而可以持续。 • 动词C:表示的行为动作既能在瞬间完成或 实现,也能持续,但不能使事物造成一种存 在的状态而可以持续。 • 动词D:表示的行为动作能瞬间完成或实现, 能持续,还能使事物造成一种存在的状态而 可以持续。
• • • • • • • 马庆株的一项研究成果 实例: (1)A死了三天了 B等了三天了 C看了三天了 D挂了三天了 词类序列相同,层次相同,内部构造相同。
• 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尽相同,实际代表了四 种不同的情况: • A句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 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 • 类似的例子:
• C句中的时量成分“三天”,既可以指明 “看”这一动作行为完成、实现后所经历 的时间,也可以指这一动作行为持续的时 间。 • 听了三天了 讲了三天了 • 学了三天了 教了三天了 • 擦了三天了 浇了三天了 • 剪了三天了 广播了三天了 • 研究了三天了 商量了三天了
• D句的时量成分“三天”既可以指明“挂”这一动 作行为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如“灯笼早 挂上了,都挂了三天了” 也可以指这一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如“那灯 笼太大。不好挂,我们挂了三天了,还没挂上” 还可以指明由行为动作造成的“事物存在状态” 所持续的时间,如“彩灯一直在大门上挂着,都 挂了三天了”
• a 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 c式 名词+动词+在+名词(处所)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下站着许多观众 许多观众站在台下 地上蹲着一只狗 那只狗蹲在地上 床上躺着病人 病人躺在床上 床前跪着一个人 那个人跪在床前 门口立着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立在门口 门上贴着对联 对联贴在门上 桌上放着几本书 几本书放在桌上 黑板上写着字 字写在黑板上
• • • • • • •
h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i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 j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 k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 l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 m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 词类序列相同、层次分析相同
• • • •
语法意义不同,分为三类: A:a e g j B:c f h k m C:b d i l
• 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 • 名词(主语)+从…+动词+名词1+给+名词2 • B:c f h k m 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 他从我们公司偷… f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 他从银行取了… h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他从大夫那里要… k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 他从商店买… m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 他从这里讨了… • C
• • • • • •
四组动词的语义特征概括为: 动词A:[+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B:[-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C:[+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D:[+完成,+持续,+状态] 可见,这种格式并不同构
动作者能主观决 定并自由支配的、 有意识的
• “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术语借用到语法学中, 有两个目的:
• 一是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 因 • 二是用以说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什么 同是动词,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而 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进入。
• 语法研究中对“语义特征”这一概念的使 用,其含义跟原先在语义学中的使用并不 完全一致。 •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 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 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 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者说语义要素。
• 可以说“喝水”“喝汤”“喝啤酒”而不 说“吃水”“吃汤”“吃啤酒” • 可以说“吃饭”“吃梨”“吃面包”,而 不说“喝饭”“喝梨”“喝面包”
• 三是在语义学里使用“语义特征”这个概 念,可以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 的词。 • 例如: • 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 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 • • •
插了三天了 穿了三天了 摆了三天了 吊了三天了
贴了三天了 系了三天了 戴了三天了 钉了三天了
• 上述不同可列表如下:
动作完成后 经历的时间
A B C D + — + +
动作所持续 的时间
— + + +
动作所造成 的状态所持 续 的时间
— — — +
• • • • •
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在于动词 动词A:死、伤、断、熄、了… 动词B:等、盼、哭、追、养… 动词C:看、听、讲、学、教… 动词D:挂、插、贴、穿、系…
• 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光的速度”的说法,而 没有“火的速度”的说法。 • 为什么有“大火”“小火”的说法,而没有 “大光”“小光”的说法。
• 动词“喝”和“吃”,属于同一语义类—— 饮食类 • 但语义上有差别,为了显示其相互之间的 差异,就可以从一些方面描写其语义特征
• 喝[+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 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 吃[+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 语法研究中使用的“语义特征”,着眼于 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 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 特征。 • 表示方式:[+…][-…]
三、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 +给+名词2”句式
• • • • • • • • • 朱德熙(1979)年的一项研究成果 句子: a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 b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 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 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 e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 f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 g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
• 二是为了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 之间的差异。 • 例如:“火”和“光”同属一个语义类—— 可见自然现象
• 但语义上有区别,为了凸显其相互之间的 差异,就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描写它的 语义特征:
• 火[+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 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 得者能动地从失者一方获得那被转移的事 物
• • • •
C组含有“制作”的语义特征 可以描写为 动作者能动地进行某种动作 在动作进行、完成之后产生某种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