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合集下载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一、引言在汉语语法中,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常见的句式。

把字句强调执行者,被字句强调被执行者。

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句式可以相互转换,以实现不同的表达效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及其应用。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及特点1.把字句的定义及特点把字句是一种主动句,句中包含“把”字,强调执行者。

把字句的结构为:“把+宾语+谓语”。

例如:“我把这本书看完了。

”特点:(1)执行者明确:把字句中,执行者通常出现在句首,使句子更加突出执行者。

(2)宾语受限:把字句中的宾语通常为具体事物,且与谓语动词有直接关系。

2.被字句的定义及特点被字句是一种被动句,句中包含“被”字,强调被执行者。

被字句的结构为:“宾语+被+执行者+谓语”。

例如:“这本书被我看完。

”特点:(1)被执行者明确:被字句中,被执行者通常出现在句首,使句子更加突出被执行者。

(2)执行者可省略:被字句中的执行者可以省略,使句子更加简洁。

三、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1.把字句转换为被字句方法:将把字句中的宾语移至句首,加上“被”字,将执行者移至“被”字后,构成被字句。

示例:把字句:“我把这本书看完了。

”被字句:“这本书被我看完。

”2.被字句转换为把字句方法:将被字句中的宾语移至“把”字后,将执行者移至句首,构成把字句。

示例:被字句:“这本书被我看完。

”把字句:“我把这本书看完了。

”四、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应用1.强调执行者:当需要强调执行者时,可以使用把字句。

例如:“他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2.强调被执行者:当需要强调被执行者时,可以使用被字句。

例如:“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

”3.简化句子:当执行者不重要或已知时,可以使用被字句省略执行者。

例如:“这个问题解决了。

”4.保持句子平衡:当句子较长或宾语较复杂时,可以使用把字句或被字句调整句子结构,使句子更加平衡。

例如:“我把这个复杂的问题解决了。

”五、结论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汉语语法中两种常见的句式,它们可以相互转换,以实现不同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汉语“把”字字句语法特点

举例分析汉语“把”字字句语法特点

1.“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即动词后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

如:“把笔给”、“把水喝了”、“把这事说说”,或者动词前面有状语,如:“别把东西到处扔”,动补型双音节次可以单独出现,如:“不要把直线延长”,韵文中可不受上述限制,如:“把家还”。

2.表处置义的把字句中的“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是工具、处所。

表致使义的“把”的宾语是施事。

如:“把大娘乐得合不拢嘴”。

3.“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和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做两天用”。

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能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

“把”介引的成分跟动词的语义联系不大,而是跟整个中补短语有联系。

4.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

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5.“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例如不能说“他把青春愿意献给党。

我们把困难敢踩在脚下。

我把衣服没有弄乱。

为什么把消息不告诉他。

”不过熟语性句子有例外,如“怎么能把人不当人。

”。

“把字句”综述

“把字句”综述

“把字句”综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也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人们对把字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很多成绩。

但有关把字句的各种问题仍然存在争论,没有达到共识。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语法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对把字句进行了研究,使对把字句的讨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面貌。

一、把字句的句法性质(一) 句法结构人们普遍认为把字句的基本模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以介词“把”为标志和界限的三个语法成分:A + 把B + C 或是A + 把B + VP。

千姿百态的把字句的形成,绝大部分是由于VP 这个语段(或C 部分)的变化造成的。

由于C 部分是一个事件,它便有可能从简单的单核结构发展到复杂的结构,如出现状语、补语、复杂谓语、分裂NP 等。

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把字句的语义特点,也引起了把字句在语义上的各种争论。

(二) 句法特点范晓认为,把字句前段是主语,中段+ 后段是谓语,其中“把”或“将”构成的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后段是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语。

历来对把字后面的介宾B 部分的句法性质讨论较多,王力、吕叔湘曾认为把的宾语是后面动词宾语的提前。

李人鉴认为把的宾语是后面小句的主语,如“他把橘子剥了皮”;沈阳和郭锐认为把的宾语是把字句后结构主语,也就是补语的主语,如“他把玻璃打破了”。

我们认为,如果说B 部分是宾语提前,那么主动宾句和把字句之间就可以完全变换,但在语言事实中,有的主动宾句不能变成把字句,有的把字句不能变成主动宾句,如“他姓李”不能变为“他把李姓”,而“我把瓶插满了花儿”不能变为“我插瓶满花儿”。

有的介宾也不是后面小句的主语,因为“把”后的介宾大多是后面动词的受事。

认为“把”字后的介宾是结构主语即补语的主语的说法就更有缺陷,因为有的补语并不在语义上指向“把”后的介宾,也可能指向把字句的主语或动词。

如“我把问题弄懂了”“, 懂”指向的是主语“我”,而不是介宾“问题”。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摘要: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句式之中出现两个宾语的一种特殊的“把”字句。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十分明确:第一是它具有隐喻性,表示“人们把物理空间图式投射到心理空间层面的结果”;第二是说话人的主观性,说话人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表现出来。

关键词:心理认同类“把”字句;认知;隐喻;主观性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句式之中出现两个宾语的一种特殊的“把”字句。

雷可夫&约翰逊(Lakoff&Johnson 2006/2009)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解释,我们的思考是根据从日常生活所经历过的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进行的。

只有存在隐喻,才能存在抽象概念。

没有隐喻就没有抽象概念。

比如,对“Love”来说,如果没有和“魔法、魅力、疯狂、缺陷或养育”等联想的隐喻,不就容易完美地表达“Love”①。

这意味着我们的概念系统就是隐喻性思考。

隐喻性思考是无意识地发生起来的。

因此,可以说我们在通过隐喻推导出的抽象概念中生活着。

为了理解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隐喻性,我们首先必须理解意像图式。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者对意象图式分别下了如下定义:约翰逊(Johnson 1987):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效应。

吉卜斯&科尔斯顿(Gibbs&Colston 1995):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奥克利(Oakley 2007):简单地说,意象图式是为了把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吴为善(2011)指出意象图式有如下特征:1)意象图式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模拟。

2)意象图式属于语域的范畴。

3)意象图式具有正负参数。

4)意象图式具有静态与动态特征。

②本章根据雷可夫&约翰逊(Lakoff&Johnson)的意象图式的研究进行分析。

论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

论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

论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论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关键词:“把〞字句;语义;句法;应用引言“把〞字句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是当前汉语特殊句式中使用频率较为靠前的一种句式,在汉语的长期研究中发现,“把〞字句是当前汉语中一种独特的结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把〞字句的构成关系,如动宾关系,构成条件等。

从“把〞字句的生成,“把〞字句的表达意义,“把〞字句和其他句式之间的转换关系,“把〞字句的应用范畴等方面都能表现出“把〞字句独特的语义。

1.“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语义分类1.1“把〞字句的根本句法结构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主要是指由介词“把〞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这类句子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用简短的词句准确表现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把〞字句在句子应用中有着众多的表现方法,不同的表现方法所表现的语义自然也不同,如①去“把〞门翻开;②咱可“把〞话说在前面;③跑一千米“把〞他累得气喘吁吁;④过完元宵节“把〞孩子们的心都玩儿野了;⑤“把〞这块儿玉给他……等。

从语法结构上来讲,“把〞字句在句子中有多种句式,总体上可以将“把〞字句分为四类;①施事“把〞字句:S+“把〞+O+V;②受事“把〞字句:S+“把〞+O+V;③因事“把〞字句:S+“把〞+O+V;④预事“把〞字句:S+“把〞+O+V。

1.2“把〞字句的根本语义类别“把〞字句在教学过程中所代表的意义毋庸置疑,其根本语义类别有多种,通常将其分为工具义“把〞字句,处置义“把〞字句,致使义“把〞字句以及复合义“把〞字句,通过这几种表达异议能够准确表现出“把〞字句的根本语义。

在工具义“把〞字句中主要通过“把〞字来执行相关动作,在语义上表达了“利用〞、“依靠〞以及“凭借〞等意义。

在处置义中主要是用“把〞字来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明确一种处置意义。

在致使句中,“把〞字句表现的是致使句的意思,相当于“使〞及“让〞等词语。

复合义“把〞字句通常是前三种形式的组合句,能够更加深入表现出行为意思的一种句式。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孙志景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

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谓词性词语”。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

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

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 谓词性词语”。

把字句强调的是对某物的处理结果。

把字句是一种有特色的句子,那么这种句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谓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语义上能支配把字后边的词语。

及物动词一般后面都可以接宾语。

例如:他把书看完了。

“看”是及物动词,在语义平面“书”是“看”的受事。

当然,这里的“书”可以被“看”所支配。

又例如:“我踩到了石头”一句就不能改成了把字句,这里的“踩”对“石头”没有支配能力。

第二,谓语动词(特别市单音节词)的后面或前面通常都有一些别的词语。

例如:他把作业做完了。

动词“做”的后面加了“完了”一词,表示一种结果,作业完成了。

同时,又例:我把论文认真地审查了一遍。

这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前面加了“认真地”修饰动词,表明一种态度;而谓语动词的后面也加了“一遍”表示一种频率或者一个量。

当然,有些谓语动词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接受、拒绝、说服”等,这类动词如果前面有某些状语,后面可以没有别的词语。

例如:董事会已经把她的建议采纳了。

“已经”一词表示一种完成的结果,同时采纳也有一定的结果含义,那么动词后面可以不用加词语。

简述把字句的特点

简述把字句的特点

简述把字句的特点把字句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字句拆分并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词语或短语。

这种方式在中文语言中非常常见,具有以下特点:1. 字义的变化:通过将一个或多个字句拆分并重新组合,可以形成新的词语或短语,这些新的词语或短语往往具有与原字句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把“鸟语花香”中的“花香”拆分并重新组合成“香花”,意义完全不同。

2. 词语的多义性:由于把字句可以形成新的词语或短语,而这些新的词语或短语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因此把字句具有很高的多义性。

例如,“鸟语花香”中的“花香”可以指花卉散发出的香气,也可以指花朵的美丽和芬芳。

3. 表达的丰富性:把字句可以通过拆分和重新组合的方式创造出很多新的词语或短语,这些新的词语或短语可以用来表达更加具体、生动的意思。

例如,“鸟语花香”中的“鸟语”和“花香”可以分别表示鸟儿的鸣叫声和花朵的香气,通过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春天的美好景象。

4. 语言的灵活性:把字句的使用使得中文语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拆分和重新组合词语或短语,以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

这种灵活性可以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5. 文化的体现:把字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中文语言注重意象的塑造和形象的描绘,而把字句正是通过把形象和意象分解并重新组合,以创造出更加具体、生动的表达方式。

因此,把字句的使用体现了中文语言和文化的独特之处。

6. 句子结构的改变:把字句的使用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鸟语花香”中的“鸟语”和“花香”可以分别作为主语和宾语,从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特色。

7. 修辞手法的应用:把字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拆分和重新组合词语或短语,可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例如,“鸟语花香”中的“鸟语”和“花香”通过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增加了修辞的效果。

“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语法特征

“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语法特征

“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语法特征一“把”字句的定义以及使用环境1.“把”字句的定义由介词“把”字跟名词组合构成“把”字词组,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这种结构就是用介词“把”字把句子中的动词的受事提到句子前面,加以强调突出。

大多数“把”字句表达的是一种结果,当我们要表达致使某种结果产生时,我们往往选择“把”字结构。

(1)把衣服洗。

不成立(2)把衣服洗了。

(有结果——做了此事)(3)把衣服洗干净。

(有结果——干净)(4)这活把我累。

不成立(5)这活把我累坏了。

(有结果——累坏)“把”字结构表示由于特定的动作行为手段,被作用的客体、处所等等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情状。

邵敬敏先生早在其《“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1985,是邵先生的硕士论文好像)中就说:“凡可以带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都有可能构成‘把’字句。

”从动词出发也可见把字结构的语义内涵。

邵先生在该文中又说,“根本不可能带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构成‘把’字句”。

不过,这两条虽是基本规律,却也不是绝对的,呵呵。

比如“长高了”“涨上来了”中动词,未必就能构成把字结构;根本不能带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也不见得就不能构成“把”字结构,如“当做”“作为”“小看”“误解”等,还有可代动词的“怎么样”之类。

王力先生认为“把字句是把人怎么样安排,怎样支使,怎样对待;或把物怎样处置,或把事情怎样进行”。

邢公畹先生也同意此观点,他认为:“‘把’字句一般都表示一种处置作用。

所谓‘处置’,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所介引的对象施加的一种积极的影响,从而使这种对象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因此,我们不能仅将把字句当成时表示结果是才用的句式“他把人打了一顿” “他把人打死了”,我认为后面那个句子是表示结果的,但第一个句子相比之下却没有明确的结果意味。

2.“把”字句的使用环境(1)有时谓语动词涉及两方面,一个表示对象,一个表示对象被处置的处所、时间或者数量,如必要可加“把”字句:如“放鸡蛋桌子上”可以连缀成“把鸡蛋放在桌子上”(2)有时动词后面可以带介词短语,同时又带一个受事,这时有必要将受事提前加以强调,如“强加自己意志于小国”可以连缀成“把自己意志强加于小国之上”(3)动词涉及两方面“对象”“事物”,有时“事物”成分复杂,需要“把”把“对象”放在动词前,如“告诉大家周扒皮学鸡叫的事情”可以连缀成“把周扒皮学鸡叫的事情告诉大家”(4)动词带了宾语又带情态补语,可用“把”把宾语提前,是动词前后两端分布平衡,如“搞自己家富富足足合合美美”可以连缀成“把自己家搞得富富足足合合美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孙志景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

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谓词性词语”。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

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

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 谓词性词语”。

把字句强调的是对某物的处理结果。

把字句是一种有特色的句子,那么这种句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谓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语义上能支配把字后边的词语。

及物动词一般后面都可以接宾语。

例如:他把书看完了。

“看”是及物动词,在语义平面“书”是“看”的受事。

当然,这里的“书”可以被“看”所支配。

又例如:“我踩到了石头”一句就不能改成了把字句,这里的“踩”对“石头”没有支配能力。

第二,谓语动词(特别市单音节词)的后面或前面通常都有一些别的词语。

例如:他把作业做完了。

动词“做”的后面加了“完了”一词,表示一种结果,作业完成了。

同时,又例:我把论文认真地审查了一遍。

这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前面加了“认真地”修饰动词,表明一种态度;而谓语动词的后面也加了“一遍”表示一种频率或者一个量。

当然,有些谓语动词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接受、拒绝、说服”等,这类动词如果前面有某些状语,后面可以没有别的词语。

例如:董事会已经把她的建议采纳了。

“已经”一词表示一种完成的结果,同时
采纳也有一定的结果含义,那么动词后面可以不用加词语。

第三,“把”字后面的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一般是定指的,是上下文出现过或交际双方都知道的。

上例中的“作业、话、论文”都是定指的。

有时候“把”字后面的词语包含有“一个、几个”之类的词语,但说话人认为所指的对象或范围仍是明确的。

例如:我们把一个强大的中国带入了二十一世纪。

这里的“中国”这个当然是特指,而后面的“一个”也是特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表示的物象是明确的。

第四,如果句中有否定副词或助动词,则出现在“把”字前面。

例如:他没有把话说清楚。

这里的“没有”要放在把字的前面。

其实,看到这个特点,我想起了英文中的一个词“think”,跟我们这个把字句的这个否定特点很相似,都是将否定词放在前面。

前面都是在讨论“把”字句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要讲讲把字句的作用。

首先,语用表达的需要:强调动作的处置结果。

这种把字句有不用把字的相对格式。

例如:他推翻了原计划。

//他把原计划推翻了。

把字句就是把大家的焦点聚焦在句末,聚焦在谓语动词上,是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句意。

在这个例子中强调的是已然的处置结果推翻了。

又例:我明天可以看完这本书。

//我明天可以把这本书看完。

这里强调的是未然的处置结果看完。

当然,也有一些“把”字句强调动作的致使结果,这种把字句的谓语中心通常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

例如:繁忙的工作把他累垮了。

其次,是在使用过程中结构上的需要。

同时它们没有其相对格式。

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动词紧接着补语,不允许宾语将它跟动词隔开,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短语。

例如:他把自行车放在车棚里。

(“放”与“在……”关系密切)。

第二,动词带双宾语,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宾语都比较复杂,放在一起累赘拖沓,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把直接宾语提前。

例如:我们把那封最后的通牒式的信退还给了他们。

第三,动词后有“为、
作、成”(如“作为、称为、当作、看作、看成”等)带宾语的句子,常构成把字句,即“把甲V为乙”(V表示动词),甲与乙在意义上属于等同关系。

例如:我们应该把获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

当然,把字句和一般的句式有些是可以通用的,它们可以称为同义句式。

在句法结构分析法中,有一种分析方法叫做变换分析法,它的依据是可以在不改变隐性结构关系时来变换。

在此,先了解下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的含义。

显性语法关系指的是通过语序、虚词、词形变换等语法手段所表现出来的表层结构关系;而隐性语法关系指的是隐含在实词和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例如:我们打扫了教室。

//我们把教室打扫了。

这两个例子中的隐性语法关系都是动作、施事、受事,但是前者是典型的主谓宾结构,后者是宾语前置句。

但是,我们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化成把字句。

那么,到底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呢?从语义特征来看,归纳一下,只有那些具有消除意义的可以直接化成把字句。

例如:他关了一盏灯。

又例:他卖了一本书。

这里的灯和书都是消除的或者说出去的意义。

而那些具有获得意义的句子都不能直接化成把字句。

例如:他买了一本书。

有如:他开了一盏灯。

这里的书和灯都是具有获得的意义,都不能直接化成把字句。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那些具有歧义的句子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他倒了一杯水。

这里的水如果是倒出去就可以换成把字句,如果是倒进来杯中就不能直接换成把字句。

以上是我参考各种书籍以及自己的理解整理的一些关于把字句的资料。

希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好好地理解,同时在实践中也能够很好的利用各种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