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义素分析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其作用在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义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通过对语言中的义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下面将详细探讨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在汉语中,一个词语通常由多个字组成,每个字都具有自己的意义。
通过对词语进行义素分析,可以将词语拆解成更小的意义单位,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每个字的意义,进而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
例如,对于词语“学生”,可以分析为“学”和“生”两个义素,学生可以理解为学习的人。
通过义素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语的意义。
其次,义素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词的构词规律。
在汉语中,很多词语都可以通过加减字或义素来构成新的词语。
通过对词语的义素分析,学生可以观察和总结这种构词规律,并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学习中。
例如,通过对词语“儿童”、“孩子”、“小孩”进行义素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通用的义素“child”,从而理解它们都是表示“孩子”的意思。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汉语语法中的问题。
在汉语语法中,有许多规则和用法需要通过对词语的义素进行分析和理解才能掌握。
例如,通过对词语的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各类词语的特点和用法,掌握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同时,通过根据上下文,对词语的义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推测不确定的词语的意义。
这样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交流能力。
最后,义素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汉字学习的效果。
通过对词语的义素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过程,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和形状。
同时,义素分析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字拆分能力,即将一个汉字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义素,然后通过组合义素来认读汉字。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读和书写汉字。
第八讲 义素分析法

语义场的性质
1、层次性。最小的语义场只有两个词语。如“父亲 -母亲”,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又可汇集为较大的语 义场。较大的语义场又可汇集为更大的语义场,直 至一个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义场,如“事物”、 “时间”等等。
2.系统性
属于同一级语义场的词语,其语义是相互关联、相 互制约的。
语义的系统性还表现为,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 这个词跟哪些词语构成一个语义场。
3.简明性原则: “男孩” [男性、未成年的、有高级思 维能力的、动物]
(二)义素分析法
1、义素分析法的步骤 (1) 确定范围:明确分析的对象——确定最小的
语义场 (2)比较异同:就是比较词语的异同,抽象出彼
此相互区别的特征。
3.简化义素 简化义素就是系统而简明地揭示词语之 间的异同。简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亲属哥哥男性同辈同胞关系年长亲属姐姐女性同辈同胞关系年长亲属弟弟男性同辈同胞关系年幼亲属妹妹女性同辈同胞关系年幼亲属最后就可列出各个义项的义素结构式
义素分析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掌握相关概念 2、掌握义素分析法
(一)什么是义素
1.义素的定义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 组合,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用来描写语义的最小意 义单位,是义位的组成成分。也叫区别性语义特 征。又叫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或语义特 征 (semantic features)、语义原子(semantic atom)。
由于语义场具有系统性,而不同的语言系统、不同 的方言以及不同的时代,其语义场的构成情况会有 所不同,因此,同一个词或相当的词,在不同的语 言系统中,可能有不同的语义价值。如“沙发”; “肥”和“瘦”
3.相对性
语义场的构成,是以词语的义项为单位的,因此, 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义项,就分属几个不同的义 场。
第三章 第二节 义素分析

{偷}=[人+非法获得钱财 +秘密地]。
{抢}=[人+非法获得钱财 +公开地]
六 思考和练习
P 107 :一、二、三、四、五题。
谢谢大家!
(二)比较异同
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比较词语的异
同,抽象出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比较异同 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办法:将各个词语竖行 排列,将相互之间的异同横行排列。比较时 可以采用分类的办法,从各种角度分类,抽 象出各类之间的异同。如:105页的矩阵式。 列表。
1 确定共同义素
1 确定共同义素。
括号横排式”。
例:P105页的“矩阵式”和P106-107页的
“方括号横排式”。
四 义素分析的模式
(一)名词模式
(二)动词模式
(三)形容词模式
(一)名词模式
名词的义素分析模式可以概括为: {义项}=[属性1、属性2、……属性n、类属]。
多为定义式释义,种差+属概念。区别义素+共同义素
主 的义素结构。
(二)动词模式
动词的义素分析模式可以概括为: {义项}=[主体、方式、动作、客体、因果]。
例:P106-107页的“方括号横排式”。
{入伏}=[进入伏天、伏天开始]。
{出伏}=[出了伏天、伏天结束]。
{煎}:〔-油量大+不断翻动+长时间〕
{炒}:〔-油量大+不断翻动-长时间〕 {烹}:〔-油量大-不断翻动+长时间〕 {炸}:〔+油量大-不断翻动-长时间〕
(三)简化义素
简化义素是指系统而简明地揭示 词语之间的
异同。简化义素包括以下步骤:
1 一是用符号来揭示彼此的异同。一般用
义素分析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义素分析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义素分析法是一种在词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对词汇的义素进行分析和拆解,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的构成和内在含义,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
义素是构成词汇的最小意义单元,一个词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义素组成。
通过对词汇进行义素分析,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汇的义项和词义关系。
义素分析法主要包括义素辨析、义素拆解和义素组合等步骤。
义素辨析是指通过对义素的概念和意义进行辨析,帮助学习者区分不同词汇的义项。
对于“华丽”和“华美”这两个词汇,通过对“华”和“丽”、“美”的含义进行辨析,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这两个词汇的差异和用法。
义素组合是指通过对多个义素进行组合来构成新的词汇,以帮助学习者扩展词汇量和灵活运用词汇。
通过将“简单”和“复杂”这两个词汇的义素进行组合,可以生成“简单化”和“复杂化”等新的词汇。
第二,通过对词汇的义素进行拆解和组合,可以帮助学习者扩展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的能力。
可以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词汇的义素,并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以使用词根词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词根和词缀的分析和拆解,来推测词汇的意思。
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和扩展词汇,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
义素分析法

(3)有助于辨析同义词的“微殊” 同义词有共同的语言特征,而解析同义词的 着重点是找出不同点,即区别特征。 例如 果断:+[决断]+[正确]+[褒义],
武断:+[决断]+[错误]+[贬义]; 错误:+[问题]+[不对]+[特征], 缺点:+[问题]+[不好]+[特征] 从词的义素上无法找出区别,只有通过义素 分析,才能揭示出矛盾的对立面,达到辨析 的目的。
(三)义素分析法的作用
1、作用
(1)解释词义。
解释词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一项贴切 的义位,即一组义素的组合。一个词语在不 同的语境中有多种不同的义素聚合方式,构 成多个义位,形成词语的多义性,多个义位 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其中必定有一个处于 中心地位的义素作为纽带,将多个义位有机 的结合起来,互相关联。
义素是构成义位的语义单位。 (3)例子——男人
女人
brother
义位
男人 女人
义素 人 +
+
义素 男性
+ -
义素 成年
+ +
(二)义素分析法
1 义素分析法的定义
义素分析法是语义研究中一个最基本,最 重要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一组义位的对 比,进而分析、提取最小的语义单位—— 义素,并描写义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1)瓜熟 +[植物果实]+[生 长]+[程度深];(2) 熟铁 +[加工]+[程 度深] ;(3)耳熟,熟人 +[接触]+[程 度深] ;(4)熟练 +[掌握技能]+[程 度深] 。
义素分析法语义 场

1.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
父亲/母亲 儿子/女儿 父母/儿女—合称 2.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层次的语义场 金木水火土/金银铜铁锡
根据语义场内个成员相互关系不同,分为:类属义场、 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 1、类属义场 假期: 医学: 书: 厨具: 文具: 烹饪:
③色彩义不同的近义词 A、语体色彩不同 头-脑袋 买-购买 呆-愚蠢 慢-缓慢 早饭-早餐 B、感情色彩不同 头儿-头子-头目 聪明-狡猾 C、形象色彩不同 灯棍儿-日光灯 D、外来语色彩不同 公共汽车-巴士 E、方言色彩不同 结帐-买单 漂亮-靓 F、时代色彩不同 收款处-收银台
2、极性反义义场(渐进义场graduation等级层次) A=-B;B=-A;-A≠B;-B≠A; 形:大-小;贫-富;多-少;快乐-痛苦;伟大-渺小; 名:朋友-敌人;天才-蠢材;先进-落后;重视-轻视
3、关系义场
公式:甲是乙的A ————乙是甲的B
名词:主人-仆人;老师-学生;师傅-徒弟;父母-子女; 丈夫-妻子;左-右;东-西;上-下; 动词:买-卖;嫁-娶;教-学;收-发;来-去;输-赢;
有些词只有一个反义词:单义词与单义词 例如:序幕-尾声;乐观-悲观;喜剧-悲剧;天-地; 有些词可以有多个反义词 在同一个意义上有若干个反义词 老(年长): 瘦(脂肪少): 好(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 在不同的意义上有不同的反义词 【老】 【黑】
义素分析法语义场

义素分析法语义场义素分析法是一种将词语拆成有意义的最小单位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汉语中,常用的义素有音、形、义、格四类。
其中音义素是由特定的音节组成,用来表示词语路径或部分意义,如“母”、“父”等。
形义素则是表示词语的形态和意义的形素,如“山”、“口”等。
义义素则是用来表示词语的义项、意义的最小单位,如“金”、“眼”等。
格义素则是用来表示词语的语法意义和词类的,如“名”、“形”等。
以“家居”为例,通过义素分析法可以将其拆解为“家”、“居”两个义义素。
其中“家”的语义为家庭、住宅,而“居”的语义为居住、住宿。
通过对义义素的组合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家居”的整体意义为家中的居住环境和装修等方面。
以“家居”为例,其所属的语义场为“居住环境、装修”。
在这个语义场中,相关的词语如“住宅”、“室内装饰”等,它们具有相似的意义和用途,可以相互印证、解释和补充。
语义场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词语。
通过了解一个词语所属的语义场,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它的意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在写作中使用相关的词语来表达更精准的意思。
除了在语言教学和词汇学方面,义素分析法和语义场也在文本处理、信息提取等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大规模文本的义素分析,可以构建出多个词语之间的关联网络,从而实现文本的自动处理和理解。
总之,义素分析法和语义场是基于语义的词语分析方法,通过对词语内在意义和组成结构的分析,揭示词语的构词规律和语义特征。
它们在语言教学、词汇学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义素分析法

三、义素分析法的得与失相对于传统的词义构成分析法,义素分析法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义素分析将触角伸到了词义的微观世界,破天荒地发现了词义的下义单位——义素,从而在追求词义分析的精细化、科学性的方向上迈出了极为坚实、极为可喜的一步,为词义的分析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2、义素分析法克服了词义构成分析法存在的描写笼统、不够严密等弊端,使词义包含的各种区别于其他词义的特征纤毫毕现。
我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词义内部由义素构成的各种景象,并如此从容、淮确地分析、描写词义。
3、义素分析使我们对各种词义现象,诸如多义现象,同义现象、反义现象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时甚至是全新的认识。
正是依赖于义素分析,我们才得以发现,在多义现象中,引申义往往是“对母义一个或几个义素的变换、延伸”(参见第九章第一节);也正是依赖于义素分析,我们对同义现象和反义现象才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们实际上是同类现象。
(参见第八章第二节“二”)。
4、词义的搭配组合一直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义素分析虽然不能解决其中的所有问题,但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词义组合的规律,更准确、清楚、令人信服地解释词义组合中的一些现象是大有稗益的。
如“暗杀青蛙”,我们原本只膘肪地觉得这个组合不能成立,“暗杀”同“青蛙”不可以搭配,属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引进义素分析之后,我们才知道,“暗杀”要求它所带的宾语必须具有“人”这个义素,而“青蛙”不具备这个义素。
所以不能组合(参见第十四章)。
某市市民被刺杀了当然,我们也得指出,义素分析同样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1、最小语义子场的确定问题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虽然可以参照事物的分类,但那毕竟只能是“参考”,并不就是现成的语义场。
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供操作、简单实用的确定最小语义子场的规则或方法。
而正如我们在前面就已指出的,语义场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义素分析的准确与否。
同时,比较分析找出义素的过程,也并非无懈可击,同样的语义场,不同的人可能会分析出不同的义素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下面各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1.名词a.毛笔铅笔圆珠笔钢笔粉笔毛笔:[+书写用具]、[+笔头用毛制成]、[+用墨汁书写]铅笔:[+书写用具]、[+笔心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制成]、[+用笔心材料书写]圆珠笔:[+书写用具]、[+笔尖是小圆钢珠]、[+用油墨书写]钢笔:[+书写用具]、[+笔头用金属制成]、[+用墨水书写]粉笔:[+书写用具]、[+笔身用白垩、熟石膏粉等制成]、[+用笔身材料书写](注:为了简明,每词只注出具有的义素。
不具备的义素一对比便知。
)b.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哥哥:[+同胞]、[+年长]、[+男性]弟弟:[+同胞]、[-年长]、[+男性]姐姐:[+同胞]、[+年长]、[-男性]妹妹:[+同胞]、[-年长]、[-男性]2.动词动词的义素结构模式可概括为{动词}=[主体、方式、动作、客体、结果]。
试分析下列各组动词的义素结构模式。
a.切砍剁削{切}=[+用刀、+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块状或片状]{砍}=[+用刀斧、+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块状]{剁}=[+用刀斧、+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小块或碎末状]{削}=[+用刀、+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表层、+成片状]b.坐蹲站{坐}=[+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蹲}=[+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站}=[+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c.走跑跳{走}=[+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跑}=[+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跳}=[+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3.形容词请用义素分析法对下列词的词义进行辨析和描写。
优秀优良优异良好优秀:[+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2]优良:[+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1]优异:[+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3]良好:[+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0](注:程度0表示基础级,1、2、3表示程度渐高。
)•第七章语用•语用,即语言的使用。
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符号学(semiotics)的一个部门。
它研究语言符号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研究人们怎样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交际。
它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探讨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出现的种种现象及其规律。
•第一节语用要素一、语用要素概说•一次言语交际,必须具备以下要素:发话人(sender)、受话人(receiver)、话语(discourse)、语境(context)。
•发话人是言语行为的主体,受话人是言语行为的客体,话语是联系主、客体的媒介,语境是言语行为存在的环境。
•我们理解的语境是:与言语行为密切相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构成的交际环境。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言辞语境:前后词、前后语、上下段等。
•(2)情景语境:交际时的具体情景因素构成的语境,如时间、地点、场合、受众(如人数多少)等。
•(3)社会语境:言语交际双方具有的社会人文因素所构成的语境,如地位、职业、性别、年龄、信仰、情绪、修养等。
•第二节语用行为一、什么是语用行为•语用行为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也叫言语行为(speech act)。
如问“这书是不是你的?”你可以用点头这种身体行为表示肯定回答,也可以用“是的。
”这种言语行为进行回答,两者是等价的。
因此,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也是人类重要的行为。
二、语用行为的类型•语用行为根据是否只传递信息可以分为述事行为和做事行为,做事行为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又可分为成事行为和非成事行为。
•1. 述事行为•述事行为只叙述一件客观存在的事情,主要是传递他人的行为信息,使用者不对信息内容做出相应的其他行为。
如新闻播音员和口头传话者使用语言的行为就是述事行为。
再如,班长告诉同学们:“老师说明天开运动会”。
多使用陈述句。
•2. 做事行为•做事行为是既要传递信息,又要完成其他交际任务的行为。
•“我宣布:运动会开幕!是宣告性做事行为;•“今天星期几?”是询问性做事行为;•“我认为这样做不好。
是评价性做事行为;•“咱们明天再谈吧。
”是祈使性做事行为;•“我保证完成任务!”是表态性做事行为;•“祝你生日快乐!”是表情性做事行为。
•3. 成事行为•成事行为是做事行为的一种,指让听话人产生了结果的或者反应的做事行为。
•如“看,月蚀!”是祈使性做事行为,对方听后会往天上看,就变成成事行为。
•第三节言语交际原则一、关于言语交际原则的探讨(一)合作原则•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给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讲座所做的演讲中,提出了要求交谈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格氏的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四个内容。
为了明确,中国语言学界一般称为“质真、适量、关联、方式”四项准则。
•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A.量的准则:努力使你说的话信息适量。
•a)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B.质的准则: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所说的话是相关的。
•D.方式准则: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
•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练(避免啰嗦);•d)有条理。
(二)礼貌原则•1983年,英国著名学者利奇(G.N.Leech)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A.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a)尽量少让别人吃亏:•b)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B.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a)尽量少使自己得益;•b)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C.赞誉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损。
•a)尽量少贬低别人;•b)尽量多赞誉别人。
•D.谦虚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a)尽量少赞誉自己;•b)尽量多贬低自己。
•E.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a)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b)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F.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a)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b)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礼貌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利人损己,扬人抑己,一致和谐。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侧重于言语表达从内容到形式的理性层面,利奇的礼貌原则着眼于言语交际的情感和态度,前者属于“真”的范畴,后者属于“善”的范畴。
(三)安全原则•要求说话不要危及双方的安全,选择最安全的表达方式。
•(1)避免敏感的话题;•(2)避免有损对方面子的话题;•(3)避免危及对方生命安全的说法。
•(4)保护己方的安全。
(四)美感原则•要求说出的话优美动听,容易接受,容易产生信息刺激。
•(1)要生动形象。
•(2)要幽默风趣。
•(3)要新颖独特。
•(4)要适宜得体。
(五)“真、善、美”三原则•综合各家观点,我们提出“真、善、美”三原则。
•A.真的原则:尽量使说出的话内容真实,形式简明;听言求真。
•a)质真准则:努力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相信对方的话是真实的。
•b)适量准则:努力使话语包含的信息量不多出也不少给;相信对方的话是适量的。
•c)简明准则:努力使话语简洁明晰;相信对方的话是简明的。
•d)关联准则:努力使自己的话跟对方的话关联,跟话题关联,自己的话前后关联;相信对方的话前后关联,跟话题关联,答话跟对方的话互相关联。
•B.善的原则:尽量损己利人,多考虑对方;以善解人。
•a)扬人准则:努力抬高对方,让对方多得益;相信对方是在善意地赞誉自己。
•b)抑己准则:努力贬低自己,让自己多吃亏;相信对方是在真诚地谦虚。
•c)同情准则:努力多考虑对方,关心对方,减少分歧;相信对方的友善出自真心,心存感激。
•d)安全准则:努力不说敏感的话题或令人反感的话;相信对方的安全考虑是必要的。
•C.美的原则:尽量使话语优美动听,富于美感;审美取意。
•a)中听准则:努力使声音悦耳中听;悦中听音。
•b)生动准则:努力使话语生动形象;象中取意。
•c)幽默准则:努力使话语幽默风趣;乐中取意。
•d)得体准则:努力使话语适度得体;赏中取意。
二、言语交际原则的运用•1.“真”原则的运用•质真和适量是对言语内容的要求,简明和关联是对言语形式的要求。
•讲真话•要适量•要简明•有关联•2.“善”原则的运用•扬人切实有度•抑己谦虚有节•同情出于诚意•安全常记在心•3.“美”原则的运用•优美动听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适度得体•第四节语用策略•语用策略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间接地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的方法和技巧。
一、艺术修辞策略•采用艺术语言或各种修辞手段,以取得最佳效果。
•一次国共谈判,双方争论激烈,国方提出一条意见,共方反驳一条。
最后,国方一个代表急了,说道:“跟你们讲话,简直是对牛弹琴!”共方代表周恩来立即反唇相讥:“对!牛弹琴!”•利用了别解,四两拨千斤。
二、诙谐幽默策略•幽默就是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它的效果应该是引人发笑,但笑过之后有所思索,有所启迪。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
”幽默是人际关系良好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融洽关系,摆脱尴尬。
交际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助你成功,帮你度过难关。
•幽默的构成方式:•(1)岔误法。
语言的逻辑发展不按常规进行,将听众引入理解误区,结果出人意料。
•(2)对比法。
利用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际、愿望与结果等方面强烈的不协调,形成强烈反差而产生幽默。
•(3)错位法。
一事物的出现、存在总是和周围环境相伴的,一旦换个环境,可能不和谐,会导致幽默。
(4)谬推法。
为了还击对方,利用对方的逻辑进行荒谬的推理,产生可笑的结果,达到还击的目的。
(5)曲解法。
针对某点作有意的歪曲理解,以造成幽默。
(6)双关法。
利用同音词或多义词,一语关涉两方面,看似甲,实指乙。
(7)夸张法。
为了突出某种特征,故意往大里或小处夸。
三、委婉模糊策略•1.委婉含蓄•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用含蓄的话语点出。
•古今关于“死”的说法。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作家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