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是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出版的图书。

其中,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首先介绍了词汇和词义,包括词和词汇、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构成等内容;其次,介绍了词义的各种关系,包括一词多义、同义词、反义词等;再次,介绍了句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包括句子的意义、句子的语义结构、句义和词义的关系等;最后,介绍了语用,包括语境、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句子的语用意义、话题和说明、焦点和预设等内容。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语言中词汇和词义的关系,以及句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同时也介绍了语境和语用对词义和句子意义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
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女人:女性的成年人。
(1)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 对象的词语
(2)语义特征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 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 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
最小语义场的确定可参考有关对象 的分类,在许多情况下,最小语义场与 某一对象的最小类别相应。例如:
1、词语搭配受语法规则的制约 2、词语搭配受语义条件限制 3、词语搭配受每个语言的词义系统限
制 4、词语搭配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5、词语搭配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
和修辞效果
李老师看到了王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 李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头猪,这头猪也看到李 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块石头。
她姐姐是一个单身汉。(×) 她:[第三人称][女性] 单身汉: [-女性]……
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意义。 1、词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结成的关系
(1)词汇意义 (2)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关系意义 (3)句式意义 2、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态度。 (语气意义)
(二)语用意义
句义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 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的外 部因素。
二、词语的搭配
正确的词语搭配是使句子有意义的基本 条件。
请把门关上!
预设:门是开着的。
说话者具有支使听话者的条件。
说话者知道听话者有能力做这件
事。
(2)预设的语用特征 1. 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的真实性是包含该预设的语
句合适(真实有效)的前提条件。 2.其次,预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
信息。 3.预设具有可取消性。
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预设:我有妻子。 如果我有妻子,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无馅]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有馅]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1、关于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是基于词义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还可以分析成更小的一束语义特征的假设, 参照音位分析的方法,从词义中分析出来 的最小语义成分。用于比较词义间的共性 和差异 语义特征没有语音形式,是纯语义单位。 语义特征用大写和二分的标记。以突出超 越具体语言的中词汇的一般性。

2、语义特征的表示方法
4、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多义词是一个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一词 多义。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的不同的一组词, 词义之间没有联系。只是偶尔同音罢了。 例如汉语里“花钱”的“花”和“花朵”的 “花”,“分别”的“别”和表示否定的“别”。 英语里nail的意义可以是“钉子”,也可以是“指 甲”;sense的意义可以是“感觉”,也可以是 “意义”。 同音词在词典中分别出条,用不同的角标标出, 以示是不同的词。

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是词义的各种关系中最 值得重视的关系


同义反义是辨证的统一。同中有异,异寓于同。 Many和much在表示的内容上是同一,而在搭配 上则是对立。 果断和武断,在词所概括现象的特点上是同,在 主观态度上则是异。随意同义词中包含了反义的 因素,反义词中包含了同义的因素。 有些成对的词,如果不限于理性意义,说它们是 同义词也可以,说它们是反义词也可以。
3、词义引申的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申大体可以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 隐喻建立在两类现实现象的相似性联系上,二者 是一种比喻关系,如俄语的зелёный,汉语的 “窟窿”,英语的eye。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 要方式。 转喻的基础是建立在两类现实的相关性联系上, 这种联系因在人们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 而可以用假现象指称乙现象,二者是一种借代关 系。如英语里的pen,汉语的“兵”,“导 演”“裁判”等,俄语的язык 是舌头,用来指语 言。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思维导图)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思维导图)

两个意义基本相同,但还有差 别的同义词的差别体现在:
理性意义方面:两个同义词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 有所不同,如:交换—礼物、意见;交流—思想、 文化,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few修饰可数名词,
附加色彩方面:
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励——怂恿 风格色彩不同,如口语—书面语:生日—诞辰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如:大—小、多—少。
三、反义关系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在同一个范围中的反义,如:黑、白属于颜色范围的反义,多、少属于数量范围的反义。这种 反义关系里往往可以加入别的成员,如:大、小中可以有“中”,热、冷中有“温、凉”。
非此即彼的反义,如男—女,正—反、整体—局部。这种反义关系里不能加入别的成员。
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p.135
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
同义词中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因为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 微差别,在“大同”中显出“小异”来,而这“小异”往往反映着同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
四、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言内意外: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喻等,都很注 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言内意 外”来概括。
“言不尽意”与“言内意外”的关系:言内意外包括言不尽意,言内意外既是消 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言不尽意的消极结果就是使人们不得不言内意外),也 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有了言不尽意,人们往往利用言内意外进行积极 的语言表达,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

语义和语用

语义和语用
言内行为: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言外行为: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
言后行为:说话人的话语所达到的结果。
主事: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如(2)中的“花”“眼睛”和“冰”。
致事: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如(3)中的惨案。
作为人类经验映像的句子,还可以有一些外围的语义角色,这些角色是句子可选但并非必须的成分,包括:工具、方所、时间。
工具: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或材料,如“小王用钥匙开门、小李用萝卜刻个飞鸟”中的“钥匙”“萝卜”
四、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
(一)蕴涵
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即设有A,B两人个句子,如果:(1)句子A为真,句子B一定为真。(2)句子B为假,句子A一定为假。(3)句子A为假,句子B可真可假,那么A句义蕴涵B句义。如:
A B
(上位)李明买了猕猴桃。李明买了水果。(下位)
A B
他哥哥昨天回来了。→他有哥哥。
我的英语书借给他了。→我有英语书。
他不是好学生。→他是学生。
绝对预设:既做为句子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又作为句子的预设,这种“一身二任”的预设,叫做绝对预设。纯粹作为其他被表述的事态的前提条件的那些预设,称为相对预设。
【注意:有的只有绝对预设,而没有相对预设。如“他不是个好学生。”的预设“他是个学生”,是绝对预设,这句话无相对预设。】
第四节语用
一、语境与语境义
1、语境及语言环境,内容可三分:
物理语境——说话者、受话者、说话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话语语境——一个连续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语言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涉及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即语言符号以及符号的组合与现实世界、人类经验的关系。

——语义学(词义、句义)二、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即涉及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说话者的关系。

——语用学第一节词汇一、词汇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2、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增删改动或改变词序)和意义的整体性。

3、分类: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04)(08)1、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高的词,为全民所理解。

基本词汇所标记的概念,大多是与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其特点是: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是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其特点是:开放性、非稳固性、非普遍性、非能产性。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

社会的变化发展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1)派生关系:一般词汇中的词多是由基本词汇中的词派生的。

(2)转化关系:一方面,一般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与人类社会日益密切变成基本词汇;另一方面,基本词汇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其所指示的现象或概念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不再密切从而退出一般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

4、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意义:(1)研究语言的历史: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基本词汇是判定亲属语言的重要依据,区分二者,有利于探索词汇及语言的发展。

(2)有利于进行语文教学: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中大量的词语都是以基本词汇为材料构成的,学习一种语言,应首先学习它的基本词汇,牢固掌握基本词汇就等于掌握了整个词汇的主干。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上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 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
树—松树、柳树、杨树、槐树 2.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是可以有层次的 植物—树—杨树—白杨树 3.语言中词义的上下位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上位义相
当于逻辑上的种概念,下位义相当于逻辑上的属概念。但又不完全 等同于逻辑的种属关系,因为不同语言中有哪些上下位词是不同的
1.单义词与多义词 “猫”、“羊”、“椅子” “月”:“月亮”、“像月亮形状的”、“时间单位”等
2.本义、派生义、中心义 手:人体上肢手腕以上的部分 本义与中心义相同
脚:本义是“小腿”,中心义是“人体下肢踝骨以下的部分” 3.词义派生的条件
окно 4.词义派生的途径 5.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整理ppt 7
有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 大—中—小 有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
正—反 一个词往往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
失败(胜利、成功)
整理ppt 9
二、词义的各种关系
❖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Leabharlann :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1.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下位义比
[ADULT] [ADULT] [NON-ADULT] [NON-ADULT]
[HUMAN] [HUMAN] [HUMAN] [HUMAN]
woman man boy girl
哥哥 弟弟 姐姐 妹妹
brother sister
[+FEMALE] [-FEMALE] [-FEMALE] [+FEMALE]
对于句子语义结构的研究,一般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1)位于“谓词-体词”语义关系中的名词性成分称之为“语义角色” 2)不同的语义角色可能需要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的名词来担任,比如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特点:1. 全民常用;2. 稳固性;3. 构词能力强。

(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

“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任何词都是在概括。

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

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

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

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如“短”的本意是长度不够,由此引申出“欠缺”意义, “薄”的本义是厚度不够,引申出“不够浓”“不够肥沃” 的意义。 计算机有病毒了。——具体——抽象;山脚 滑铁卢;艳照门; Love is a journey. 人生是一场永远没有终点的长跑。 生活是一杯白开水。 音乐是泉水、是惊涛、是……



概括性包括: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具有一般性: 一般性指的是在词义的概括过程中把特殊的、复杂的东 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 关于词义的一般性要注意三点: 1、强调词义具有一般性,并不否认语言有必要手段表达 人们对具体事物的特殊性的认识。 2、在某一具体词的词义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内,有典型的 样本和非典型的样本之分。 3、词义的概括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概括成了一般的、 简单的东西,在复合词表示的意义中看得更清楚。如:谢 幕:演出闭幕后观众鼓掌时,演员站在台前向观众敬礼, 答谢观众的盛意。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3、词的多义关系和同义关系之间有纠缠。语言中多义词 的各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同义关系。 如“老”可以和“死”、“陈旧”、“火候大”、“长 久”等构成同义词。 4、同义词意义的细微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惯。
例如“爱护”和“爱戴”。 前者可用于“上对下”和“下对上”或其他无生 命的对象,后者只能用于“下对上”而且不能用 于无生命的对象。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等义词在语言中大多不能长期存在, 因为语言的 经济性原则 排斥可有可无、重复的东 西。 语言系统对等义词有两种调整办法, 一是使等义词发生分化,使之产生细微的意义 差别,例如“大夫”多用于口语,“医生”多用于 书面语; 二是淘汰一个,保留一个,例如: 现在多用“水泥”而不用“水门汀”。
大小、高低、胖瘦、漂亮、豪华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对具体语言社团而言具有全民性
虽然语言社团中的人有年龄、性别、阶层、
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差异,但只要他们使用的 是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项意义,这些意义互有联系,多义 词中最初产生的那项意义叫本义,在本义的基 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多义词多项意 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 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 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 “日”大还是“月”大?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词的象征意义: 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关。


如:左右(right and left);Mr./Miss Right;have two left hands;a left-hand marriage; dog,龟、鹤、鸳鸯、猫头鹰等 词的象征意义也可能和某一历史事件相关。 如:滑铁卢;水门事件等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2、词义可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 以现实现象作为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 的词义,称为词的理性意义,对于同样的现实 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 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 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叫附加色 彩意义。 词的附加色彩意义包括:词的感情色彩;词的 语体色彩;词的象征意义

A 工具—劳动者: “笔杆子”指“写作者” 材料—产品: “红高粱”指“酒” C 地名—产品: “茅台”指“茅台镇”,又可以指此地出产的“茅台酒”。 D 地点—机构: 中南海 E 部分—整体: 花白胡子 F 特征—本体: 如:铁窗,布衣,乌纱帽 B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 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 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 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 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火起,口角流水。有人叫她 “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 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 “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 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第三节 句义

词语的搭配虽然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存在的关 系,但在实际运用还要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

例如,汉语的量词“头”用于指家畜“牛”、“驴”“羊” 等:一头牛、两头驴,但是对“马”却不能说“头”,而 要用“匹”:四匹马;对于“骡子”则既用“头”,也用 “匹”;对于骆驼,通常使用量词“只”。量词“匹”还 用于计整卷的纺织品:一匹绸子、两匹布。英语的 beautiful 、handsome都有漂亮的意思,但beautiful通常用 于形容女子,handsome在这个意义上同表示男性的名词 搭配。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换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建立 在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 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 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如兵原指兵器,现在一般指士兵,再如“蓝” 原指“靛蓝”,是一种植物,现在指兰色。 另:白领;白宫;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新的提法:反向反义
词:

诸如“买-卖”、“丈夫-妻子”、“主人 -客人”、“雇主-雇员”等。
这是反义词的一种特殊的类型,构成反义关 系的成员并不构成肯定、否定的对立,而是 表现为两个实体之间的一种反向关系。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 同义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反义词 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 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 关系。另一方面,同义词中也往往包含着反 义的因素。同义和反义这两种对立现象同中 有异,异中有同,是对立的统一。


坐具
椅子 凳子 长凳 草垫 + + + +
单人 靠背 有腿 木制
+ + + + + + + + + + -
第三节 句义
一、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
实现

语义的组合一方面要受语法规则的支配。
例如组合模式词性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汉语中限 定关系的结构一般是“形+名”的结构,而支配 关系则是“动+名”的结构。 我三个人遇见;他去了三北京。 用故意不合语法的句子造成戏谑的喜剧效果。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词义所概括 客观事物的外延有些有明确界限,有些不清楚 (事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女人、 “水”和 “酒”——树干和树梢;温水和热水;手和截肢后的 手…… “欢迎阁下在方便的时候访问我国。” “以后常来” 发现了局长所在的地方,他身边还有一位女子,最让人 难堪的是他们的衣服都没在应在的地方。 注意:模糊性并不排斥明晰性。如: 1、2、3、……;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关于同义词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等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同义词,语言中等义词大多是借 用方言词或外来词的结果。 “自行车”、“单车”和“脚踏车”
“星期”和“礼拜” “引擎”和“发动机” “番茄”和“西红柿” “麦克风”和“扩音器” “离别”—; “煎熬”—; “代替”— ;“寻找”—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2、需要把词义的“同义关系”与词义的“上下位 关系”或“包含关系”区别开来。 “上下位关系”由指称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大类事 物中某一小类的词来反映。 例如:汉语:动物 —— 鸟 —— 麻雀;喜鹊;画眉;鹦 鹉等 英语的“bird”与…… “swallow” “包含关系”由指称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一部 分的词来反映,例如:汉语的“电脑”和…… “中 央处理器” “杂志”和…… “封面”
三、词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同类事物共性的反映和认识



人:舍弃肤色、性别、年龄、地位等 牛:舍弃种类、高低、胖瘦、颜色等 树:舍弃种类、生长地、大小、高低等 专有名词:鲁迅、北京 (所有的词义都是概括的)
天堂、地域、魔鬼(虚构) 山——不同经历的人认识不同 心——古今认识不同

主观性——反映在虚构、认识和理解程度上

第三节 句义

另一方面语义的组合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制约。


先看一下北京的一个顺口溜:“吃牛奶,喝面包,夹起火 车上皮包,碰见一条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 词义是客观现实通过词的中介在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的 组合也反映客观现实中事物与事物的联系、事物对事物的 作用。如果现实中不存在这类联系,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 这种组合。不过,即使现实中存在的联系,与其相应的词 义也并不都能组合。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 稳固、有较强构词能力的特点。基本词是词汇中的核心,是 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 2、一般词汇的构成: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 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 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 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一般词汇包括新词、 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等。 二、词的词汇意义 1、掌握一种语言的,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语音形式和词 的意义联系起来。“语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关系的公 式告诉我们,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 现实现象的反映。“上帝”“天堂“鬼”“神”是对现实现 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