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国民健康调研报告

国民健康调研报告
根据国民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国民健康状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来改善国民健康。
首先,营养不良是一个主要问题。
调研显示,很多国民在日常饮食中缺乏均衡营养,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这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国民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供应量,以保证人们能够获得新鲜、营养丰富的食物。
其次,缺乏运动是另一个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长时间坐在办公室或家里,缺乏运动。
调研表明,缺乏运动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国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定期进行身体锻炼。
此外,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公共运动设施的建设,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运动场所。
最后,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调研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压力和焦虑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应对压力和焦虑的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培训,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那些面临心理问题的人群。
总结起来,根据国民健康调研报告,为了改善国民健康状况,我们需要加强营养教育、鼓励国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相应服务。
当然,这些措施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合作来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中国健康饮食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饮食调查报告中国健康饮食调查报告「篇一」一、调查背景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要求愈来愈迫切。
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1.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重建信用规范市场秩序。
也希望让青少年学习并掌握食物与营养,食品与健康等知识,从小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时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形成“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2.时间:7月15日-------8月1日3.地点:三信超市,银座商城,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
4.对象:食品安全。
5.方式:实地调查,上网调查。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1.过程:(实地调查)(1)三信超市我们小组去了三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7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0%,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6%。
(2)银座商城在银座商城,我们的组员调查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8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6%,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6%。
(3)学校附近的小店而在学校附近的小店,我们惊讶地发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7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摊在街旁的地摊上,我们惊呆了。
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5%,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10%。
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了解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和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健康调查。
本报告将对这项调查的结果进行详细叙述,并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采用了调查报告的格式。
I.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情况和医疗资源利用情况等,以期为制定健康政策和改善公众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II.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城乡居民。
我们共发放了10000份问卷,并获得了9487份有效回收问卷。
数据收集和处理使用了专业的统计软件,并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III. 调查结果1. 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一般。
约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人表示存在睡眠问题、消化系统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等。
此外,老年人和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而年轻人和农村居民则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问题。
2. 饮食习惯调查发现,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够均衡,存在着过多摄入盐分和油脂的问题。
大多数人在日常饮食中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导致了维生素和纤维素的不足。
此外,快餐和加工食品的消费呈现上升趋势,而传统的粗粮和均衡饮食习惯逐渐被忽视。
3. 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体育锻炼情况普遍较差。
仅有30%的被调查者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而多数人表示缺乏时间和兴趣。
此外,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参与度较低,需要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
4. 医疗资源利用情况中国人民对医疗资源的利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
城市居民普遍享有较好的医疗资源,但农村居民则面临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此外,调查还发现一部分人存在滥用药物和过度就医的现象,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IV. 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2. 加强体育锻炼的推广,建立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健身活动机制,提高人们的运动参与度;3. 加强基层医疗资源建设和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就医便利性;4. 加强对药物滥用和过度就医现象的管理,推广合理用药和健康就医观念。
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解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关问题,我国政府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健康调查。
该调查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从而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存在一些亮点,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也有所增强。
其次,大部分人的基本健康状况良好。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没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这说明了我国在基本医疗保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肥胖率和超重率的上升趋势明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不断变化,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导致肥胖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这些问题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改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控,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此外,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其次,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
此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揭示了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肥胖率上升和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挑战。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全文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保持人民的健康非常重要。
为了了解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一项全面的健康调查。
本报告总结了该调查的结果,并讨论了其中的一些关键发现。
2. 调查方法该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覆盖了中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调查包括了人口统计学信息的收集,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标。
3. 健康状况总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超过80%的受访者报告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或很好。
然而,调查也发现一些问题。
例如,超过50%的受访者报告他们经常感到压力过大,而近30%的受访者报告他们每天都感到焦虑或抑郁。
此外,近40%的受访者报告他们有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4.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调查结果还显示,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那些每天坚持锻炼的人更有可能报告身体健康良好。
此外,调查还发现,吸烟和酗酒是一些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超过30%的受访者报告他们吸烟,而近20%的受访者报告他们每周至少有一次酗酒的行为。
5.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基于调查结果,健康教育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显示,只有不到50%的受访者有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知识。
此外,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知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6. 政府和社会的角色政府和社会的参与对于改善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此外,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可以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和项目,提供健康咨询和支持服务。
7.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的健康调查报告揭示了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
虽然大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如压力、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
改善生活方式和加强健康教育被认为是改善中国人民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政府和社会的参与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述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调查目的与方法 (4)1.3 报告结构与主要内容 (5)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6)2.1 调查问卷设计 (7)2.1.1 基本信息收集 (8)2.1.2 健康状况自评 (9)2.1.3 生活习惯与健康观念 (10)2.1.4 家庭与社会支持 (11)2.2 样本选择与分布 (13)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14)三、调查结果概述 (15)3.1 健康总体状况 (16)3.2 各年龄段健康差异 (17)3.3 性别与健康状况 (18)3.4 地域与健康状况 (20)四、主要健康问题分析 (21)4.1 心血管疾病 (23)4.2 呼吸系统疾病 (24)4.3 消化系统疾病 (25)4.4 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 (26)4.5 其他常见健康问题 (28)五、健康影响因素探讨 (29)5.1 生活方式因素 (31)5.1.1 饮食习惯 (32)5.1.2 运动情况 (34)5.1.3 睡眠质量 (35)5.2 社会经济因素 (36)5.2.1 收入水平 (37)5.2.2 教育程度 (39)5.2.3 工作环境与压力 (40)5.3 医疗卫生因素 (41)5.3.1 医疗资源分布 (42)5.3.2 医疗保险覆盖 (43)5.3.3 健康教育与宣传 (44)六、健康建议与对策 (46)6.1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47)6.1.1 均衡饮食 (49)6.1.2 规律运动 (50)6.1.3 充足睡眠 (52)6.2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 (53)6.2.1 增加医疗资源 (54)6.2.2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55)6.2.3 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 (57)6.3 促进社会支持与互助 (58)6.3.1 家庭支持 (59)6.3.2 社区支持 (61)6.3.3 网络支持 (62)七、结论与展望 (63)7.1 调查主要发现 (64)7.2 存在问题与挑战 (65)7.3 未来研究方向 (67)一、内容概述调查内容及方法:介绍此次调查所涉及的主要健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慢性疾病患病率(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精神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如饮食结构、运动量、睡眠质量等)、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等。
2023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2023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引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2023年中国民众的健康状况。
本报告基于大规模的调查数据,通过对参与者的健康习惯、疾病患病率、医疗资源利用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并促进公众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各个省、市、县,共计调查了1万名居民。
调查内容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疾病患病情况、医疗保健行为等多个方面,为对中国民众的健康进行全面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结果1. 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2023年中国民众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约65%的受访者自评为健康或较健康,仅约10%的受访者自评为不健康。
然而,与此同时,约有30%的受访者表示存在一些慢性疾病或健康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是高血压和糖尿病。
2.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发现,中国民众整体的生活习惯较为理想。
约80%的受访者每周坚持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约75%的受访者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
然而,约60%的受访者存在吸烟或饮酒等不良习惯,这需要进一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干预。
3. 疾病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民众普遍存在一些常见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约有1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被诊断过高血压或糖尿病。
此外,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患病率。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疾病预防和管理方面仍需加强工作,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4. 医疗保健行为对于医疗保健行为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在发病时会主动就医,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存在滥用抗生素、过度就医等问题。
尽管我国的医疗资源逐渐得到改善,但我们依然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医学知识宣传,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公平性。
结论综上所述,2023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需改善的问题。
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和引导公众的生活习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国城市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健康调查报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各省市选择了25个代表性城市,涵盖了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的城市。
我们设立了500个样本点,每个样本点调查了100户家庭,共计50000个家庭。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个人信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情况、慢性病患病率等。
二、调查结果1. 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约60%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或较好,约25%的人认为一般,约15%的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差。
2. 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普遍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问题。
近70%的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的比例高达50%。
另外,长时间的久坐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3. 饮食习惯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过大,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偏低。
约60%的人每日摄入的蔬菜和水果不足标准量。
4. 慢性病患病率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慢性病类型。
大约30%的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患病率更高。
三、影响因素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城市居民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睡眠不足、体力消耗过大,增加患病风险。
2. 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均衡,增加慢性病患病的风险。
3. 缺乏体育锻炼: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肌肉无力、体能下降,容易引发慢性疾病。
四、改善建议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人的膳食经验中国健康调查的核心是中国农村膳食的性质。
美国人大约有15%-16%的总热量摄入来自于蛋白质,其中80%来自于动物性食物。
而在中国只有9%-10%的总热量来自于蛋白质,而且其中只有10%来自于动物性食品。
中国和美国的膳食结构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实际上,对于一个体重77千克的美国成年男性来说,其每天摄入的热量大约为2400卡,对于一个77千克的中国农村成年男性来说,其每天热量摄入约为3000卡。
)上表中各类营养素的比例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国人摄入的总热量要高得多,但是蛋白质、脂肪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则少得多,纤维和铁的摄入量比美国人高得多。
这些差别都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模式大相径庭,但在中国内部各人群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研究膳食和健康的关系时,找出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例如一系列数值的差异)是非常关键的。
举例来说,各县平均血液胆固醇水平,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相差大约是2倍,而血液中的β-胡萝卜素的水平最高与最低水平相差9倍,血脂相差3倍,脂肪摄入相差6倍,纤维摄入相差5倍。
中国农村疾病分组富贵病(营养过剩)癌症(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儿童脑癌,胃癌,肝癌),糖尿病,冠状动脉心脏病贫困病(营养不良以及卫生条件差)肺炎,肠梗阻,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疾病,肺结核,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非糖尿病的各种代谢功能障碍和内分泌病,与怀孕有关的各种疾病及其他疾病显示:任何一种疾病,均与同组内的其他疾病有联系,而与另外一组疾病无联系。
在中国农村,肺炎发病率很高的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不高,但是这些地区的寄生虫疾病的发病率会比较高。
导致多数西方人死亡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也是乳腺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
在中国某些农村和县城,富贵病发病率比较低,而有些地方的发病率则比较高。
这种差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么?血液胆固醇含量和疾病的关系我们比较了各县西方病的发病情况,以及膳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让我们惊讶的是,我们发现西方病的一种最强的预测因子是:血液胆固醇水平Ⅲ。
胆固醇分为两大类。
膳食胆固醇来自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是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一样。
这种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
第二种胆固醇被称为血液总胆固醇水平,简称为血液胆固醇。
尽管从化学角度上说,血液胆固醇和膳食的胆固醇,其成分是相同的,但是它们所代表的并不是同样的东西。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脂肪,膳食脂肪是指你从饮食中摄入的脂肪,如炸薯条中的油脂,而身体内的脂肪是你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你早晨抹在土司上的油脂是两回事(如黄油或是奶油)。
膳食中摄入的脂肪和胆固醇并不一定会转化成身体中的脂肪和血液胆固醇。
人体合成脂肪和胆固醇的生理过程非常复杂,涉及了数以百计的生化反应,原料包括几十种不同的营养物质。
因为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所以你从膳食中摄入大量脂肪和胆固醇对健康的影响与你本身有高血脂和高血胆固醇水平(这是医生检测的指标)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中国某些县,随着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西方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我们对这种现象感到惊奇是因为中国人的胆固醇水平比我们预期的要低得多。
中国人的血液胆固醇平均水平大约为127毫克/分升,比美国的平均水平要低近100个点(美国是215毫克/分升)。
在中国的某些地方,胆固醇水平甚至低到94毫克/分升。
在中国内陆有两组参加调查的妇女,他们的胆固醇水平甚至低到了不可思议的80毫克/分升。
如果你知道你自己的胆固醇水平的话,你就能意识到这些数值有多低了。
美国公众的胆固醇水平在170毫克/分升-290毫克/分升。
我们胆固醇的下限水平相当于中国农村人群的上限水平。
在美国人们认为,如果你血液胆固醇水平低于150毫克/分升的话,你的身体就是有问题的。
按照这个说法推测的话,大约85%的中国农村居民的身体都有问题。
但是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即使低到按照西方标准认为不够“安全”的水平——意味着心脏病、癌症和其他西方病的发病率会比较低。
除了《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没有人认为在胆固醇水平和某个疾病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联。
我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实验结果!当血液胆固醇水平从170毫克/分升下降到90毫克/分升的时候,肝癌Ⅱ、直肠癌Ⅰ、结肠癌Ⅱ、男性肺癌Ⅰ、女性肺癌、乳腺癌、儿童白血病、成年白血病Ⅰ、成年脑癌Ⅰ、儿童脑癌、胃癌以及食管(咽)癌的发病率都显著下降了。
如果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太高的话,应该注意自己的心脏;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还应该注意癌症的发病危险。
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好几种,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传统上认为低密度脂蛋白是“坏的”的,而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
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看,中国人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按照西方标准来看也是非常低的。
我们的发现说明中国人血液中的低胆固醇水平(甚至低于170毫克/分升)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你现在设想一下,如果某个国家居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比中国的平均值水平要高得多,那么这些在中国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如心脏病或肿瘤就会在这个国家比较流行,甚至成为主要的致死原因。
这个假想的社会就是我们现在的西方社会。
当然,这是西方社会的真实写照。
我想用两项当年研究时的数据来说明这一点。
当时,冠状动脉心脏病在美国男性中的发病率比中国农村男性的发病率高17倍13,而美国成年女性的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中国农村女性的发病率高5倍。
在中国西南的四川和贵州两省,冠状动脉心脏病(CHD)的发病率更是惊人的低。
在三年的观察期内(1973-1975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研究对象死于CHD。
而在贵州,样本量是24万6千名男性;在四川,我们的样本量是18万1千名女性14。
我们公开这些低胆固醇数据以后,我请教了三位非常知名的心脏病研究学者和医生。
请他们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出发做出评论。
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还没有发现哪位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低于150毫克/分升时,会死于冠状动脉疾病。
血液胆固醇水平与膳食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确定是发病危险的重要指征之一。
那么现在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食物是怎样影响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呢?简单讲,动物的食品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摄入植物性食物的营养素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下降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些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的研究成果表明,摄入动物的蛋白质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15-18。
饱和脂肪以及膳食胆固醇也可以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但是它们的效果没摄入动物蛋白质那么明显。
相反,植物的食物中几乎不含有胆固醇,而且还能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体内的胆固醇水平。
这些发现与我们在中国健康调查中得到的结论是相吻合的。
与血液胆固醇水平有关的食物肉制品Ⅰ,牛奶,蛋类,鱼Ⅰ-Ⅱ,脂肪Ⅰ和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植物的食品和营养素(包括植物蛋白Ⅰ,膳食纤维Ⅱ,纤维素Ⅱ,半纤维素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植物性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B2,B3)Ⅰ,豆类,蔬菜,水果,胡萝卜,马铃薯和其他谷类)摄入量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疾病发病危险与血液胆固醇水平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非常显著的。
因为在中国,按照美国的标准来看,血液胆固醇的水平和动物食品的摄入水平都是很低的。
我们研究了膳食对各种不同类型血液胆固醇的影响,结果证明膳食对各种胆固醇水平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
动物蛋白的摄入会导致“坏的”胆固醇水平升高,而摄入植物蛋白则与这种胆固醇水平的下降紧密关联。
如果你看医生的时候,问医生哪些膳食因素会影响胆固醇水平?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饱和脂肪酸以及膳食胆固醇。
近几十年,会告诉你大豆或高纤维麦麸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但是很少会有人会告诉你摄入动物蛋白质与血液胆固醇水平之间的关系。
脂肪和乳腺癌有些资深的研究人员也建议说,将脂肪摄入量控制在30%以内并没有必要,摄入正确的脂肪种类才是关键。
30%的脂肪摄入量变成了一条标志性的界线,尽管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是个关键的阈值。
食品脂肪的热量百分比黄油100% 麦当劳双层芝士汉堡包67% 全脂牛奶64% 火腿61% 热狗54% 大豆42% 低脂牛奶35%鸡肉26% 菠菜14% 早餐麦片8% 脱脂牛奶5% 豌豆5% 胡萝卜4% 绿豆3,5% 烤土豆(马铃薯)1%动物蛋白质摄入和脂肪摄入的相关性超过了90%,说明脂肪的摄入与动物的蛋白质摄入是高度一致的。
脂肪与癌症研究的焦点1982年国家科学院发表了一篇有关《膳食、营养和癌症》的报告,我是报告的作者之一。
这篇报告在美国营养学界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次将讨论目标放在了癌症、而不是心脏病上面。
当人从一个地区移民到另外一个地区,人们开始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之后,这些人的发病危险也开始接近当地人,这个证据意味着膳食和生活方式可能是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
这也证明遗传背景并不是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
就像上文提到的,牛津大学的理查德•佩托爵士和理查德•多尔爵士两人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在所有癌症中,大约只有2%-3%的癌症是由遗传背景所导致的。
这些国际研究和移民研究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将乳腺癌的发病率下降到几乎为零呢?解决方案似乎很明显:如果我们能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我们就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
中国农村膳食脂肪摄入(调查当时,1983年)与美国的很不同。
首先,在中国,脂肪只占热量摄入的14.5%,而在美国,脂肪占热量摄入的36%;其次,在中国农村,膳食中的脂肪几乎完全来自动物的食物。
在中国农村,膳食脂肪和动物蛋白质的相关性是非常高的,达到了70%-84%33,与其他国家平均93%的水平很接近25。
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中国健康调查和国际上的同类调查中,脂肪摄入其实只是动物食物摄入的指征之一。
因此,脂肪和乳腺癌发病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中真正体现出来的是:当摄入更多动物的食物时,乳腺癌的发病危险也在升高。
但是,在美国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选择性地增加或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时候,我们从植物的食物(薯片、薯条)和动物的食物(脱脂牛奶、精肉)中摄入的脂肪水平是不相上下的。
中国人并不像我们这样调整其中脂肪摄入的比例。
在如此低的中国膳食脂肪摄入水平上(6%-24%),我最初以为膳食脂肪和心脏病或是其他癌症的发病率之间不会有什么关联关系,就像西方社会中观察到的一样。
在美国,有些人就像我在科学界和医学界的一些同事,他们把含30%脂肪的膳食称为低脂肪膳食。
因此膳食中含有25%-30%的脂肪被认为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健康。
如果你摄入的脂肪量比这个还低的话,你的身体就会受到损害,但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令人惊奇的结果!中国农村的调查证明,当膳食脂肪含量从24%下降到6%时,乳腺癌的发病危险也降得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