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绘画艺术

合集下载

清代宫廷绘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清代宫廷绘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清代宫廷绘艺术的发展与特点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艺术创造力的时期,尤其在宫廷绘艺术的发展与特点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清代宫廷绘艺术的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清代宫廷绘艺术的起源清代宫廷绘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建立前的明朝。

明代宫廷绘艺术在程朱理学思潮的影响下,注重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情感表达,但在绘画技法和题材选择上还受到传统文人画的限制。

然而,随着金代规矩画的兴起,宫廷绘艺术开始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清代宫廷绘艺术的发展过程1. 激发了宫廷文人画的兴起:清代初期,皇帝拥有了对宫廷绘画的强烈兴趣,他们非常重视绘画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提出了“内府兴画”的口号。

因此,众多宫廷文人画家得到培养和任用,绘画艺术在宫廷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2. 清代宫廷绘画融合了多种画派:与明代注重人物形象和金代注重细腻表现不同,清代宫廷绘画融合了南宗和北宗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既注重写实的人物形象,又注重细腻的色彩表现和构图,使绘画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艺术创新与海派绘画的兴起:清代宫廷绘艺术鼓励艺术家进行创新,并吸收了海派绘画的成果。

海派绘画追求写实主义,尤其擅长描绘人物的神情和服饰细节,与宫廷绘画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清代宫廷绘艺术的发展。

三、清代宫廷绘艺术的特点1. 宫廷绘画注重细腻的笔触和色彩表现:清代宫廷绘画追求细腻、精细的表现方式,注重笔触的流畅和细节的刻画。

同时,清代宫廷绘画在色彩运用上也独具特色,通过不同的色调和对比,营造出宫廷文化独有的雅致氛围。

2. 着重表达帝王威严与人文情感:清代宫廷绘画以表达帝王的威严和权威为主题,强调皇帝的统治地位和身份象征。

同时,宫廷绘画也注重表现人文情感,通过绘画形式来表达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感悟。

3. 融合传统与现实主义:清代宫廷绘画在传承传统绘画的同时,也积极吸收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潮,注重对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的描绘。

清朝的艺术影响

清朝的艺术影响

清朝的艺术影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期间对中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朝的艺术风格自成一体,传统文化与满洲文化在这个时期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清朝的艺术影响主要表现在绘画、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多个方面。

一、绘画艺术清朝的绘画艺术受到了前朝的传统影响,同时也融入了满洲的艺术元素。

清代的绘画注重写实,追求形象的真实性和传神的表现。

清代以山水画和花鸟画最为盛行,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传达出自然山水的壮丽和雅致之美。

与此同时,清代的人物画也有了新的发展,画家们注重塑造人物的神态和气质,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二、建筑艺术清朝的建筑艺术融合了汉族和满洲的建筑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清式建筑风格。

清代建筑注重对称和布局的精致性,建筑结构严谨而富有韵律感。

传统的宫殿和庙宇建筑都采用斗拱结构,使建筑更加稳固和雄伟。

庭院的布局注重对称,同时也注重园林景观的营造,通过移步换景的设计手法,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工艺美术清朝的工艺美术发展迅速,尤以瓷器和织锦最为著名。

清代的瓷器工艺继承了宋、元、明等前朝的优秀传统,并注入了新的审美元素。

清代瓷器的花纹细致精美,釉色鲜艳,制作工艺独特,成为了当时瓷器制作的精品。

此外,清代的织锦工艺也达到了巅峰,织锦的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工艺复杂精湛,被誉为“丝织工艺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清朝的艺术影响主要体现在绘画、建筑和工艺美术等方面。

清代的艺术风格独特并充满魅力,同时也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也融合了满洲的文化元素,展现了清代艺术的独特风貌。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成为了文化遗产,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清朝的艺术与文学成就

清朝的艺术与文学成就

清朝的艺术与文学成就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8年。

在这个时期,清朝对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的艺术与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书画、诗词等方面,其独特的风格与形式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魅力。

一、戏曲精品——京剧的崛起京剧是清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风格和丰富的剧情内容而闻名。

京剧的崛起,离不开早期的曲艺形式,如宫廷音乐、皮影戏等,这些都为京剧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在乾隆朝,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演艺技巧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使得京剧成为清朝时期最受欢迎的戏曲形式之一。

二、绘画艺术的繁荣清朝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文人画为主导。

文人画的特点是以古代文人的品格与审美追求为基础,注重画家的个人情感和表达。

清朝的绘画作品大多寄托于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著名的画家如郑板桥、石涛等都在清朝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变革和活力。

三、诗词的繁荣时期清朝的诗词艺术也是值得称道的。

清朝诗人主要借鉴唐诗的传统,并加入了自己的特色。

诗词的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思想也更加开放。

著名的诗人如袁枚、纳兰性德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为清朝文学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小说文学的繁荣清朝是中国小说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四大名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清朝的小说作品强调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的丰满形象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逼真描写。

这些作品不仅寓意深刻,而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清朝的艺术与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京剧、绘画、诗词和小说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后世的艺术形式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的艺术与文学成就丰富多样,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朝宫廷绘画的艺术特点:追求繁复、精湛、优美

清朝宫廷绘画的艺术特点:追求繁复、精湛、优美

清朝宫廷绘画的艺术特点:追求繁复、精湛、优美
清朝宫廷绘画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1.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说、今人、动物、花卉等,这些题材的选择与当
时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有关。

2.画面繁复:宫廷绘画的构图繁复,图案密布,色彩多变,场景布置复杂。

这种画面处理方式体现了宫廷画家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

3.技法精湛:宫廷绘画的线条细腻、技法高超,色彩浓艳且恰到好处,富有
立体感。

这反映了宫廷画家在绘画技艺上的深厚功底。

4.画风优美:宫廷绘画以其优美的画风,脉络清晰,古朴典雅而著名。

这种
画风体现了宫廷画家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品味。

5.反映社会现实:宫廷绘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状况。

例如,一些画家通过画作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批评。

6.宫廷特色:宫廷绘画在风格和技法上都具有明显的宫廷特色,体现了皇家
气派和官方的审美标准。

这种特色在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技法处理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以上是清朝宫廷绘画在艺术上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宫廷画家在绘画艺术上的追求和成就。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清代宫廷绘画是指清朝时期在宫廷中创作的绘画作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材丰富多样清代宫廷绘画的题材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也有宫廷生活、宴会、御花园等宫廷专属的题材。

这些题材既展示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又描绘了皇帝、妃子、官员等宫廷人物的生活场景,形成了独特的宫廷绘画风格。

二、技法精湛细腻清代宫廷绘画注重细节描绘,画家们运用了各种绘画技法,如破墨、渲染、皴法等,使作品呈现出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笔触。

画家们在绘画中注重光影变化和色彩表现,使作品更加立体感和真实感。

三、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清代宫廷绘画兼收并蓄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同时也汲取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

宫廷绘画家们广泛吸收了元代、明代以及西方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绘画风格。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绘画的韵味,又融入了新的元素,使宫廷绘画更加丰富多样。

四、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清代宫廷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心的构图和丰富的色彩运用,传达出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优雅。

同时,他们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五、注重宫廷审美和政治意义清代宫廷绘画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宫廷审美和政治意义。

它既是皇帝和宫廷贵族审美品味的体现,也是政治宣传和象征的表达。

宫廷绘画以展示皇权的威严和荣耀为主题,通过绘画来宣扬皇帝的威望和统治力,强调皇帝的权威和地位。

六、强调传统价值观念清代宫廷绘画强调传统的价值观念,包括忠诚、孝道、礼仪等。

画家们通过绘画表达对忠臣、孝子、贤妃等传统美德的赞颂,弘扬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

清代宫廷绘画具有题材丰富多样、技法精湛细腻、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注重宫廷审美和政治意义、强调传统价值观念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清代宫廷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段独特而辉煌的篇章,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

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清代宫廷绘画是指清朝时期皇宫内绘制的画作,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清代宫廷绘画以皇宫为中心,主题多以宫廷生活、皇室功绩和自然风景为主。

以下将从题材、技法和风格三个方面详细解释清代宫廷绘画的特点。

一、题材丰富多样清代宫廷绘画的题材主要包括宫廷生活、皇室功绩和自然风景。

在宫廷生活方面,画家们以皇帝、皇后、宫女、太监等宫廷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展现了皇宫内的生活场景、礼仪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等。

在皇室功绩方面,画家们通过宫廷绘画来宣扬皇帝的英明决策和伟大事迹,弘扬皇室的威严和权威。

在自然风景方面,画家们以皇家园林和名胜风景为题材,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和皇家园林的宏伟景观。

二、技法精湛细腻清代宫廷绘画的技法主要受到传统绘画技法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绘画技法的一些元素。

在绘画材料方面,清代宫廷绘画多采用宣纸和绢作为画布,墨、颜料和水等作为绘画工具。

画家们运用墨、笔、色彩和线条等技法,精湛地描绘出人物、景物和场景的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逼真。

他们注重用墨和色彩的浓淡变化来表达光影效果,注重线条的精细勾勒和构图的平衡和谐,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三、风格庄重典雅清代宫廷绘画的风格以庄重典雅为主要特点。

画家们追求画面的平衡和谐,注重人物形象的庄重和气势的恢弘,体现了皇宫的威严和尊贵。

他们注重绘画的整体效果和氛围的营造,通过色彩、构图和细节的处理,使作品具有高贵、典雅和精致的艺术风格。

清代宫廷绘画还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理念,使作品更加开阔和多样化。

清代宫廷绘画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精湛细腻的技法和庄重典雅的风格。

它不仅展现了皇宫内的宫廷生活和皇室功绩,还表达了画家们对于自然风景的热爱和追求。

清代宫廷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于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清代书画艺术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清代书画艺术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清代书画艺术发展的特点和意义清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清朝建立不久,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条件都相对稳定,因此书画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清代书画艺术发展的特点和意义:艺术风格的丰富和多变、以传统为基础但不拘泥于传统、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和对后世书画艺术的影响。

一、艺术风格的丰富和多变清代书画艺术风格的丰富和多变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传统的文人画仍然是清代文化艺术的主流,但是不同于之前的宋、元、明的文人画,清代的文人画更为注重表现思想和感情,画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更多地选择写生和表现个人主张,对笔墨、色彩的运用也更加自由。

这种非极端追求技巧完美的风格,引起了不少书画爱好者的关注与热爱。

此外,清代还涌现了许多出色的工笔花鸟画家。

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以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描绘为主要特点。

清代工笔花鸟画家张大千创作的《百合图》、吴昌硕的《牡丹图》等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

二、以传统为基础但不拘泥于传统清代书画艺术在传承文化传统的同时,也不拘泥于传统,在创作中大胆创新。

清代画家黄宾虹、吴道子等人都善于借鉴西方绘画技法,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了创作中。

黄宾虹在创作中将传统写意的笔墨与近代西方的光影效果结合起来,成为台湾学派的代表人物。

这些艺术家通过融合不同时代的文化精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在清代,书画艺术已经逐渐走向了工商业化的道路,画家与市场的关系也被深刻地改变了。

画家们开始将自己的作品投放到市场上,很多画家还会在其中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印章。

这种市场化的改变虽然受到了一些文人、书法家的批判,但是对于书画艺术的发展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对后世书画艺术的影响清代的书画艺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市场的扩大,书画作品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画家们的创作理念和技艺也不断地发展与改进。

清代绘画艺术与传统风格

清代绘画艺术与传统风格

清代绘画艺术与传统风格清代绘画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

清代的绘画风格经历了从南宋至清朝期间,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从早期的刘墉和文征明的“文人画”到晚期的烟墨重彩的“工笔画”,清代绘画艺术在传统风格的探索和创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清代绘画艺术的初期,受到南宋绘画的影响,以文人画为主。

刘墉和文征明等文人画家的作品,强调笔墨的个性化和意境的表达。

他们善于运用多种线条墨迹来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意境,也是他们的绘画风格中的最显著特点。

而且,他们也在山水画领域中获得了许多成就。

到了清朝中期,绘画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钱谦益、金辅道等人为代表的“华派画”在绘画上倡导了一种清新明朗的风格,但是也加强了精细的技艺技巧。

这些画家在绘画中强调了物象的表现和写实技巧,他们在山水画中形象的再现,也被称为“立体山水”。

他们的作品加强了写实效果,形象栩栩如生的表现,成为了中国绘画历史上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格。

而到了清朝晚期,以瑞山为代表的“工笔画”,则强调了用笔墨描绘出影象美化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多种精细技艺和遣词造句讲美的艺术手段。

瑞山在山水画中的创作,比较着重于色彩的表现,强调了用烟墨、颜料和笔墨,来刻画出周围环境和物象,从而使画跃然纸上,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感受。

可以看出,清代的绘画艺术,经历了从文人画的“意境之美”到工笔画的“工巧之艺”的演变过程,表现出尤为特殊的风格和特点。

他们不仅在工笔画上、山水画中、花鸟画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在水墨画的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烟气山水”风格。

他们的绘画作品,具有意境飘逸、笔墨凝练、技艺精湛等特点,是中国绘画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

总的来说,清代绘画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并且对中国的绘画艺术影响深远。

一方面,清代绘画艺术继承和发扬了过去的传统绘画,发掘了文人雅士及民间高手的绘画才能,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绘画的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美学理论; 另一方面,清代绘画艺术在技法和表现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使中国绘画在形式上更加多元化和通过创新和创造改变了大众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初期的绘画
正统派
相对于遗民画派,清初的正统派画家们受董其昌的影响 很大,他们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点,特别注重笔墨和 纯形象的表现。他们所作并非用来描绘真实的山水风景,而 是用笔墨和线条表现半抽象的意念。
清朝初期的绘画
清初绘画艺术简述 清代绘画,擅山水人物者亦多能兼画花卉,石涛、朱耷 承明代林良、徐渭写意之长,独开蹊径。石涛的花鸟画,孤 高奇逸,其奇肆处,有静默之气在;朱耷的花鸟画笔简而动, 无犷悍之气。二家卓然而立,为清代大写意派之泰斗。康熙 年间,恽寿平以写生著称,其法斟酌古今,却以北宋徐崇嗣 为归,为纯没骨派。其画全以颜色绘之,如现代的水彩画。

郎世宁《百骏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丁观鹏 《摹宋人渔乐图》,清
罗聘《山水花卉册》,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金农《花果册》,清
黄慎《渔翁渔妇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郑燮,善画兰、竹、石,尤 精墨竹,学徐渭、石涛和八 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 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 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 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 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 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 倔强不驯之气。在艺朮手法 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 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 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 多,具有清澈雅脱的意趣。 郑燮《墨竹横幅》,清

清朝初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朱耷,号雪个、八大山人等,为明朝皇族 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十九 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 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二十三岁 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积忧,遂患 颠狂之疾。 朱耷画山水原学董其昌,明亡后变调,以 山水寄情,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沈郁含蓄, 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作品有 《秋林亭子图》、《松谷山村图》等。他 的拟人化的鱼鸟,空灵流动的构图、简约 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感情的笔墨,在艺术 史上评价极高,例如《安晚帖》、《河上 花图》、《写生册》等。 朱耷《荷花小鸟》,清
清朝后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吴昌硕,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 庐,苦铁,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 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为「海派」中的代表。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 渭和八大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 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 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 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 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 所作花卉木石,布局新颖,喜取 「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 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 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 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吴昌硕《红梅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主要画派
清朝宫廷绘画 题材:主要有人物肖像画、宫廷生活画、历史纪实画,皆以 宣扬皇帝的文治武功为目的,为皇帝服务。 扬州八怪 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 和博修养。
清朝中期的绘画

背景介绍
关于扬州八怪 在清代中期,在富商云集,人文荟萃的 扬州,萃集一 批很特殊以卖画为生的文人画家,人称「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 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的共通特 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 品和博修养。主要画家有金农、郑燮、黄慎、李方膺、汪 士慎、高翔、罗聘、华嵒、高凤翰、闵贞、边寿民等。
清朝后期的绘画

主要画派
「海派」 此画帕特点在于打破陈规,锐意创新,不拘一格。不但吸取民间艺 术和外国艺术之长,作品通俗化、市民化等等。画题广泛,如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风俗人情、肖像写真、花鸟鱼介、草虫蔬果、山水风景,无 所不包。使用绘画技法有工笔写意、篆隶作画、西洋透视等法。 代表人物:赵之谦、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等 「岭南画派」其中最突出的画家为居巢、居廉两位堂兄弟。

清朝初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王时敏《仿王维江山雪霁》,清
恽寿平《牡丹》,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背景介绍
清朝重建宫廷画院,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鼎 盛。那时西洋传教士络绎来华,意大利的郎世宁、法国的王 致诚、捷克的艾启蒙、德国的贺清泰等,带来了西洋画的凹 凸明暗和透视法。同时,中国水墨画与散点透视的技法,也 被西洋画家采用。受到西洋画的影响,清宫廷中的画家如焦 秉贞、冷枚、丁观鹏等,也参酌西法,作画注重凹凸明暗的 光影效果,笔法更为纤细写实。
清朝绘画艺术
小组成员:王桂香、邱 明、吴姜、李 妍 黄照翠、卢东霖、陈权、李育泽
清朝初期的绘画
背景介绍
明朝败亡,清朝继起,并没有影响绘画的的传承,清朝 的画派一如明朝时林立,有的着重摹古、有的注重创新,各 行其道。传统的文人画、外来的西洋画也对宫廷绘画产生了 相当的影响。随着清朝对外贸易的发展,文人也以画画为生、 或以画画发泄心中对世事的愤慨,同时金石书法的刚健之气 也溶入了绘画。由于民间绘画日益世俗化和商品化,进而影 响了清朝绘画的风格,其中的变化也为近代中国绘画的改革 做了一番准备。

清朝后期的绘画

背景介绍
清代晚期,自嘉庆、道光至清末,上海因为与各国贸易 频繁,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许多文人、画家纷纷聚 集此地。为了适应市民需要,这些画家的绘画题材内容、风 格技巧都有所创新,形成一种新的风尚,而被称为「海派」。 同一时候,南方的广州也因为被辟为通商港口,孕育了另一 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他们吸取西方素描、水彩画法,形 成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被称为「岭南画派」。
清朝的民间风俗画

分 作 品 欣

年画《一团和气》,清
谢 谢!
清朝中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郎世宁,意大利人,出生米 兰。清康熙五十四年,作为 天主教耶稣会的修士来中国 传教,由于能画并精通建筑 学,即被聘为宫廷画家,曾 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 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 毛,尤善画马。所作大多以 西洋画法突出明暗,略参中 法,以写实为工,颇得皇家 青睐。 代表作有《百骏图》、 《八骏图》等。

清朝后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任颐《酸寒尉像》,清
居廉《花卉草虫图册》,清
清朝的民间风俗画

背景介绍
清朝的民间风俗画内容庞杂,体材丰富,涉及生产、生 活、宗教、历史、文学、戏曲等方面。如南京、绍兴、金华 的太平天国壁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的 年画,均十分出名。 这些民间风俗画的最大特色一是既工丽具体,又生动活 泼,富有装饰情趣;二是贴近生活,通俗耐看,含有劝恶从 善、吉祥喜庆的内容,如《莲生贵子》、《鱼跃龙门》、 《年年有余》、《一团和气》等。它们与宫廷画、文人画、 卷轴画等,共同构成了多元的清朝绘画,对繁荣文化、丰富 生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清朝初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石涛,法名原济,号大涤子、苦 瓜和尚,为明宗室后裔,清兵入 关后出家为僧,怀着国破家亡的 心态,寄情书画,并云游四方, 反对董其昌、四王等的崇古与摹 古的风气,主张「师法自然」, 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言。 又主张「纵使笔不笔,墨不墨, 画不画,自有我在」,在自我个 性的表现上,也具有独特的色彩, 是空前的绘画创造者。代表作有 《诗画册》、《墨竹》、《诗意 山水》等。 石涛《诗画册》,清
清朝初期的绘画
遗民画派
清初四画僧 —— 石涛、朱耷、髡残、弘仁 金陵八家 —— 龚贤、樊圻、高岑、邹结、吴宏、 叶欣、胡慥和谢逊 正统派 清初六大家—— (“四王”) 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 祁 吴历和恽寿平
清朝初期的绘画
遗民画派
明朝败亡时,社会动乱和尚;有的则不再应考做官, 甘愿字认为明朝的遗民,了此一生。他们中间的画家,以被 称为「清初四画僧」的石涛、朱耷、髡残、弘仁,以及「金 陵八家」的龚贤、樊圻、高岑、邹结、吴宏、叶欣、胡慥和 谢逊等人最为出名;而「金陵八家」又以龚贤成就最大。以 上这些画家被后人统称为「遗民画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