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而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此外,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差异很大,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
其次,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浪费和损耗,例如耕地的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等。
同时,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也不高。
再次,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在某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生产技术、品种改良等。
这也限制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和优化。
针对以上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对畜牧业和渔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发展。
同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其次,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耕地保护和利用,推广生态农业,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等。
再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品种改良水平等。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当前的困境和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农村地区对各个产业进行重新组织与调整的行为。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旨在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调整的主要内容和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农业占据了大量资源和人力,但效益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来源。
此外,农村地区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1.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模式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被认为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挖掘农村的旅游资源,提升农村旅游服务水平,吸引城市居民和游客前往农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农村应当发展非农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化。
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 加强农村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环节,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农产品加工,可以将农产品转化为具有附加值的农产品深加工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路径1. 政策引导: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提供政策扶持和经济奖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建议与措施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建议与措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
如何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当前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关键。
政府应当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研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使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高效化。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引导和支持,推广发展一些高效益的农业产业,例如深加工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等。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济组织的合作,引导和帮助农民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技术、设备、管理模式等。
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改革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通过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向高效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减少低效农业生产的补贴。
同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供农业风险保障,减少农民种植和养殖的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监管和管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只有保护好农业环境,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改善农民素质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改变农村的产业布局和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策略和措施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
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以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减少,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村传统主导的农业产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其次,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再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最后,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策略和措施为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应该明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其次,应该加强农村产业转移和农村就业促进,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应该加强农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广农村创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等措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需要解决农村产业调整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因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乡村振兴中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乡村振兴中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而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许多乡村仍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产业单一,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
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的特色资源。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比如,有些乡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有些乡村具有独特的手工艺传统,可以打造特色手工艺品产业;还有些乡村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可以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深入挖掘这些特色资源,能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同样如此。
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采用智能化的灌溉系统、精准施肥技术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能够更快、更广地进入市场。
再者,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以往,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产,而现在要将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
比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食品、饮料等,延伸农业产业链;或者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增加农业的服务功能。
通过这种融合发展,能够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此外,培养和吸引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
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吸引外部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住房保障等,吸引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于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现状入手,探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与措施。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各个部门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态。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传统农业产业占比过高,现代农业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因此,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二、现状分析传统农业占比仍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传统农业产业如粮食、畜牧、渔业等仍占据农业产值的相当比例,而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却发展缓慢。
此外,农村地区人均GDP、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较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这些问题表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三、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应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投入,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新兴产业。
其次,加强农技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现代农业的研发水平。
此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运用能力。
四、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要鼓励和引导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提供金融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资本进入农村,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
同时,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农民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五、推进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乡村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益。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同时,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
七、推进农业与城市产业融合要促进农业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打破农业领域与城市产业的界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4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一、背景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经济的支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结构短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农业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
因此,有必要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二、调整目标1.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产品供应的多样化和优质化。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的竞争力。
4.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调整措施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坚持粮食安全为基础,推进绿色稻谷、小麦等农作物的高产高效种植。
(2)优化农产品结构,促进畜牧业、水果种植、蔬菜生产等多元化发展。
(3)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合理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4)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1)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2)加强新品种研发和推广,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3)推广农业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促进农业绿色发展(1)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推动农药和化肥使用的减量化、绿色化,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品质。
(3)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4)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排涝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路径和策略呢?1.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是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2. 拓展农村产业多元化除了农业生产,农村还可以发展其他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拓展农村产业多元化,减轻农业对经济的依赖程度。
3.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建设完善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5.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面临着就业转岗的压力。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引导等方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转岗,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6.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出。
7. 深化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税费改革等措施,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8.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9. 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农村市场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方式,拓展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10.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农村产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公共服务支持。
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邓启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3)摘要: 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提出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着重就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农村; 农业中图分类号: F 321 文献标识码: ATh ink ing and coun termea sures for adjusting the rura l industr ia l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 tionDEN G Q i2m ing( Institue of S cientif ic and T echnolog ical Inf orm ation, Fuj ian A cad em y of A g riculturalS ciences, Fuzhou, Fuj ian 350003, China)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adjust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tion w as analyzed. The guidingthough t, basic p rincip le and noticeable p roblem s in the p resent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w ere put forw ard. The p relim inary exp loration w ith the focus on the direction and useful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w as conducted.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A djustment; Op tim ization; Rural area; A griculture1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我国和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三次产业都得到发展并协调并进的良性态势。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
表现在农业上, 主要是: (1) 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任务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小康的需要, 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2) 农业的发展已由资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 但区域性结构差,不能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更难以适应加入W TO 后所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在农村工业方面, 则表现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难以再继续支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此外, 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却明显滞后, 而且近年来还有放慢的趋势, 这就不可避免地阻止了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变化, 正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新阶段到来的本质反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
并认为,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困难的客观要求, 更是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1 ]。
2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211指导思想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基本规律,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 紧紧围绕指导思想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高举“质量和效益”这面旗帜,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 加强和稳定第一产业, 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更福建农业学报15 (增刊) : 117~ 120, 2000Fuj ian J ournal of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规模经营、技术先进、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212基本原则新形势下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应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效益原则。
具体地说, 主要是: (1) 以农业为基础,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原则; (2)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 (3) 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 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的原则。
总之,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不仅要使最佳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而且要使经济保持长足发展后劲, 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冲动。
213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当前,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应该注意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 加强和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 确保食物安全问题。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人口多、人均土地少, 是我国最大的基本国情。
虽然1993 年以来,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渐进并进而急促地取代了农业产业而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主力结构, 但无论如何农业在国民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 决不会因为农业产值和劳动力就业份额的下降而改变。
相反, 必须不断地得到加强。
(2)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一直都比较低, 再加上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3 年下降, 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户的生活消费和生产投入, 而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 ]。
此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人均资源紧缺和农业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 也都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并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3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是质与量的统一。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既没有一劳永逸的调整,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调整, 而应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和即将加入W TO 的当前, 则应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2~7 ]。
311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我国以往的结构调整中, 由于片面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 一些地方并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产品和区位等优势, 而是市场上缺什么就上什么, 结果是各地区结构趋同、重复建设, 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结构的优化和各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避免重复建设和出现新一轮的卖难, 新形势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从市场需要和当地的优势出发, 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突出各地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各地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并制定出适合于本地区的结构调整规划, 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减少结构调整的肓目性。
具体地说, 就是要在现有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并进的基础上, 并以此为方向, 继续优化。
在区域布局上, 农村各地由于其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其产业结构调整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 应以花卉和无公害蔬菜为主, 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在平原地区, 则应以粮、菜、果、畜为主, 合理布局并逐步建立肉、蛋、奶等生产基地, 并适当发展养鱼和其他水产养殖业, 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在广大农村山区, 除了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外, 还应充分开发、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 加快绿色果蔬、食用菌、优质茶叶和草食畜牧业等的发展。
当然, 市场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 还必须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分析与预测, 并从当地的优势出发, 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尤其是要尽快培育和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充分发挥其导向和协调功能。
312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有识之士指出, 解决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的根本出路, 并不在于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 而在于尽快摆脱我国农业生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即尽快通过农业市场化,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建立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农业(金成晓, 1999)。
为此, 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与适度集中。
在条件尚不成熟的当前, 政府必须首先制定一些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政策, 如改土地无偿使用为适度有偿使用, 同时规定土地最低生产率, 刺激土地的流动和重新配置。
至于如何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条件下,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正常流转制度, 促进农村各生产要素118 福建农业学报第15 卷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则是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研究、回答的重要课题之一。
与此同时, 还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逐步剥离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为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提供条件。
此外, 还应着重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及就业制度, 建立统一、公平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再就业的优惠和培训制度。
313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改变传统农业高投入、低产出, 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是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相割裂, 农产品增值的收益回不到农业生产中去, 是过去我国农业效益一直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如果将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等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 将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 使农民获得生产环节以外、尤其是加工和流通等后继环节的收益, 就可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社会化服务和规模效益的矛盾; 而且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还可以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经营条件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问题。
因此, 立足区域优势, 培植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