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一只铅笔的梦想》(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完美版

三年级(下)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完美版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用好例文,发现写作的秘密【教材解析】统编教材在三年级编入“习作单元”,其目的非常明确,三年级是由写话向习作的起步阶段。

写好,写清楚一段话,是由段到篇的启蒙过度。

纵观语文素养这条主线,在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写清楚、写好一段话”,这个语文素养的达成渗透在不少精读的课文当中,如,在第三单元中“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第四单元中“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在这样的语言训练点中不断达成“写清楚一段话”,这样的结果导向。

作为独立的习作单元,那么它的编写意图和承载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要弄清楚,想明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一、先来看一下习作单元的编写架构:“大胆想象”单元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四个板块的内容形成梯度,环环相扣,相互配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习作单元承载的任务、达成的目的两篇精读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

两个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

习作,学习成果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大胆想象”,最核心的任务是让孩子感受想象的神奇,保持习作的兴趣;读故事,积累写作素材;在想象世界中,产生习作动机,大胆创造,写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一)两篇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想象的内容,初步体会想象的乐趣,感受想象的奇妙。

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学习表达方法,怎样表达更清楚、更有趣。

(二)交流平台:梳理大胆想象的好处,激发兴趣,这其中也暗含着想象的角度。

当然,想象的方式不仅仅限于这几种,要有更多的角度。

想象的方式也在交流平台中有所体现,顺着作者的思路继续想下去,反方向想下去,这些都很有意思。

在交流平台中让孩子交流自己去发现。

(三)初试身手:鼓励学生想的丰富、奇特。

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初步尝试写想象故事,试着顺着和教材的思路想下去,它有着鼓励、诊断的作用。

(四)习作例文: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有意思事物和景物变化的奇妙----奇特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无所不能想象的角度《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两篇例文,与略读课文是有区别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在第二阶段“习作”中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到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学情分析】本单元出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本单元内容的仅仅是刚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的学生。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本单元,特别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写出一段语句清楚的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图像化策略的运用,激发孩子合理的大胆想象,呵护他们习作的兴趣。

【教材分析】《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描述了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各种梦想。

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铅笔的梦想在不断变化。

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

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

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就是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展开想象。

例文配有插图,对应铅笔的第三个梦想,图上铅笔像细长的豆角一样长在青青的藤上,表现了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习任务单,故事创作纸,手指印画【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猜谜: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案目标:通过铅笔的梦想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材准备:1. 铅笔2. 白纸3. 彩色笔、铅笔等绘画工具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支普通的铅笔,激发学生对于铅笔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 一支铅笔有没有梦想?我们能从铅笔身上看到什么?故事阅读:3. 向学生讲述铅笔的梦想故事,鼓励他们想象一下铅笔的梦想是什么。

铅笔的故事可以是关于一个普通铅笔,有着渴望成为一支优秀画笔的梦想。

在这个故事中,铅笔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挑战自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思考探究:4. 阅读故事后,向学生提问:a. 铅笔梦想成为画笔的原因是什么?b. 铅笔是如何实现梦想的?c. 你们有什么梦想?你们会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互动讨论: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

鼓励学生彼此倾听和互相鼓励。

创作实践:6. 让学生用彩色笔、铅笔或其他绘画工具,在白纸上绘画,画出自己的梦想。

学生可以绘制自己未来成为的职业、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等等。

分享展示:7.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梦想。

总结梳理:8. 总结铅笔的故事和学生们的梦想绘画,鼓励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homework:9.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文章。

可以包括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而采取的行动步骤等。

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写一篇关于这个人物梦想和奋斗的故事。

- 学生还可以用其他媒体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梦想,如演讲、绘画、音乐等等。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案标题: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目标:1. 了解铅笔的历史、结构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铅笔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铅笔的历史和结构。

2. 铅笔的用途和不同类型。

3. 铅笔的创意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2. 不同类型的铅笔和相关资料。

3. 学生练习用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有趣的铅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铅笔的了解程度,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探究(15分钟):1. 介绍铅笔的历史和结构,包括铅芯、木材和外壳的作用。

2. 展示不同类型的铅笔,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铅笔的用途,例如写字、绘画和素描等。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铅笔和纸。

2.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铅笔创作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表达铅笔的梦想或想象铅笔的生活。

3.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相互合作,分享想法和技巧。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2. 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学生互相赞赏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创作成果。

2. 强调铅笔作为创作工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创作,分享他们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绘画和铅笔的知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评价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使用铅笔时安全,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2. 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作品,提倡友好和建设性的评价。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习作例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铅笔的梦想具体化。

如何指导学生将想象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想象,复述故事。

学习列提纲,写具体。

3. 巩固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心得。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课题:一支铅笔的梦想提纲:1. 铅笔的梦想2. 梦想的实现3. 梦想的启示七、作业设计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展示实物:展示一支普通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么一支普通的铅笔,你们觉得它会有梦想吗?它的梦想会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注意学习和积累生字词。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准备:1. 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的课本和课件。

2. 一些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变成其他事物?会是什么样子?Step 2 学习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 分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 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铅笔有什么梦想?Step 3 分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描述。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想象结果和描述。

Step 4 语言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例如:“如果我变成了一只小鸟,我会飞到天空中。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其他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Step 5 小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事物,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并写成一篇小短文。

Step 6 课堂作业完成拓展任务,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变成其他事物的样子和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任务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语文教案(共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语文教案(共9页)
第四个梦想,是来到小溪边。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为玩水的鸟当船篙(ɡāo),为过河的蚂蚁当木筏(fá),船上的、岸边的一齐喝彩!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五个梦想,是跑到运动场上。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当一会儿小松鼠的撑竿,当一阵儿小猴子的标枪。挂在脖子上的奖牌闪闪的。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铅笔想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它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第二个梦想,是跳进荷塘里。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为小鱼虾,撑起阴凉的伞;伞上,还趴着大眼睛青蛙。有的在伞上歌唱,有的在伞下玩耍。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三个梦想,是躲到菜园里去。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或者,伪(wěi)装成嫩嫩的丝瓜。菜园里的派对马上开始!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铅笔想成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我觉得这样的想象自然、合理。)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
请同学们根据故事开头接着往下编故事。看谁想得奇特,编得有趣。
5、小组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开头接龙编故事。
(2)认真倾听,当别人在发言时,不插嘴,说完后再进行补充。
另一条尾巴听到了,高兴地说:“哎呀,原来我有一只狗哇。真好!”
原来,它是一条狗的尾巴。
狗生气了吗?没有,因为它也听见了猫尾巴的话。它跟在主人的身后,高兴地想:“对呀,原来我有一个人,真神奇!”
2、例文赏析:
作者运用了逆向思维,站在尾巴的角度看待尾巴与猫的关系,别出心裁,使文章蕴含了“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学设计
(3)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用铅笔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篇小作文。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铅笔的梦想。
(1)铅笔的梦想是什么?
(2)铅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3)铅笔的梦想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铅笔的梦想给你什么启发?
(2)你有什么梦想?为什么?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梦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梦想主题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你的梦想及其意义。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梦想分享:与家人分享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一支铅笔的梦想》的故事,并告诉他们你的梦想。尝试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家长监督并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
威小苏云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能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和事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个关于想象的故事《小真的长发》、《我变成了一棵树》,大胆的想象让我们觉得很有趣。

今天我们就以《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想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板书:一支铅笔的梦想)
二、阅读指导:
(一)、介绍今天要学习的例文欣赏
选材立意:文章由一支一直被憋在抽屉里的铅笔引发想象。

铅笔一直被关在抽屉里,没有自由可言,也不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就像是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应该对着紧闭的大门生出很多梦想,作者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

而在对想象的描写中,都是围绕着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来写,
这与“一直被憋在抽屉里”是相关的,因为长久的憋在一个地方,最容易生出的梦想就是走出去,看看那精彩的大世界。

同时在对梦想的描述中,体现出向往自由,有爱心,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主题。

(二)初读例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
一支铅笔有哪些梦想?
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

(明确:一共写了铅笔有五个梦想: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到菜园,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


(三)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篇文章是什么结构?
(四)细读例文。

(课件出示)
1.铅笔为什么会有这些梦想呢?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展示如下:
(1)当铅笔经常闷在抽屉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很寂寞,孤独,郁闷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溜出教室。

(逃出教室)。

(2)我们一起随着铅笔到山坡上。

(她想到山坡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儿!)蝴蝶呀蜜蜂呀,就猜不出我是谁了!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
(3)铅笔又钻进了池塘里,发生了什么?它想来到荷塘,用自己的大伞为小鱼、青蛙助兴。

(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
(4)铅笔还去果园里,参加小兔子他们的派对,铅笔化身成了豆角,丝瓜。

这样就没人发现了!(多么聪明的铅笔)
(5)它还想来到小溪边,一会儿玩水的鸟儿当船桨,一会儿为搬家过河的蚂蚁做船。

(乐于助人)
(6)它想跑到运动场上,成为小动物们的运动工具。

2.通过阅读,你认识了一支怎样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快乐、向往自由、贪玩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热情、乐于助人的铅笔。

总之,这是一只怎样的铅笔?(一支充满正能量的铅笔。


简单介绍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正能量的人?
三、深入理解课文
(课件出示)
1.文中重复使用“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有什么作用?
重复使用这些句子,表达出铅笔的心情快乐无比,这是想象的力量,想象使人变得幸福、快乐。

2.你觉得,铅笔的这些梦想合理吗?为什么?
预设:伞、豆角、丝瓜、撑伞、标枪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所以铅笔的这些梦想非常合理、自然。

四、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
教师引导明确:(课件出示:)
1、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敢于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

因此,同
学们在想象时要注重这些方面。

2、设问的运用。

每个自然段中都会用一个问句说“知道我要做什么吗?”然后马上又给出答案,读起来轻松活泼。

3、排比段的运用,文章在写到五个梦想时,结构基本一致,构成排比段,让文章结构清晰明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五、课堂练说(作业)。

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2.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要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铅笔还可以变成一些什么?
(2)充满正能量的想象,想象铅笔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3.小组交流,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