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预习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勇于担当责任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敬业与乐业的定义2. 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3.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敬业与乐业4. 培养敬业与乐业的方法5. 敬业与乐业在各行业的具体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敬业与乐业,培养敬业与乐业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在各行业的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体现敬业与乐业的行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在各行业的实践。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5.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体现敬业与乐业的行为。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
(2)学生能够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敬业与乐业的态度。
(3)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敬业与乐业经验,并提出培养方法。
七、教学准备工作1. 准备相关教材、案例资料、情景模拟道具等。
2. 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流程。
3. 准备好作业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析具体案例,了解敬业与乐业在各行业的实践。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分享经验与感悟。
4. 第四课时:情景模拟,模拟体现敬业与乐业的行为。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作业。
《敬业与乐业》教案2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理解“敬业”和“乐业”的概念。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学会如何运用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敬业乐业的精神,提高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工作的热爱,追求卓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运用。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并把握“敬业”和“乐业”的精神内涵。
(2)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经历,思考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文章提出的观点对自己的启示。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运用。
(2)各小组选取一个论点,进行论证演练。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
(2)教师举例分析,讲解如何运用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给予反馈。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敬业乐业的感悟。
2. 选取一个身边的人或事,分析其敬业乐业的精神,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论证方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4. 学生对敬业乐业精神的践行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集合》,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概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本文字面上意思,熟悉课文内容。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学习并能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2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1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大屏幕: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专业性和满意度。
1.2 课程内容敬业与乐业的定义与内涵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敬业与乐业的表现与评价第二章:敬业精神2.1 敬业精神的定义与内涵敬业精神的定义敬业精神的重要性敬业精神的内涵2.2 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提升培养敬业精神的方法提升敬业精神的途径敬业精神的实践与应用第三章:乐业心态3.1 乐业心态的定义与内涵乐业心态的定义乐业心态的重要性乐业心态的内涵3.2 乐业心态的培养与调整培养乐业心态的方法调整乐业心态的途径乐业心态的实践与应用第四章:敬业与乐业的关系4.1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概述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敬业与乐业相互作用的原则敬业与乐业的相互促进作用4.2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实践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第五章:敬业与乐业的评价与激励5.1 敬业与乐业的评价方法敬业与乐业的评价指标敬业与乐业的评价方法与工具敬业与乐业的评价实践5.2 敬业与乐业的激励策略敬业与乐业的激励原则敬业与乐业的激励方法与技巧敬业与乐业的激励实践第六章:敬业与乐业在职场中的应用6.1 敬业与乐业在职场中的重要性敬业与乐业对职场发展的影响敬业与乐业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敬业与乐业在职场竞争中的优势6.2 敬业与乐业在职场中的实践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敬业与乐业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敬业与乐业如何在职场中不断提升敬业与乐业水平第七章:敬业与乐业在不同行业中的体现7.1 敬业与乐业在传统行业中的体现传统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案例分析传统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挑战与机遇传统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未来发展7.2 敬业与乐业在现代行业中的体现现代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案例分析现代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新趋势与特点现代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创新与发展第八章: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8.1 敬业与乐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敬业与乐业对个人技能的提升敬业与乐业对个人职业规划的影响敬业与乐业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8.2 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实践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培养敬业与乐业如何在面对困境时坚持敬业与乐业如何在个人成长中实现敬业与乐业的平衡第九章:敬业与乐业在组织发展中的价值9.1 敬业与乐业对组织发展的影响敬业与乐业对组织文化的塑造敬业与乐业对组织竞争力的提升敬业与乐业对组织创新的推动9.2 敬业与乐业在组织发展中的实践如何在组织中培养和传播敬业与乐业如何在组织管理中激励敬业与乐业如何在组织发展中实现敬业与乐业的持续优化第十章:敬业与乐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敬业与乐业在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新时代对敬业与乐业的要求与挑战新时代敬业与乐业的发展机遇新时代敬业与乐业的创新与变革10.2 敬业与乐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职场对敬业与乐业的期望与需求未来敬业与乐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未来敬业与乐业在个人与组织中的核心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内容与目标的对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2、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与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生:师:板书课题二、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补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这篇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三、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字词积累征引旁骛亵渎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行相顾强聒不舍2、通过预习知道作者以敬业、乐业为话题,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先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说“敬业”“乐业”。
3、寻找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四、小组合作,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作者所说的业不仅仅指的是职业,他认为凡是做事情都是业。
2、什么是敬业呢?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通用5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通用5篇)《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录音及设备。
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教学安排:四课时五、教法与学法:1.朗读法。
2.品悟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①征引:引用。
②佝偻gōulóu③骈进pián④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敬业与乐业教案3篇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
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_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3、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三、拓展延伸
4、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⑴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业与乐业预习教案
敬业与乐业这篇是同学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文章,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需要提前掌握哪些重点难点?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 ):②亵渎( )( ):
③征引:④骈( )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 ):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
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型
句子
出处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对初次参战的第45师士兵们的训话
(公元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巴顿
显然,你们大家知道战斗即将来临。
但是,战争并不像你们许多人想像的那样。
你们第45师的战士们必须面对这一现象,你们是要同久经沙场的老兵去竞赛,你们也不要发愁。
他们也都打过第一仗,他们的第一仗是打胜了,而你们也会打胜第一仗。
战争并不像那些从未打过仗的人想像得那么可怕。
作家们夸夸其谈,说什么会思念你们的母亲、情人和妻子(妻子也是你们的情人)。
这些作家们既没有听到过一声敌人的枪声,也从未耽误过一餐饭,他们不是按照战争的本来面目来描写战争,而是按他们的想像来描写。
战争是人类所能参加的最壮观的竞赛。
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
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美国人可以为他们都是好汉而感到自豪,他们的确是好汉。
要记住,敌人也和你们一样害怕,可能比你们更害怕。
他们不是超人。
我们已经消灭了敌人的精锐部队,我们在下次战斗中将要碰到的并不是他们的精华。
此外,你们还要记住,无论是在肉搏中还是在战斗中,总是进攻者取胜,招架是不能打胜仗的。
但是敌人不了解我们的意图,因而他们
必然要招架的。
不让敌人进攻你的办法就是你去进攻他,不停地向他进攻。
这样可以防止敌人重整旗鼓......战斗中的死亡是因为时间和敌方的有效火力在起
作用。
你们应以自己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的火力,以迅速的行动来缩短时间。
我们美国人是个喜好竞争的民族,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下赌注。
我们好胜,在下一次战斗中,你们将参加一场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竞争。
你们要同其他美国人和同盟国的军队竞争,去赢得最伟大的荣誉——那就是胜利。
最先取得胜利,达到目标的人,也就是赢得荣誉的人,永远不要忘掉这一点。
还要记住,上帝,无论你们用什么方式去思念他,他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1、巴顿将军的演讲是紧扣了演讲对象(初次参战的士兵们)的哪些心理特点来说的?请通读全文后回答。
2、演讲是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
因此演讲的要点比较清楚。
演讲稿的要点中,你认为哪一点对初次参战的士兵们影响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考场也是一种特殊的战场。
结合巴顿将军的演说给你的启示,请谈
一谈作为初三学生的你,应具备怎样的应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