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获奖市级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这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四课时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有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通用6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通用6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介绍演讲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介绍议论文常识五、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先后谈也哪些问题?(有业、敬业、乐业)(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才是最高境界)(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乐业敬业人生法门)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集合》,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概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本文字面上意思,熟悉课文内容。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学习并能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2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1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大屏幕: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专业性和满意度。

1.2 课程内容敬业与乐业的定义与内涵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敬业与乐业的表现与评价第二章:敬业精神2.1 敬业精神的定义与内涵敬业精神的定义敬业精神的重要性敬业精神的内涵2.2 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提升培养敬业精神的方法提升敬业精神的途径敬业精神的实践与应用第三章:乐业心态3.1 乐业心态的定义与内涵乐业心态的定义乐业心态的重要性乐业心态的内涵3.2 乐业心态的培养与调整培养乐业心态的方法调整乐业心态的途径乐业心态的实践与应用第四章:敬业与乐业的关系4.1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概述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敬业与乐业相互作用的原则敬业与乐业的相互促进作用4.2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实践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第五章:敬业与乐业的评价与激励5.1 敬业与乐业的评价方法敬业与乐业的评价指标敬业与乐业的评价方法与工具敬业与乐业的评价实践5.2 敬业与乐业的激励策略敬业与乐业的激励原则敬业与乐业的激励方法与技巧敬业与乐业的激励实践第六章:敬业与乐业在职场中的应用6.1 敬业与乐业在职场中的重要性敬业与乐业对职场发展的影响敬业与乐业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敬业与乐业在职场竞争中的优势6.2 敬业与乐业在职场中的实践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敬业与乐业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敬业与乐业如何在职场中不断提升敬业与乐业水平第七章:敬业与乐业在不同行业中的体现7.1 敬业与乐业在传统行业中的体现传统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案例分析传统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挑战与机遇传统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未来发展7.2 敬业与乐业在现代行业中的体现现代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案例分析现代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新趋势与特点现代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创新与发展第八章: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8.1 敬业与乐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敬业与乐业对个人技能的提升敬业与乐业对个人职业规划的影响敬业与乐业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8.2 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实践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培养敬业与乐业如何在面对困境时坚持敬业与乐业如何在个人成长中实现敬业与乐业的平衡第九章:敬业与乐业在组织发展中的价值9.1 敬业与乐业对组织发展的影响敬业与乐业对组织文化的塑造敬业与乐业对组织竞争力的提升敬业与乐业对组织创新的推动9.2 敬业与乐业在组织发展中的实践如何在组织中培养和传播敬业与乐业如何在组织管理中激励敬业与乐业如何在组织发展中实现敬业与乐业的持续优化第十章:敬业与乐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敬业与乐业在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新时代对敬业与乐业的要求与挑战新时代敬业与乐业的发展机遇新时代敬业与乐业的创新与变革10.2 敬业与乐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职场对敬业与乐业的期望与需求未来敬业与乐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未来敬业与乐业在个人与组织中的核心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内容与目标的对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敬业与乐业》语文教案设计

《敬业与乐业》语文教案设计

《敬业与乐业》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1.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敬业与乐业》的阅读与理解。

1.2.2 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1.2.3 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课文阅读与分析: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1.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和体会。

2.1.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1.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敬业与乐业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2.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2.2.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3.1.1 课文《敬业与乐业》。

3.1.2 PPT课件。

3.1.3 相关案例材料。

3.2 教学材料3.2.1 课文《敬业与乐业》。

3.2.2 PPT课件。

3.2.3 相关案例材料。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1.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1.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交流观点的能力。

4.2 教学反馈4.2.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教学主题:敬业与乐业适用对象:中学高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2. 能够分析并评价自己是否具有敬业和乐业的态度,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3.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展现出敬业和乐业的态度的,并从中汲取经验。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敬业和乐业?2. 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3. 如何培养敬业和乐业的态度。

4. 案例分析:成功人士的敬业和乐业精神。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敬业和乐业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讲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意义以及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Step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成功人士的敬业和乐业精神,如企业家马化腾、医生钟南山等人物的事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并从中汲取经验。

Step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自己是否具有敬业和乐业的态度,找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Step 5: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并明确今后要努力发扬敬业和乐业的态度。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理解成功人士的敬业和乐业精神,并从中汲取经验。

教学拓展:1.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行业的工作环境,了解不同职业对敬业和乐业的要求。

2. 带领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并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2023最新-《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

2023最新-《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帮助大家整编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9课题5 敬业与乐业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听介绍了解背景及常识二、简介作者(略)三、阅读感知第一部分(1):(总)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分段讲读(一)学习第一部分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论述中心(二)学习第二部分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内容层次1.论述"敬业"的重要2.论述"乐业"的重要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10课题5 敬业与乐业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背诵"我老实告诉你……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学习第三部分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内容层次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6敬业与乐业》市级一等奖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6敬业与乐业》市级一等奖教案

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 它们或谈人生〔如《敬业与乐业》〕, 或议社会〔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或论教养〔如《论教养》〕, 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 有时直接阐释道理, 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 如《论教养》列举了某些人的日常表现来论证观点, 《精神的三间小屋》那么在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的根底上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论述严密, 说服力强. 阅读这类文章, 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提高思辨能力.学习这个单元, 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 把握作者观点, 区分观点和材料, 理清论证的思路, 学习论证的方法.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书信, 《论教养》和《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教学时在注意它们各自的文体属性外, 还要侧重学习这几篇文章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有观点、讲道理的特点. 学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写简单的议论文, 学会运用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等论证方法. 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做自强不息的新青年.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2 1. 了解议论性文章〔包括演讲词、书信、说理散文等〕的根本特点. 2. 积累字词, 掌握文学常识. 3. 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区分论题与论点、观点与材料. 4. 理清论证的思路, 学习论证的方法, 体会论证方法和特色语言的作用.5. 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 引导学生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 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6.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指导学生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2 11写作 观点要明确2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2〔设计/周丹〕6 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敬业与乐业〞的观点, 区分观点和材料.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并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获得人生启迪.【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敬业与乐业〞的观点.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 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学过程】一、故事引领, 导入新课同学们, 在北京有一位名叫李素丽的公共汽车售票员, 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 十几年如一日, 在平凡的岗位上,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效劳. 她认真学习英语、哑语, 并努力钻研心理学、语言学, 利用业余时间走访、熟悉不同的地理环境, 潜心研究各种乘客的心理和要求, 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乘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效劳. 李素丽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李素丽这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就是一篇讲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文章, 这是他在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所作的演讲词.今天让我们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领悟人生的价值.【设计意图】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快速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文内容.二、温故知新, 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 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 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 学识渊博, 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有《饮冰室合集》存世.〔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39“字词清单〞〕课件出示:佝偻..〔xiè dú〕旁骛.〔wù〕骈.进〔pián〕强聒.不舍〔ɡuō〕..〔ɡōu lóu〕亵渎承蜩.〔tiáo〕容赦.〔shè〕秘.诀〔mì〕教诲.〔huì〕解剖.〔pōu〕课件出示: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照论证、比喻论证……资料助读:演讲稿课件出示:演讲稿也叫演讲词, 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发表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演讲稿具有宣传、煽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 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 使其信服, 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设计意图】九年级学生对议论文文体已有初步了解, 但阅读议论文的功底还远远不够, 所以先复习文体知识、扫清字词障碍等, 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课文重难点.三、整体感知, 把握观点1.初读, 读出文题的凝练美〔1〕对学生来说“业〞是什么?预设:“业〞是“学业〞.追问:读完课文后你有了什么新的理解?预设:“业〞不仅指学业, 也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 其性质都是可敬. 〞因此, “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 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2〕“敬〞和“乐〞的含义是什么?预设:“敬〞是有责任心, “乐〞是趣味. 〔齐读第9段〕2.辨读, 读出观点的理性美〔1〕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预设:①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②但必先有业, 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 理至易明.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 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④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 其性质都是可敬.⑤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⑥劳作便是功德, 不劳作便是罪恶.⑦因自己的才能、境地, 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⑧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⑨所以敬业主义, 于人生最为必要, 又于人生最为有利.⑩今天所讲, 敬业即是责任心, 乐业即是趣味.…………〔2〕在这些观点里, 哪句话起统摄全文的作用?课件出示:“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小结: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统摄全文的观点就是中心论点.追问: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预设: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 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和论证中心论点的?预设: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依次谈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方面的问题.追问:这三个方面和中心论点是什么关系?课件出示:小结:附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效劳的假设干思想观点就是分论点.3.跳读, 读出结构的明晰美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课件出示:第一局部〔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二局部〔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第一层〔第2—5段〕:论述有业之必要.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三局部〔第9段〕:总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就该敬业、乐业.【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区分主要观点〔中心论点〕的能力, 并能围绕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为进一步达本钱课目标打下根底.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文中运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观点, 体会论证方法的作用.“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获得人生启迪.3.品味经典, 积累格言.【教学过程】一、探究思考, 理解感悟1.研读, 读出说理之法〔1〕读第2—5段, 理解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思考: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 运用了哪些材料?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道理论证:引用“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 难矣哉! 〞“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 难矣哉!〞“一日不做事, 一日不吃饭〞.举例论证:无业游民不可教诲, 无药可医;唐朝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 一日不吃饭〞.比喻论证:“没有职业的懒人, 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一句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和“盗贼〞.教师小结:这些为证明论点效劳的材料就是论据, 论证了“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的观点.〔2〕你身边“有业〞和“无业〞的人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你喜欢哪一种?预设:无业者生活状态:啃老、经济窘迫、无所事事、打牌赌博、家庭不和……有业者生活状态:忙碌充实、精神饱满、作息规律、生活富足……追问:“有业〞的人生就一定有价值、有意义吗?还需要做到什么?预设:“有业〞只是前提. 作者告诉我们第一要敬业, 第二要乐业.2.疑读, 读出“敬业〞之责〔1〕读第6、7段, 概括段意, 辨析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思考:这两段能否调换位置?预设:不能调换位置. 第6段是分析问题“业有什么可敬〞“为什么要敬业〞;第7段是解决问题“怎样敬业〞. 这两段之间是递进关系.〔2〕作者是如何将“要敬业〞这个观点阐述清楚的?预设:第6段“总之, 人生在世……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是对“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的问题进行总结;第7段开头“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将文章的论述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 转换到第7段怎样才是“敬业〞上, 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3〕根据“有业〞局部学到的方法, 同桌交流:这局部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预设:第6段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道理论证〕, 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例论证〕, 都是论证“凡职业都是可敬的〞.第7段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举例论证〕, 论证只有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孔子的话〔道理论证〕, 强调“敬业主义, 于人生最为必要, 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先从正面论述要把事情做好,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再从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话“坐这山, 望那山, 一事无成〞, 分析不敬业的危害, 运用正反比照论证, 分析了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4〕梁启超先生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 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讨论: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预设:①要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②要有良好的习惯, 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放弃;④是对规章制度的遵守, 是对集体荣誉的维护;⑤要把每门学科都努力学好;⑥要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3.悟读, 读出“乐业〞之趣〔1〕读第8段的内容, 提取作者对“乐业〞的几点看法, 并批注: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些观点的?预设:作者的看法:“苦乐全在主观的心, 不在客观的事〞“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生活才有价值〞.证明过程:用“做工〞“赌钱吃酒〞证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 不在客观的事〞;用“两等苦人、四个原因〞证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引用两处孔子的言论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生活才有价值〞.〔2〕为“乐业〞局部补写一个能够证明“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学生活动:调动知识储藏,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本段的观点, 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预设:①张海迪早年因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 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 她的美好人生从此就消灭了吗?不! 坚强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面前, 没有沮丧和沉沦, 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 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圆了她的写作梦! 最终, 她成为蜚声海外的著名作家.②在世界科学史上, 玛丽·居里是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 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 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 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 都做出了杰出的奉献, 并因此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4.回读, 读出构思之巧速读全文, 简要概括:作者是如何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预设:文章一开始引用格言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然后从中心论点分出三个分论点, 分别论证“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 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升华文章主旨, 强调“敬业即是责任心, 乐业即是趣味, 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和开头相照应, 强化了中心论点.追问:你愿意接受作者的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预设:愿意接受.理由:从观点来看, 它很明确、很有价值, 对人类生活很有指导意义;从论据来看, 选择材料很适当、很有说服力, 能很好地证明观点;从语言来看, 深入浅出, 理性却不失亲切, 严谨却不失活泼, 让人易于接受;…………【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在“要有业〞的局部去探究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掌握论证方法, 然后在“要敬业〞和“要乐业〞局部让学生自主学习, 举一反三, 稳固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提升学习议论文的能力.二、拓展延伸, 获得启迪1.议, 识人生价值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 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对这个观点, 你怎么看?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说明你的看法.预设:这个观点证明了人生价值并不因每个人做的工作的层次上下而不同, 而是按照每个人对自己的事业的敬业态度来分类的, 说明了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那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表达.2.赏, 明人生哲理读出古籍格言之味, 铸就敬业乐业之魂.课件出示:〔1〕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3〕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4〕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5〕《庄子》: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6〕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7〕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8〕梁启超: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领悟“‘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内涵, 获得人生启迪, 激发学生“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到最圆满〞的动力, 这也是学习本文的意义所在.结束语:今天当你面对学业昏昏欲睡、唉声叹气时, 明天当你面对工作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时, 将来当你面对困难畏缩不前、萎靡颓废时……希望“敬业乐业〞的精神能随时带给你无穷的力量, 让你不仅为了生存而“敬业〞, 更能因为“乐业〞而享受人生. 【板书设计】【我的设计亮点】本文是一篇学习议论文很好的范文, 有着特别清晰的“总—分—总〞结构, 语言通俗, 文短意长, 主旨鲜明. 在教学中首先扫清字词等根底障碍, 接着集中精力让学生通过“读〞和“辨〞区分观点和材料, 把握中心论点, 再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 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 为后面自主学习“要敬业〞“要乐业〞局部打下根底, 从而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学习议论文的方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文章理性的解读外,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敬业乐业〞精神的理解, 也是很有意义的. “疑〞“悟〞等环节更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且不局限于文本, 一举多得. 课时结束时, 文中的观点美、材料美、语言美, 敬业乐业者的人性美甚至演讲者的情感美, 已然深入人心, 何愁“敬业乐业〞精神之不达呢?[写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 虽然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 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很有教育意义.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1918年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 校址在上海陆家浜. 该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 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 着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 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 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关键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透彻清晰, 恳切感人《敬业与乐业》先以《礼记》与《老子》中的两句话引出中心论点, 接着旁征博引, 并以大量的典型材料作为论据分别论证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 最后以“敬业即是责任心, 乐业即是趣味〞作结, 条理清晰, 析理透彻.全文多用短句、口语, 力求深入浅出, 化难为易. 既能让人感受到梁启超先生的学富五车, 又有亲切真实之感, 这样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听众的触动是不可小觑的. 如第6段引用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 接着以“用现在的话讲, 凡做一件事, 便忠于一件事, 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 一点不旁骛, 便是敬〞进行解释, 非常符合听众的需求;第8段即景生言, “今日大热天气, 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诸君扯直耳朵来听……〞,实在恳切, 感动之余, 其观点不觉已深入人心.[疑难探究]“敬业〞和“乐业〞是一种什么关系时, 才算是人类理想的生活?梁启超先生说“凡职业都是可敬的〞, 意思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责任心. 这是应该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 趣味自然会发生. 〞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职业都是有意义的, 但不见得都是有趣味的, 特别是那些枯燥无味、重复工作多, 为了衣食温饱而不得不为之的, 这些职业可以做到“敬〞, 但“趣味〞未必会发生. 所以敬业者乐业, 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实在令人钦佩, 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 这件事清楚不能不做, 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梁启超先生说的这种情况要获得“最为亲切有味〞的感受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般情况下, 人们对于喜欢的事物才会身心皆入其中, 才会有兴趣去研究、去创造, 才会有无限的热情, 去想方设法做到完美. 乐业者敬业, 因兴趣所在而身入其中, 这难道不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吗?也就是说先乐业才会更好地敬业.有人说:“不管学什么专业, 我一定要找个自己喜欢的,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这样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都是快乐的. 〞因为兴趣所在, 所以愿意花时间, 愿意去付出, 决不会觉得累, 甚至深入钻研, 积极创造, 把事情做到极致. 这时乐业便成了根本, 敬业成了一种境界, 而且这种境界是无限延伸没有尽头的, 这样的生活才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何为乐业?心之所属. 何为敬业?志之所向![文化素养]1.“安其居, 乐其业〞春秋时, 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他姓李, 名耳, 一称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 并反对当时的政治革新, 他思念着远古的社会, 认为社会的开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 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 他的“小国寡民〞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很小, 人民稀少. 即使有许多的器具, 人们也不去用它. 不让人民去冒险, 也不向远处迁徙, 即使有车辆和船只, 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 也无处去使用.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 吃得很香甜, 穿得很舒服, 住得很安闲, 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 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 但是人们直到老死, 也不互相往来.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 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 原文是“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定地生活, 愉快地工作.【出处】庄周《庄子·达生》:“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 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原文】仲尼适楚, 出于林中, 见佝偻者承蜩, 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 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 那么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 那么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 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 假设橛株枸;吾执臂也, 假设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 万物之多, 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 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 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设计/杨群〕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2.初步感知主人公命运, 探讨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课前预习】自读疏通字词, 了解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 你们都知道, 现在我们选拔人才是通过中考、高考等方式, 那么有谁知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生自由答复〕“十年寒窗无人识, 一举成名天下知.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 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名于天下, 有的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 有的人美梦成真从此平步青云, 也有的人为科举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剧.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 正是以这些醉心科举的读书人为原型, 创作了著名的挖苦小说《儒林外史》. 今天, 我们走进其中的名篇《范进中举》, 一起来看看范进在科举考试中的命运如何.【设计意图】联系当前的中考、高考, 追溯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方式, 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即将要进行的中考, 并产生情感共鸣, 有助于以下教学活动的快速展开.二、初读, 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参见《状元大课堂》P226“字词清单〞〕,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看, 一口气读完全文.课件出示:星宿.〔xiù〕斋.公〔zhāi〕醉醺.醺〔xūn〕啐.〔cuì〕报帖.〔tiě〕攥.〔zuàn〕簇.拥〔cù〕侥.幸〔jiǎo〕作揖.〔yī〕带挈.〔qiè〕相.公〔xiàng〕行.事〔háng〕腆.着〔tiǎn〕嗑.〔hé〕亚.元〔yà〕解.元〔jiè〕轩.敞〔xuān〕锭.子〔dìng〕绾.〔wǎn〕拙.病〔zhuō〕商酌.〔zhuó〕桑梓.〔zǐ〕〔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学生自由讲述〕师: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预设: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 其中, 范进是主要人物.〔2〕围绕主要人物概括情节.师: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 “范进中举〞这一标题明示了文章围绕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 请同学们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哪些事件.预设:课件出示:范进中秀才, 胡屠户贺喜训诫〔背景〕瞒丈人, 范进乡试〔开端〕断炊烟, 范进卖鸡〔开展〕见喜报, 范进发疯, 胡屠户治病〔高潮〕中进士, 张乡绅造访〔结局〕【设计意图】面对古典文言小说, 即便是九年级学生也是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的, 梳理生字和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 能迅速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 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文章大意. 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 以标题为抓手, 抓住主要人物,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同时清晰明了地呈现出了文章的整体脉络, 有利于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文本主旨的探究.三、细读, 理解主人公命运1.中举前后, 命运变化师:同学们, 刚刚我们了解了范进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为什么范进会有如此经历呢?下面让我们细读相关文句, 走近范进, 深刻理解主人公的命运.范进中举前后, 命运可谓天翻地覆, 文章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关键词句, 并填写下面表格.预设:课件出示:范进中举前后比照追问:范进在中举后, 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 这说明了他的什么性格?预设:他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 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世故的一面.2.喜极而疯, 可怜可悲〔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范进喜极而疯的细节, 概括他发疯的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15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3、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树立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2、勾画圈点法3、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的职业是什么吗?对,是老师,那你们呢?嗯,也对,是学生,非常好。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看看七十多年前的梁启超先生是如何说的。

(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课前思考与新课准备
看了这个题目,《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个课前思考:1、你所理解的“业”指什么?2、你觉得“敬业”是什么意思?3、你觉得“乐业”又是什么意思?(生思考后回答)
好,那就让我们来通过学习本课,看看题目中的“敬业与乐业”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

不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我们还要先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1、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背景介绍:《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

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3、文体介绍: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解决疑难生字词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个部分提出的?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生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1)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在文章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那我们现在结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强调敬业、乐业——即“责任心”、“乐趣”。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生发言踊跃,教师反馈点拨)
点拨:首先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能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享受自己工作带来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
在了解了梁启超先生的观点之后,请同学们畅谈这两个问题:1、你向往的职业是什么?2、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根据本文的观点写一段劝告他的话。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
结束语:感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都能领会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观点的含义了,所以,我们现在大家也应该知道了敬业与乐业的真正意思,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和以业为乐、享受工作”,希望同学们能培养这样的人生态度来面对我们的生活。

至于作者是怎样条理清晰地论证,运用了哪些有力的论据,我们下节课讨论,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做一点预习准备。

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基础训练》中“四、整体感知”部分的练习
3、推荐阅读胡适的《致毕业生》
附板书设计5、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析论证:“有业”是前提
“敬业”最为必要
“乐业”最高境界
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