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教学反思
2023年《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教学反思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教学反思设计思路《画外之意一一中国传统花鸟画》是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
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中国美术的鉴赏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第3、4、5课的内容关联性较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
第4课主要是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作为中国美术鉴赏的开篇,一是要承接好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本节课的实践运用中复习巩固美术鉴赏方法;二是要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了解中国绘画所体现的中国文化。
花鸟画和人物画虽有共通性,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又独立成科,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得更深入和透彻,并且,花鸟画相较于人物画更能体现情感的丰富性和人文底蕴的深厚性,有利于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所以,我把第4课的花鸟画部分单独延展成一节课。
02内容剖析课程标准指出:“需要将基本问题和方法贯通于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中,通过持续学习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呈现的基本问题,形式特征,艺术手法和重要细节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提高鉴赏水平J我的课程设计,围绕“中国传统花鸟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这个基本问题,创设了情境,把核心问题分成一个个小问题,循序推进,延展出“花鸟形象的初期探索”、“写实曾经达到的高度”“写实与写生的区分”“写意花鸟画托物言志的文化内涵”“当代花鸟画家的时代担当”“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个学习部分。
先是整体感知,探寻文化根源;继而是涵咏品味,体悟写实魅力;然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探究,理解文化内涵;最后是结合当下,思考文化担当。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学画写意花鸟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学画写意花鸟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表现特点;2.能够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方法;3.能够创作出简单的写意花鸟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写意花鸟画是以表现自然景物为主的笔墨画。
作品要求画面热情洋溢,形象传神,情趣雅致,而不拘泥于事实。
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在于它突出了主观表现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想象驱动力。
2. 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方法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方法主要包括:皴、点、挑、染等笔墨技法。
这些技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表达所画东西时更加生动鲜活。
3. 基本造型与学习在创作写意花鸟画时,必须先掌握基本的画法技巧和造型,才能自由探索和几方面尝试。
通过对写意花鸟画的基本造型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个性和魅力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方法进行实地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画法和技巧。
2.逐步教学法:老师通过逐步演示每一个部分的画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制作过程。
3.个性化教学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老师设置不同的任务和练习题,让每位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场景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场景来引导学生对写意花鸟画的理解和练习。
例如,可以选择花鸟市场、自然风光、园林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和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感悟。
2. 示范演示老师可以进行写意花鸟画的实地演示,让学生看到实际的制作过程,并观察和体验老师一些技法和方法。
3. 引导教学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创作思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4. 个性发挥老师通过评价每位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创作,并帮助他们找到在写意花鸟画上的特点和优势。
五、教学反思教学这门课程,我发现学生们对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很有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借此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中国花鸟画教学反思

中国花鸟画教学反思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花鸟画教学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在传统的中国花鸟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形式的传承,重视技法的训练。
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过多地依赖规则和刻板的模式,缺乏创造力和个性。
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
1. 提倡创新中国花鸟画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中寻找创作灵感,引导学生通过创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展现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
2. 强调观察和感悟观察是中国花鸟画的基础,而感悟则是灵魂。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世界中的细节,去感受其中的美和变化。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他们在创作中展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怀。
3. 引入多元文化元素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充分融入多元文化元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其他国家的花鸟画形式和技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传统的中国花鸟画教学往往采用师徒制或传统工作室模式,重视技法的传授和学生的模仿。
然而,在当今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反思和创新。
1. 引入科技手段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来辅助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实践能力中国花鸟画的创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绘画实践,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
3. 倡导合作与交流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的。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反思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1、顾恺之的《凫雀图》2、史道硕的《鹅图》3、顾景秀的《蜂雀图》4、萧绎的《鹿图》5、韩干的《照夜白图》、《牧马图》6、边鸾的《梅花山茶雪雀图》7、刁光胤的《写生花卉册》8、赵孟坚的《墨兰图》、《岁寒三友图》、《水仙图》9、扬补之的《四梅花图》、《雪梅图》扩展资料:一、花鸟画的特点: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
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
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二、赵孟坚的《墨兰图》1、画作内容本幅款署“彜斋赵子固仍赋”。
钤“子固写生”一印。
墨兰是赵孟坚善画的题材。
画面上绘墨兰二株,呈放射状的长叶参差错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
自题诗曰:“六月湘衡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诗中表露了作者孤高脱俗的思想境界。
2、艺术鉴赏图中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
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变化含蓄,形成墨色对比。
画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鸟画百度百科-墨兰图列举出中国古代画家及绘画作品举例说明我国古代山水、人物和花鸟画的特征花鸟画中国画的一种。
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七年级第一课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反思

七年级第一课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反思第一篇:七年级第一课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反思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进一步理解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不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策略:1.讲授法: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对比法:(1)不同历史时期花鸟画的特点。
(2)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
(3)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
(4)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
(5)中国花鸟画与西方动物画、静物画。
五、教学用具:人美版《美术·绘画》,相关图片和资料,多媒体,钢笔,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以周敦颐《爱莲说》导入)提出问题: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什么是花鸟画?引导学生思考,并带着问题,结合图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3.结合图片和问题,讲述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⑴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⑵先秦、汉代帛画中的花鸟。
⑶结合韩滉《五牛图》与韩干《照夜白》,介绍唐代花鸟画的发展。
提出新问题:韩滉《五牛图》与韩干《照夜白》画的是牛和马,没有花,也没有鸟,为什么也把它们归入花鸟画呢?(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引导。
)⑷结合图片介绍五代、宋元花鸟画的发展。
初中美术_抒情怡神的花鸟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一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以使学生对中国画获得一个大题的印象,教材选用了唐、宋、明、清等几位古代画家的作品和现代齐白石的作品,包括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写意表现手法中有包括大写意和小写意,在欣赏中出了介绍花鸟画的不同的表现手法,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花鸟画家并不停留在对自然界花鸟虫鱼的形象摹写上,而是重在“缘物寄情”,以花鸟为媒介传达自己的目中思想情感。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基础知识,能分辨工笔、写意以及兼工带写等不同的画法;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审美意蕴、艺术特征、基本造型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评析,笔墨体验,教师示范,对比观察,小组探究等方式在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文化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中国花鸟画的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国画素养,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花鸟画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基础知识,能分辨工笔、写意以及兼工带写等不同的画法4、教学难点花鸟画不是对自然花鸟虫鱼的形象摹写,而是重在“缘物寄情”,一花鸟为媒介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5、教学时间:1课时6、教学过程:抒情怡神的花鸟画(1课时)导入:师:同学们连着上了两节课是不是有点疲劳,那我们听段舒缓的音乐来放松一下!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的的聆听,你们听到了哪些熟悉的声音,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幅幅的画面,这些画面是什么,说给我们听听!生答:有鸟,有树,有水。
师:音乐中呈现出了我们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给我们空灵而悠远的感觉,如果让我们把这美丽的自然记录下来,你会用哪种方式?生答:师:想不想知道老师用哪种方式?生答师示范(画一枝菊花)师:老师颉取了自然里的一枝野菊,同学们知道老师用的是什么样的绘画方式吗?生答:国画师:国画分为三大画科(播放ppt)我们的这幅作品属于国画哪一科?生答:师:花鸟画就像音乐一样最能抒情怡神,表达作者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鸟画,感受一下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高中美术_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中国花鸟画导入:用两张老师亲手画的花鸟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中国画离他们并不是很遥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花鸟画的好奇和热情。
一、什么是中国画?1、中国画是指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是画在绢、宣纸、帛上的绘画。
工具和材料——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2、中国画的三大画科——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二、花鸟画的题材六张图片,包含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让学生回答哪些是花鸟画。
图片比较明显,学生很好分辨,接着展示另外4张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否花鸟画。
(学生会迟疑,因为图片中既没有花,也没有鸟,从而引起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每个组实行抢答的方式回答讨论结果)花鸟画的题材:•花卉•翎毛(鸟类)•畜兽(家畜、野兽)•鳞介(鱼、龙、虾、蟹等)•蔬果•草虫•器具3、花鸟画的画法•工笔花鸟——要求工整细致,严谨周密•写意花鸟——要求简练概括、活泼粗放三、学画写意花鸟画1、画家们用笔墨情趣在表现物象静态之美的同时运用高度概括夸张的手法和洗练的笔墨表现从中得到思想、人格及其精神的陶冶与完善。
2、中国画在技法上,有“笔”“墨”之说。
“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
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墨的表达上还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老师在黑板上分别示范勾、勒、皴、擦、点,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中国画的“笔”与“墨”。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4、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一张完整的花鸟画,让学生跟着一步一步的完成花鸟画。
四、展示每组作品,并且进行自评,生评,最后师评。
作业:利用课余时间临摹一张齐白石的花鸟画。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增加,对美的感受,对美判断,即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
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花鸟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花鸟画》教案及教学反思前言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需要面对着每年不断涌现的新教材和新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课程和教育理念。
而沪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花鸟画》教材重点讲解了国画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并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下面将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花鸟画》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根据《花鸟画》教材的要求,我把本次教学的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会国画的基本理论和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
2.能够画出简单的花、鸟、虫、鱼等花鸟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描绘对象、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发挥想象力和个性。
教学内容1.了解国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学习国画基本理论和技巧。
2.学习画花的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练习画兰花和玫瑰花。
3.学习画鸟的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练习画鸟(如杜鹃、燕子等)。
4.学习画虫和鱼的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练习画蝴蝶和鲤鱼。
教学过程1.学习国画的基本理论和技巧(1课时)通过视频和讲解,介绍国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线条、色彩和构图处理方法。
同时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报告,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画的基本知识。
2.学习画花的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练习画兰花(2课时)通过教学视频和实物示范,讲解画兰花的基本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初步掌握技能的目的。
3.学习画鸟的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练习画鸟(2课时)通过教学视频和实物示范,讲解画鸟的基本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自选一种鸟进行练习,以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学习画虫和鱼的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练习画蝴蝶和鲤鱼(2课时)通过教学视频和实物示范,讲解画虫、鱼的基本构图和线条处理方法,并要求学生自选一种虫或鱼进行练习,以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课堂展示及总结(1课时)通过课堂展示和评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学习和探讨,体验团队合作和互助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鸟画教学反思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花鸟画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花鸟画教学反思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采取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形式,即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又能直观地教导他们如何领会画的过程。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蕴涵了情感目标、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而对花鸟画的学习延伸到了环保问题,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目标上还并未真正地达到,比如:知识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在设计教案时认为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行动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实。
在教案中设计了很多个重点,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一节课中能讲好一个重点是非常不错了。
所以这方面在教案上还需改进。
在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我要改进的地方之一。
就我这节课的效果来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足的,对学生的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练习画画,然后再听讲)不能做到收放自如。
在学生们讨论前必须讲好要求要注意纪律,在练习时也要有要求(时间、任务)。
示范画时由于先前要他们在看何种颜料,一时之间没有及时拉回来,所以当时示范比较乱,自己觉得讲解时也很吃力。
在板书方面也要值得去改进的。
最后在评价学生的练习时,做的非常生硬,不懂得要多方面的去评价。
要记住一条:评价学生的作品要以鼓励为主,要多肯定学生亮点。
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课堂我让学生自评时有一学生说自己画的麻雀的脚没有画好,当时我没有抓住他的优点: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
没能及时表扬这位学生,错过了一个机会(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的)。
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画可一从各个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
经过这节的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
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因为中国画家喜爱表现自然界的事物,使花鸟画题材十分广泛,
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以致于农家蔬菜瓜果无不入画。
其次,师生共同欣赏课本和课外的花鸟画名作。
如宋代的张舜咨的《鹰桧图》,无名氏所作的《出水芙蓉》,崔白的《寒雀图》,现代喻继高的《鸳鸯戏水》为工笔画,其特点是工细、端庄、文静;写意花鸟画名作如王震的《桃花飞燕》、现代潘天寿的《雁荡山花》、关山月的《红梅》、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与《祖国万岁》、李苦禅的《鹰》,其特点是简练概括,让学生体会中国花鸟画笔墨趣味,给学生以初步形象。
再次是花鸟画的临摹。
因为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技法日臻完美,有许多基本技法可供临摹。
临摹名作是学习花鸟画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既可以临摹名作的构图、造形,又可以学习用笔、用墨、用色来丰富自己。
假如失去了临摹名作这一关,就失去了花鸟画发展的基础,会使花鸟画变得虚无,无所适从。
因为笔墨是中国画最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示范何为中锋,何为侧锋,示范如何墨分五色以及一些破墨法或者破色法。
前人有“墨分五彩之说,意思是墨有浓淡变化,墨的浓淡取决定于水分的多少,水多墨淡,水少墨浓,并告知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地去体会。
第四是花鸟画的立意。
中国花鸟画十分讲究意境美,因为意境美可以抒发画家的主观感受,表现一种潜在精神,或托物言志,或托物喻情。
如画荷花,表达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画竹子,体现高风亮节;画梅花,表现清风傲骨;画菊花,以示淡泊言志;画藤花蜜蜂,会感到春意无限;画油菜花燕子想及春天的田野;画青蛙跳跃,体会其充满情趣;画游鱼戏水,让人怡然自乐;画蔬菜瓜果,回味农家乡土气息清新扑人;画雄鹰展翅,体味人生理想等等不一而足。
在教材中,如欣赏和临摹王震的《桃花飞燕》时,教师可介绍清代诗人马曰璐的诗《杭州半山看桃》:“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
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
以及吴昌硕的题画诗:“小溪深处阿谁家,人面桃花水面霞,细语喃喃听不得,隔窗妒煞碧桃花。
同时通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播放作品让学生感觉中国花鸟画的诗情画意,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意境。
再如体会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此为著名作家老舍出题请齐白石先生作画。
“蛙声十里出山泉为清代一诗人的名句,齐白石不愧为一代花鸟画大师,他没有按照一般画家的想象画出一群青蛙争鸣于山泉之中,而是画了几只蝌蚪随着山泉汩汩流出,让人体会到蛙声无边,春意无限,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在无垠的旷野中有无数的青蛙,有流不尽的山泉,
可谓不落寻常窠臼,别出心裁地画出意境美。
第五是体验生活、注重写生。
写生是依照具体的物象来描绘,是解决作品“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的问题,是从观察生活中解决如何表现生活的问题,也是学习花鸟画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画是有写生传统的,古人所谓“应物象形就是面对实物的写生方法。
历来有成就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写生的,宋代著名画家赵昌、易元吉就是至今传诵的写生高手,据说:“赵画花,每晨露下时,绕栏谛玩,手中调色彩写之,自号写生赵昌;易机灵深敏,花鸟精长,尝于舍后疏凿池沼,间以花石丛花,疏篁折苇,多蓄水其间,每穴窗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恣笔墨之妙。
故赵、易画作流传至今,彪炳千古。
一个画家没有生活,没有体验,不了解花卉的风、晴、雨、露,禽鸟的飞、鸣、宿、食就很难表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自然界。
第六是教师的创作示范。
演示教学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艺术重视相互交流。
我们看一些画家现场作画往往会得到许多启发,而且可以吸收他人长处为我所用。
而相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能够看到教师示范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如教师是如何调色、调墨,如何构图,如何出枝布叶,如何点染,如何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包括题款盖章等等。
当然可以借鉴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花鸟名家创作的碟片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花鸟画创作水平,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必须是一位优秀的画家,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拜,使学生产生对花鸟画的兴趣,以激励他们在课后默默地学习花鸟画。
另外,及时批改学生的习作。
因为耳提面命的教学示范、批改作业,又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
有的学生作业本来是一盘散沙,支离破碎,一经教师的穿插组合就会气神贯通。
记得有一次业余兴趣小组的课堂上,有一位学生绘了几枝篱菊,虽然墨色丰富,用笔也较好,但其枝叶的组合缺少整体感,花与花之间缺少呼应,花也没有主次之分,画面上显得零乱琐碎。
后在其枝叶的后面加上几笔淡淡的叶子,把零碎的叶子合成一体,又添了几个小花苞来呼应,顿觉显得整体,最后在花上方大片空白处加了一只黑蝴蝶,便觉得生动起来。
因为花为静,蝴蝶为动,动静结合,画面上生机盎然。
如此既批改了作业,也增进了师生情谊,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课教学我安排设计了两个课时,只能是让学生认识一下写意花鸟画,感受一下其追求笔墨意韵、重视形神兼备、强调缘物寄情的艺术特色,并在尝试练习与创作的实践中体会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初步掌握一些基本技法,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
由于课前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比较合理,教学活动实施得比较顺利,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演示作用很重要。
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不是靠嘴能表述清楚的,也不是欣赏几幅大师作品就能了解的,只有教师一步一步的直观演示,才能让学生看明白究竟怎样用笔用墨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不仅呈现了许多范作,更是把教学重难点部分的内容以当堂示范的形式加以演示,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了菊花、麻雀的一般画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其绘画方法和技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又注意到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绘画技法后,鼓励他们大胆的创作。
当然,欣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特别是欣赏国画大师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作品体会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感悟画家的人品修养,从而受到道
德情操的熏陶。
而且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画家之所以能画出十分传神的作品,除了因为他们拥有纯熟的笔墨技法之外,还因为他们都善于观察生活,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他们明白艺术的美始终都来源于生活,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学习中国画,只说光看而不练是没有用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在不断地练习中才能真正掌握的。
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练习的指导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而且为了使学生的练习更有效,在教学画菊花和麻雀时我分别都安排了尝试练笔,让他们先分步试练,理解和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再进行创作,这样容易取得较好的作业效果。
当然五年级的学生毕竟不可能掌握很高的笔墨技巧,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略有笔墨变化的作品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学生较为稚嫩拙朴的笔墨反而是一种真实生动的表现,同样充满着美感。
猜你喜欢:1.水墨人物画教学反思2.人美版花鸟画说课稿3.花鸟画的教案4.人美版花鸟画说课5.美术优秀教师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