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临终关怀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临终关怀哀伤五阶段

社会工作——临终关怀哀伤五阶段

社会工作——临终关怀哀伤五阶段专注于临终与死亡领域的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博士提出了“哀伤五阶段”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濒临死亡或亲人死亡时,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的心理过程:否认-愤怒-协商-抑郁-接受。

1.否认我们否认或拒绝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试图告诉自己生活和以前一样,没有改变。

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这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显得震惊、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会流泪或沉默,内心痛苦、诧异、怀疑的感觉反复翻腾。

这一阶段通常时间较短,当现实改变不了时,我们会很快从否认中清醒。

2.愤怒我们会变得愤怒,抱怨,对自己、他人或上天充满责怪,情绪容易变得悲愤和激动。

我们可能会对医生发火,认为他们医术不行;会怨恨老天爷,无情夺走生命;会认为“这一切不公平!”。

亲人可能还会怨恨病人或死者,但自己往往感觉不到,而是以直接表达的方体现,例如对着死者的照片咒骂,埋怨他(她)的离开是对我们的抛弃。

这一阶段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容易显得歇斯底里和充满破坏性和毁灭性。

3.协商我们会试图与现实讨价还价,抱着推翻事实的希望,好让自己得到些安慰。

协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行为变化或许以承诺,想以此来延长生命。

例如“如果我真切地恳求上天,或许他会怜悯,再给几年活着的时间。

”这一阶段是心理的调整期,停留过长容易产生严重内耗,让自己不断地在事实与幻想之间摇摆。

4. 抑郁人们失去了希望,无法改变现实,产生沮丧、悲伤、无力、无价值感。

我们会因为产生强烈的无助感而放声大哭或只是默默伤心,显得无精打彩对生活不再提起兴趣,也有恐惧感和内疚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会觉得“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这一阶段是五个阶段中最难渡过的,会有较长的沉浸期和消化期。

5.接受我们意识到生活必须继续,承认事实并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恢复了往常状态,但偶而还是会感到痛苦、孤独与绝望。

濒临死亡的人常常会感到疲劳与虚弱,会想““好吧!既然我已经没法改变事实了,就好好准备后事吧!”而亲人则对逝者有着思念,甚至梦到死者又回到身边,但也接受了现实,意识到逝者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美国临终关怀的启示

美国临终关怀的启示

临终关怀(hospice)是指给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良好的照顾和精神安慰,减少病人的痛苦,维护病人的尊严,让他们能够安然地离世。

其目的不在于治疗疾病、延长寿命,而在于提高余寿的生存质量。

关于什么样的病人适用于临终关怀服务,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标准,美国的标准是无治疗意义,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

现代临终关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7年的英国,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的建立。

4年后,Hospice Inc.作为美国的第一个临终关怀组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1974年,美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

1978年,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NHO)成立,此后发展成美国规模最大的非营利临终关怀服务机构。

整个70年代,“临终关怀”的概念在美国社会中广为传播,到1982年,还被国会纳入了医疗保险计划,总统甚至将这一年的11月7日到14日定为临终关怀周。

政府的支持不仅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了财政保障,也为美国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的几十年间,美国临终关怀事业最明显的发展就是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逐年增加,至2007年,美国已经有4000多家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组织,年增长率约17%,其中由政府出资管理的仅占4.3%,其余都是非政府组织:47.1%是营利组织,而非营利组织占到了48.6%。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近60%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是独立运营的,剩下的40%一半从属于医院,一半适应于家庭医疗服务。

可见,根据病人需要的不同,临终关怀服务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同样是2007年的数据显示,已经有140万的美国人使用了临终关怀服务,而医疗保险项目可以为他们付美国科罗拉多州雷克伍德,圣约翰临终关怀机构举行圣诞树点灯仪式。

118。

老年临终关怀

老年临终关怀

(二)呼吸困难
痰液堵塞、呼吸困难就是临终老人出现得另一常见症状。 因而床旁应备好吸引器,及时吸出痰液和口腔分泌物。痰 多而粘稠时可给予翻身、拍背,多喝温开水;无力咳痰时,可 给予电动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可能开窗通风,被 子要轻柔,白天摇高床头或协助其改变体位,以减少呼吸费 用感;持续低流量吸氧,以缓解呼吸困难现象。临终时肺通 气功能下降,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应遵医嘱给予抗感染、 止咳平喘、营养支持治疗,静脉输液滴速以25~30滴/分为 宜,以防急性肺水肿得发生。
服务与人本质得需求相吻合,涵盖了医疗、护理、心理咨询、死 亡教育、社会支援和居丧照护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提升临终 者生命最后阶段得质量来体现其人格尊严和生命尊严。 (二)提高临终老人生命质量 临终关怀通过对老人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得心理关怀方法、高超 精湛得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老人 减轻躯体和精神上得痛苦,提高临终老人得生命质量,弥补了临终 者家属精力与专业知识不足。 (三)减轻临终老人家属负担。 临终关怀既可以使临终老人家属得重心从繁忙得照料中解脱出来投 入到工作中,也可使老人得到专业化得照料。 (四)为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可能 处于临终阶段得老人,若过度治疗其生命没有价值,也会延长痛苦。 接受临床关怀服务可以减少大量得甚至就是巨额得医疗费用。
(二)国内临终关怀得发展
我国1988年8月在天津成立了第一个研究死亡得机构—— 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992年北京市招收濒危病人得松堂医院正 式成立;1993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成立并 建立基金会;2006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2005年在全国建 立了350余家“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
3、灵魂支持 尊重老年人得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根据老人不同得职 业、心理反应、性格等,在适当得时机,用同情和婉转得方法解释,谨 言慎语地与老人及其家属共同探讨生与死得意义,帮助老年人正确认 识和对待生命,从对死亡得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既然死亡来临了, 就坦然接受,平静地走,有尊严地走。

临终护理的定义及内容

临终护理的定义及内容

临终护理的定义及内容临终护理的定义及内容临终是指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生理功能衰竭,不能用现有医疗技术治愈、死亡即将发生的过程。

目前,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对临终的时限尚未统一的标准。

日本对预计只能存活2~6个月的病人,称为临终病人;美国对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称为临终病人;而英国对预计能存活1年以内的病人;称为临终病人;我国则将预计能存活2~3个月的病人视为临终病人。

二、临终护理的定义“临终护理”(hospice care)一词源于英文,也称“临终关怀”,其实质是一种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卫生服务。

护理人员在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下,通过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综合性服务,减轻临终病人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维护其尊严,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安宁、平静地度过人生的阶段,并为其家属提高心理精神的支持。

三、临终护理的内容对于临终病人,护理的重点是症状的控制,心理的支持,家属的安慰,从而改善其临终生活质量,安详辞世。

1、控制疼痛大多数临终病人,特别是恶性肿瘤晚期的病人,其主要症状是疼痛。

疼痛不仅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引起病人强烈的心理反应,而且还会给病人家属带来极度不安和焦虑。

因此,有效地控制疼痛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具体控制疼痛的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准确评估疼痛社区护士首先应准确评估临终病人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和程度,以便有效地使用镇痛药物。

WHO将疼痛分为四级,即:0级无痛1级有疼痛,但不严重,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2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影响睡眠,需用镇痛剂3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严重影响日常活动,需长时间使用镇痛剂(二)认真实施镇痛方案社区护士在准确评估了病人疼痛的状况后,应协助全科医生认真实施镇痛方案。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WH0建议推广使用的“三阶梯镇痛疗法”,即:第一步一般性疼痛,只用非麻醉性镇痛剂,如阿斯匹林类。

第二步中等疼痛;可用弱麻醉性镇痛剂,如可待因类。

临终关怀的相关概念及姑息护理

临终关怀的相关概念及姑息护理

临终关怀的相关概念及姑息护理临终(hospice):美国:病人已无治疗意义,预计寿命在6个月以内;日本2~6个月。

中国:病人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时。

濒死(dying):在接受治疗后或姑息性医疗后病人虽意识清醒,但病情迅速恶化,各种现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死亡(death):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永久消失,是机体完整性破坏和新陈代谢的终止。

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委员会,提出了脑死亡概念,即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作为新的死亡标准,并制定了死亡的判定标准:(1)判定的先决条件:1)昏迷原因明确。

2)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2)临床判定:1)深昏迷。

2)脑干反射消失。

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3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

(3)确认试验:1)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消失。

2)脑电图显示电静息。

3)经颅多普勒超声信号消失。

以上3项确认试验至少具备2项。

(4)判定时间: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复查。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一种为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提供的特殊服务,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包括医疗、护理以及其他健康服务在内的全面照护。

姑息护理(1)姑息护理(palliative care):WHO定义姑息护理是提高病人和家属面对死亡威胁时生活质量的方法,通过早期识别、评估和处理疼痛和其他症状来预防和缓解其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精神问题。

(2)临终关怀与姑息护理的区别:姑息护理针对任何阶段病人,临终关怀针对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内的。

姑息护理通常也接受根治性治疗,临终关怀一般不再接受治疗性干预。

姑息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临终关怀以心灵为主。

姑息护理通常在医院进行,临终关怀在病人愿意的地方。

姑息护理是多学科团队,临终关怀以家人及临终关怀护士为主。

临终关怀的对象、内容与原则(一)临终关怀的对象:病人及家属。

(二)临终关怀的内容:姑息治疗、临终护理、心理咨询、死亡教育、精神和社会支持、居丧照护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性照顾。

美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特点及启示作者:李宇涵葛依琳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23年第11期[摘要]儿童临终关怀旨在改善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的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美国儿童临终关怀有以下显著特点:服务机构多、受众人群广、资金有保障;重视患儿及家庭的不同需要,并据此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跨学科团队合作,开展音乐治疗等综合措施,为患儿及家庭提供多样化照护。

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为推动我国儿童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实践中应坚持以患儿为主体、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增设儿童临终病房和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多学科融合的服务团队和模式,科学应用音乐治疗等综合性非医疗手段。

[关键词]儿童;临终关怀;美国;家庭;音乐治疗一、问题提出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指的是一种在生命的末期,将关爱、尊严和尊重融入治疗过程中的照护方法,旨在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预防和缓解痛苦,满足病患及家人的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

[1]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较为不足,处于弱势地位,其临终关怀更应受到关注。

1989年,联合国颁布《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地位和权利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儿童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7年,世界临终关怀及舒缓治疗日的主题是“across the age⁃from children to older people”(跨越年龄——从儿童到老人),儿童临终关怀被纳入世界临终关怀及舒缓治疗日的主题,标志着世界各国正式开始关注儿童的临终关怀。

[2]2014年,联合国发布了《临终儿童权利宪章》,强调在对儿童进行舒缓治疗的同时,积极推广绝症儿童舒缓治疗的国际标准,以提升患儿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新的国际标准要求,除关注儿童的生理疾病外,还应注重关怀患儿在生命末期的心理状态。

[3]然而,很多国家由于缺乏专门的服务机构和专业的工作团队,儿童在临终之前承受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无法获得相应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简介

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简介

临终关怀的起源:“临终关怀”在我国是一个新概念,这个词回溯到几百年以前,那时用于描述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

在现有的汉语词典中包括《辞海》和《辞源》中均查不到这个条目。

它在中文文献中的广泛使用,是从 1988 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开始的,迄今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历史。

临终关怀( Hospice )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福医院。

50 年代,英国桑德斯女士( Dame Cicely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

1967 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 —— 圣克里斯多福安宁医院( ST. Christopher ' s 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从而开启了一门专门研究和从事临终关怀的医学新分科 —— 安宁疗护( Hospice care) 。

临终关怀发展简介:1982 年香港在天主教医院首先开始了临终服务 。

1987 年7 月,香港创立了善终服务会。

据 1997 年统计,香港临终关怀中90% 为癌症病人, 45% 死于癌症的病人获得善终服务 。

1986 年台湾马偕医院成立了安宁照顾筹划小组。

1990 年2月台北马偕医院建立了第一个临终关怀安宁病房。

台湾并且专门为临终关怀立法 --- “安宁缓和医疗条例” 。

1988 年 7 月国际临终关怀医师学会(AHP)正式成立,首任会长由英国籍临终关怀专家担任,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

1988 年 7 月 15 日,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建立。

1993 年我国成立全国性临终关怀学术组织---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

在临床实践方面,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各地都纷纷因地制宜地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目前我国大约有100 多家临终关怀机构,几千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

随着临终关怀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一领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

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

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

此前,许多学者对Hospice和HospiceCare的翻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其内涵和外延。

Hospice曾被译为“济病院”或“死亡医院”。

Hospice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

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1988年7月15日,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与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教授以崔以泰副院长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黄博士先后资助人民币10万元,天津医学院也拿出相应的经费,天津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个人资助1000元,护理专家甘兰君任该机构的副主任(1991年5月改任顾问),共同开展临终关怀研究工作。

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

由于是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新闻媒介颇感兴趣,通过各报刊宣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上海、北京、安徽、西安、宁夏、成都、浙江、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或护理院。

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着手筹建临终关怀病房。

1990年10月,该病房开始收治病人。

各大报予以报道,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投资10多万元摄制题为《临终关怀》的科教影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临终关怀1历史资料临终关怀被认为最早起源于11世纪,当时没有治愈希望的病人可以到指定的地方接受十字军提供的治疗。

在14世纪早期,耶路撒冷圣若望医院骑士团在罗德设立了第一家庇护所,目的是为旅行者提供庇护,照顾生病和即将死亡的人。

但是这项临终关怀运动没能得到发展,直到17世纪,法国牧师圣文森特德保罗建立的仁爱修女会开办了临终关怀医院,而后,爱尔兰的仁爱修女会于1902年在伦敦开办了圣约瑟夫安宁院,临终关怀运动重新焕发生机。

20世纪50年代,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创建了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为现代临终关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1年,美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首次将现代临终关怀的原理引入国内。

,美国的临终关怀学在20世纪70代得到推广实施。

史蒂芬康纳的“临终关怀:实践,困难,希望”一书中,强调利用志愿者,更多的关注对于死亡的心理准备,使得美国的临终关怀不同于英国,脱颖而出。

1982年美国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计划中增加了临终关怀服务内容。

在参议院的要求下,1982年9月13日美国总统里根宣布1982年10月7日至14日为国家临终关怀周。

此后,临终关怀产业发展迅速。

截止到1995年,已经为临终关怀支付28亿美元,仅医疗保险就为就为获得批准的1857个临终关怀计划支付19亿美元。

在当年,72%的临终关怀提供机构是非赢利的。

根据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提供资料,到1998年,包括美国和波多黎各在内,有3200个临终关怀机构在运行或正在筹建中。

据2007年出版的著作“最后的权利:从医疗系统中拯救临终病人,临终关怀机构正以3.5%的比例逐年迅速增加。

2007年,有1400万美国人得到了临终关怀。

超过1/3,大约39%的临终病人,使用了这项服务。

2008年,在美国仅医疗保险计划就为获得许可证的4000个临终关怀提供机构支付了80%的临终关怀费用100亿美元随着临终关怀产业的迅速发展,临终关怀的观念也得到发展。

2003年,美国第一家服务于儿童的乔治·马克儿童之家”的临终关怀院在旧金山建立。

2009年2月,布法罗新闻报道,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临终关怀机构发展不再均衡,盈利性临终关怀机构成为行业发展最快的部分。

2理论和实践在美国,临终关怀机构的目标就是要让病人舒适。

舒适要由病人来界定,如果病人失去活动能力,则由家属来界定。

也就是要病人免受生理、心理、精神或社会方面的疼痛。

临终关怀机构通常不施行诊治疾病的治疗措施。

也不会加速死亡或者过度延长生命。

尽管临终关怀机构不要求病人接受临终关怀时签署“不施行复苏术”协议,但还是有一部分会将其作为接受条件。

也有一部分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决定心跳或呼吸停止时,不施行心肺复苏术。

临终关怀院不会提供心肺复苏术,如果病人要求在心跳呼吸停止时施行复苏术,家属需要联系紧急医疗服务。

不接受复苏术的决定和企图挽救病人生命的治疗措施一样,常常成为病人接受临终关怀的最大障碍;医疗专业人员努力提供救治措施时也会发生冲突。

对于给病人提供哪些治疗措施又在临终关怀范围内,存在一些困扰。

如果可以改善病人生命质量,临终关怀机构可以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治疗措施,包括放射治疗和抗生素。

应根据个案来决定适宜的治疗措施。

临终关怀学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以病人中心的护理。

在美国,很多医疗机构已重点将从以自身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对于临终关怀,这种以病人为导向的护理是必须的,并且在给病人提供的护理过程中交融贯通,医疗照顾方案的调整也反映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3临终关怀统计学数据病人为了得到临终关怀,必须有两个医生证明其预期生命按疾病的自然病程不会超过6个月;通常病人的主管医生和临终关怀医务主任会提供这个证明。

病人实际生命超过6个月也可以继续接受临终关怀,只要临终关怀小组有依据继续证明病人处于临终状态,保险公司通常会继续支付临终关怀费用。

很多医生不会很快把病人转向临终关怀,直到他们有绝对的把握诊断病人处于临终状态。

一些医生认为必须确定病人预期生命只有6个月或者少于6个月才接受临终关怀,然而也有一些医生过于乐观,认为治疗更能延长病人生命。

结果,大多数病人在疾病的最晚期才被转至临终关怀院。

1994年,病人死亡前在临终关怀机构停留的平均时长为26天,但是到1998年只有16天。

尽管临终关怀的病人数一直增加,但是可以提供临终关怀的时间仍然不够,2004年临终关怀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57天,而实际只有22天。

2004年,33%的临终关怀病人在入院7天内死亡。

病人及家属需要时间和临终关怀小组建立关系,所以入院太晚与不利于提供临终关怀一般认为只有患癌症或艾滋病的病人才接受临终关怀。

这种认识存在误解。

在美国,随着癌症病人病情的恶化,临终关怀模式也在改变,根据2002年“反对帮助自杀:临终病人接受临终关怀的权利,”尽管病人可以因心脏和肺部疾病晚期阶段,休克,肾功能衰竭,阿尔茨海默氏病或者在其他疾病晚期选择临终关怀。

但是在临终关怀病人中60%患有癌症,其余的大多数病人患有艾滋病。

只要有依据诊断病人为临终状态,病人就可以接受临终关怀,3.1重新申请病人必须有诊断表明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才可以接受临终关怀,但有时候,病人实际生命会长于六个月。

美国医疗保险规定,最初六个月的临终关怀分为两个90天受益期。

在此之后,临终关怀小组会继续评估病人预期生命是否少于6个月。

在两个90天的受益期后,医疗保险要求临终关怀机构缩短间隔期,每次间隔60天对病人进行评估。

商业保险机构,健康保险机构和医疗救助中心对于重新证实病人预期生命不超过6个月,有他们自己的制度。

临终关怀机构不能以病人接受临终关怀开始时的病情为依据,而是要以病人目前的状况为依据,,再次诊断病人预期生命不超过6个月。

3.2儿童临终关怀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主要是老年人;根据2006年的老年卫生保健社会工作手册表明,在美国,85%的临终关怀病人超过65岁。

尽管,老年人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但任何年龄段的临终病人的都应该得到临终关怀,包括21岁以下的青少年。

并不是所有的临终关怀机构都服务于任何人。

1983年,只有不到1%的临终关怀机构提供儿童临终关怀;到2001年,增加到15%。

美国第一个儿童临终关怀机构是2003年建立于旧金山的乔治。

2006年,尽管许多源于成人的临终关怀计划应用于少年儿童依据并不充分,但儿童临终关怀计划仍在增加。

儿童接受临终关怀的主要诊断是癌症,但是,像成人一样,儿童也会因为很多情况接受临终关怀,包括艾滋病、早产、先天性疾病、脑瘫、囊胞性纤维症或者可以引起死亡的创伤,如车祸。

有些儿童入院后已经没有希望存活,但其家庭成员希望延长其生命,这样的家庭也是临终关怀的对象。

推荐给儿童的临终关怀模式不同于成年人。

2000年,美国儿童生命伦理和临终关怀学术委员会联合建议,儿童在任何诊断下,只要有威胁生命的状况存在,无论预期是否会死亡,都应该提供临终关怀,姑息性护理和治疗性措施应同时提供。

弗吉尼亚州国际儿童临终关怀院也建议所有儿童在有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即使设法提供希望性治疗,都应该提供临终关怀,以提高儿童和家属的生命质量。

然而,医疗救助方案提供的联邦政府的标准要求提供临终关怀必须有预期生命不超过6月的诊断,保险机构会严格限制接受延长生命治疗的儿童获得临终关怀。

4费用医疗保险机构,包括医疗保险计划或者医疗救助计划会为符合条件的的美国人支付临终关怀费用。

除了病人需要自己支付门诊药品和暂缓性照料费用,医疗保险计划会100%支付临终关怀其他费用。

(暂缓性照料是必需的,例如,家庭成员暂时不能提供临终关怀,有必要寻求其他的照顾者来替代)。

2008年,医疗保险计划支付了大约80%的临终关怀费用,不同的州临终关怀费用支付者是不同的,对于住院临终关怀费用支付比例较高。

居家护理的支付比例低,持续性护理为了控制病人症状,支付比例较高许多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救助计划以医疗保险计划为依据,在临终关怀方面也是有收益的。

商业保险机构需要依据个人计划来支付费用。

根据2008年劳伦拉卡普拉在上的文章,2008年居家临终关怀费用中的78%,由医疗保险计划和医疗救助计划支付,12%由私人保险机构支付,其余10%由病人自己垫付。

许多非盈利的临终关怀机构对于没有医疗保险的病人提供专项基金,会减免病人的临终关怀费用。

拉卡普拉说,2008年,为居家临终关怀病人平均垫付费用758美元。

一旦病人住进临终关怀院,临终关怀院成为病人所有与临终有关疾病的保险付款人。

换句话说,如果病人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晚期阶段进入临终关怀院,临终关怀院会支付所有与心衰相关的护理费用。

然而,如果病人因足部疾病要看医生,所产生的费用要通过其正常的医疗保险进行支付。

5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业充满竞争。

在这个行业,有数百种非盈利性机构和商业机构。

临终关怀院可能是很小的依托于社区的机构,也可能是州或者政府公司的一部分,或者是医院或者其他卫生保健系统的的一个单元。

国家临终关怀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58.3%的临终关怀机构是独立的,20.8%依托于医院,19.7%以居家护理为目的,另外1.3%和养老院结合在一起。

2007年,平均每天在临终关怀机构接受护理的病人为90.2人。

79.4%的临终关怀机构承认每年的病人数少于500人,随着盈利性临终关怀机构的增加,盈利性临终关怀机构和非盈利性临终关怀机构的比例更加平衡。

2007年,47.1%的临终关怀机构是盈利性的,48.6%是非盈利性的。

其余的4.3%为政府拥有。

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服务中心只对经过审批的临终关怀机构支付病人费用,2007年,93.1%的临终关怀机构通过审批。

在未审批的临终关怀机构中,有一些正在审批中。

然而,也有一些临终关怀机构并没有申报或者自愿放弃。

例如,有的机构完全靠捐助或志愿者运行就不会选择审批。

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估计2008年在全国至少有200个志愿者计划在运行。

6护理级别临终关怀有四个级别的护理:常规的居家照料,持续性护理,一般的住院护理和暂缓性入院照料。

在美国,临终关怀机构必须能够提供任何一个级别的临终关怀护理,才能得到医疗保险计划批准。

6.1常规的居家照料常规的居家照料是临终关怀机构提供的最普通的护理级别。

尽管标题上看是常规的居家照料,但不是指服务的场所,实际上是临终关怀护理的一个级别。

尽管大多数的临终关怀病人在家接受常规的居家照料,但这项服务也可以在老年护理院或者附属机构提供。

跨学科的临终关怀小组成员在常规的居家照料中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提供必需品,如医疗设备,与临终医学诊断相关的药物治疗费和辅助用品如尿布、防护床垫、手套和皮肤保护剂。

在必要时也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服务。

这种随叫随到服务通常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由注册护士提供以应对病人的紧急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