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块奶酪 教案+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后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后反思《一块奶酪》教学反思本课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
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匀,而小熊哥俩都不愿吃亏最后狐狸把奶酪全吃光。
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一.教学效果: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
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中年级段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二.成功之处:教《一块奶酪》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对蚂蚁搬奶酪这样的情境大多都没有见过,让学生通过一段小视频,直观感受蚂蚁搬奶酪的过程,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
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中年级段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部编《11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公开课)

《11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教学本课,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读、研读,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蚂蚁的美好品质,并谈谈读文后受到的启发。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点】: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有感情朗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蚂蚁搬食物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视频:画面中描述的是一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奶酪,这块奶酪非常大,比蚂蚁大20倍,于是小蚂蚁召唤同伴过来一起搬奶酪,几十只蚂蚁都过来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准备运回住所……2.视频播放完后,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3.学生各抒己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蚂蚁搬奶酪的童话故事——《一块奶酪》。
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
讲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定下规矩,蚂蚁们很积极地投入到搬运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1《一块奶酪》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1《一块奶酪》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1《一块奶酪》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和爱护幼小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效果: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
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中年级段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二、成功之处:教《一块奶酪》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对蚂蚁搬奶酪这样的情境大多都没有见过,让学生通过一段小视频,直观感受蚂蚁搬奶酪的过程,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
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中年级段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这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一块奶酪 》 教学设计及反思

11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11课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
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一角。
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是一篇进行归纳童话特点和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对于童话,学生也不陌生,可以归纳童话的特点并尝试编写一段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禁、稍”的意义和用法。
2.快速默读课文,围绕蚂蚁队长的言行找出关键信息,说一说你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
3.学习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关爱弱者的美好品质。
4.发挥想象力,感受童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围绕蚂蚁队长的言行找出关键信息,说一说你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感受童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谈话导入。
1.猜童话。
猜谜语。
你们能正确而洪亮的喊出他的名字吗?这只小蚂蚁可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小蚂蚁,它——会说话、能思考、有动作。
(板书:当做人来写),这就是童话。
你们喜欢童话吗?2. 设疑激趣:在这篇童话中,一群蚂蚁发现了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板书课题。
(注意“奶”的笔顺)齐读课题。
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一块奶酪》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块奶酪》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篇1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
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这是一篇略读文章,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我彻底放手鼓励学生,让学生围绕导读部分的两个问题自由表达。
在概括文章大意时,学生要么长篇大论与复述混为一谈,要么过于简洁抓不住重点。
首先发言的是小申同学,他说:“课文讲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运奶酪的故事。
”“说的对,就是这么一件事,但,总感觉你少了点什么?”我边说边把目光投向其他同学,有响应者点头答:“对!”接着,又一女生补充完整。
两位同学共同努力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出来。
学生对蚂蚁队长的评价,各有看法。
小陈说:“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不以大欺小。
”小张说:“蚂蚁队长禁受住了美食的诱惑,他很称职!”小赵说:“蚂蚁队长还不以权谋私,比如……”小卫说:“他还是个很有原则的蚂蚁,爱护幼小。
”这样的回答是我意想不到的,原来学生从蚂蚁队长的做法中看到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品质,用词竟如此恰当。
最后由此及彼,想到生活中的启发时,小杨同学说道:“我们家每天晚上吃饭时都要等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才能吃饭。
那一次,我非常饿,看见奶奶做的黄瓜菜,想吃几块,可是奶奶训我了,说要等家人都到齐了再一起吃。
”在她的提示下,小孙同学也说出了她同样的经历。
一篇童话故事,在做到引人入胜的同时,又给人以启发。
蚂蚁队长通过一块奶酪,给孩子们留下的不止是良好的家风、教养;还有心中有他人,他人心中必有你的珍贵启迪。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篇2我所试教的《一块奶酪》是第三单元的第4篇课文。
第三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植物等童话人物奇妙的经历,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教案及反思3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故事《一块奶酪》的内容和情节。
2.掌握生词和重点短语,并能正确运用于句子中。
3.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熟练掌握生词和重点短语。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PPT、教具、学生练习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例如,展示一块奶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
Step 2:新课呈现(15分钟)1.播放故事音频或老师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2.与学生共同读故事,重点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
3.解释生词和重点短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Step 3:讨论和理解(10分钟)1.简要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情感。
Step 4:巩固训练(15分钟)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进行口头练习,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运用所学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表达。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1.根据故事内容,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奶酪?奶酪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进行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1.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今后的教学。
反思:教案设计合理,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主动思考和表达。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有序,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
然而,在课时控制方面,可能需要更加灵活。
有些步骤可能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导致其他活动无法充分展开。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11 一块奶酪 优质版教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梳理故事内容
1.(出示课件5)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出示课件6)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主识记、理解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酪、宣、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了解文大意。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3.梳理故事内容
(1)(出示课件8)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的事。
(2)梳理蚂蚁队长的主要行为。(出示课件9)
①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宣布禁令 发现奶酪 拽掉一角 支开同伴 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教师可提示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来学习。比如,熟字换偏旁:“添”换偏旁后可变成“舔”,有“舌”才能“舔”,有“水”可以“添”;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此外,“诱”要提示学生不要“读半边”而误读。
(3)读准多音字“处”。(出示课件7)
提示学生根据词语辨析读音:“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到处、别处”等词语中读ch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含反思)11一块奶酪

11* . 一块奶酪课题一块奶酪课型新讲课课文记述了蚂蚁队长率领蚂蚁搬运食品,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设扬了蚂蚁队长言传身教,关怀幼小的美好质量。
计说教课本课,我主要松手让学生自读、研读,读懂课文内容,感觉蚂蚁的美好质量,并明谈谈读文后遇到的启迪。
1. 自学生字,采集蚂蚁搬食品的资料。
(学生)学前准备2.教课有关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 课时教课过程1.认识 11 个生字。
学习目标 2.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美好质量。
3.学习蚂蚁大家庭同心戮力,关怀幼小的美好质量,并遇到启迪。
学习要点领会蚂蚁队长表现出的美好质量。
教课环节导案教案达标检测1.同学们,你们见过一、问题导入蚂蚁搬运食品吗?1. 学生沟通蚂蚁搬运食1. 读了题目,你会提出哪些2.今日,我们来认识问题?(用时:5 分物的情形。
一位蚂蚁队长,看看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 2.齐读课题,怀疑。
如何率领蚂蚁队伍搬运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的?(板书课题)1.自读课文,标出自 1.易读错的字。
然段的序号,把生字圈起犯( f àn)跺( duò)2. 给加点的字注音。
二、初读识字来。
豫( yù)诱人()齐集()(用时:15 2.认读生字和带生字 2.读一读带生字的词语。
..踌躇()宣告()分钟)的词语。
3.自读课文,认识主要内..严禁()舔食()3.认识课文主要内容。
..容。
4.学生齐读课题。
1. 自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思虑:1.读第 1 段蚂蚁的命令。
2.从“你追我赶、抢着、(1)蚂蚁队长下达了什么命令?不肯”等词表现了蚂蚁恪守纪律,同心戮力的质量。
(2)蚂蚁们是怎么做三、研读感悟 3.小组合作学习,沟通:的呢?(用时:15队长:扔掉——太惋惜;2. 研读第4~9 自然分钟)吃掉——违禁令(矛盾)段,思虑:4.“干劲比方才更足”蚂蚂蚁队长和蚂蚁们对蚁队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掉在地上的奶酪渣是什么质量更为激励蚂蚁们同心协态度?力地搬运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一块奶酪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处”“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课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题为“一块奶酪”,那围绕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指名说,相机明确: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1.默读1-3自然段,看看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学生交流,找到“禁令”的具体内容。
(相机出示禁令)
2.师:禁令是针对谁宣布的呢?(所有的蚂蚁,包括自己)出示:若蚂蚁队长偷嘴,照样要受处罚。
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一听,都来劲了——出示句子: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那结合句意,“争先恐后”的意思是——指名说: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五、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是(4—13)。
出示要求:请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词句,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中的这只蚂蚁队长吗?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预设:
喜欢。
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这位蚂蚁队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读话、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预设: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中“七上八上”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意(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
同时想象自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板书(生气犹豫坚定),同时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几次“下令”的话(出示几次的“下令”),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蚂蚁们对于蚂蚁队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
(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响意义。
5.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适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
齐读。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七、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很丰富。
一块奶酪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随着
文字走进蚂蚁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体验蚂蚁群的自律,毅力,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我要求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
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作为教育阵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