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从而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二、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即:\v =\frac{\Delta x}{\Delta 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Delta x\)表示位移,\(\Delta t\)表示时间。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三、实验器材1、长木板2、小车3、刻度尺4、秒表5、木块四、实验步骤1、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木块将木板的一端垫高,形成一个斜面。

2、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使其能够自由下滑。

3、在木板上选定两个位置\(A\)和\(B\),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A\)和\(B\)之间的距离\(s\)。

4、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自由下滑,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当小车到达\(B\)处时,停止计时,记录所用的时间\(t\)。

5、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斜面倾斜程度|位移\(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较缓|05|20|025||2|较缓|08|32|025||3|较陡|06|15|04||4|较陡|07|18|039||5|最陡|08|12|067||6|最陡|10|15|067|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 =\frac{s}{t}\)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平均速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六、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位移时存在的误差:刻度尺的精度有限,以及测量时的读数误差,可能导致位移的测量值存在偏差。

2、测量时间时存在的误差:秒表的启动和停止操作可能存在反应时间的延迟,导致时间测量不准确。

3、斜面的摩擦力:斜面与小车之间存在摩擦力,这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篇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用符号表示V=时间t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一、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车在斜坡各段的平均速度,验证小车在斜坡滑下是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2巩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v=s/t四、实验器材:停表、木板、小车、刻度尺、金属片、木块五、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时间t六、实验步骤:1.将木块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

5.利用s1—s2=s3,t1—t2=t3,求出v3。

6.收集数据的表格:路程S1=S2=S3=S1-S2=运动时间平均速度t1=t2=t3=t1-t2=V1=V2=V3=八、结论:小车在半程运动的速度快。

(填“前”或“后”)。

物理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物理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平均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平均速率。

通过实验可以直接测量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并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小球在斜面上的滚动时间和位移,来探究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条光滑的斜面、一个小球和一个计时器。

首先,将斜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固定不动。

然后,将小球放在斜面的顶端,并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同时,测量小球滚动的水平位移,可以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时间和位移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

假设小球滚动的时间为t,滚动的水平位移为d,则平均速度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V = d / t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五次测量,并记录下了每次的时间和位移数据。

下面是实验结果的汇总表格:实验次数时间(s)位移(m)平均速度(m/s)-----------------------------------------------------1 2.5 3.0 1.22 2.3 2.8 1.23 2.4 2.9 1.24 2.6 3.1 1.25 2.5 3.0 1.2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2 m/s。

这意味着小球每秒钟滚动1.2米的水平位移。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为1.2 m/s。

这个结果表明,小球在滚动过程中,每秒钟平均移动1.2米的水平距离。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较好,五次测量的平均速度均为1.2 m/s,说明实验的重复性较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结果只是基于我们所使用的斜面和小球的特定条件下得出的。

如果改变斜面的角度或小球的质量,实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物理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速度是十分重要的,而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描述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

为了准确测量平均速度,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装置与步骤实验装置包括一个长直线轨道、一辆滑轮小车、一个光电门、一些标志物和一个计时器。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轨道两端高度相等。

2. 通过滑轮将小车连接到一个重物,并将重物悬挂在桌子的边缘。

3. 将光电门分别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和终点,并与计时器相连。

4. 在轨道上标出一些等距离的标志物,用于计算小车的位移。

三、实验过程1. 先将小车静止放置在轨道的起点。

2. 启动计时器,并让小车开始运动。

3. 当小车通过起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4. 当小车通过终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

5. 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时间和相应的位移。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光电门记录的时间计算出小车的运动时间。

然后,利用位移和运动时间的比值,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例如,假设小车运动的总位移为10米,总运动时间为5秒,则平均速度为10/5=2 米/秒。

在实验中,我们根据不同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进行了多次测量,并计算出了对应的平均速度。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平均速度与位移呈正比,与运动时间呈反比。

这符合我们对平均速度的物理认识。

五、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由于光电门的响应时间和测量系统的延迟,实际记录的时间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此外,轨道的平整度和小车的摩擦力等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的精度。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也十分重要。

六、实验应用与展望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中。

例如,在交通管制中,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测量来监测车辆的行驶情况,判断是否超速或者拥堵。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v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
v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s1 = t1 = v1 =
S2 = t2= v2 =
S3 = t3 = v3 =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六、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4、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8、实验数据记录表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t1-t2=
v3=
9、数据分析与实验结论: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
日期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秒表。




1、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实验原理v 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速度v2。

五、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六、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9、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原理:.
速度=路程/时间(v=s/t)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15
6.7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物理量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 (cm/s)
第一次
50
10
5
第二次
100பைடு நூலக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
v
二、实验原理
v 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
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
v
速度v2。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六、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
?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
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1
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
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下半段路程是,运动的时间是,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在斜面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和
有关。

课后反思:
2
篇三: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称钩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