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读书交流课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伊索寓言》交流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伊索寓言》,使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寓言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寓言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伊索寓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伊索寓言》精选篇目2. 补充阅读:《伊索寓言》其他篇目3. 寓言知识讲解:寓言的特点、寓意、表现手法等4. 寓言表演:学生分组表演《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寓言中提炼出道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伊索寓言》精选篇目,讲解寓言的特点、寓意、表现手法等。
3. 补充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伊索寓言》其他篇目,进一步理解寓言的寓意。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寓言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寓言表演:学生分组表演《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寓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伊索寓言》交流课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伊索寓言》其他篇目2. 写一篇关于《伊索寓言》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孩子选取一则寓言进行家庭表演,增进亲子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计划。
《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培养阅读寓言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从寓言中汲取智慧,学会做人的道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
4.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伊索寓言》的作者及背景介绍。
2. 《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
3. 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4.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培养阅读寓言的兴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寓言中汲取智慧,学会做人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伊索寓言》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备《伊索寓言》书籍,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讲解《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分析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3. 讨论:分组讨论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伊索寓言》作者及背景介绍。
2. 经典故事:《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
3. 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4.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七、作业设计2.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写出自己的感悟。
3. 选取一个寓言故事,改编成现代版,并说明改编的理由。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伊索寓言》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及背景,让学生对寓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听说过《伊索寓言》吗?”“《伊索寓言》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解1.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故事的基本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人教版

a.网络资源:查找一些关于伊索寓言的在线阅读材料、讲解视频等,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和参考。
b.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阅读,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伊索寓言进行理解和思考,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详细介绍伊索寓言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伊索寓言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伊索寓言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伊索寓言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伊索寓言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伊索寓言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效果,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意识到学生们在表达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更多的口头报告、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和提高表达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深层寓意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寓言故事往往含有深刻的道理,学生需要学会从中提炼和理解。此外,如何将寓言故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领悟其中的生活哲理,也是学生需要面临的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以便于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答案:例如,《农夫与蛇》中的道德观念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狐狸和葡萄》中的道德观念是“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努力”。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伊索寓言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关键词识别、推理和推导、细节理解等。
•帮助学生将寓言中的道德故事与他们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个人道德素养。
安排本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寓言故事的介绍和讨论2.关键词识别和推理3.实际应用和个人经验对比4.总结和评估第一部分:寓言故事的介绍和讨论1.首先,向学生介绍伊索寓言的基本背景。
简短地介绍伊索和他的作品,解释寓言的含义和目的。
2.按照主题选择一两个寓言,然后给学生讲述这些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在阅读寓言时的印象和想法。
4.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主题和道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逐一讨论。
第二部分:关键词识别和推理1.教师向学生阐述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和主题,这对于理解故事内容、深入探讨道德意义非常重要。
2.使用关键词图表,教师让学生列出故事中的关键词、人物和事件。
3.通过让学生解释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推理人物行为和意图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第三部分:实际应用和个人经验对比1.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与故事中相似的情况。
如果有,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醒他们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通过讨论有趣的时事、新闻等实际例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应用故事中的道德教训。
3.鼓励学生将寓言中的经验教训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等方面联系起来,探讨人的道德素养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
第四部分:总结和评估1.回顾讨论的寓言故事和主题,并重点强调讨论的重点和要点。
2.通过问答、作业或小组合作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词识别能力以及道德理解和推理的能力。
3.回访本课程目标和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
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交流、思考等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本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教师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能力,灵活并合理地调整课程进度和内容。
《伊索寓言》教案15篇

《伊索寓言》教案15篇《伊索寓言》教案1一、文思导引__从读《伊索寓言》有感起笔:一感人事上的关系多么具有普遍性;二感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以此纠正好多浅薄的见解。
钱先生或在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引伸和发挥,或对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文中引的故事,或讽刺趋炎附势的两面派;或揭露靠别人而生活的“寄生虫”、“嗜血者”;或劝人力戒贪得;或嘲笑“只管高处看,不管脚下结果”的一种人;或说明实质是掩盖不住的,孔雀的羽毛虽然美丽,却不能代替乌鸦的躯体;或鞭挞那种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或讽刺那种不愿付出,只想索取,索取不得,又寻找种种借口的行为,文丰而意厚。
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本意,要造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孩子们读寓言的目的是在于使孩子们具有明辨是与非、区分善与恶、公平与不公平,邪恶与正义的能力,长大以后能够很好的生活。
二、粹语品析大凡语言大师总是同赋予语言以新的生命,总是以审慎的态度,巧妙的手法给语言带来不寻常的气势。
我们读钱先生《读〈伊索寓言〉》一文,便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本来,《伊索寓言》由三四百个古希腊民间流传的散文体动物故事组成,以拟人化的手法,精练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描写了一个个动人传神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钱先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引申和发挥,不仅有了对故事的新见解,而且还激发人的奇思异想,使__的思想更具有深刻性,语言也具有了更鲜明的特色:1,幽默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是钱先生散文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
它通过影射、讽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揭露生活中不合情理和乖讹之处,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善意批评某些社会现象。
例如:在分析人事关系普遍性和年辈资格问题时钱先生写道:“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
”又说:“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的少女们就批评得不留情面了。
”还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的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等等。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课教案

(三)开动脑筋勤思考
师:同学们,大家都说得非常精彩,我们也从这些小故事中收获 到了大智慧。现在老师的智慧袋里也有一些大智慧,它们正迫不及待 地想跟同学们见面呢。看看老师的智慧袋里有什么
故事一:狮子和老鼠
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然站起来, 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 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 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 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
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汇报)
(四)演寓言
每个人的阅读体验都各有千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寓言剧,请大家欣赏,并说 一说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发。
(学生表演《狐狸分肉》)
《狐狸分肉》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说道理。(师奖励
“智慧星”)
师小结:大家的表演真精彩,使我们与寓言里的动物们有了一次 亲密的接触。
4) 寓言中主要运用和修辞手法。
学生抢答。
(二)寓言故事齐分享
师:寓言就像是一只神奇的智慧袋,我们可以从里面领悟出许多 的道理,使我们更聪明。
师:同学们,请选择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最喜欢的一个, 和小组 成员一起交流一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畅所欲言, 将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大家来分享。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交流,当别人汇报时要注意倾听。
(八)好书推荐
读完《伊索寓言》,大家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呢还想读更多寓言 故事的同学请举手。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中国古 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通常,它 只用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情节生动的画面, 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也 便在这幅画面上得以鲜明呈现。阅读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将受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课教案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形象的多元化、象征性等特征。
2.了解《伊索寓言》创作的社会、时代背景,知道作者的创作意图。
3.归纳学习寓言的方法,激发继续阅读兴趣。
4.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寓言故事的寓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品析寓言故事,总结学习方法一、读寓言故事,关注形象说寓意1.出示两则寓言,交流动物形象说寓意。
①一只非常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成熟的葡萄,他很想摘下来吃,但他试了许多次也总是够不着。
于是他只好离去,并自言自语地安慰自己道:“那些葡萄一定是酸的。
”——《狐狸和葡萄》②乌鸦捡到一块肉,落在一棵大树上。
狐狸看见后很想得到那块肉,便站在那里,极力夸赞乌鸦的身材既高大又美丽,并说他最适合做鸟类的王,如果他能发出声音,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乌鸦想向狐狸表明自己能发出声音,便将肉抛掉并大叫起来。
狐狸赶紧跑过去,抓到那块肉,并说:“乌鸦啊,假如你也有智慧,那由你做鸟类之王便什么也不缺了。
”——《乌鸦和狐狸》2.小结方法(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二、共读寓言,提炼方法狐狸钻进一群羊中,显得非常亲密慈爱地把一只正在吃奶的羊羔抱在怀里。
牧羊犬看见了,便问他:“你想干吗啊?”狐狸回答说:“没看见我在照顾他、爱抚他吗?”牧羊犬闻言说道:“哦,既然是这样地话,那么如果你现在还不立刻把他放下,我也将爱抚爱抚你。
”——《狐狸和狗》1. 明确学习寓言方法①抓关键词②选择角度2.小结方法三、出示寓言,交流讨论,检测效果一些狐狸聚集在迈安德洛斯岸边,打算到河里去喝水。
由于河水“唰唰”地湍湍而流,他们只是互相怂恿,谁也不敢下到水里去。
其中有只狐狸走了出来,蔑视其他狐狸,嘲笑他们胆小,显示自己勇敢、胆大,冒失地跳进了河里。
急流把他冲到河心,众狐狸站在河岸上对他嘲笑道:“别撇下我们,请回来告诉我们,从哪里可以安全地下去喝水。
”那只狐狸一面被河水冲走,一面说:“我有个信息要送往米利都,我想亲自把它捎去。
第二册《读〈伊索寓言〉》研讨课教案

第二册《读〈伊索寓言〉》研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寓言的基本结构,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基本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分析三个寓言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a. 《狼与小羊》:狼为了吃掉小羊,不断找借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恶人总会千方百计地陷害好人。
b. 《乌鸦与狐狸》:乌鸦被狐狸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失去了嘴里的肉。
这个故事教导我们要警惕别人的奉承。
c. 《农夫与蛇》:农夫救了受伤的蛇,却被蛇咬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对恶人心慈手软。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故事设置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
a. 《狼与小羊》:如果你是小羊,你会如何应对狼的陷害?b. 《乌鸦与狐狸》:你认为乌鸦为什么会轻易相信狐狸的话?c. 《农夫与蛇》: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每个故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读〈伊索寓言〉》研讨课2. 内容:a. 《狼与小羊》:恶人总会千方百计地陷害好人b. 《乌鸦与狐狸》:警惕别人的奉承c. 《农夫与蛇》:不要对恶人心慈手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b.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a. 寓意概括:《狼与小羊》:恶人总会千方百计地陷害好人。
《乌鸦与狐狸》:警惕别人的奉承。
《农夫与蛇》:不要对恶人心慈手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索寓言》读书交流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自读故事,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
(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3、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4、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
(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
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三、回去读选读书《兔子坡》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