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及检验要点

合集下载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压铸是一种高效率的金属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机器制造等领域。

然而,压铸件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详细分析压铸件的几何缺陷、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

1. 几何缺陷几何缺陷是压铸件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这类缺陷主要包括尺寸偏差、形状不规则、位置偏移等。

(1)尺寸偏差:压铸件的尺寸与设计要求存在偏差。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制造误差、压铸温度过高、压力不均匀等。

(2)形状不规则:压铸件的表面形状与设计要求不一致。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磨损、浇口设计不合理等。

(3)位置偏移:压铸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出现偏差。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松动、压射头磨损等。

2. 表面缺陷表面缺陷主要包括气孔、夹杂、裂纹等。

(1)气孔:压铸件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孔洞,直径通常在0.5~1.0mm之间。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温度过低、金属原料不纯等。

(2)夹杂:压铸件表面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直径通常在0.1~0.3mm 之间。

原因可能包括原料不纯、模具温度过高、压铸速度过快等。

(3)裂纹:压铸件表面出现垂直于应力方向、宽度在0.1mm左右的微小凹槽或裂纹。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温度过高、金属材料脆性大等。

3. 内部缺陷内部缺陷主要包括晶粒间距、偏析、缩松等。

(1)晶粒间距:压铸件晶粒分布不均匀,晶粒大小不一,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原因可能包括冷却速度过慢、浇口设计不合理等。

(2)偏析:压铸件中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富集或贫乏的现象。

原因可能包括冷却速度过快、压力不均匀等。

(3)缩松:压铸件内部出现直径在0.3~1.0mm之间的微小孔洞或缝隙。

原因可能包括浇口设计不合理、压力不足等。

针对以上缺陷,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几何缺陷:通过提高模具制造精度、优化压铸工艺参数(如控制压铸温度和压力)、定期检查和维修模具等方式来减少尺寸偏差、形状不规则和位置偏移等问题。

2. 表面缺陷:通过提高模具温度、选用高质量原料、优化压铸工艺参数(如降低压铸速度)等方式来减少气孔、夹杂和裂纹等问题。

压铸件缺陷分析

压铸件缺陷分析

高熔点合金。
加而不断扩大和
4. 浇注温度过高。
3. 模具预热要充分。
延伸。
5. 压铸模预热不足。 6. 型腔表面粗糙。
4. 压铸模要定期或压铸一定 次数后要退火,消除内应
力。
5. 打磨成型部分表面, 减少表
面粗糙度 Ra 值。
6. 合理选择模具冷却方向。
铸件平滑表面
1. 铸件壁厚相差太大,凹陷多
使 刀 具 磨 损 严 B、 金属硬点
物。
重,加工后常常
1. 混入了未溶解的硅元素。
4. 使用与铝不产生反应的炉衬
显示出不同的亮
2. 初晶硅。
材料。
度。
3. 铝液温度较低,停放时间过 长, Fe、Mn元素偏析,产生
5. 金属料干净、纯净。 6. 熔炼铝硅合金时,不要使用
三、 缺陷产生的影响因素
4. 控制金属液温度。
4. 模温过低,金属液温度过低
导致不规则的凝固引起。
压铸件表面上
1. 压铸模型腔表面龟裂。
1. 正确选用压铸模材料及热
网状 有网状发丝一样
2. 压铸模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
处理工艺。
毛翅 凸起或凹陷的痕
艺不正确。
2. 浇注温度不宜过高, 尤其是
迹,随压铸次数增 3. 压铸模冷热温差变化大。
查或探伤检查,
属液流动速度太高,产生喷
度,进行排气处理。
气孔具有光滑的 表面、形状为圆
溅;过早堵住排气槽或正面 冲击型壁而形成旋涡包住空
2. 选择合理工艺参数、压射速 度、高速切换点。
形。
气,这种气孔多产生于排气
3. 引导金属液平衡,有序充填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及检验要点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及检验要点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及检验一、流痕 ( 条纹 )( 抛光法去除 )A. 、模温低于 180( 铝合金 )b 、填充速度太高 c 、涂料过量 D 。

金属流不同步。

对 a 采取措施:调整内浇口面积二、冷接: A 料温低或模温低, B ,合金成份不符,流动性差。

C ,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 D 。

填充速度低 E 。

排气不良。

F 、比压偏低。

三、。

擦伤(扣模、粘模、拉痕、拉伤): A 型芯铸造斜度太小。

B ,型芯型壁有压伤痕。

C ,合金粘附模具。

D ,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

E ,型壁表面粗糙。

F ,脱模水不够。

G ,铝合金含铁量低于 0 。

6 %。

措施:修模,增加含铁量。

四、凹陷(缩凹,缩陷,憋气,塌边) A .铸件设计不合理,有局部厚实现象,产生节热。

B ,合金收缩量大。

C ,内浇口面积太小。

D ,比压低。

E ,模温高五、,气泡(皮下): A ,模温高。

B ,填充速度高。

C ,脱模水发气量大。

D ,排气不畅。

E ,开模过早。

F ,料温高。

六、气孔: A ,浇口位置和导流形状不当。

B ,浇道形状设计不良。

C ,压室充满度不够。

D ,内浇口速度太高,产生湍流。

E ,排气不畅。

F ,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G ,脱模水过多。

H ,料不纯。

七、缩孔: A ,料温高。

B ,铸件结构不均匀。

C ,比压太低。

D ,溢口太薄。

E ,局部模温偏高八、花纹: A ,填充速度快。

B ,脱模水量太多。

C ,模具温度低。

九、裂纹: A ,铸件结构不合理,铸造圆角小等。

B ,抽芯及顶出装置在工作中受力不均匀,偏斜。

C ,模温低。

D ,开模时间长。

E ,合金成份不符。

(铅锡镉铁偏高:锌合金,铝合金:锌铜铁高,镁合金:铝硅铁高十、欠铸 A ,合金流动不良引起。

B ,浇注系统不良 C ,排气条件不良十一、印痕(镶块或活动块及顶针痕等)十二、网状毛刺: A ,模具龟裂。

B ,料温高。

项目6压铸件缺陷分析与解决方案

项目6压铸件缺陷分析与解决方案

01
使员工能够准确识别压铸件缺陷的类型和原因,提高缺陷预防
意识。
提高员工操作技能
02
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员工在压铸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意
识。
定期开展意识教育活动
03
通过举办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员工对压铸件缺陷预防
的重视程度。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需求,制定合理设备维护计划。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力学试验机
用于对压铸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04
压铸件缺陷分析流程
收集缺陷数据
通过外观检测、内部检测、力学性能检测和金 相分析等方法收集压铸件缺陷数据。
01
原因分析
根据缺陷特征和检测结果,分析缺陷 产生的原因,如模具设计不合理、浇
注系统不匹配、合金成分不均等。
03
实施解决方案
根据制定的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生 产过程进行改进,以减少或消除缺陷的产生。
总结词
缩孔和缩松是由于金属液在冷却过程中收缩而未能得到足 够的补充所形成的缺陷。
详细描述
缩孔通常表现为铸件内部的空洞,而缩松则表现为细小的 孔洞或疏松结构。缩孔和缩松可能导致铸件性能下降,如 强度降低、疲劳寿命缩短等。
解决方案
优化模具设计,减少金属液的收缩量;控制模具温度和金 属液的冷却速度,促进补缩;调整压铸参数,提高金属液 的流动性。
05
02
分类与整理
对收集到的缺陷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进 行后续分析。
04
制定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缺陷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 的解决方案,如优化模具设计、调整 浇注系统参数、改进合金成分等。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 (完整版)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 (完整版)

产生原因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1、金属液浇注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2、合金成分不符合标准,流动性差;3、金属液分股填充,熔合不良;4、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5、填充速度低或排气不良;6、压射比压偏低。

1、产品发黑,伴有流痕。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2、改变合金成分,提高流动性;3、烫模件看铝液流向,金属液碰撞产生冷隔出现一般为涡旋状,伴有流痕。

改进浇注系统,改善内浇口的填充方向。

另外可在铸件边缘开设集渣包以改善填充条件;4、伴有远端压不实。

更改浇口位置和截面积,改善排溢条件,增大溢流量;5、产品发暗,经常伴有表面气泡。

提高压射速度,6、铸件整体压不实。

提高比压(尽量不采用)。

缺陷1 ---- 冷隔缺陷现象: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呈不规则的线形,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

其他名称:冷接(对接)缺陷2 ---- 擦伤其他名称:拉伤、拉痕、粘模伤痕缺陷现象: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面甚至产生裂纹。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型芯、型壁的铸造斜度太小或出现倒斜度; 2、型芯、型壁有压痕; 3、合金粘附模具;4、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5、型壁表面粗糙;6、涂料常喷涂不到;7、铝合金中含铁量低于0.6%; 8、合金浇注温度高或模具温度太高;9、浇注系统不正确, 直接冲击型壁或型芯 ; 10、填充速度太高;11、型腔表面未氮化。

1、产品一般拉出亮痕,不起毛。

修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 2、产生拉毛甚至拉裂。

打光压痕、更换型芯或焊补型壁; 3、拉伤起毛。

抛光模具; 4、单边大面积拉伤,顶出时有异声修正模具结构; 5、拉伤为细条状,多条。

打磨抛光表面; 6、模具表面过热,均匀粘铝。

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7、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

适当增加含铁量至0.6~0.8%;8、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尤其是内浇口附近。

压铸件不良及原因分析

压铸件不良及原因分析
压铸件不良及 原因分析
一、 氧化夹渣
A. B.
C.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 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光透视或在 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八、冷裂纹(拉模)
A. 缺陷特征: 當推杆顶出铸時,铸件未能順利與模具分离所产 生之不良現象 。 B. 主要影响因素及需改良项目: 推杆頂出時需確保同步前进(Ejector Pin)。 合金温度( Molten Metal Temperature)。 模温( Mould Temp.)。 拔模斜度(Greater Draft Angle)。 模具硬度(Require Hardness 44-48度)。
二、气孔/气泡
A.
B.
C.
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 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 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 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 现气孔 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 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 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及预防和解决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及预防和解决

第一章压铸件的缺陷特征,产生原因,防止方法名称流痕及花纹网状毛翅脆性裂纹缩孔缩松特征及检查方法外观检查:铸件表面上有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有明显可见的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无方向性的纹路,无发展趋势。

外观检查:压铸件表面上有网状发丝一样凸起或凹陷的痕迹,随压铸次数增加而不断扩大和延伸外观检查或金相检查:合金晶粒粗大或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碰碎外观检查:将铸件放在碱性溶液中,裂纹处呈暗灰色金属基体的破坏与裂开呈直线或波浪形,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向裂纹有穿透和不穿透两种解剖外观检查或探伤检查;缩孔表面呈暗色并不光滑,形状不规则的孔洞,大而集中的为缩孔,小而分散的为缩松产生原因1,首先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形成一个极薄的而又不完全的金属层后,被后来的金属液所弥补而留下的痕迹。

2,模温过低3,内浇道截面积过小及位置不当产生喷溅。

4,作用于金属液上的压力不足花纹:涂料用量过多。

1,压铸模型腔表面龟裂2,压铸模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正确3,压铸模冷热温差变化太大4,浇注温度过高5,压铸模预热不足6,型腔表面粗糙7,压铸模壁薄或有尖角1,合金过热太大或保温时间过长2,激烈过冷,结晶过细3,铝合金含有锌铁等杂质太多4,铝合金中含铜超出规定范围在铸件上由于应力或外力而产生的裂纹1,锌合金铸件的裂纹(1)锌合金中有害杂质铅,锡,铁和镉的含量超过了规定范围(2)铸件从压铸模中取出过迟(3)型芯的抽出或推出受力不均(4)铸件的厚薄相接处转变剧烈(5)熔炼温度过高2,铝合金铸件的裂纹(1)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低(2)合金中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的可塑性(3)铝硅合金:铝硅铜合金含锌或含铜量过高;铝镁合金中含镁量过多(4)模具,特别是型芯温度太低(5)铸件壁厚有剧烈变化之处(6)留模时间过长(7)顶出时受力不均3,镁合金铸件的裂纹(1)合金中铝硅含量高(2)模具温度低(3)铸件壁厚薄变化剧裂(4)顶出和抽芯受力不均匀4,铜合金铸件的裂纹(1)黄铜中锌的含量过高(冷裂)或过低(热裂)(2)硅黄铜中硅的含量高(3)开模时间晚,特别是型芯多的铸件缩孔是压铸件在冷凝过程中,内部补偿不足而造成的孔穴1,浇注温度过高2,压射比压低3,铸件在结构上有金属积聚的部位和截面变化剧烈4,内浇道较小防止方法1,提高模温2,调整内浇道截面积或位置3,调整内浇道速度及压力4,适当地选用涂料及调整用量1,正确选用压铸模材料及热处理工艺2,浇注温度不宜过高尤其是高熔点合金3,模具预热要充分4,压铸模要定期或压铸一定次数后退火,打磨成型部分表面1,合金不宜过热2,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浇注温度3,严格控制合金成分在允许的范围内1,合金材料的配比要注意杂质含量不要超过起点要求2,调整好开模时间3,要使推杆受力均匀4,改变壁厚不均匀性1,正确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降低合金中含镁量;或在合金中加铝硅中间合金以提高硅含量2,提高模具温度3,改变铸件结构4,调整抽芯机构或使推杆受力均匀1,合金中加纯镁以降低铝硅含量2,模具温度要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3,改进铸件结构消除厚薄变化较大的截面4,调整好型芯和推,杆使之受力均衡1,保证合金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取其下限:硅黄铜在配制时,硅和锌的含量不能同时取上限2,提高模具温度3,适当控制调整开模时间1,改变铸件结构消除金属积聚及截面变化大处2,在可能条件下降低浇注温度3,提高压射比压4,适当改善浇注系统,使压力更好的传递第二章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size=3]一氧化夹渣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

压铸产品质量缺陷分析及解决对策

压铸产品质量缺陷分析及解决对策
压铸产品质量缺陷分析 及解决对策
龚春2011-09-30
整理课件
压铸产品质量缺陷分析及解 决对策
分类: 冷隔、拉伤、裂纹、变形、花纹、 斑点、网状毛刺、凹陷、欠铸、夹 皮(外观类) 气孔、缩孔、气泡、夹杂(内在组 织缺陷)等
整理课件
压铸件缺陷产生的机理
压铸件在高温、高速、高压条件下成形,在理想条件下,压 铸充型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Ⅲ。第一阶段是合金液被压射人 型腔,直接冲击到对面型腔,并沿边壁向各个方向迅速扩展生成 壳体;第二阶段是随后进入型腔的合金液继续沉积充满型腔;第 三阶段是型腔内的合金液在高压下压实冷却。但实际情况表明, 由于压铸件的几何形状千差万别、合金液在型腔不同部位温度和 粘度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的充型过程比理想状态下的 三阶段充填过程复杂得多,型腔的充填过程其实包含着热力学和 流体力学的复合,并随充填过程中温度、速度、压力的变化呈非 常复杂的流态在合金液被压射入型腔直接冲击对面型腔并沿边壁 向各个方向迅速扩展生成壳体的过程中,存在有飞溅、涡流、裹 气现象,若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压射速度选用过大,这一现象还 会加重。压铸件的几何形状越复杂,充型过程中合金液流相互碰 撞的机会就越多,型腔内残留的气体就越多,合金液温度降低得 就越多。这些残留的气体留在压铸件内就形成了气孔类缺陷,而 温度较低的合金液流在交汇处就形成了成形类缺陷。
加渣包等。
2. 调整开模时间
3. 合理设置顶杆位置及数量,有必要加6根推杆
4. 选择合适的切除浇口方法比如热切边
5. 加强模具型腔表面抛光0.4,减少脱模阻力
6、上模时推杆配平
7、更换断推杆
8、检查有无倒拔,及时消除
整理课件
花纹、流痕
整理课件
221机体上方流痕、花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及检验一、流痕 ( 条纹 )( 抛光法去除 )A. 、模温低于 180( 铝合金 )b 、填充速度太高 c 、涂料过量 D 。

金属流不同步。

对 a 采取措施:调整内浇口面积二、冷接: A 料温低或模温低, B ,合金成份不符,流动性差。

C ,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 D 。

填充速度低 E 。

排气不良。

F 、比压偏低。

三、。

擦伤(扣模、粘模、拉痕、拉伤): A 型芯铸造斜度太小。

B ,型芯型壁有压伤痕。

C ,合金粘附模具。

D ,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

E ,型壁表面粗糙。

F ,脱模水不够。

G ,铝合金含铁量低于 0 。

6 %。

措施:修模,增加含铁量。

四、凹陷(缩凹,缩陷,憋气,塌边) A .铸件设计不合理,有局部厚实现象,产生节热。

B ,合金收缩量大。

C ,内浇口面积太小。

D ,比压低。

E ,模温高五、,气泡(皮下): A ,模温高。

B ,填充速度高。

C ,脱模水发气量大。

D ,排气不畅。

E ,开模过早。

F ,料温高。

六、气孔: A ,浇口位置和导流形状不当。

B ,浇道形状设计不良。

C ,压室充满度不够。

D ,内浇口速度太高,产生湍流。

E ,排气不畅。

F ,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G ,脱模水过多。

H ,料不纯。

七、缩孔: A ,料温高。

B ,铸件结构不均匀。

C ,比压太低。

D ,溢口太薄。

E ,局部模温偏高八、花纹: A ,填充速度快。

B ,脱模水量太多。

C ,模具温度低。

九、裂纹: A ,铸件结构不合理,铸造圆角小等。

B ,抽芯及顶出装置在工作中受力不均匀,偏斜。

C ,模温低。

D ,开模时间长。

E ,合金成份不符。

(铅锡镉铁偏高:锌合金,铝合金:锌铜铁高,镁合金:铝硅铁高十、欠铸 A ,合金流动不良引起。

B ,浇注系统不良 C ,排气条件不良十一、印痕(镶块或活动块及顶针痕等)十二、网状毛刺: A ,模具龟裂。

B ,料温高。

C ,模温低。

D ,模腔表面不光滑。

E ,模具材料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当。

F ,注射速度太高。

十三、色斑:脱模水不纯或用量过多,或含石墨过多。

十四、麻面:(成喷雾状冲击型壁)十五、飞边(披锋),锁模力不够,模具及滑块损坏,闭锁元件失效,镶块及滑块磨损,模具变形,夹批锋,锁模力不够,压射速度过高,形成压力冲击。

十六、分层(隔皮): A 模具刚性不够,模板抖动,压室冲头与压室配合不好,在压射中前进速度不平稳,浇注系统设计不当。

十七、疏松(表层):模温低,料温高,比压低,脱模水多十八、错边(错缝):模具镶块位移,模具导向件磨损,在前后模内镶块制造误差。

十九、变形:铸件结构设计不良,引起不均匀的收缩,开模过早,铸造斜度不够,操作不当,除垃圾不当,顶针设置不合理。

二十、碰伤二十一、夹渣: AL 2 O 3 ,;MnAl3, 为核心 , 使 Fe 析出 , 硅又参与反应形成化合物 ,; 硅含量高 , 或存在游离硅 .二十二 > 脆性 : 料温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 , 激烈过冷或结晶过细 , 合金中杂质锌铁等含量太多 , 铝合金中含水量铜量超出规定范围 .二十三 .> 渗漏 : 压力不足 , 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或铸件结构不合理 , 合金选择不当 , 排气不良 .二十四 > 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 : 原材料不正确 , 原材料及回炉料未加分析即行投入使用 .二十五 > 机械性能不符合要求 : 合金化学成份不符标准 : 铸件内部有气孔 , 缩孔及夹渣等 , 对试样处理方法不对 , 铸件结构不合理 , 限制了铸件达到标准 . 熔炼工艺不当 .检验方法除了 : 目测法 , 破坏性检验 , 荧光检验 , 着色检验 , 射线检验 , 超声波检验 , 密闭耐压试验 , 金相检验 .压铸的特种工艺:一、充氧压铸;二、真空压铸;三精速密压力铸造(简称压铸)的实质是在高压作用下,使液态或半液态金属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型型腔,并在压力下成型和凝固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压铸特点高压和高速充填压铸型是压铸的两大特点。

它常用的压射比压是从几千至几万kPa,甚至高达2×105kPa。

充填速度约在10~50m/s,有些时候甚至可达100m/s以上。

充填时间很短,一般在0.01~0.2s范围内。

与其它铸造方法相比,压铸有以下三方面优点:优点:1. 产品质量好铸件尺寸精度高,一般相当于6~7级,甚至可达4级;表面光洁度好,一般相当于5~8级;强度和硬度较高,强度一般比砂型铸造提高25~30%,但延伸率降低约70%;尺寸稳定,互换性好;可压铸薄壁复杂的铸件。

例如,当前锌合金压铸件最小壁厚可达0.3mm;铝合金铸件可达0.5mm;最小铸出孔径为0.7mm;最小螺距为0.75mm。

2.生产效率高机器生产率高,例如国产JⅢ3型卧式冷空压铸机平均八小时可压铸600~700次,小型热室压铸机平均每八小时可压铸3000~7000次;压铸型寿命长,一付压铸型,压铸钟合金,寿命可达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3.经济效果优良由于压铸件尺寸精确,表泛光洁等优点。

一般不再进行机械加工而直接使用,或加工量很小,所以既提高了金属利用率,又减少了大量的加工设备和工时;铸件价格便易;可以采用组合压铸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既节省装配工时又节省金属。

压铸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尚待解决。

缺点如:1). 压铸时由于液态金属充填型腔速度高,流态不稳定,故采用一般压铸法,铸件易产生气孔,不能进行热处理;2). 对内凹复杂的铸件,压铸较为困难;3). 高熔点合金(如铜,黑色金属),压铸型寿命较低;4). 不宜小批量生产,其主要原因是压铸型制造成本高,压铸机生产效率高,小批量生产不经济。

压铸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压铸是最先进的金属成型方法之一,是实现少切屑,无切屑的有效途径,应用很广,发展很快。

目前压铸合金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的锌、铝、鎂和铜,而且也逐渐扩大用来压铸铸铁和铸钢件。

压铸件的尺寸和重量,取决于压铸机的功率。

由于压铸机的功率不断增大,铸件形尺寸可以从几毫米到1~2m;重量可以从几克到数十公斤。

国外可压铸直径为2m,重量为50kg的铝铸件。

压铸件也不再局限于汽车工业和仪表工业,逐步扩大到其它各个工业部门,如农业机械、机床工业、电子工业、国防工业、计算机、医疗器械、钟表、照相机和日用五金等几十个行业,具体有:汽车零配件,家具配件,浴室配件(卫浴),灯饰零件,玩具,须刨,领带夹,电气一电子零件,皮带扣,表壳,金属饰扣,锁具,拉链.等。

在压铸技术方面又出现了真空压铸、加氧压铸、精速密压铸以及可溶型芯的应用等新工艺。

压铸机的选择实际生产中并不是每台压铸机都能满足压铸各种产品的需要,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一般应从下述两方面进行考虑:1)按不同品种及批量选择在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一般要选用液压系统简单,适应性强,能快速进行调整的压铸机,在组织少品种大量生产时,要选用配备各种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机构的高效率压铸机;对单一品种大量生产的铸件可选用专用压铸机。

2)按铸件结构及工艺参数选择铸件外形寸尺,重量、壁厚等参数对选用压铸机有重要影响。

铸件重量(包括浇注系统和溢流槽)不应超过压铸机压定的额定容量,但也不能过小,以免造成压铸机功串的浪费。

一般压铸机的额定容量可查说明书。

压铸机都有一定的最大和最小型距离,所以压型厚度和铸件高度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压铸型厚度或铸件高度太大就可能取不出铸件。

压铸工艺在压铸生产中,压铸机、压铸合金和压铸型是三大要素。

压铸工艺则是将三大要素作有权的组合并加以运用的过程。

使各种工艺参数满足压铸生产的需要。

压力和速度的选择压射比压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合金和铸件结构特性确定,表1是经验数据。

表1 常用压铸合金的比压 (kPa)合金铸件壁厚<3mm 铸件壁厚>3mm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简单结构复杂锌合金 30000 40000 50000 60000铝合金 30000 35000 45000 60000铝镁合金 30000 40000 50000 65000镁合金 30000 40000 50000 60000铜合金 50000 70000 80000 90000对充填速度的选择,一般对于厚壁或内部质量要求较高的铸件,应选择较低的充填速度和高的增压压力;对于薄壁或表面质量要求高的铸件以及复杂的铸件,应选择较高的比历和高的充填速度。

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是指从压定进入型腔时液态金属的平均温度,由于对压室内的液态金属温度测量不方便,一般用保温炉内的温度表示。

浇注温度过高,收缩大,使铸件容易产生裂纹、晶粒粒大、还能造成粘型;浇注源度过低,易产生冷隔、表面花纹和浇不足等缺陷。

因此浇注温度应与压力、压铸型温度及充填速度同时考虑。

压铸型的温度铸压型在使用前要预热到一定温度,一般多用煤气、喷灯、电器或感应加热。

在连续生产中,压铸型温度往往升高,尤其是压铸高熔点合金,升高很快。

温度过高除使液态金属产生粘型外,铸件冷却缓慢,使晶粒粗大。

因此在压铸型温度过高时,应采期冷却措施。

通常用压缩空气、水或化学介质进行冷却。

充填、持压和开型时间1)充填时间自液态金属开始进入型腔起到充满型腔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充填时间。

充填时间长短取决于铸件的体积的大小和复杂程度。

对大而简单的铸件,充填时间要相对长些,对复杂和薄壁铸件充填时间要短些。

充填时间与内浇口的截面积大小或内浇口的宽度和厚度有密切关系,必须正确确定。

2)持压和开型时间从液态金属充填型腔到内浇口完全凝固时,继续在压射冲头作用下的持续时间,称为持压时间。

持压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铸件的材质和壁厚。

持压后应开型取出铸件。

从压射终了到压铸打开的时间,称为开型时间,开型时间应控制准确。

开型时间过短,由于合金强度尚低,可能在铸件顶出和自压铸型落下时引起变形;但开型时间太长,则铸件温度过低,收缩大,对抽芯和顶出铸件的阻力亦大。

一般开型时间按铸件壁厚1毫米需3秒钟计算,然后经试任调整。

压铸用涂料压铸过程中,为了避免铸件与压铸型焊合,减少铸件顶出的摩擦阻力和避免压铸型过分受热而采用涂料。

对涂料的要求:1)在高温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2)挥发点低,在100~150℃时,稀释剂能很快挥发;3)对压铸型及压铸件没有腐蚀作用;4)性能稳定在空气中稀释剂不应挥发过决而变稠;5)在高温时不会析出有害气体;6)不会在压铸型腔表面产生积垢。

铸件清理铸件的清理是很繁重的工作,其工作量往往是压铸工作量的10~15倍。

因此随压铸机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铸件清理工作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

1)切除浇口及飞边切除浇口和飞边所用的设备主要是冲床,液压机和摩擦压力机,在大量生产件下,可根据铸件结构和形状设计专用模具,在冲床上一次完成清理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