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缺陷原因分析
压铸件缺陷分析

产生原因
防止方法
名称
沿开模具方向
1. 型腔表面有损伤。
1. 修理模具表面损伤处, 修正
铸件表面呈线条
2. 出模方向斜度太小或倒斜。
斜度,提高光洁度。
状的拉伤痕迹, 有 3. 顶出时偏斜。
2. 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
一定深度, 严重时 4. 浇注温度过高或过低、模温
3. 更换脱模剂。
压铸机性能,所提供的能量能否满足所需要的压射条件:压射力、压射速度、锁模力是 否足够。压铸工艺参数选择及调控是否合适,包括压力、速度、时间、冲头行程等。 2) 压铸模引起
模具设计:模具结构、浇注系统尺寸及位置、顶杆及布局、冷却系统。 模具加工;模具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硬度。
模具使用:温度控制、表面清理、保养。 3) 压铸件设计引起
压铸件缺陷分析
一、 缺陷分类及影响因素 1.缺陷分类 1) 几何缺陷:压铸件形状、尺寸与技术要求有偏离;尺寸超差、挠曲、变形等。 2) 表面缺陷:压铸件外观不良,出现花纹、流痕、冷隔、斑点、缺肉、毛刺、飞边、缩痕、 拉伤等。 3) 内部缺陷:气孔、缩孔、缩松、裂纹、夹杂等,内部组织、机械性能不符合要求。 2.影响因素 1) 压铸机引起
1. 降低浇注温度,减少收缩量。
查,孔洞形状不 规则、不光滑、
收缩而得不到金属液补偿而 造成孔穴。
2. 提高压射比压及增压压力, 提高致密性。
表面呈灰色;大
2. 浇注温度过高,模温梯度分
3. 修改内浇口,使压力更好传
而集中为缩孔、
布不合理。
缩孔 小 而 分 散 为 缩 3. 压射比压低, 增压压力过低。
高熔点合金。
加而不断扩大和
4. 浇注温度过高。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1、尖角缺陷:表现为在压铸件的边缘和表面出现尖利的角,其
原因是模具的固定不牢,模具合模前没有铂精加光等操作,模具和表
面间的空隙较大,导致铸件连续流和溅射的金属物料的冷凝无法完全
填充到模具内。
解决办法是在压铸件的模具制作中要注意模具的固定,还要在合模前进行铂精加光,使模具缝隙尽量控制在最小。
2、翘曲缺陷:表现为铸件胚体过大或模具设计不当,导致部分
孔表面被填充的金属物料过度凝固后发生变形。
解决办法是提高铸件
的成型质量,在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做到模具中高低正常,同时要增加
相应的引流装置,降低铸件表面在压铸过程中的温度,减少物料凝固
时间。
3、凹槽缺陷:表现为压铸件内壁或内孔出现浅深不均、粗糙凹槽,一般出现在内壁与模穴孔面间,其原因是模具合模时并未完全排
除空气,另外铸件内孔口位、形喉与内壁模穴间距过大,空气中的熔
融物料的细沙子难以充分清除也会导致此缺陷的产生。
解决办法是采
取真空压铸成型,即采用真空室和真空阀将空气真空,以消除空气;
另外应改变合模方式和模具设计,减少内孔口位与形喉与内壁模穴间距。
常见压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

常见压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常见的压铸件缺陷包括疏松、气孔、烧结、裂纹、砂眼等。
下面将对这些缺陷进行逐一解释,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疏松:疏松是由于熔融金属凝固时形成的气体或未熔化的固体杂质在压铸件内部形成气孔而导致的。
疏松不仅会降低压铸件的强度和硬度,还会引起气门席位不密封、变形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选择冷料铸造工艺、提高铸型制备技术、优化压铸工艺参数等。
2.气孔:气孔是由于熔金属在充型过程中,未排出液态金属中的气体而形成的。
气孔通常呈现为孔洞状,会严重影响压铸件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
解决方法包括改善金属液的质量、提高模具排气性能、优化压铸工艺参数、采用真空压铸等。
3.烧结:烧结是指在压铸过程中,由于金属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模具接触过久而发生的表面热蚀伤。
烧结会引起表面孔洞、氧化和金属元素丢失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使用合适的模具材料、降低模具温度、缩短冷却时间等。
4.裂纹:压铸件中的裂纹可以是细小的微裂纹,也可以是较大的结构性裂纹。
裂纹会导致压铸件的破坏、漏气和泄漏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浇注系统的冷却时间、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刚度、优化压铸工艺参数等。
5.砂眼:砂眼是因为铸件表面存在颗粒状材料,如砂粒等而形成的凹陷或凸起。
砂眼会影响压铸件的美观性和表面质量。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型腔冷却系统、提高浇注系统的冷却时间、改善铸型制备工艺等。
总的来说,要解决常见的压铸件缺陷,需要从改善熔融金属的质量、优化模具设计和制备工艺、调整压铸工艺参数等多个方面入手。
此外,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如金相分析、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对压铸件进行质量检验,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缺陷。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 (完整版)

产生原因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1、金属液浇注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2、合金成分不符合标准,流动性差;3、金属液分股填充,熔合不良;4、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5、填充速度低或排气不良;6、压射比压偏低。
1、产品发黑,伴有流痕。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2、改变合金成分,提高流动性;3、烫模件看铝液流向,金属液碰撞产生冷隔出现一般为涡旋状,伴有流痕。
改进浇注系统,改善内浇口的填充方向。
另外可在铸件边缘开设集渣包以改善填充条件;4、伴有远端压不实。
更改浇口位置和截面积,改善排溢条件,增大溢流量;5、产品发暗,经常伴有表面气泡。
提高压射速度,6、铸件整体压不实。
提高比压(尽量不采用)。
缺陷1 ---- 冷隔缺陷现象: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呈不规则的线形,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
其他名称:冷接(对接)缺陷2 ---- 擦伤其他名称:拉伤、拉痕、粘模伤痕缺陷现象: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面甚至产生裂纹。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型芯、型壁的铸造斜度太小或出现倒斜度; 2、型芯、型壁有压痕; 3、合金粘附模具;4、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5、型壁表面粗糙;6、涂料常喷涂不到;7、铝合金中含铁量低于0.6%; 8、合金浇注温度高或模具温度太高;9、浇注系统不正确, 直接冲击型壁或型芯 ; 10、填充速度太高;11、型腔表面未氮化。
1、产品一般拉出亮痕,不起毛。
修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 2、产生拉毛甚至拉裂。
打光压痕、更换型芯或焊补型壁; 3、拉伤起毛。
抛光模具; 4、单边大面积拉伤,顶出时有异声修正模具结构; 5、拉伤为细条状,多条。
打磨抛光表面; 6、模具表面过热,均匀粘铝。
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7、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
适当增加含铁量至0.6~0.8%;8、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尤其是内浇口附近。
压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对应措施

1.降低浇注温度,减少收缩量 2.提高压射比压及增压压力,提高致密 性 3.修改内浇口,使压力更好传递,有利 于液态金属补缩作用 4.改变铸件结构,消除金属积聚部位, 壁厚尽可能均匀 5.加快厚大部位冷却 6.加厚料柄,增加补缩的效果
3
夹杂
1.炉料不洁净,回炉料太多 混入压铸件内的金属或非金属 2.合金液未精炼 杂质,加工后可看到形状不规 3.用勺取液浇注时带入熔渣 则,大小、颜色、亮度不同的 4.石墨坩埚或涂料中含有石墨脱落混 点或孔洞 入金属液中 5.保温温度高,持续时间长 1.铝合金中杂质锌、铁超过规定范围 铸件基体金属晶粒过于粗大或 2.合金液过热或保温时间过长,导致 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磁碎 晶粒粗大 3.激烈过冷,使晶粒过细 1.压力不足,基体组织致密度差 2. 内部缺陷引起,如气孔、缩孔、渣 压铸件经耐压试验,产生漏气 孔、裂纹、缩松、冷隔、花纹 、渗水 3.浇注和排气系统设计不良 4.压铸冲头磨损,压射不稳定 机械加工过程或加工后外观检 查或金相检查:铸件上有硬度 高于金属基体的细小质点或块 状物使刀具磨损严重,加工后 常常显示出不同的亮度 一、非金属硬点: 1.混入了合金液表面的氧化物 2.合金与炉衬的反应物 3.金属料混入异物 4.夹杂物
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表面缺陷
序号 缺陷名称 特征
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现条状 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 重时为一面状伤痕;另一种是 金属液与模具产生焊合、粘附 而拉伤,以致铸件表面多肉或 缺肉
产生原因
1.型腔表面有损伤 2.出模方向斜度太小或倒斜 3. 顶出时偏斜 4.浇注温度过高或过低、模温过高 导 致合金液产生粘附 5.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 6. 铝合金成分铁含量低于 7.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1.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 卷气,压射速度过高 2. 模具排气不良 3. 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 4.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 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 气体膨胀起来 5.脱模剂太多 6.内浇口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不顺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波纹(流痕): 原因: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 汤流过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够的融 合,造成组织不同. 改善方法: 改善充填模式. 缩短充填时间.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毛边: 原因:锁模力不足. 模具合模不良. 模具强度不足. 熔汤温度太高. 压射力太高。 缩陷: 原因:缩孔发生在压件表面下面. 改善方法: 同改善缩孔的方法. 局部冷却. 加热另一边.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改善方法:
积碳: 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设计或制造),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压铸件的 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检改查善流 方道法转: 弯原是否因圆滑:离,截面型积是剂否渐或减. 其它杂质积附在模具上. 适毛原当边因的 ::锁慢模速力.改减不足善小. 方离法型:剂喷洒量. 升高模温.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冷纹(水纹): 原因: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迭时有痕迹. 改善方法: 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设计或制造),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检查形状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闭区域(如鳍片 、凸 起) 、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并注意是否有 肋点或冷点. 缩短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 改变充填模式. 提高模温的方法:… 提高熔汤温度. 检查合金成分. 加大排气道可能有用. 加真空装置可能有用.
压铸机周边转销1352868458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变色,氧化。 脱模剂的质量。 喷涂过量、。 材质缺陷:硬点,氧花物。
改善方法:合适的合金原料,保持材料的清洁。 材质缺陷:硬点,氧花物。
改善方法:合适的合金原料,保持材料的清洁。
压铸件常见缺陷分析

一、铸件表面有花纹,并有金属流痕迹产生原因:1、通往铸件进口处流道太浅。
2、压射比压太大,致使金属流速过高,引起金属液的飞溅。
调整方法:1、加深浇口流道。
2、减少压射比压。
二、铸件表面有细小的凸瘤产生原因:1、表面粗糙。
2、型腔内表面有划痕或凹坑、裂纹产生。
调整方法:1、抛光型腔。
2、更换型腔或修补。
三、铸件表面有推杆印痕,表面不光洁,粗糙产生原因:1、推件杆(顶杆)太长;2、型腔表面粗糙,或有杂物。
调整方法:1、调整推件杆长度。
2、抛光型腔,清除杂物及油污。
四、铸件表面有裂纹或局部变形产生原因:1、顶料杆分布不均或数量不够,受力不均:2、推料杆固定板在工作时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产品变形及产生裂纹。
3、铸件壁太薄,收缩后变形。
调整方法:1、增加顶料杆数量,调整其分布位置,使铸件顶出受力均衡。
2、调整及重新安装推杆固定板。
五、压铸件表面有气孔产生原因:1、润滑剂太多。
2、排气孔被堵死,气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合理使用润滑剂。
2、增设及修复排气孔,使其排气通畅。
六、铸件表面有缩孔产生原因:压铸件工艺性不合理,壁厚薄变化太大。
金属液温度太高。
调整方法:1、在壁厚的地方,增加工艺孔,使之薄厚均匀。
2、降低金属液温度。
七、铸件外轮廓不清晰,成不了形,局部欠料产生原因:1、压铸机压力不够,压射比压太低。
2、进料口厚度太大;3、浇口位置不正确,使金属发生正面冲击。
调整方法:1、更换压铸比压大的压铸机;2、减小进料口流道厚度;3、改变浇口位置,防止对铸件正面冲击。
八、铸件部分未成形,型腔充不满产生原因:1、压铸模温度太低;2、金属液温度低;3、压机压力太小,4、金属液不足,压射速度太高;5、空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提高压铸模,金属液温度;2、更换大压力压铸机。
3、加足够的金属液,减小压射速度,加大进料口厚度。
九、压铸件锐角处充填不满产生原因:1、内浇口进口太大;2、压铸机压力过小;3、锐角处通气不好,有空气排不出来。
压铸不良原因与措施

压铸不良原因与措施压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用于制造各种各样的金属零件。
然而,在压铸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无法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压铸不良原因及相应的措施。
1.缩孔(针眼)原因:高温熔融金属凝固时,金属液缩小所形成的孔洞。
措施:-控制材料的熔点和凝固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提高注入压力和速度,确保金属充实完全。
-控制铸造工艺参数,如浇注温度、压力和速度,减少气体夹杂物。
2.气孔原因:熔融金属中混入空气或水分,冷凝成孔洞。
措施:-净化材料,确保金属液没有杂质。
-增加浇注温度,减少金属和气体冷凝。
-提高注入速度,使气体远离金属液。
3.热裂纹原因: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残余应力、金属浓缩和组织缺陷等原因引起的开裂。
措施:-优化铸造工艺,减少或消除金属残余应力。
-控制金属的凝固速度,避免快速凝固造成应力集中。
-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改善金属组织结构。
4.狭长缺陷原因:熔融金属填充模腔的过程中,金属液流动不均匀,形成局部过渡缩小的缺陷。
措施:-设计合理的铸造模具,确保金属液能够均匀填充模腔。
-调整铸造工艺参数,如入口和出口位置、浇注温度和速度,改善金属液流动状态。
-使用合适的流道和浇口设计,使金属流动更加均匀。
5.长气孔原因:金属液注入模腔的过程中,气体无法顺利排出,形成长而突出的孔。
措施:-增大出口尺寸,提高气体排出的通道。
-调整浇注顺序,避免气泡在金属液中积聚。
-使用适当的排气装置,确保顺畅排出气体。
6.表面不良原因:压铸件表面出现裂纹、气孔、疤痕等缺陷。
措施:-增加模具的冷却系统,提高金属液凝固速度。
-优化模具表面处理,减少摩擦和热传导。
-控制铸造工艺参数,如浇注温度和速度,减少金属液与模具的接触时间。
总之,压铸不良的原因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优化材料、设计模具、调整工艺参数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压铸不良,提高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欠铸, 轮廓不 清
毛刺, 飞边
压铸件在分型面边缘上出 3,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现金属薄片。 4,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 5,镶块,滑块磨损与分型面不平 齐。 1,不合适的脱模剂。
变色, 斑点
铸件表面上呈现出不同 2,脱模剂用量过多。 于基体金属颜色的斑点。 3,含有石墨的润滑剂中的石墨落入 铸件表层。
d,改善型腔排气条件。
a,提高合金液的质量。 b,提高浇注温度或模具温度。
c,提高比压,充填速度。 d,改善浇注系统金属液的导流方式,在 欠注部位加开溢流槽,排气槽。 e,正确的压铸操作。
a,检查合模力和增压情况,调整压铸工 艺参数。 b,清洁型腔表面及分型面。 c,修整模具。 d,最好是采用闭合压射结束时间控制 系统,可实现无飞边压铸。
1,正确选用压铸模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2,浇注温度不宜过高,尤其是高熔点 合金。 3,模具预热要充分。 4,压铸模要定期或压铸一定次数后退火 ,消除内应力。 5,打磨成型部分表面,减少表面粗糙度 Ra值。 6,合理选择模具冷却方法。 a,铸件壁厚设计尽量均匀。 b,模具局部冷却调整。 c,提高压射比压。
气孔
缩孔, 缩松
夹渣, 渣孔
1,铝合金中杂质锌,铁超过规定范 围。 铸件基体金属晶体过于粗 大或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 碰碎。
脆性
脆性
铸件基体金属晶体过于粗 2,合金液过热或保温时间过长导致 大或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 晶粒粗大。 碰碎。 3,激烈过冷,使晶粒粗大。 1,压力不足,基体组织致密度差。 2,内部缺陷引起,如气孔,缩孔, 压铸件经耐压试验,产生 渣孔,裂纹,缩松。 漏气,渗水 3,浇注和排气系统设计不良。 4,压铸冲头磨损,压射不稳定。 1,非金属硬点: ①,混入了合金液表面的氧化物. ②,铝合金与炉衬的反应。 ③,金属料混入异物。 ④,夹杂物。
压铸件内部缺陷原因分析
1,金属液导入方向不合理或金属液 流动速度太高,产生喷;过早堵住排 气道或正面冲击型壁而形成旋涡包住
解剖后外观检查或探伤检 查,气孔具有光滑的表面,
空气。这种气孔多产生于排气不良或 深腔处。 解剖后外观检查或探伤检 2,由于炉料不干净或熔炼温度过高, 查,气孔具有光滑的表面, 使金属液中较多的气体没除净,在凝 形状为圆形。 固时析出。 3,涂料发气量大或使用过多,在浇 注前未烧净,使气体卷入铸件,这种 气孔多呈暗灰色表面。 4,模具温度高。 1,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因产生收缩 而得不到金属液补偿而造成孔穴。 2,浇注温度高或模温高,模温梯度 分布不合理。 3,压射比压低。 解部或探伤检查,孔洞形 状不规则,不光滑,表面呈 4,内浇口较小,过早凝固,不利于 暗色:①大而集中为缩孔。 压力传递和金属液补缩。 ②小而分散为缩松。 5,铸件结构上有热节部位或截面变 化剧烈。 6,金属液浇注量偏小,余料太薄, 起不到补缩作用。 1,炉料不干净。 2,合金液未精炼。 3,用勺取液浇注时带入熔渣或氧化 混入压铸件内的金属或非 物。 金属杂质加工后可看到形状 4,石墨坩锅或涂料中含有石墨脱落 不规则,大小,颜色,亮度 混入金属液中。 不同的点或孔。
气泡
裂纹
变形
压铸几何形状与图纸不 符,整体变形或局部变形
2,开模过早,铸件刚性不够。
变形
压铸几何形状与图纸不 符,整体变形或局部变形 3顶杆设置不当,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4切除浇口方法不当。 1,首先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形成一个 极薄的而又不完全的金属层后,被后 来的金属层液所弥留下的痕迹。 外观检查:铸件表面上 有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 2,模温过低。 条纹,有明显可见的与金属 3,内浇口截面积过小及位置不当产 基体颜色不一样无方向性的 生喷溅。 纹路,无发展趋势。 4,作用金属液上的压力不足。 5,花纹,涂料用量过多。 1,两股金属流相互对接,但未完全 熔合而有无夹杂存其间,两股金属结 外观检查:压铸件表面 有明显的,不规则的,下陷 性纹路(有穿透与不穿透两 种)形状细小而狭长,有时 交接边缘光滑,在外力作用 下有发展的可能。 合力很薄弱。 2,浇注温度或模温偏低。 3,填充速度低。 4,压射比压低。 5,浇道位置不对或流路过长。 6,选择合金不当,流动性差。 1,压铸型腔表面龟裂。 2,压铸模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 正确。
a,正确控制合金成份,在某些情况下 可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降低合金中含镁 量,或在合金中加铝銈中间合金以提高硅 含量。 b,改变铸件结构,加大圆角,加大出模 斜度,减少壁厚差。 c,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 匀。 d,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 e,提高模温。 a,改进铸件结构。 b,调整开模时间。
c,合理设置顶杆位置及数量。 d,选择合适的切除浇口方法。 a,提高模温。 b,调整内浇道截面积或位置。 c,调整内浇道速度。度。 b,提高压射比压,缩短填充时间。 c,提高压射速度,同时加大内浇口截面 积。 d,加大溢流槽,改善排气,填充条件。 e,正确选用合金,提高合金流动性。
相关数据
相关设计数据
1,尺寸:总体积占合金的10%— 30%。 2,溢口面积:为水口面积的60%— 75%(最大)。 3,溢口厚度:0.25_0.5mm 溢口厚度不应大于水口厚度,以保证增压 效果。溢流槽与排气槽连接,减少型腔压 力,排出气体。 4,数量根据需要位置的多少决定。 5,排气通道截面积应是内浇口截面积的 20%-50%。 6,排气通道的厚度为:0.05mm. 7,排气通道的宽度为:8-25mm.
凹陷
铸件平滑表面上出现凹陷 慢。 部位。 3,压射比压低。 4,由憋气引起型腔气体排不出,被 压缩在型腔表面与金属液界面之间。 1,流动性差原因 ①,合金液吸气,氧化物夹杂物,含 铁量高,使其质量差而降低流动性。 ②,浇注温度低或模温低。 2,填充条件不良: 铸件表面有浇不足部位, ①,比压过低,填充速度慢。 轮廓不清。 ②,卷入气体过多,型腔的背压变高, 充型受阻。 ③,浇注系统,溢流槽,排气设计不 合理。 3,操作不良,喷涂料过度,涂料堆 积,气体挥发不掉。 1,锁模力不够。 2,压射速度过高,形成压力冲击 峰过高。
溢流槽
⑦,大平面易产生收缩的区域。 ⑧,一般铸件温度较低的区域。 ⑨,料位厚而易产生收缩的区域。 ⑩,难于排气的部位(增加排气)。 ⑾,作顶出平台用。 ⑿,需引流而不使分型面过早封闭的 部位。
缺陷原因分析
防止方法 a,修理模具表面损伤处,修正斜度,提 高光洁度。 b,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 c,降低浇注温度,控制模温。 d,更换脱模剂。 e,调整合金含铁量。 f,修改内浇口,避免直沖型芯型壁。 a,调整压铸工艺参数,压射速度和高速 压射切换点。 b,改善排气,增设溢流槽,排气槽。 c,降低缺陷区域模温,从而降低气体的 压力作用。调整熔炼工艺。 d留模时间延长。
名称 溢流槽的作用 溢流槽开设的位置
①,排出杂物,排出气体。 ②,保持温度平衡。 ④作顶出平台。
①,在金属液最先流到的地方。 ②,在突出位型芯的背面。 ④,由于铸件形状而出现涡流的部位。 ⑥,水口两侧充型不到的死角位置。
③,改善流动方向(引流)。③,多股液流汇合之处。 ⑤接纳第一份冷的金属液。 ⑤,金属液最后流到的部位。
a,加厚料饼厚度至合适样子。 b,降低浇注温度,减少收缩量。 c,加快厚大部位冷却。 e,修改内浇口,使压力更好传递,有 利于液态金属补缩作用。 f,改变铸件结构,消除金属积聚部位, 壁厚尽可能均匀。
a,使用清洁的合金料,特别是回炉料 上脏物必须清理干净。 b,合金熔液须精炼除气,将熔渣清干 净。 c,用勺取液浇注时,仔细拨开液面,避 免混入溶渣和氧化皮。 d,清理型腔,压室。 e,更换脱模剂。 a,严格控制金属中杂质成分。 b,控制熔炼工艺。
压铸表面缺陷及内部缺陷原因分析
名称 特征及检查方法 产生原因 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现条 1,型腔表面有损伤。 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的深 2,出模方向斜度太小或倒斜。 3,顶出时偏斜。
拉伤
度,严重时为一片面状伤痕. 4,浇注温度过高,模温过高导致合 另一种是金属液与模具产生 金液产生粘附。 5,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 焊合,粘附而拉伤,以致铸件 6,铝合金成分铁含量低于0.6% 表面多肉或缺肉. 7,内浇口直冲型壁。 1,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 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 2,模具排气不良。 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 3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 隆起.也有皮下形成的空洞。 4,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 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 压气体膨胀起来。 5,脱模剂使用太多。 1,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低 2,合金中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 低了合金的可塑性。 外观检查: 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 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 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冷 裂:开裂处金属没被氧化。 热裂:开裂处金属已被氧化 。 3,铝銈合金:铝銈铜合金含锌或含 铜量过高,铝镁合金中含镁量过多。 4,模具,特别是型芯温度太低。 5,铸件壁厚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 受阻。 6,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 7,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1,铸件结构设计不良,引起不均匀 收缩。
渗漏
硬点
机械加工过程或加工后 外观检查或金相检查:铸件 上有硬度高于金属基体的细 小质点或块状物,使刀具磨 损严重,加工后常常显示出 不同亮度.
2,金属硬点: ①,混入了未溶解的硅元素。 ②,初晶硅。 ③,铝液温度较低,停放时间长, Fe,Mn元素偏析,产生金属间化合 物。
溢流槽的作用及相关数据
流痕及 花纹
冷隔
3,压铸模冷热温差变化太大。 外观检查:压铸件表面 上有网状发丝一样凸起或凹 4,浇注温度过高。 网状毛翅 陷的痕迹,随压铸次数增加 5,压铸模预热不足。 而不断扩大和延升。 6,型腔表面粗糙。
1,铸件壁厚相差太大,凹陷多产生 在厚壁处。 2,模具局部过热,过热部分凝固
凹陷
铸件平滑表面上出现凹陷 部位。
a,更换优质脱模剂。 b,严格喷涂量及喷涂操作。
原因分析
a,排气槽部位要设置合理并有足够大的 排气能力,宜采用激冷排气块。 b,降低压射速度。降低模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