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十记》之记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西山小记文言文翻译

游西山小记文言文翻译原文: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礴,首太行,尾居庸,东向而北绕,实京师雄观也。
予自童时尝嬉游其胜。
比长登仕,身系于公,无因而遂者屡矣。
今年九月七日,偶休暇,即速二三友连镳②出阜城门。
指山以望,则烟霏杳霭,近远参差,旧路恍然如梦。
沿溪而北,境渐开豁。
梵寺仙宫,盘列掩映,廊檐台榭之覆压,丹雘金碧之炜煌,殆不可数计。
又二十里为西湖③,即玉泉所潴④者。
堤之东,则稻畦千亩,接于瓮山之麓。
上有寺,曰圆净,因岩而构,砌为石磴数寻,游者必拾级聚足以上。
绝顶有屋,曰雪洞,俯面西湖之曲。
由(洞)中而瞰,旷焉茫焉,如驾远翮凌长空。
予与客浩歌长吟,举酒相属。
时天高气清,木叶尽下,平田远村,绵亘无际。
虽不出咫尺之间,而骋眺于数百里之外。
群峰拱乎北,众水宗乎东,荡胸释形,将与寥廓者会。
已而客进曰:“此地美矣!西山之胜,恐未止如是。
夫登高不蹑其巅,池深不穷其源,要非好奇者。
”于是复命驾西往。
蹈长桥,渡盘涡,又五里,抵玉泉山下。
山下泉出如沸,有亭,为宣皇驻跗⑤之所。
蓄为池,清可鉴毫发,扣之而金石鸣,洒之而风雨至。
其泷愈远,其势愈冲融崩清,所谓西湖之源也。
岸则桧柏松杉之荫郁,洲则芰蒲菱荇之偃敷。
幽龛古洞,行宫荒台,又争奇献秀于左右。
予乃踞大石,濯清流,颓乎其既醉,浩乎其忘归,不知世间何物可以易此乐也!夫西山之胜,虽非一日所周,然瓮山之高旷,玉泉之幽邃,其大率已得之矣,抑何必步赞元,披蒙翳,如邓诜之数月山行者,然后为快耶?且兹山自唐虞以来,上下数千年,或为列国,或为名藩,或割据于英雄,或侵并于夷狄,咸未有大一统如今日者,岂天固遗之以壮我国家哉!译文:京城西面有一条山脉,蜿蜒起伏、气势磅礴,首(西)连太行山,尾(东)接居庸关,先迤逦向东,又绕向北面,实在是京都一大壮丽的景观。
童年时代,我曾多次在那美丽的山中游玩。
到了成年,做了官,总是百事缠身,一直找不到机会去重游。
今年九月七日,我难得休了一次假,立即就约请了二三好友,策马并辔出了阜城门。
“《游西山十记》之记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西山十記》之记一明袁中道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1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2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
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3也。
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4,临流泛觞5,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6,有寺,依山傍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7,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
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
有老僧持杖散步塍8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注释:1鬣(li瑁 郝砭鄙系某っ ?/SPAN2禅刹:佛寺。
3西湖: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
4骈阗(ti?SPANn):络绎不绝。
5泛觞: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饮酒。
6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7畦畛(q?SPANzhěn):田间小路。
8塍(ch?SPANng):田埂。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树益茂(▲)(2)最为胜处矣(▲)(3)有危桥可坐(▲) (4) 夜遂宿焉(▲)10.选出和野歌而归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 宋无罪而攻之B.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C. 杂然而前陈者D.聚室而谋曰11.翻译句子(3分)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12.噫,此田家之乐也,请结合全文,说出作者所感受到的田家之乐具体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4分)(1)更加(2)优美(3)高(4)于是,就 10.(2分)C(修饰)11.(3分)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12.(3分)(1)欣赏农村自然风光(2)享受田园惬意生活(3)感受田园隐逸之趣译文:出了西直门,过了高粱桥,路旁皆是杨柳,清溪如带,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水草藻类萦绕,像是马鬣在风中飘荡,小鱼一条接着一条,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绵延,背依竹林,接着是一座古刹,绿叶浓郁,掩映着朱红的大门,寂静无人,惟闻鸟鸣花落。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28日,我开始指出不同之处,因为我坐在法国的华西馆里,看着西山。
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渡过湘江,给河染色,烧榛子,烧草,然后停在这座可怜的山上。
爬啊爬啊蹲啊飞,好几个州的土壤都在桌子下面。
它兴衰的力量就像一个洞,一个山脊,一个山洞,绵延千里。
如果你积累了,你就逃不了。
绿色和白色挥之不去,看起来像是外面有天空。
然后我们知道这座山是独一无二的,不像培卢。
长而高贵的气,却没有尽头;与造物主同行很容易,而不知道他在哪里贫穷。
酒满了,你颓废的时候就会醉,你不知道太阳是怎么进来的。
苍跑到暮色中,远远望去,什么也看不见,还是不想回来。
心被浓缩,形被释放,与万华、明相结合。
然后我知道我还没有开始游到它那里,所以我一开始就游。
因此,它被记录下来。
是的,一元四年。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孙和他的弟子们上山:弟子们。
b.到则披草而坐披:拨开。
c、挥之不去的绿色和白色,外部和天际线:会合。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觞:酒杯。
7.下列句子中,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得2分a.觉而起,起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b、奇怪的是它有高有低c.悠悠乎与颢气俱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因此,这本书写得雄心勃勃,因此迫切需要派官员参加重大活动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我以为州里所有的山川都不一样,但我不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征。
3分▲然后我知道我还没有开始游向它,所以我已经开始游了。
3分▲6[答]a【解析】徒:随从。
7[答]C【解析】a第一句而,连词,表顺承;第二句而,连词,表修饰。
b第一句其,代词;第二句其,副词,表感叹/表反问。
c乎,都是助词,用于形容词后。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三叠泉瀑布徐霞客僧知觉①甚稔三叠之胜②,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
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一泓③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④,停者毓黛⑤。
又里许.,为大绿水潭。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⑥,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⑦,四瞰层壁,阴森逼侧⑧。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乃循山冈,从北东转。
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注释】①知觉:人名,和尚。
②三叠之胜:即今三叠泉瀑布,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泉下即观音洞,洞下即绿水潭。
③泓:水深而广。
④喷雪:形容白浪汹涌或水花飞溅。
⑤毓黛:毓,通“育”,生;黛,深青色。
⑥逼立:指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
⑦鹊起:乘势奋起。
⑧逼侧:狭窄。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道路极艰B.水势/至此将堕C.泉/不知从何坠去也D.峰前/石台鹊起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修( ) (2)许( )(3)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2)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3分)二十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①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
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
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②交错出,惑不可辨识。
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选】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分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边文段,完成下边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庙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建,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行得,认为顺水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可以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狂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可以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贱,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而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1)解说下边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①阅十余岁 ________②竟不行得 ________③是非木柿 ________④据理臆断 __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① 尔辈不可以究物理。
② 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找寻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看法。
你从中悟出了如何的道理?【答案】( 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2)①你们这些人不可以研究事物的道理。
② 大家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离开实质、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要素,所以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谛的标准。
(言之成理即可)【分析】【分析】( 1)此题中的“阅”是“经过,经历”;“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 2)①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研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佩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一般人相同,由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依照常规思想划着几个小船,顺着河流去找寻石兽,自然是找不到;但是学者依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大家临时佩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依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发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由于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惯有更认真的认识,因此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
西山十记文言文翻译

西山十记之第一篇《游西山记》:吾尝游西山,见其山水之胜,心向往之。
西山之水,清澈见底,山石嶙峋,草木葱茏。
吾漫步山间,耳闻鸟鸣,眼观云雾,心旷神怡,如置身仙境。
山间有一泉,泉水潺潺,似鸣琴之声。
吾取水洗手,顿觉身心清爽。
泉旁有一石,石上刻有“西山第一泉”五字,乃古人之遗迹也。
吾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西山泉声潺潺,古石铭刻依旧。
洗尽尘埃烦恼,心随流水悠悠。
第二篇《游西山寺记》:西山寺,古刹也,香烟缭绕,钟声悠扬。
寺内僧人众多,皆修行有得。
吾入寺参拜,心向往之。
寺后有竹林,竹叶摇曳,似在向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寺中有一古树,树干苍劲,枝叶繁茂。
吾攀爬古树,望见远方山峦,心潮澎湃。
树下有一石凳,吾坐下休息,静心沉思。
诗曰:西山古寺香烟浓,竹影婆娑岁月中。
古树攀爬心潮涌,石凳静坐意无穷。
第三篇《游西山瀑布记》:西山瀑布,气势磅礴,如银河倒挂。
水声轰鸣,震耳欲聋。
吾站在瀑布前,感受着大自然的威力。
瀑布之水,犹如玉带,流淌在山涧之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瀑布旁有一石台,台上有一石碑,刻有“西山瀑布”四字。
吾观赏瀑布,心潮澎湃,遂题诗一首:西山瀑布挂前川,气势磅礴震心弦。
水声轰鸣如雷动,古石碑上刻名篇。
以下七篇西山十记,因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然其意境深远,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西山十记,为唐代文学瑰宝,其文笔之妙,意境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今日将之翻译成白话文,愿与读者共同领略西山之美,感受古人之情怀。
《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游东山记》是明代文人杨士奇创作的散文作品,出自《东里集》,重点描述了访村舍、饮酒、赋诗、歌舞、戏鱼等文人雅士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巩固检测|总第20181102期始得西山宴游记班级:姓名:一、基础检测1.一词多义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始指异之(才)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表承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表转折)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始指异之(代词,代西山)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结构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结构助词,的)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得西山宴游记宴:举行宴会B.穷回溪穷:走到尽头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D.攒蹙累积攒:聚集【解析】A项,宴:安逸,快乐。
【答案】A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B.梦亦同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解析】A项,“僇”同“戮”;B项,“趣”同“趋”;C项,“知”同“智”。
【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则披草而坐披:分开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际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洋洋乎:广大的样子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起【解析】际:交会。
【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故为.之文以志不足为.外人道也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是岁,元和四年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B项,写作;对,向。
A项,从前。
C项,沿着。
D项,用在句末,表判断。
【答案】B6.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西山十記》之记一
明袁中道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1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2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
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3也。
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4,临流泛觞5,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6,有寺,依山傍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7,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
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
有老僧持杖散步塍8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注释:1鬣(li瑁 郝砭鄙系某っ ?/SPAN2禅刹:佛寺。
3西湖: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
4骈阗(ti?SPANn):络绎不绝。
5泛觞: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饮酒。
6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7畦畛(q?SPANzhěn):田间小路。
8塍(ch?SPANng):田埂。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树益茂(▲)(2)最为胜处矣(▲)
(3)有危桥可坐(▲) (4) 夜遂宿焉(▲)
10.选出和野歌而归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宋无罪而攻之
B.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C. 杂然而前陈者
D.聚室而谋曰
11.翻译句子(3分)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
12.噫,此田家之乐也,请结合全文,说出作者所感受到的田家之乐具体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4分)(1)更加(2)优美(3)高(4)于是,就 10.(2分)C(修饰)
11.(3分)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12.(3分)(1)欣赏农村自然风光(2)享受田园惬意生活(3)感受田园隐逸之趣
译文:
出了西直门,过了高粱桥,路旁皆是杨柳,清溪如带,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水草藻类萦绕,像是马鬣在风中飘荡,小鱼一条接着一条,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绵延,背依竹林,接着是一座古刹,绿叶浓郁,掩映着朱红的大门,寂静无人,惟闻鸟鸣花落。
经过响水闸,听见水声汩汩流淌。
到了龙潭堤,树木越发茂密,水面越发宽阔,这就是颐和园昆明湖了。
每到盛夏的时候,莲花十里如锦,风中满是浓郁芬芳,众多美丽高贵的女子聚在此处,列坐水边,浮杯饮酒,真是极为美丽的景致啊。
在青龙桥上歇息,桥有数武之高,有一寺庙依山而建,下临陡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前方平坦开阔如镜,有溪流,旁植柳树,稻田处处,一片翠绿之中隐隐可见村落。
沿着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内宽阔而颇有野外的景致,前面清澈的溪流绕过,有一座高高的小桥可以坐下歇息。
寺庙里的僧人大多能做农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见修道之人拿着农具戴着斗笠唱着歌归来。
有年老的僧人杵着拐杖在田间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鸣声此起彼伏。
啊,这就是田园生活的快乐啊,我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了,于是晚上就歇在这里。
译文:
出了西直门,过了高粱桥,路旁皆是杨柳,清溪如带,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水草藻类萦绕,像是马鬣在风中飘荡,小鱼一条接着一条,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绵延,背依竹林,接着是一座古刹,绿叶浓郁,掩映着朱红的大门,寂静无人,惟闻鸟鸣花落。
经过响水闸,听见水声汩汩流淌。
到了龙潭堤,树木越发茂密,水面越发宽阔,这就是颐和园昆明湖了。
每到盛夏的时候,莲花十里如锦,风中满是浓郁芬芳,众多美丽高贵的女子聚在此处,列坐水边,浮杯饮酒,真是极为美丽的景致啊。
在青龙桥上歇息,桥有数武之高,有一寺庙依山而建,下临陡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前方平坦开阔如镜,有溪流,旁植柳树,稻田处处,一片翠绿之中隐隐可见村落。
沿着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内宽阔而颇有野外的景致,前面清澈的溪流绕过,有一座高高的小桥可以坐下歇息。
寺庙里的僧人大多能做农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见修道之人拿着农
具戴着斗笠唱着歌归来。
有年老的僧人杵着拐杖在田间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鸣声此起彼伏。
啊,这就是田园生活的快乐啊,我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了,于是晚上就歇在这里。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树益茂(▲)(2)最为胜处矣(▲)
(3)有危桥可坐(▲) (4) 夜遂宿焉(▲)
10.选出和野歌而归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宋无罪而攻之
B.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C. 杂然而前陈者
D.聚室而谋曰
11.翻译句子(3分)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
12.噫,此田家之乐也,请结合全文,说出作者所感受到的田家之乐具体有哪些?(3分)
▲
参考答案:语文网
9.(4分)(1)更加(2)优美(3)高(4)于是,就
10.(2分)C(修饰)
11.(3分)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12.(3分)(1)欣赏农村自然风光(2)享受田园惬意生活(3)感受田园隐逸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