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刑法修正案八看入户盗窃
《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的法律适用

浅析《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的法律适用摘要盗窃罪一直是我国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多发和频发的犯罪类型。
对此,我国刑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对此类犯罪行为的认定作出详尽的规定。
但是《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进行修改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发生了变化,在法律适用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本文将对《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作出的新规定和相应的修改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盗窃罪法律适用刑事案件作者简介:沈燕琴、杨丽斌,海盐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084-02一、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入户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实施盗窃的行为。
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户”的范围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
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
“入户盗窃”中“户”的范围,也应参照这一定义,强调“户”的功能特征和场所特征相结合。
在因其他原因进入“户”内,而后又临时起意实施盗窃行为的案件中,应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结合其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来对其行为进行刑法上的评价和认定。
在进入“户”内后,产生了实施盗窃的主观故意,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盗窃的行为,那么就应认定为盗窃行为,并且是“入户盗窃”,而不论其盗窃的主观故意是何时产生。
而在一些抱持着盗窃的主观故意进入“户”内后,又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或其主观原因而未窃得财物的案件中,不应以其最终未窃得财物而将其犯罪行为认定为“非法侵入住宅”,否则就有以客观定罪之嫌。
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的界定

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新析盗窃罪

诸 多变 化,值得 广大 同仁深入研究 。
二 、盗窃罪 的对象研 究
《 刑法修 正案 ( ) 八 》将盗窃修 改为:“ 窃公私财物 , 盗 数额较大 的,或者 多次 盗窃 、入户盗窃 、携 带凶器盗窃 、扒 窃 的 。 从 第一 种盗窃类 型中我们 可以看 出盗窃 对象 是公私财 ” 物 ,且 数额较大 。其题 中之义是盗窃 的对 象只能是能够 以经 济价值进行 衡量的财物 ,其经济价值还要 达到一定程度 。但
B的行 为并 不违 反被 害人 的意 志。第三 ,排除被害人对财物的
占有,且将 财物 占为己有 或转 为第三人 所有 。如 C在被害人 睡觉时将其 3 0 0 0元的手机扔 向水池 ,C只是单纯排 除被害人 对财物 的占有 不属于盗窃 。第 四,盗窃手段是秘密 的 ( 不绝 对) ,这 点毋容置疑 。《 刑法修 正案 ( ) 八 》所规定 的五种 盗窃 类型也必然符合 上述 四个特 征。下面针对新增 的四种盗窃类
2 1 年 02
法商论坛
第三卷
以 《 刑法修 正案 ( 》为视角新析盗窃罪 八)
周 小 波
( 州市黄埔 区人 民检 察 院, 东广 州, 17 0 广 广 5 0 ) 0
摘 要 :《 刑法修正案 ( 》增加入户 盗窃 ,携带 凶器 盗窃 与扒窃 的行 为类 型,使盗窃罪的相 关理 论与 司法 实践 产生诸 多 八)
关 键词 :盗窃对象 ;多次盗窃 ;入户 盗窃 ;携带 凶器盗窃 ;扒窃
盗窃罪 的概况
值 ”的财物 ( 身份证、 出入境证件 、信用卡、老照片 )纳入 盗窃对象也符合 人们普遍心理预期 。《 刑法修 正案 ( ) 八 》修 改的 目的之一是— 通过扩大对 盗窃 的打 击范 围来加 大对盗
浅析入户盗窃型盗窃罪

一
均 为入 户盗 窃数 额 的两倍 。 以此 , 人 户 盗 窃 不 再 仅 仅 作 为 一 种 从 重 情 节 , 而 是 只 要 满 足 1年 内 入 户 盗 窃
效 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关键 词 】 入 户盗窃 ; 犯 罪 构成 ; 量刑 ; 住 宅 安 宁 权 【 中图分类 号 1 DF 6 2 5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6 71 - 5 1 0 1 ( 2 01 3 ) 0 5 — 0 0 4 8 — 0 4
其 分 则 关 于 盗 窃 罪 量 刑 的 指 导 意 见 为 :达 到 数 额 较
单处 罚金 ; 数额 巨大或者 有其 他严 重情 节 的 , 处 3年 以上 1 O年 以 下 有 期 徒 刑 , 并处罚金; 数额 特别 巨大
或 者有 其他特 别严 重情 节 的 , 处 1 0年 以 上 有 期 徒 刑
额 为 1万 元 以 上 不 满 5万 元 , 每增 加 4 8 0元 , 增 加 有
期 徒 刑 1个 月 。6 . 数 额 达 到 5万 元 , 量 刑 起 点 为 有 期 徒 刑 1 0年 。 7 . 数 额 为 5万 元 以 上 , 每 增加 1 5万 元 , 增 加 有 期 徒 刑 1年 。 ”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当 时 上 海 高 院 制 定 的普 通 盗 窃 起 刑 、 跳档 数额 分 别是 2 0 0 0元 、 2 0 0 0 0元 和 1万 元 ,
细 则 在 分 则 的 盗 窃 罪 一 节 中 特 别 列 出 了 入 户 盗 窃 的 情 节 : “ ( 二 ) 入 户盗 窃 : 1 . 数 额 达 到 1 0 0 0元 以 上 不 满 1 6 0 0元 , 或 者 1年 内 入 户 盗 窃 3次 以 上 , 量 刑 起 点 为 拘 役 3个 月 至 拘 役 6个 月 。 2 . 数额 达 到 1 6 0 0元 , 量 刑 起 点 为 有 期 徒 刑 6个 月 。3 . 数额 为 1 6 0 0元 以 上 不 满 1万 元 。 每 增 加 2 8 0元 . 增 加 有 期 徒 刑 1个 月 。 4 . 数 额 达 到 1万 元 , 量 刑 起 点 为 有 期 徒 刑 3年 。 5 . 数
入户盗窃司法认定相关问题研究

关 键词
入户 既遂 介: 梁彤 , 北 京 市海 淀 区人 民检 察 院侦 查监督 一 处处 长; 刘继成 , 北京 市 海淀 区人 民检 察院侦 查监督 一 处 书记 员。 中图分 类号 : D 9 2 0 . 5
入 户盗 窃行为 的界 定
文 献标 识码 : A
实 践中 , 鉴于入 户盗 窃与 入户 抢劫 都 是侵财 型犯 罪 , 且 两者 均具
有入 户 的客 观行 为和 入户 目的的 非法性 特 征 。故认 定入 户 盗窃
( 二) 入户 盗 窃 实行行 为 “ 着手” 节 点的界 定
笔者 认为 , 在 分析某 一犯 罪停止 形态前 首先要 确定其 实行行
集 体宿 舍 、 旅店 宾馆、 临 时搭建 的工棚 等不 应认 定为“ 户” , 但 在特 产 权产 生 实质 损害 作为 标准 。即把着 手 看作 为开 始实 施行 为人 定情 况下 , 如 果确 实具备 上述 两个 特征 的 , 也可 以认 定为 “ 户” 。 所 追求 的 、 具 有 引起 某种 犯罪 构成 结果 的现 实危 险 的行为 。 而
在这里 是指 住所 , 其特征表 现 为供他 人家 庭生 活和与 外界相 对隔
犯罪类 型 后表 明入 户行 为 已经 被 实行行 为化 。 笔者 认为 盗窃罪 的本质 是对财 产权 益 的保 护 , 故在 判 断着 手 时应把 是否将 要对财
离两 个方 面 , 前者 为功 能性特 征 , 后者 为场 所特 征 。 一股 情况 下 ,
通 常 参照 入户 抢劫 的相 关司 法解释 。 参照 相关 规定 , 可将 入户 盗 为着 手 的时 间节 点 。当某 种行 为 的客观 发展 已经 达到 了 开始直
窃界 定为 : 以非 法 占有为 目的, 实施 侵入他 人 生活 的与外 界相 对 接 实施 犯 罪 的程度 时, 才 可 以认定 是着 手 。 有观 点认 为 , 在 刑法
“入户盗窃-扒窃”与多次盗窃的关系

“入户盗窃\扒窃”与多次盗窃的关系[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关于盗窃罪的规定,是建立在两种独立罪状而非五种独立入罪情形的这一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本文强调要理解和适用盗窃罪的第二个罪状,必须以类型的思维来把握,即应将其规定的四种情形,视为可不同组合而整体上能够与普通盗窃进行同一位阶的评价的弹性结构要素。
同时特别强调,正是在上述意义上,原司法解释关于“多次盗窃”的解释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应予以坚持。
后者特别司法实证分析来证明。
[关键词]罪状;类型;弹性结构要素;盗窃未遂“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四者是并列关系,互不包容,各自独立成为盗窃罪的定罪情形”,这是目前对盗窃罪后半段罪状具代表性的、普遍性的认识。
就多次盗窃而言,其独立性表现为,除入户盗窃、扒窃以外其他手段的多次盗窃,如在工地、办公场所等多次盗窃的行为。
而入户盗窃、扒窃只要有一次就构成盗窃罪。
①一、五种独立定罪的情形还是两种罪状实际上,根据刑法修正案(八),上述所谓五种独立情形,应该分别归属于盗窃罪的两种罪状。
与原规定不同,刑法修正案(八)中,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的基本罪状是这样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
根据我国刑事立法的表述惯例,“……的”,即分则条文中表述罪状后使用了“的”字,并且“的”后面紧接着有逗号时,表明该条文对一种罪状的表述已经完结。
②因此,对盗窃罪基本罪状个数的理解,“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中使用了“……的”,而“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中也使用了“……的”。
因此,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描述,其基本罪状有两种,即其前半段是普通盗窃,其后半段是“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
对盗窃罪的第二个罪状的理解,笔者一直认为,在盗窃罪处罚范围扩大化,而刑法及刑法修正案(八)缺乏相应的、类似于可适用于危险驾驶罪的刑事责任缓和化机制背景下,应在类型意义上来把握其构成。
浅谈“入户盗窃”及其认定问题

一
浅谈 “ 入 户 盗窃”及其认定 问题
房 颖 超
( 7 1 0 1 0 0 西北政 法大 学刑事法学院 陕西 西安 )
摘 要: 2 0 1 1 年 出台 的 《 刑法修 正 案 ( 八 )》 将“ 入 户盗 窃” 权利,那么任何人均可随意出入 ,人们 的生活将变得极其混乱。 作 为 盗窃 罪 的情形 之 一 ,旨在保 护公 民的财产 权 和住 宅安 宁权 。 这样 一来 , “ 户”就 与公 共场 所 没有什 么 区别 了。 当然也 就没有 本 文将 从 “ 入 户盗窃 ” 的含 义 、 入罪 原 因 以及 “ 户” 的特 征 等方 面 , 保护 其安 宁权 的必 要 了。因此 , “ 户 ”都是 具有排 他性 的。 浅谈 “ 入 户 盗窃 ”及其 认 定 问题。 ( 四 )生 活性 关 键 词 :入 户盗 窃 ;入 罪 原 因; “ 户 ”的特 征 、认定 “ 户 ” 的另 外 一个 重要 的特 征 就 是 它 的生 活 性 。 “ 户 ”是 供 人 家居 生 活 的 场所 ,而不 是 营 利 场 所 。户 内 应 当具 备 相 应 的 “ 入户盗窃”之含义及其入罪原 因 生 活设备 。 “ 户 ”的功 能就 是生 活起 居 , 如果 将用 于 营业 的 “ 户” ( 一 )含 义 等 同于 “ 入户盗窃”的 “ 户 ” ,这对 于行 为 人 来 说 ,无 疑 是不 “ 入 户 盗 窃 ”是 盗 窃 罪 的 一种 表 现 形 式 ,它 不 要 求 盗 窃所 公平 的 ,这也 不符 合罪 责刑 相适 应 的原则 。因此 , “ 入户 盗窃 ” 得 达 到 数额 较 大 的标 准 ,只 要 是 行 为人 人 户并 实施 了盗 窃 的行 中的 “ 户 ”都 是具 有 生活 性 的。 为 ,即 可认 定 为 盗 窃 罪 。 “ 入户 盗 窃 ”入 罪 , 旨在 保 护公 民 的 三、 “ 入户盗窃”认定的相关 问题 财 产 权 和安 宁权 不 受 侵 犯 。这 一 转变 符 合 改 善 民生 、构建 和谐 ( 一 )行 为 人 是 否 明知 其 进 入 的场 所 为 “ 户” 社会 的需要 。 我 国刑法 理 论 一 直 坚持 无 入 罪原 因 成 立 故 意犯 罪 ,行 为 人 对犯 罪 构 成 客 观方 面的 事 实必 须 要 有 认 1 . 扩大 法益 保护 范 围 的必然要 求 识 ,否 则便 阻却 故 意 。 而 “ 人 户盗 窃 ”要 求行 为人 具 有犯 罪 的 1 9 7 9年 《 刑法 》第 2 4 8 条规定 :盗窃公 私财 物数 额较 大 ,或 故 意 , 即行 为 人要 明知 其 将 要进 入 的场 所 是 “ 户 ” 。如 果 行 为 者多 次盗 窃的 , 为盗窃 罪。其 保护 的法 益仅 限于财 产权 。随着 《 刑 人 没 有 意识 到 该 场所 为 “ 户 ” ,即 使 他进 入 后 盗 窃 财 物 ,也 只 法修 正案 ( 八) 》 的出 台 , “ 人 户盗窃 ” 同样 成为 盗窃罪 的一种 类型 。 按 照普通 的盗 窃行 为定 罪量 刑 。 因此 , 判 断一个 行 为是 否属 于 “ 入 有 学者认 为 , “ 入 户 盗窃 ”不仅 侵 害 了财 产权 ,而 且 同时还 侵害 户盗 窃 ” ,要 考虑 行 为人 是否 明知 其进 入 的场所 为 “ 户”。 了住宅安宁权 。 而 “ 人户盗窃”的人罪 ,体现了法益保护范围 ( 二 )行 为 人 是 否 以盗 窃 为 目的 的扩 大 ,从 单纯 的财产 权到 了财产权 和安 宁权并 重 。 “ 人 户 盗 窃” 中的 “ 入户”和 “ 盗 窃 ” 是 紧 密联 系 的。若 2 . “ 人户盗窃”具有高度的人身危险性 行 为人 明知 其 所 进 入 的场 所 为 “ 户 ” 但仍 然 进 入 ,而 其 主 观 上 “ 人户 盗 窃” 中的 “ 户 ” ,是 人得 以安 居乐 业 的栖息 之 地 。 并无 盗 窃 的故 意 ,则 该 行 为 不属 于 “ 人户 盗 窃 ” 。 即使 其 最 终 通 常情 况 下 ,户 内 都是 有 人 居 住 的 。试 想 ,如 果 入 户 盗 窃者 在 实 施 了盗 窃 行 为 ,也 只 能 按 照普 通 的 盗 窃行 为 定 罪 量 刑 。 “ 入 人 户后 被 发 现 ,他 会做 出怎 样 的 举 动? 很 显然 ,他 极 有 可 能采 户 盗窃 ” 旨在惩 治 那 些 主 观 恶性 极 大 的行 为人 ,要求 行 为 人 在 取 暴 力 手段 ,达 到 自己获 取 财 物 之 目的 。因此 ,入 户 盗 窃 就转 入户 时就 已经 具备 了盗窃 的故 意 。 化 成 了抢 劫 。 这种 潜 在 的危 险 性 ,对 于 户 主来 说 ,无 疑像 一 颗 ( 三 )行 为 人 是 否 征 得 同意 入 户 定时炸弹, 时刻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安全。近年来 ,由 “ 入户盗窃” 般 情况 下 , “ 人 户 盗 窃 ”是 未 经 他 人 允许 的 ,而 有 这样 引 起 的 故 意伤 害 、故 意 杀人 并 不 罕 见 ,因此 , “ 入 户 盗 窃 ”入 种 情况 : 甲家和 乙家 合租 于丙 处 , 行为 人征 得 甲的 同意后 进入 , 罪 是 极有 必要 的 , 它是 保 障人们 得 以安 居乐 业 的重要 法律 手 段 。 后盗窃 了甲的财物 ,则这种行为属于普通 的盗窃行为,若想定 无 论 盗 窃数 额是 否 “ 较大 ” ,只 要是 “ 人 户”并 实施 盗 窃行 为 , 罪 ,则 需 要 达 到数 额 较 大 的标 准 。 如果 行 为 人 在 进入 后 盗 窃 了 则可 认定 为 盗窃 罪 。 乙 的财物 ,则 其虽 然征 得 了 甲的同意 ,但是 其行 为依 然 属于 “ 人 二 、入户盗窃 中 “ 户 ”的特征 户 盗窃 ” 之 行 为 。 因为 这 既侵 犯 了乙 家 的财 产 权 ,又 侵 犯 了 乙 “ 入 户 盗 窃 ” 中的 “ 户 ” ,一 直 以来 被 人 们 广泛 视 为 不 仅 家 的住宅 安 宁权 。因此 ,判 断一个 行 为是 否属 于 “ 入 户盗 窃 ” , 是 住 户 财 产 的高 私 密 、高 占有 和 高控 制 支 配最 安 全 的处 所 ,又 要看 行 为人是 否征 得 允许 后进 入 以及征 得何 人 的允许 。 是 住 户人 身 最安 宁 最可 靠 的 日常 生活 的庇 护 场所 。② “ 户 ”是 维 综 上所 述 , “ 人 户 盗 窃 ”行 为 的认 定 ,要 结 合 具 体 案 件情 系家庭生活的纽带 。笔者认为 “ 户”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 况, 从 所人 之 “ 户 ”的性 质 、行 为人 的 主观状 态 等方 面来 判断 , ( 一 )家庭 性 看其 是否 侵犯 了公 民的住 宅安 宁权 和财 产权 。 “ 户 ”不 同于 “ 室 ” ,它 是一 个家 庭赖 以生 存 的地方 。户 内 注释 : 居 住 的人们 之 间大都 具有 血缘 关 系 、亲属关 系 ,这便 是户 的 家庭 ① 黎宏 《 刑 法 学》 ,法律 出版 社 2 o 1 2年版 ,第 7 2 7页 性 。不 是所 有 的赖 以生存 的地 方 都称 为 “ 户” 。例如 大学 期 间的 ② 周 莉 , “ 入 户盗 窃 立 法修 正 解 读》 ,河 北 公安 警 察职 业 集 体宿 舍 ,其虽 然是 学生 日 常 生 活的场 所 ,但是 同学 彼此 之 间没 学 院学报 ,2 o 1 2年 3月 第 1 2 卷第 1 期 有 亲属 、血 缘关 系 ,即不 具备 家庭 性 。因此 ,普 通 的集体 宿舍 一 ③ 张 明楷 《 刑 法 格 言 的展 开 ( 第 三 版 )》 , 北 京 大学 出版 社 , 般 不被称 为 “ 户 ”。另外 , “ 户 ”意味着 长期居 住 的场 所 。 “ 户” 2 o 1 3 年 版 ,第 4 3 9页 ,第 4 5 9页 的 家庭性 决定 了其不 能经 常变动 ,而是 相对稳 定 的。 参考 文献 : ( 二 )闭 合 性 [ 1 ] 黎宏 . 《 刑法 学》. 法律 出版 社 ,2 o 1 2年版 “ 户 ”作 为 人们 日常 生活 的 场所 , 最 基本 的条件 就是 闭合 。 [ 2 】 周莉 . 《“ 入 户 盗窃 立 法修 正 解 读》 . 河 北公 安 警 察 职 业 学 它 的 四周是 封 闭的 ,这样 才可 满 足人 们正 常 的生活 需求 。 “ 户” 院 学报 ,2 o 1 2 年 3月第 1 2卷第 1 期 不仅 仅 是一 个居 住 的场 所 , 更 是 一个 身心 得 以完全 放 松的 地方 。 [ 3 ] 张 明楷 . 《 刑 法格 言 的展 开 ( 第三 版 )》. 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1 3年 版 以“ 户 ”为单 位 , 每个 “ 户 ”内 ,人们 都是 相对 独 立 的、 自由的 。 2o 只 有 具备 闭合 性 ,我们 的隐 私 才 不会 被 偷 窥 ,我 们 的生 活 才得 [ 4 ] 王宇 . 《“ 入 户盗 窃 中的入 户是 否 需要嫌 疑 人 明知 —— 以 范 以正常存续。 亚 军案 为例 》. 法制 与社会 ,2 o 1 4・ 6( 上) ( 三 )排 他 性 [ 5 1 魏汉涛 , 戴志 军 . 《 入 户盗 窃之再 解 读》. 云 南 大学学报 法学版 , “ 户 ”是 封 闭 的 ,同 时也是 排他 的。户 主有允 许 或者拒 绝外 2 0 1 4年 3 月第 2 7卷第 2 期 人进 入 的权利 。试 想 ,如果 户不 具有 排他 性 ,如 果户 主没 有此 项 [ 6 ] 梁锐 . 《 论入 户盗窃 中 “ 户” 的认 定》. 内蒙古 大学 ,硕 士论 文
浅议“入户盗窃”的法律适用

概 念 的具 体 化 . 是 认 定 某 场 所 是 否 成其 为 “ 户” 的 原 则 性 标 准 其 三 .在 本 文看 来 .某 场 所 可被 认 定 为 “ 户” .还 要求 居 住 人对 于该 场 所 内 的居 住安 全 具 有 相 当程度 的信 赖感 判 断这 种 信赖 感 的有无 应 当参 照 居 住人 在该 场 所 的 居住 时间 的 长短 .其本 人 的生
闫 瑞
( 武汉 大学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4 )
摘要 : 2 0 1 1年 5月 1日正 式 实施 的《 刑法修正案( 八) 》 第3 9务 规 定 了“ 入户盗窃罪” 。 此 罪应 在 厘 清 “ 户” 与“ 入 户” 含 义的基 础之 上进 行 具 体 认 定 “ 入 户” 的 非 法 性 具 有 客 观 行 为 的 非 法 性 与 主 观 目的 的 非 法性 2种 。入 户 盗 窃 型 盗 窃
者可 称 为物理 特 征或 形 式特 征 .后 者 可 称 为功 能 特
征 或 实 质特 征 这两 个 特征 是此 种 实 质性 的“ 户” 的
家 者 愈少 ,宾馆 、旅 馆 成 了人 们在 外 居住 的主 要场
所 基 于本 文对 于 “ 户” 所 体 现的法 益 的分 析 . 宾 馆房 间是 否为 “ 户” 。 不能 一 概而 论 。如 某 人有 家 不 回 . 而
“ 户” 。
墙、 有 顶棚 、 有 门窗 , 或设 有 防盗 、 警报 装 置等 。其二 , 从 功 能性 质 而言 .系供 人长 期 或短 暂 的饮 食 起 居 生
2 . 宾 馆房 间 。 现 代社 会 . 人 员流动 性较 大 . 长期 居
活. 其有 别 于经 营性 或 营业性 场 所与 办公 场所 等 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刑法修正案八看入户盗窃
《刑八》增加了入户盗窃的行为类型,而且是采用了基本罪状的方式。
参照最高院2000年《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入户”,是指非法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
2005 年 6 月发布的《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入户抢劫做了进一步明确,指出,“户在这里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4月4日起施行)也使用了“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从这些规定来看,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是把“户”解释为“私人住宅或住所”的,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39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刑法》第 245 条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这些规定可以清楚的看到,住宅不受侵犯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需要保护。
有了宪法赋予的这项权利,公民在其住宅内就能够享有家居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不受他人的干扰和窥探,其日常生活的隐私权也同时受到保护。
作为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最后依赖的庇护场所,住宅既是公民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公民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基本屏障。
由此可见,住宅安宁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十分重要。
将刑法上的“户”解释为住宅,既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也有利于对住宅安宁的保护。
而且通过以上的分析,这种解释也是在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之内,可谓是一种文理解释。
首先,要讨论“入户”与“盗窃”的关系。
张明楷:入户盗窃并不是非法侵入住宅罪与盗窃罪的结合犯,因为如果拆开入户与盗窃分别判断,入户行为可能并不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盗窃行为也不一定成立盗窃罪。
“入户”并不是盗窃行为本身的组成部分,而是限制处罚范围的要素(同时为违法性提供根据)。
所以,一方面,合法进入他人住宅后盗窃的,不应认定为入户盗窃。
虽然刑法第264 条没有明文表述为“非法入户盗窃”,但是,如果将合法入户后的盗窃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就不当扩大了处罚范围,特别是扩大了亲属间、朋友间小额盗窃的处
罚范围。
另一方面,只要是非法进入他人住宅并实施盗窃的,即使非法进入住宅时没有盗窃的故意,也应认定为盗窃罪。
例如,为了实施诈骗行为而入户,因诈骗未得逞而乘机实施盗窃行为的,应认定为入户盗窃。
据此,可以探讨一下入户盗窃的着手。
盗窃罪的着手是当盗窃行为具有使他人丧失财产的紧迫危险,入户盗窃最为盗窃的特殊形态,当然也适用这一点。
因为入户并不是盗窃行为本身的内容,所以不会达到使他人丧失财产的紧迫危险,不能以开始入户作为入户盗窃的着手。
应以开始实施具体的物色财物的行为时为着手,它不仅意味着行为人具有盗窃的故意,更重要的是使被害人的财物处于紧迫的危险之中。
此外还应注意到《抢劫、抢夺意见》在解释入户抢劫时指出:“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
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
”这一点与“入户盗窃”的规定时不同的,但我们应认识到这一意见是基于入户抢劫属于抢劫的加重类型,而《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规定为盗窃罪的行为类型,是为了扩大盗窃罪的处罚范围,并且对其适用的是盗窃罪的基本法定刑,而不是加重法定刑。
因此,不能将入户抢劫的认定标准适用于入户盗窃。
换言之,即使不是以实施犯罪为目的,只是以实施一般违法行为为目的入户,入户后实施盗窃行为的,也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此外,在户外为入户盗窃的正犯望风的,是入户盗窃的共犯。
基于体系解释,对于两者的理解就不能脱离该罪在分则中的位置。
其次,学界一直将入户盗窃视为行为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普通盗窃是数额犯,而《刑八》针对入户盗窃并未要求数额,因此就以为入户盗窃只要实施了窃取的行为,不论结果是否取得财物均构成既遂,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第一,《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前,盗窃罪的刑事法律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盗窃罪司法解释》),其中有关入户盗窃的规定:“1 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 次以上的,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处罚。
”刑事司法处罚多次盗窃的理由在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行为人多次产生犯意,并且反
复付诸实施,虽然每次作案所盗取的财物都达不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足以显现行为人已经形成盗窃习性,因而也有必要给予刑事处罚。
入户盗窃的刑事处罚从以数额较大为标准到处罚多次盗窃,其以财产权为中心的法益保护是没有改变的。
刑法规定盗窃罪虽然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财产,但根据刑法的性质、地位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如果行为对财产的侵害极为轻微,就不应当成为刑法的规制对象。
对于盗窃罪的行为对象,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盗窃罪行为对象的财物,必须具有价值。
实际上,作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一般都是具有客观价值的财物。
也正因为如此,普通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的,以数额较大为前提。
其中的数额较大,基本上可以按财物的经济价值计算。
其次,某些纪念品(如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信件等)、身份证、出入境证件、信用卡、存折等,本身不一定具有经济价值,但对所有人、占有人具有使用价值,社会观念也认为对这种物品的占有值得刑法保护,因而应当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但是,入户盗窃客观价值与使用价值均低廉的财物的,不应认定为盗窃罪。
例如,非法进入农户窃取一、二个鸡蛋之类的财物的,不宜认定为盗窃罪。
第二,对于入户盗窃,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窃得财物的,应如何处理?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是指根据制定刑法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刑法发展的源流,阐明刑法条文真是含义的解释方法。
进行历史解释,一方面要考察现行刑法制定时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某个概念、某个法条的发展史,从而寻找该概念与法条的真是含义。
盗窃罪从制定刑法之初就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即使经过司法解释和修正案的修正,从开始的以数额较大为标准,到后来的处罚多次,再到《刑八》中对盗窃数额没有规定,但它属于财产犯罪是不变的,始终是对被害人财产的侵害。
我认为没有规定数额,只是基于对数额较大的比较,只是不要求达到数额较大,但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例如,入户盗窃他人价值一、二百元的财物的,虽然达不到数额较大,但也应认定为盗窃罪。
如果不论偷没偷到财物,均以既遂处理,也是不符合罪行相适应原则的。
通过对上述两种情况的探讨,从目的解释的角度,目的解释是指根据刑法规范的目的,阐明刑法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刑法第1条和第2条指出刑法的任务和目的是保护法益,所以法益是刑法解释的重要工具。
法益具有在刑事立法上
的指导机能,可以使刑法的处罚范围具有合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任何受到否定评价的行为都应该受到刑法的处罚。
只有当法益受到严重侵犯或只有当其他措施不足以保护法益、值得用刑法来保护时,才发动刑法。
据此第一种情况中入户只是为了窃取价值低廉的财物,对法益的侵害并不严重,不值得动用刑法。
法益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具有指导作用,所以在解释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时,首先必须明确刑法规定该罪是为了保护何种法益。
各种具体的犯罪,总是隶属于某一类罪。
当刑法规定某种犯罪是为了保护多种法益时,应当根据其所属类罪的同类法益内容,确定刑法条文的主要目的,而不能本末倒置。
入户盗窃侵犯的法益是双重的:住宅安全和财产权。
但入户盗窃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所以刑法条文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保护财产权。
即使非法进入住宅,侵害了住宅安全,但如果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实际取得财物,则并没有实际侵害财产权,而只是具有侵害财产的危险。
这是符合总则中未遂犯的标准的。
所以在入户盗窃中是可以存在未遂的,而不是只要实行入户窃取的行为即为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