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文学院导师—— 张鸿声教授简介

合集下载

2012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招生专业名录

2012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招生专业名录

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公告类别:博士】
注:
1. 2012年21个专业拟招收160余人。

2.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为我校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所联合招生专业;130321 电影学专业为我校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电影艺术中心联合招生专业;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为我校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7所联合招生专业;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我校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联合招生专业。

3.外籍博导简介:
柯林·斯帕克斯,英文原名Colin Sparks,国籍为英国;
赵月枝,国籍为加拿大;
山本武利,国籍为日本;
罗伯特·皮卡特,英文原名Robert G Picard,国籍为瑞典;
温伯格,英文原名Weinberg,国籍为德国;
兰特,英文原名nt,国籍为美国;
罗伯特·罗森,英文原名Robert·Rosen,国籍为美国;
西尔维娅,英文原名Sylvia Mercado Kierkegaard,国籍为菲律宾;
魏然,国籍为美国;
朱塞佩·里盖利,英文原名Giuseppe Richeri,国籍为意大利;
Bernhard Plattner,国籍为瑞士;
Frode Eika Sandnes,国籍为挪威;
关凌,国籍为澳大利亚。

中学生作文要有学生味

中学生作文要有学生味

中学生作文要有学生味作者:洪鸣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7期王先霈,著名文学评论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小说技巧探赏》、《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文学心理学概论》、《圆形批评论》、《佛语哲思》等。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孺子牛金球奖,中国图书奖,湖北省社科著作二等奖,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奖等。

问者: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多年来,您一直担任“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评委会主任,可以说是看着这项赛事走向壮大,对您一定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殷切的期望。

作为第九届“新世纪”杯作文大赛的评委会主任,上个月,您又参加了本次作文大赛的终评会,我想请您谈一下对本项赛事的总体看法。

答者:好的。

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作文大赛先后经历了“华夏杯”,“跨世纪”杯,再到如今的“新世纪”杯,已经有十好几年了,很多届大赛的评奖活动我都参加了。

给我的感觉就是,整体水平稳健地逐步提升,尤其是今年,获奖的学生作文,其中有几篇文章出乎我和所有终评委的意料。

可以不夸张地说,其中有的获奖作文,放在全国任何一个作文大赛里面,也可能当之无愧地获得大奖,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问者:那就请您给我们以及广大的读者解读一下,这些作文为什么能够获大奖?有哪些值得我们中学生借鉴的地方?答者:那我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个人最看好的获奖作文有两篇:一篇是贵州桐梓坡渡中学向坤同学写的《向一个人道歉》,另一篇是湖北宜昌第五中学王丽娟同学写的《橡皮泥》。

这两篇作文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学生作文两种不同的类型。

我先说说《向一个人道歉》,它非常典型地写出了中学生作文的特点,从表现心理来讲,它写出了初中男生女生的青春心理,既写出互相吸引,又生动地刻画出了少男少女特有的矜持和戒备。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院所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导师名单学制媒体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020205)01产业系统理论02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03区域文化产业发展04文化产业市场05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06娱乐产业发展与管理01昝廷全02姚林青、金雪涛03韩骏伟04、05、06入学后选01、02方向2年;03、04、05、06方向3年政治与法律学院国际关系(030207)01国际关系理论02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0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04当代国际关系01肖欢容02张桂珍、赵雪波03孙英春、闵惠泉04何兰、杨勉、仪名海、许铁兵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0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0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01冯波、李淑文02张静敏03冯宋彻、任素琴3年思想政治教育(030505)0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02传媒政治03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01高慧燃、毛明华、田维义、张付02吕艳君、李宏、李静霞03张晓峰、姚旭、荆学民3年文学院文学院文艺学(050101)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03西方文艺理论04审美文化学01张晶、王韶华02杜彩03李有兵04杜寒风3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01应用语言学02对外汉语教学03语言信息处理01侯敏、刘海涛、云贵彬02郉欣、李大勤、彭宗平、刘海燕、司红霞、陈玉东、侯亚光03滕永林3年汉语言文字学(050103)01汉语史02文字学03现代汉语01张民权、肖晓晖02郝茂03赵雪、李峰3年中国古代文学(050105)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01姚小鸥02钟涛03董希平04刘丽文、朱萍、马素娟3年05中国文学批评史05白岚玲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0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0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03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01逄增玉、颜浩02谢筠03张鸿声3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0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0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01李贵森、杜文娟、李顺刚02徐敏3年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学(050301)01新闻史02新闻理论03新闻业务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01李磊、贾乐蓉02刘自雄、雷跃捷、郎劲松、丰纯高03张丽、王宇、潘力、罗哲宇、方毅华、陈作平04吴水平、金梦玉、邓炘炘、王军、李建刚05张燕、成文胜、张晓红2年传播学(050302)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传播研究方法04电视文化传播05媒介与女性06国际传播01胡正荣、袁军、龙耘、段鹏、李煜02宫承波、凌昊莹、刘燕南、许学峰03丁迈、柯惠新、沈浩、肖明04隋岩、陈默、郑世明05刘利群06陈卫星、李智04方向2年,其它方向3年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050320)01国际新闻史论02国际新闻业务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04国际媒体01刘笑盈02张开、吴敏苏03麻争旗、庄琦春、童之侠04徐琴媛、田智辉、洪丽、赵靳秋3年广播电视新闻学(050321)01广播电视史02外国广播电视03电视新闻04纪录片05新闻摄影06新媒体策划与制作07电视理论08广播理论09广播节目10广播经营01哈艳秋、艾红红02张彩03曾祥敏、高晓虹、秦瑜明、张绍刚、任金州、赵淑萍、刘昶04钟大年、何苏六、张雅欣05陈刚、乔保平06孟群07刘宏08邓炘炘09王宇、孟伟10潘力2年舆论学(050322)01舆论学基础02应用舆论学03舆论调查01曾庆香02王灿发、韩运荣03王锡苓2年编辑出版学(050323)01编辑出版理论02出版经营与管理03媒介融合01李立、赵均02蔡翔03丁海宴、王晓虹01、02方向3年03方向2年广告学院广告学(050330)0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02广告实务03广告媒介04品牌传播05受众与市场06新媒体产业01黄升民、丁俊杰、文春英、刘英华02段晶晶、刘林清、初广志、03钟以谦、袁方04张树庭05黄京华06赵子忠、周艳、张宏3年公共关系(050331)01公共关系理论02公共关系实务03危机管理04营销公关01何辉02齐小华03鲁津04杜国清2年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心理学(050332)01传播心理基础理论02传播心理应用01刘京林02余小梅、张晓辉2年高等教育研究所传媒教育(050334)01媒介素养教育02比较传媒教育03传媒高等教育01张玲02姚云03王保华、杨树雨、杨旭东、黄侃3年政治与法律学院传媒政策与法规(050335)01传媒政策理论与实践02传媒法理论与实践01李丹林、王四新、匡敦校02魏永征、魏晓阳3年媒体管理学院传媒经济学(050336)01传媒产业管理02国际文化贸易03文化产业管理04影视项目管理01卜彦芳02李怀亮、王雪野03冷述美04陈晓春、刘洁2年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50337)01语言传播发声学0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03播音主持业务04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01陈京生、李晓华02鲁景超、陈晓鸥、付程、丁龙江、王宇红03马玉坤、曾志华、罗莉、李洪岩、柴璠、陈雅丽、翁佳04徐树华2年影视艺术学院艺术学(050401)01艺术美学02艺术传播学01徐辉、施旭升、周月亮02王杰文3年音乐学(050402)01广播影视音乐理论02广播影视音乐应用03音乐人类学04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01曾田力02杨晓鲁、卢国文、李俊梅、梁晶03赵志安04曾遂今3年美术学(050403)01影视美术02当代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03美术史论01佟华苗、宋东葵、曹久平02金妹、李宽03邵军3年广告学院设计艺术学(050404)01设计艺术史论02广告设计01芦影02陈宏年、肖虎、吴学夫、叶建新3年影视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戏剧戏曲学(050405)01戏曲历史与理论02戏剧历史与理论03广播电视戏曲01周华斌、路应昆02周靖波、蒋泽金、姚小鸥03杨燕3年电影学(050406)01电影艺术史论02电影创作03电影电视剧表演艺术04影视制片01张建勇、张宗伟、袁庆丰、祝虹、史博公02梁明、潘桦、游飞、刘书亮、周涌、周炜03王明亚、赵宁宇04蒲剑3年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7)01电视艺术理论02电视策划03广播电视文艺04电视剧创作与理论05电视艺术与技术06录音艺术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01吴辉、徐舫州、张静滨、胡智锋、周文、王黑特、张国涛02关玲、苗棣、许行明、郑月03蔡卫、何晓兵、陆健、游洁、张育华04戴清、李胜利、刘婷、刘晔原、卢蓉、秦俊香、吴素玲、王利丽、彭文祥、吴秋雅05李兴国、毕根辉、张歌东、赵永华、郭艳民、金贵荣06李大康、李伟、王珏、伍建阳、胡泽07卢静、李凤辉、赵俐01、07方向2年02、03、04、05、06方向3年动画学院动画学(050420)01动画理论与实践02动画产业01路盛章、张骏、倪学礼、栾伟丽、丁品、索晓玲、贾否、曾定凡、王雅萍02高薇华、王冀中、郑玉明3年数字媒体艺术(050421)01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02网络多媒体01贾秀清、廖祥忠、李停战、曹云生、江逐浪02李海燕、王利敏、孙庆杰3年游戏(050422)01游戏设计与创作02游戏理论与产业01石民勇、费广正02姜浩3年理学院应用数学(070104)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应用02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03代数及其应用04统计与计量方法05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计算01康彤、刘停战、朱永贵02李军03高永存04张辉、吴正鹏05张彬2年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080902)0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02现代电子设计01李建平02何晶、许信玉、李冬梅3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01微波与卫星通信01车晴、居继龙、隋强02陈新桥、林金才3年0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03电磁兼容0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03逯贵祯、殷红成04李增瑞、陈军文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01声频技术02数字电视技术03数字广播技术04信息网络技术05传输与覆盖监控06信息安全技术07移动多媒体01孟子厚、朱伟、陈小平、谢凌云、齐娜02姜秀华、史萍、杨盈昀、张远、章文辉、赵志军、李朝晖、孟放03刘守训、张华清、王翾04刘剑波、张勤、王京玲、王晖、柴剑平、郭晓、曹三省、颜金尧05苏志武06杨成、田沛07杨占昕、曾志斌、骆新全3年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01DSP技术与应用02多媒体技术03自动控制技术0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能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01蔡超时、苏震02杨磊、徐品、杜怀昌03蒋伟、周春来、任慧04戴志强、吕朝辉05吕锐、黄祥林06陈远知、胡国荣、侯亚辉3年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01分布式计算与软件02传媒信息安全03智能信息处理01朱立谷、王希辰02王永滨、隋爱娜03于水源、李健瑜、王晓宏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01互联网应用技术01林卫国、潘耘3年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04高性能计算及应用05网络新媒体技术02刘立新、孙书韬03扈文峰04余文华、王金涛、鲁永泉05张鹏洲媒体管理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01媒体管理02管理信息系统01高福安、宋培义、黄晓兰、任锦鸾02梁郑丽、刘丽华、夏征宇2年企业管理(120202)01媒体战略管理02营销管理03财务管理01丁钊、方英02孟庆顺、王越03寇德广、李竹荣2年行政管理(120401)0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02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01高慧军02宋香云2年信息工程学院工程硕士(4301)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01数字媒体技术0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03天线与微波通信入学后选2年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工程(430110)01片上系统设计02 DSP算法与FPGA设计入学后选2年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430112)01网络多媒体技术02传媒信息安全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入学后选2年MBA 教育中心工商管理硕士(460100)01媒体经营与管理02市场营销03广告战略管理04新媒体运营05影视、动画项目管理06文化产业管理入学后选2年艺术硕士(5501)广播电视(550105)01播音与主持艺术02电视策划与创作03广播影视音乐应用04动漫创作05艺术管理06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07文化产业项目策划08文化市场入学后选01播音与主持艺术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2电视策划与创作属电视与新闻学院03广播影视音乐应用属影视艺术学院04动漫创作属动画学院05艺术管理属媒体管理学院06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属新媒体研究院07文化产业项目策划、08文化市场属文化产业研究院2年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70100)01汉语国际教育入学后选2年注:020205产业经济学专业03、04、05、06方向属文化产业研究院;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属对外汉语教育学院;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属电视与新闻学院;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方向属计算机学院。

一代评话大家张鸿声

一代评话大家张鸿声

30 ┸ 大师剪影评弹自进入上海,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迎来了其新的繁荣发展期。

当时,苏州评话,人才辈出,书目繁多,流派纷呈。

张鸿声就在这风云际会之时,脱颖而出,头角峥嵘,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他已是苏州评话界的领军人物。

壹张鸿声1908年出生在苏州阊门外的一个职工家庭。

在念中学时,父亲遽然病故,断了经济来源,不得不辍学。

父丧期间,他白头白扎,身服重孝,由寡母领着,跪求评话名家蒋一飞收他为徒,学说《大明英烈传》(简称《英烈》)。

师父见他生得伶俐,又怜悯他的处境,便答应了。

那时拜师,除了交纳拜师金外,便吃住在师父家里,承担师父全家的家庭杂务,而学艺就是跟着师父到书场听他演出,凭着悟性和记忆,自己揣摩、背诵。

师父上书场坐人力车,他便跟在车后小跑,边跑边把听的书在嘴里背诵,还要喊嗓子,练口劲,学角色。

从书场回来,要经过一条五百米左右的长巷“通关坊”。

他在进巷口时,便练“起咆头”,一声“嘚,马来”直喊到巷尾,沿巷人家都能听到。

下书场有固定时间,到通关坊正好五点左右,巷里居民听惯了,听到“马来”就开始烧夜饭。

有一年中秋节,张鸿声得到师父允许,回家探望寡母,没有经过通关巷,巷里居民没有听到他的喊声,结果都延误了吃饭的时间。

说评话需要充沛的中气、宏亮的嗓音,这是要靠平时练的。

张鸿声住在师父家里,清晨喊嗓子会打扰全家人的睡眠。

张鸿声只得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北局去。

那时,北局有几个建筑留下的土墩子,约四五米高。

张鸿声便爬到土墩子上去喊嗓子,学“八技”。

北局附近有个骡马市场,一次,张鸿声的假马叫竟引动了骡马市里的马匹此起彼伏地嘶叫起来。

张鸿声十七岁满师。

他急于赚钱养家,便只身到小码头演出。

登台不久,正逢江浙军阀混战,生意清淡,只得回转苏州。

没有地方演出,他每天上午到光裕公所(评弹艺人的行会组织)茶会上去。

茶会上也没有几个人,张鸿声便拉了个烧茶的职工,请他当听客,找了个僻静角落,对着他开讲《英烈》,磨练书艺。

那职工和艺人长期相处,也成了行家,听了张鸿声的演出,便给他点评一番,这样张鸿声的书艺也不断得到长进。

当代中国_山寨_文化解读

当代中国_山寨_文化解读

了过去一年中发生在中国的重要事件和现象, 其中排 “ ” 。 2008 12 3 名第一的就是 山寨 在 年 月 日, 作为政 《新闻联播》 “山寨 ” 府官方媒体的节目 也提及到了 一 :“ ‘山寨 ’ 词, 对其做了如下简单的评价 一词已经从 ” , “山 目前 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 。“山寨 ” 寨” 一词存在着的语义泛化 ② 的情形 一词不 仅具有语言的魅力, 同时也在不断的传播中, 将自身 词义的所指和能指玩得娴熟而不露痕迹 。 市场经济 和消费主义的力量正在悄然地不断改变文化的公共 , “山寨 ” 空间 在自身的流行中, 语义已经悄然改变。 恰恰是这种改变, 它有可能为改革政治和革新文化带 来某种新的契机。 “山寨” 一词正在经历着语义泛化的情形。 应当 , “山寨 ” 作为一个在网络和民间首先兴起的概念 说, 其实并没有被准确定义。 因为“山寨 ” 的草莽性, 它 而是在自身流行的过程中 不需要一个被正名的概念, 。“多元竞争的价 完成了自身概念的语义泛化过程
4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11 年 第 2 期 总第 119 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草根人士对中心、 地 主流、 精英的模仿客观上推 动了后者的增殖、 播撒、 再生产。 只要分析山寨春晚 我们就可以清晰地领受到这种复制对主 的运作过程, 流的增殖、 播撒、 再生产机制: 几个民间人士欲排演自 己的春晚, 貌似向央视叫板, 但实际上却将央视春晚 ”⑦ 当作了原型、 榜样、 目标。 有意思的是, 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有意思的现 象: 不同美学之间的壁垒虽然还在, 还在各自标榜着 所代表的阶级, 但是一种美学战胜另一种美学已不可 能, 出现的是一种混杂的美学 。在大众文化发展到了 必然会出现大众文化与主流、 精英 比较成熟的阶段, 文化的相互交融。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 它们会在某 相互补充。 些具体的语境之中,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 大众文化迅速 壮大, 成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 、 来自学界的精英 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在 文化并驾齐驱、 面临到大众文化冲击的时候, 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也 。 做出了调整 为达到动员社会和教化公众的主流文 化, 为尽可能赢得和征服最大量的公众, 作为官方的 主流媒体也开始借鉴有效的娱乐手段, 赢得最佳的社 “承袭 20 世纪 80 年代理性沉思 会效果。而精英文化 传统和从事形式试验的那部分精英文化人从广场退 向书斋, 另一些精英文化人则不得不暂且放弃孤芳自 赏旧习, 努力向大众文化吸取成功的娱乐手段, 以便 传递独特审美体验, 或者通过言语的狂欢获得个体的 ”⑧ 满足, 从而也带有了娱乐文化的特性 。 从主流、 精英文化对于大众文化最初的抵触, 到 之后的融合, 都表明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 大众文 化的出现打破了主流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 。 它使主 精英文化开始反思自己, 认识到运用多种文 流文化、 。“山 化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的重要性 “草莽 ” 因其 出身, 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人们 寨” 对此各执一词, 褒贬难定。在面对山寨文化这种现象 主流和精英文化表达了对山寨“伪创造性 ” 等问 时, 题的忧虑。部分来自主流和精英文化层的声音认为: “山寨” 文化的命运亦如“山寨政权 ” 一样, 最后只能 “山寨 ” 走向被招安的命运。但是对 正面的肯定的声 而且更多的是对“山寨 ” 文化持以一 音也不绝于耳, 种比较 乐 观 的 态 度。 作 为 目 前 大 众 文 化 最 典 型 的 “山寨” 文化现象, 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 化和高雅文化的对立, 而是一个有层次的相对无等级 但是最后发展 的文化概念( 最初面向的是草根阶层, 到任何阶级、 任何身份都能参与其中) 。 商业的根本 利益需要打破消费活动的等级限制, 这种文化之间的 暧昧状态也在说明某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其实“是一 种心理代偿, 是在娱乐中虚幻地满足自己无法实现或 ”⑨“山寨 ” 无法成功的商业投机的需要 。 消解的不仅 是文化的含义和等级, 也消解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 异。

张宏声致公党简历

张宏声致公党简历

张宏声个人简历性别:男出生:1963年10月19日籍贯:天津学历:硕士研究生(澳门国际公开大学)身高:178cm体重:67kg爱好:现代及古典音乐、高尔夫、网球、羽毛球、游泳。

随着我国第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渴望》的播出,张宏声和其在剧中演唱的主题歌《每一次》一起享誉大江南北。

随后,张宏声又在《编辑部的故事》《淮阴侯韩信》《多情剑客》《颍河的故事》《青春卡拉OK》《京都纪事》十几部电视剧、电影当中演唱了主题歌。

深受歌迷青睐,一跃成为中国歌坛一线歌星。

所在文艺团体:1985年,天津儿童艺术剧院1987年,天津广播艺术团1988年,中国轻音乐团1998年于中国轻音乐团辞职。

演唱的原创歌曲:雷蕾的作品《每一次》《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关峡的作品《十面埋伏》《颍河的故事》《多情剑客》伍家冀的作品《梦诉》《颤栗的感觉》《童年的歌》《氺妞》《你要想家你就回来》《彝乡山歌》刘青的作品《祝福明天》刘志的作品《我第一次看到的是你的脸》《红兜兜》以及马丁、甲丁、卞留念、等知名作家的作品合作的知名艺人:所获奖项:1988年央视第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优秀奖、荧屏奖1993年荣获全国最受欢迎十大歌星奖1995年荣获中国歌坛十年成就奖所参加的大型活动2001年《张宏声浪漫之声》个人演唱会全国《华夏龙情》巡回演唱会,央视《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年北京电视台春晚,1990、1992、1993、1994、1996央视春晚海外关系:哥哥:张宏辉,美国旧金山硅谷,华人理事会理事姐姐:张蝶,荷兰国家音乐学院教授,华人同盟副会长。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 张颂教授,中国播音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特邀理事,播音学研究会顾问。

主要著作有:《朗读学》《朗读美学》《播音创作基础》等;主编《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等。

2. 于根元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等;主编《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应用语言学概论》《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

3. 李宇明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论著有:《语言理解与发生——汉语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语文学习与教育》《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汉语量范畴研究》等。

4. 陈章太研究员,社会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五卷本)《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等;主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等。

5. 冯志伟研究员,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语言现代化学会副会长、 LREC 、TELRI 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现代术语学引论》《数理语言学》等。

6. 侯敏教授,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在机器翻译系统研制、传媒有声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主要论著有:《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修辞美学》《汉语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等。

7. 李佐丰教授,广播电视语体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广播电视语言》《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文言实词》《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古汉语语法学部分)》等。

曾获王力语言学奖。

其论文主要探讨《左传》和先秦的语法现象。

目前,正致力于古汉语中的词义和句法的沟通,试图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8. 邢欣教授,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论著有:《现代汉语兼语式句型研究》《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双语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兼语动词与非兼语动词的区别》等;主编教材《汉语水平考试指南》等。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 张颂教授,中国播音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特邀理事,播音学研究会顾问。

主要著作有:《朗读学》《朗读美学》《播音创作基础》等;主编《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等。

2. 于根元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等;主编《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应用语言学概论》《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

3. 李宇明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论著有:《语言理解与发生——汉语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语文学习与教育》《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汉语量范畴研究》等。

4. 陈章太研究员,社会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五卷本)《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等;主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等。

5. 冯志伟研究员,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语言现代化学会副会长、 LREC 、TELRI 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现代术语学引论》《数理语言学》等。

6. 侯敏教授,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在机器翻译系统研制、传媒有声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主要论著有:《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修辞美学》《汉语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等。

7. 李佐丰教授,广播电视语体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广播电视语言》《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文言实词》《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古汉语语法学部分)》等。

曾获王力语言学奖。

其论文主要探讨《左传》和先秦的语法现象。

目前,正致力于古汉语中的词义和句法的沟通,试图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8. 邢欣教授,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论著有:《现代汉语兼语式句型研究》《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双语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兼语动词与非兼语动词的区别》等;主编教材《汉语水平考试指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鸿声,男,河南开封人,1963年11月生。

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博士后,省部级优秀专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省部级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城市题材文学研究(1949-1976)》,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主持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主持《北京文学的旅游创意》(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007-2010年),承担国家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守望与重塑:当代历史文学创作的实践、体制与历史观》,承担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主持省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格局》、《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未来河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等,承担厅级项目近十项。

出版《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1997年初版,2009年再版)、《中国新文学中的文化精神》、《文学中的上海想像》等个人学术专著4部,主编并合著《北京文学地图》、《河南文学史(当代卷)》、《西方自然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名城》、《老开封》等5部,合作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等教材4部(3部在台湾),主编《河南老城市》、《新人文》、《语言文学前沿》等丛书3种。

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另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复印或转载。

获浙江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获省文学艺术大奖一等奖,省部级社科二等奖.三等奖、青年奖多项,以及厅级奖多项。

科研事迹在《文艺报》“学科带头人报道”、“理论与争鸣”两栏目和《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知名中青年学者介绍”上作专文介绍。

科研成果一、论著与教材(近年来)1、《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初版,2009年再版;2、《中国新文学的文化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3、《文学中的上海想象》,人民出版社,2010年;4、《河南老城市·老开封》(文化史著作,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河南文学史(当代卷)》(主编、合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6、《经典河南•名城》(合著),大象出版社,2006年;7、主编《新人文:语言与文学研究》丛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009年;8、《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9、主编文化史著作《河南老城市》丛书五种:《河南老城市老开封》,《河南老城市老安阳》《河南老城市老南阳》,《河南老城市老洛阳》,《河南老城市老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10.《北京文学地图》(主编,合著),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1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第二辑,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1年。

13、《当代历史文学生产体制和历史观问题研究》(合著,编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二、论文(近年来)1、《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文艺报》2004.10.24;2、《时间状态与中国现当代历史文学》,《中国现当代历史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3、《奥尼尔与曹禺悲剧观念比较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6;4、《文学中的上海想象》,《文学评论》2005 .4,《新华文摘》2005.10摘要;6、《当代文学中日常性叙事的消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 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12全文转载;7、《文化的缺失-当代城市小说论略》,《理论与创作》2005. 48、《时态呈现与历史观的表达》,《福建论坛》2006 .49、《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文艺报》2004 .10.2410、《现代文学史叙述中的记忆与遗忘》,《文艺报》2004.12.2811、《在理想光芒的照耀下》,《文艺报》2005.1.2712、《大运河与刘绍棠》,《文艺报》2005.4.1413、《文学不能缺少道德感》,《文艺报》2006.7.2814、《启蒙的坚执与变异》,《江汉论坛》2006.615、《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与上海城市身份叙述》,《上海文化》2006.5,《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7.1全文转载16、《批判<我们夫妇之间>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郑州大学学报》2005.317、《茅盾小说的乡土想象》,《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518、《中国的公共领域及其他》,《首都师大学报》2006.619、《女性生存的新与旧之间》,《华文文学》2005.520、《早期海派的空间想象》,《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一卷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1、《“文学中的城市”与“城市想象”研究》,《文学评论》2007.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7年4月26日转摘;22、《“新上海”城市形象的国家意义》,《上海文化》2007.123、《茅盾的上海想象》,《中国左翼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24、《中原文化与河南当代文学》,《光明日报》2007.4.525、《1950-1970年代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叙述》,《上海师大学报》2007.2,《新华文摘》2007年12期转载;26、《一种新的艺术与文化现象》,《艺术》杂志2007.227、《从启蒙现代性到城市现代性》,《郑州大学学报》2007.4;《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11期全文转载;28、《上海怀旧与新的全球化想象》,《文艺争鸣》2007年10期;29、《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想象》,《学术论坛》2007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5期全文转载;30、《现代与乡土》,《光明日报》2007年9月16日;31、《大众文艺与和谐社会.》,《光明日报》2007年11月5日;32、《文化传播的民族性与民族使命》,《文艺报》2007年9月15日;33、《中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河南文学》,《中原论剑-第二届华文文学论坛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34、《道家文化与豫东道情戏》,《文艺争鸣》2008年3期;35、《晚清文学的上海叙述》,《学术论坛》2009年1期;36、《海派文学的小叙事传统》,《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1期;37、《红楼梦的连环图画作品》,《红楼梦学刊》2008年3期;38、《周氏兄弟的戏剧观与戏剧家齐如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6期;39、《文学中的底层叙事》,《光明日报》年月日;40、《赛金花故事的性别想像》,《上海文化》2008年4期;41、《新文学初期上海城市现代性表达中的日本因素》,《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期;42、《论<上海的早晨>》,《文艺争鸣》2009年4期。

43、《城市的公共性想像与日常性的消失》,《学术月刊》2009年3期。

44、《城市性的延续与现代性的建立――老舍话剧中的“新北京”》,《福建论坛》2009年6期;45、《新感觉派小说人物的符码特征》,《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4期;46、《城市空间与“革命史”的政治意义――“十七年”影、剧中的外滩与南京路》,《当代电影》2009年6期;47、《世俗的现代性——论柏杨创作的品格》,《华文文学》2009年2期;48、《文学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扬子江评论》2009年5期;49、《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对“十七年”与“文革”上海文学的一种考察》,《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50、《一本书与一个红色报人的一生》,《光明日报》2009年11月211日;51、《红色经典与宏大叙事》,《光明日报》2009年12月5日;52、《十七年与文革时期文学中上海的城市空间叙述》,《文学评论》2010年2期;53、《乡土写作的可能性》,《光明日报》2010年7月1日;54、《女性生存的新与旧之间》,《美华文学》2010年春季号;55、《学科的整体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南师大学报》2010年三期;56、《中国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文艺报》2010年7月7日;57、《对待文学经典应有的态度》,《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58、<从启蒙到革命:创造社和左翼对于城市现代性的不同选择>,韩国Th Journal Of Humanities 2007.859、《公共领域、绅商社会与国家性》,《东亚汉学回顾与展望》(日本长崎中国学会会刊)2010年7月;60、《永远的中轴线与消失的城垣—现代文人笔下的北京(上)》,《扬子江评论》2010年5期。

61、《先飞与执着-我的城市文学研究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7日。

62、《永远的中轴线与消失的城垣—现代文人笔下的北京(下)》,《扬子江评论》2010年6期。

63、《城市人民公社与文学中的女性独立主题-以茹志鹃大跃进时代小说为例》,《南方文坛》2011年3期;64、《当代山寨文化解读》,《艺术百家》2011年2期。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3期转载;65、《关于杂志编辑理念之争-以<新潮>与<东方杂志>为例》,《中国出版》2011年4期下,《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4期全文转载;66、《十七年与文革城市文学中的工业伦理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3期;67、《何其芳藏红楼梦版本考证批语辑录》,《红楼梦学刊》2011年3期;68、《近代上海城市形象的讨论与传布》,《现代传播》2011年4期;69、《城市资产阶级文化遗存的人格化表现》,《城市文化评论》2011年6月;70、《何其芳藏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6期;三、承担项目(近年来)1、《北京文学的旅游创意》,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动漫等研发与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子课题项目,2007-2010年;2、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上海十七年文学研究》,2008;3、第42批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十七年中国城市文学研究》;2007;4、《中国当代城市题材文学研究(1949-1976)》(07BZW04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2010;5、《守望与重塑:当代历史文学实践、体制与历史观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6;6、《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03-2005;7、《十七年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十一五211重点项目,2010-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