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化工原理试卷2009A下试题
2009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

2009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1.(4分)(2009•重庆)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材料主要化学成分A 刚玉、金刚石三氧化二铝B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硅酸盐D 沙子、石英二氧化硅A.A B.B C.C D.D2.(4分)(2009•重庆)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3.(4分)(2009•重庆)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Mg2+、AlO﹣、Br﹣B.H十、Fe2+、SO42﹣、NO3﹣C.K+、NH4+、CO32﹣、OH﹣D.Ca2+、Al3+、NO3﹣、Cl﹣4.(4分)(2009•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B.Na的金属活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C.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易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的Fe也显+3价5.(4分)(2009•重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Ba(OH)2、Na2SO3、FeCl3、KClB.Na2SiO3、Na2SO3、KNO3、NH4ClC.NH3•H2O、H3PO4、Na2SO4、H2SO4D.NaHCO3、C6H5COOH、C2H5OH、HCl6.(4分)(2009•重庆)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成燃烧生成3mol H2O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7.(4分)(2009•重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C.S(s)+O2(g)═SO2(g);△H=﹣269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8.(4分)(2009•重庆)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8分)9.(16分)(2009•重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能制取多种化工原料,其中部分原料可用于制备多晶硅.(1)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电解槽阳极产生的气体是;NaOH溶液的出口为(填字母);精制饱和食盐水的进口为(填字母);干燥塔中应使用的液体是.(2)多晶硅主要采用SiHCl3还原工艺生产,其副产物SiCl4的综合利用收到广泛关注.①SiCl4可制气相白炭黑(与光导纤维主要原料相同),方法为高温下SiCl4与H2和O2反应,产物有两种,化学方程式为.②SiCl4可转化为SiHCl3而循环使用.一定条件下,在20L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3SiCl4(g)+2H2(g)+Si(g)4SiHCl3(g)达平衡后,H2与SiHCl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40mol/L和0.020mol/L,若H2全部来源于离子交换膜法的电解产物,理论上需消耗纯NaCl的质量为kg.(3)采用无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酸钠,同时生成氢气,现制得氯酸钠213.0kg,则生成氢气M3(标准状况).10.(17分)(2009•重庆)两个学习小组用图装置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1)甲组:①按接口顺序: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装置C的作用是;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证明分解产物有.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乙组: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可另选试剂).11.(18分)(2009•重庆)星形聚合物SPLA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1)淀粉是糖(填“单”或“多”);A的名称是.(2)乙醛由不饱和烃制备的方法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多步).(3)D→E的化学反应类型属于反应;D结构中有3个相同的基团,且1molD 能与2molAg(NH3)2OH反应,则D的结构简式是;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B的直链同分异构体G的分子中不含甲基,G既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又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且1molG与足量Na反应生成1mol H2,则G的结构简式为.(5)B有多种脱水产物,其中两种产物的结构简式为和.12.(17分)(2009•重庆)化合物A由周期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Y组成,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1)X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X的硫酸盐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一定条件下,A和水缓慢作用生成含Y的化合物Z,Z分子含有10个电子.①Z与H2O2反应,其产物之一是Y的单质,Y的单质的电子式为;Z分子的结构呈②A的化学式是(4)X的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在火箭河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009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1.(4分)(2009•重庆)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材料主要化学成分A 刚玉、金刚石三氧化二铝B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硅酸盐D 沙子、石英二氧化硅A.A B.B C.C D.D【分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普通水泥、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D、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解答】解:A、刚玉是三氧化二铝,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三氧化二铝,故A错误;B、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B正确;C、普通水泥、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C正确;D、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组成成分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目,较为简单.2.(4分)(2009•重庆)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分析】A、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制溶液;B、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可能会改变待测夜的浓度,从而测定不准;C、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浓盐酸洗涤并灼烧;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解答】解:A、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置溶液,要将固体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容量瓶中,A项错误;B、pH不能润湿,润湿后可能会改变待测夜的浓度,从而测定不准,pH试纸使用方法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然后涂抹在试纸上,然后和试纸的比色条比对,判断pH数值,B 项错误;C、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浓盐酸洗涤并灼烧,如用NaOH洗涤会使NaOH粘附在铂丝上,干扰检验其它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错误;D、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等,要特别注意pH试纸使用时不能润湿.3.(4分)(2009•重庆)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Mg2+、AlO﹣、Br﹣B.H十、Fe2+、SO42﹣、NO3﹣C.K+、NH4+、CO32﹣、OH﹣D.Ca2+、Al3+、NO3﹣、Cl﹣【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离子之间是否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能否相互促进水解、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因Mg2+水解呈酸性,AlO2﹣水解呈碱性,则Mg2+与AlO2﹣发生相互促进水解的反应,即Mg2++2AlO2﹣+4H2O═2Al(OH)3↓+Mg(OH)2↓,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因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则H+、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因NH4+与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因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不能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常见的弱电解质、离子的性质,准确判断离子的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解答的关键.4.(4分)(2009•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B.Na的金属活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C.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易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的Fe也显+3价【分析】A、SO2与品红中的有色物质发生化合而褪色,可作漂白剂;B、Na是活泼金属,Na与MgCl2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得到H2;C、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D、Fe与非金属反应的产物的化合价取决于非金属的氧化性强弱,并不一定是+3价.【解答】解:A、SO2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在作漂白剂时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是与品红中的有色物质发生化合而褪色,故A错误;B、Na是活泼金属,Na与MgCl2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得到H2,可采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来制取镁,故B错误;C、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就是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的缘故,故C正确;D、Fe与其它非金属反应产物的化合价取决于非金属的氧化性强弱,并不一定是+3价,如与S反应生成FeS中Fe显+2价,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及其物质的性质,要掌握常见物质如钠、硝酸、铁等的性质.5.(4分)(2009•重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Ba(OH)2、Na2SO3、FeCl3、KClB.Na2SiO3、Na2SO3、KNO3、NH4ClC.NH3•H2O、H3PO4、Na2SO4、H2SO4D.NaHCO3、C6H5COOH、C2H5OH、HCl【分析】根据碱溶液的pH>盐溶液的pH>酸溶液的pH,及盐溶液中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不水解的盐显中性、盐中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等来解答.【解答】解:A、Ba(OH)2为强碱,不水解,溶液呈强碱性,pH远大于7;Na2S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弱碱性,pH大于7,FeCl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pH小于7,KCl是强碱强酸盐溶液呈中性,pH等于7,则不是按照pH由大到小排列,故A错误;B、Na2SiO3、Na2S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弱碱性,但硅酸的酸性小于亚硫酸,则pH为Na2SiO3>Na2SO3,KNO3强碱强酸盐,溶液呈中性,NH4Cl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则是按照pH由大到小排列,故B正确;C、NH3•H2O为弱碱,pH值最大,H3PO4显酸性,pH小于7,Na2SO4呈中性,pH等于7,硫酸为强酸,其pH远小于7,则不是按照pH由大到小排列,故C错误;D、NaHCO3、水解显碱性,其pH大于7,C2H5OH呈中性,C6H5COOH呈酸性,HCl为强酸,其pH远小于7,则不是按照pH由大到小排列,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熟悉盐类水解的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等来判断盐类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6.(4分)(2009•重庆)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成燃烧生成3mol H2O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分析】(1)甲苯具有甲烷和苯的结构特点,在光照或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取代不同烃基上的H原子;(2)通常情况下,溶液中酸和盐的反应大都遵循以强制弱的特点;(3)可比较乙烷和丙烯的化学式,根据氢原子个数比较二者燃烧生成水的量;(4)在2,2﹣二甲基丙烷中,4个甲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只有一种等效H原子【解答】解:A、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甲苯中甲基上的H原子发生取代反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氯气和苯环上的H原子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B、有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故B错误;C、1mol乙烷和1mol丙烯中都含有6molH原子,完成燃烧都生成3molH2O,故C正确;D、2,2﹣二甲基丙烷含有一种等效H原子,所以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注意对一溴代物和二溴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在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7.(4分)(2009•重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C.S(s)+O2(g)═SO2(g);△H=﹣269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可知,需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燃烧热抓住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中和热抓住生成1mol水,且利用燃烧与中和反应放热来解答.【解答】解:A、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H2O的状态必须为液态,故A错;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故B错;C、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故C正确;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热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重在搞清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8.(4分)(2009•重庆)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B.C.D.【分析】根据图象中的纵横坐标表示的意义,分析某条件改变时,一个量随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若变化趋势与图中一致,则为正确答案.【解答】解:A、CH3COOH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使CH3COOH溶液中CH3COO ﹣浓度增加,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则c(H+)减小,pH逐渐增大,与图中不符合,故A错误;B、因该反应中K+、Cl﹣实际不参加反应,则加入KCl对平衡体系无影响,化学平衡不移动,铁离子的浓度不变,与图中不符合,故B错误;C、恒温恒压,加入Ar,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变大,各物质的量浓度成倍减小(等效于减压),化学平衡朝体积增大方向移动,H2的改变量减小,起始量不变,转化率减小,图中不符合,故C错误;D、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则体积、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甲醚的转化率增大,与图中相符合,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化学平衡图象,明确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意义来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8分)9.(16分)(2009•重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能制取多种化工原料,其中部分原料可用于制备多晶硅.(1)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电解槽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氯气;NaOH 溶液的出口为a(填字母);精制饱和食盐水的进口为d(填字母);干燥塔中应使用的液体是浓硫酸.(2)多晶硅主要采用SiHCl3还原工艺生产,其副产物SiCl4的综合利用收到广泛关注.①SiCl4可制气相白炭黑(与光导纤维主要原料相同),方法为高温下SiCl4与H2和O2反应,产物有两种,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O2SiO2+4HCl.②SiCl4可转化为SiHCl3而循环使用.一定条件下,在20L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3SiCl4(g)+2H2(g)+Si(g)4SiHCl3(g)达平衡后,H2与SiHCl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40mol/L和0.020mol/L,若H2全部来源于离子交换膜法的电解产物,理论上需消耗纯NaCl的质量为0.351kg.(3)采用无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酸钠,同时生成氢气,现制得氯酸钠213.0kg,则生成氢气134.4M3(标准状况).【分析】(1)电解饱和食盐时阳极阴离子Cl﹣、OH﹣放电,Cl﹣的放电能力强于OH﹣,阳极发生的方程式为:2Cl﹣﹣2e﹣═Cl2↑,阴极:2H++2e﹣═H2↑;H2、2NaOH在阴极,NaOH 溶液的出口为a,Cl2在阳极,精制饱和食盐水从阳极进入,要干燥Cl2需要用酸性干燥剂或中性干燥剂.(2)①SiCl4与H2和O2反应,产物有两种,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H、Cl元素必在另一产物中,H、Cl元素结合成HCl,然后配平即可;②利用三段分析法,根据平衡时H2与SiHCl3物质的量浓度,求出的起始物质的量,再根据2NaCl+2H2O Cl2↑+H2↑+2NaOH,求出理论上消耗纯NaCl的质量;(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aCl转化为NaClO3所失去的电子等于H2O转化为H2所得到的电子,由氯酸钠的质量求出氯酸钠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NaCl转化为NaClO3所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生成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解答】解:(1)电解饱和食盐时阳极阴离子Cl﹣、OH﹣放电,Cl﹣的放电能力强于OH﹣,阳极:2Cl﹣﹣2e﹣═Cl2↑,阴极:2H++2e﹣═H2↑;总反应为:2NaCl+2H2O Cl2↑+H2↑+2NaOH,阴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致使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增大都发生在阴极室,所以a出口导出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阳极: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致使钠离子浓度升高,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室.所以d入口应加入精制饱和食盐水;要干燥Cl2需要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或P2O5等,中性干燥剂无水CaCl2.(2)①SiCl4与H2和O2反应,产物有两种,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H、Cl元素必在另一产物中,H、Cl元素结合成HCl,然后配平即可.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O2SiO2+4HCl;②由3SiCl4(g)+2H2(g)+Si(s)4SiHCl3(g)起始量(mol)n 0变化量(mol)2x x 4x平衡量(mol)n﹣2x 4x4x=0.020mol/L×20L=0.4mol,x=0.1mol,n﹣2x=0.140mol/L×20L=2.8mol,n=3.0mol,由2NaCl+2H2O Cl2↑+H2↑+2NaOH,2mol 1mol;m(NaCl)=351g=0.351kg.(3)由NaCl转化为NaClO3,失去电子数为6,H2O转化为H2,得到的电子数为2,设产生的H2体积为Vm3,由得失电子守恒得:6×=2×;V=134.4m3.故答案为:(1)①氯气;a;d;浓硫酸;(2)①SiCl4+2H2+O2SiO2+4HCl;②0.351;(3)134.4.【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氯碱工业、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计算等知识.10.(17分)(2009•重庆)两个学习小组用图装置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1)甲组:①按接口顺序: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CO2;装置C的作用是充分除去CO2;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溶液褪色或变浅,证明分解产物有CO.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OOH CO2↑+CO↑+H2O.(2)乙组: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a﹣d﹣e﹣j;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取F中的固体,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变化.(可另选试剂).【分析】(1)乙二酸受热分解生成CO和CO2,方程式为HOOC﹣COOH CO2↑+CO↑+H2O,检验产物时先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并通入到NaOH溶液除去CO2,然后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以判断是否有CO生成;(2)C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O2,生成的氧气可用以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应先将a中生成CO2的融入碱液中除去,再通入到F装置中进行检验.【解答】解:(1)①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CO2产生;装置C的作用是充分除去CO2,防止对后继实验产物检验的干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乙二酸产生的CO2在C装置中已经被NaOH吸收完全,CO2的产生来源于D装置中高锰酸钾对CO的氧化,D中现象为溶液褪色(或变浅),证明分解产物有CO,故答案为:CO2;充分除去CO2;溶液褪色或变浅;CO;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OOH CO2↑+CO↑+H2O,故答案为:HOOC﹣COOH CO2↑+CO↑+H2O;(2)①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通过冷凝管后出来主要是CO2,C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②先要制备气体,将产生的CO2吸收,再通入到Na2O2中证明.连接顺序为:a→d→e→j;要证明发生了反应,即证明F中的物质是Na2CO3,加入酸使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故答案为:a﹣d﹣e﹣j;取F中的固体,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变化.【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化学反应等知识,做题时注意除杂问题,特别是物质检验时要排除其它物质的性质干扰,以得出正确结论.11.(18分)(2009•重庆)星形聚合物SPLA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1)淀粉是多糖(填“单”或“多”);A的名称是葡萄糖.(2)乙醛由不饱和烃制备的方法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多步).(3)D→E的化学反应类型属于加成或还原反应;D结构中有3个相同的基团,且1molD 能与2molAg(NH3)2OH反应,则D的结构简式是C(CH2OH)3CHO;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B的直链同分异构体G的分子中不含甲基,G既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又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且1molG与足量Na反应生成1mol H2,则G的结构简式为.(5)B有多种脱水产物,其中两种产物的结构简式为和(写两种即可).【分析】从流程图可直接推出:由多糖淀粉水解得A(葡萄糖),B为2﹣羟基丙酸(乳酸).流程图中直接考查乙醛和甲醛的羟醛缩合反应,E为羟醛缩合反应的产物又被加氢的产物,即季戊四醇C(CH2OH)4.整个推断并不难.所设计的问题也很基础.第(2)问答案有多种,最简单的是由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2CH2═CH2+O2→2CH3CHO.也可以写两步:先由乙烯水化制乙醇,再催化氧化制乙醛.第(3)问考查乙醛和甲醛羟醛缩合反应的产物C(CH2OH)3CHO以及该产物的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第(4)问考查乳酸的同分异构体.根据要求,分子中含两个羟基,不含羧基和醛基,其结构简式只能是HOCH2COCH2OH.第(5)问考查根据结构判断性质:乳酸可发生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生成丙烯酸;可两分子分子间脱去1分子水生成一元酯,或者脱去2分子水生成二元内酯;也可形成聚酯.【解答】解:(1)由框图可以知道淀粉水解成A,A是葡萄糖,A转化为乳酸B,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淀粉是一种多糖,故答案为:多;葡萄糖;(2)醛的制备方法较多,可以用乙烯水化法转化为乙醇,乙醇氧化成乙醛,或用乙炔与水发生加成反应也可,此题方法较多,如:故答案为:;(3)由D、E的化学式可以看出E比D多2个H原子,加氢叫还原,加氢也是加成反应,1molD能与2molAg(NH3)2OH反应,说明1molD中有1mol﹣CHO,D结构中有3个相同的基团,经分析相同的3个基团为﹣(CH2OH),分子式C5H10O4就剩下一个﹣C,D的结构简式为C(CH2OH)3CHO,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加成或还原,C(CH2OH)3CHO;;(4)B的直链同分异构体G的分子中不含甲基,G既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又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且1molG与足量Na反应生成1mol H2,G中无﹣COOH,无﹣CHO,1molG中有2mol﹣OH,即可得G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B是乳酸,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①,两分子发生酯化反应生成②,两份酯化生成环酯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④,、,故答案为:、(任写两种).【点评】本题是考查有机物的综合推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和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积累.12.(17分)(2009•重庆)化合物A由周期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Y组成,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1)X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X的硫酸盐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3)一定条件下,A和水缓慢作用生成含Y的化合物Z,Z分子含有10个电子.①Z与H2O2反应,其产物之一是Y的单质,Y的单质的电子式为;Z分子的结构呈三角锥形②A的化学式是AlN(4)X的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在火箭河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TiO2+3C2Al2O3+3TiC.【分析】(1)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判断为两性元素Al;(2)氢氧化铝溶液强酸生成偏铝酸盐;(3)元素X、Y不同周期,都属于短周期元素,则Y在第二周期,再由一定条件下,A和水缓慢作用生成含Y的气体化合物Z,Z分子含有10个电子,则Y为N,Z为NH3.【解答】解:(1)X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X为Al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2)铝盐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偏铝酸盐,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故答案为:Al3++4OH﹣═AlO2﹣+2H2O;(3)由X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X为Al,元素X、Y不同周期,都属于短周期元素,则Y在第二周期,再由一定条件下,A和水缓慢作用生成含Y的气体化合物Z,Z分子含有四个原子核10个电子,则Y为N,Z为NH3,①X为Al,Y为N,则Z为NH3,Y为N2,电子式为:,Z为NH3,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形,故答案为:;三角锥形;②X为Al,Y为N,A由短周期元素X、Y组成,则A为AlN,故答案为:AlN;(4)X的单质为Al、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在火箭河导弹上有重要应用)耐高温材料,生成产物为氧化铝,推断另一种只有碳化钛;依据原子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TiO2+3C2Al2O3+3TiC,故答案为:4Al+3TiO2+3C2Al2O3+3TiC.【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的应用,熟悉Al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10电子微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N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下册,总)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下册,总)化学工程原理题库(第二部分)第一章蒸馏一、选择题1。
当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_ _ _ C _ _ _时,不能用普通蒸馏法分离A.3.0 B.2.0 C.1.0 D.4.02。
精馏塔用于分离双组分液体混合物,进料速率为100摩尔/小时,进料组成为0.6。
要求塔顶产品的浓度不低于0.9,且上述组分均为摩尔分数,则塔顶产品的最大产量为_____B ______a .60.5kmol/HB . 66.7 kmol/h . c . 90.4kmol/h .d .无法确定3。
在t-x-y相图中,液相和气相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 _ _ _ _来确定。
拉乌尔定律,道尔顿定律,亨利定律,杠杆法则4。
q线方程必须通过x-y 直角坐标上的点b _ _ _a。
(xw,xw) b (xf,xf) c (xd,xd) d (0,xd/(r+1))5。
在二元溶液的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态参数q的变化会引起(b)的变化A.平衡线b .操作线和q线c .平衡线和操作线d .平衡线和q线6。
精馏操作用于分离(b)A.均匀气体混合物b均匀液体混合物c不混溶混合物d气体-液体混合物7。
混合物中两种成分的相对挥发度越小,B___容易;b .困难;c完成;d不完全8。
在设计精馏塔时,如果f、xF、xD和xW都是固定值,进料热条件将从q=1变为q>1,但回流比相同,则所需的理论塔板数为_ _ _ b __ _塔顶冷凝器热负荷为_ _ _ c _ _ _塔底再沸器热负荷为___A___塔底再沸器热负荷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是9。
当连续精馏塔运行时,如果在馏出物d和进料条件(F,xF,q)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塔底的加热蒸汽量减少,则l/v _ _ b _ _,l’/v’ _ _ a _ _,xd _ _ b _ _,xw _ _ a _ _ _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是10。
精馏塔运行时,如果f,xF,q,进料板位置,d和r不变,操作压力降低,xd _ _ a _ _,xw _ _ b _ _ _A变大,b变小,c保持不变,d不一定是11。
化工原理09-10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详解

新乡学院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化工原理》期末试卷A 卷课程归属部门:化学与化工学院 试卷适用范围:08化学工程与工艺1.某设备真空度为200mmHg ,其绝压= 74.2 kPa kPa ,(当地大气压为760mmHg )2.为对某管道保温,现需将二种导热系数分别为λ1和λ2的材料包于管外,已知λ1>λ2,δ1=δ2,则应该将导热系数为 2λ 的材料包于内层,更有利于保温。
3.两敞口容器间用离心泵输水,已知转速为n 1时,泵流量q V 1=100l/s,扬程H e1=16m, 转速为n 2时,q V 2 =120l/s,扬程H e2=20m,则两容器的垂直距离= 6.9m m 。
管路的特性方程为 H=6.9+9.09×10-4 。
4.含尘气体通过长为4m ,宽为3m ,高为2m 的降尘室,已知颗粒的沉降速度为0.03m/s ,则该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为 0.36 m 3/s5.用饱和蒸汽加热冷流体(冷流体无相变),若保持加热蒸汽压强和冷流体t 1不变,而增加冷流体流量q m2,则t 2 下降 ,K 增大 ,Δt m 增大 。
6.在机械能衡算中,p /ρ的单位是 J/kg ,其物理意义为 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静压能 ;p /ρg 的单位是m ,其物理意义为 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静压能 。
7.离心通风机输送3/2.1m kg =ρ空气时,流量为6000h m /3,全风压为2.4kPa ,若用来输送3m /kg 4.1'=ρ气体,流量仍为6000h m /3,全风压为 2.8 kPa 。
8. 一异径串联管路,小管内径为50mm ,大管内径为100mm ,水在小管中的流速为2 m /s ,则水在大管中的流速 0.5 。
9. 从液面恒定的高位槽向常压容器中加水,若将放水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关小,则管内水流量将 减小 ,管路的局部阻力将增大,管路总阻力 不变 。
10. 板框压滤机中如果滤饼不可压缩,当过滤压差增加一倍时,过滤速率是原来的 2 倍。
2009级化工原理试卷A

一套管换热器,用196kPa的水蒸气加热某料液,料液在φ54×2mm的管道中流动,水蒸气在管外冷凝,己知料液进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60℃,流量为4000kg/h,已知料液对管壁的传热系数为500w/(m2·K),蒸汽对管壁的传热系数为10000W/(m2·K);管内壁的污垢热阻为0.0004 m2·K/W,忽略管壁及管外污垢的热阻。求以上换热器的管壁平均温度为多少?
A.液膜或液相阻力B.气膜或气相阻力C.气液双膜D.不确定
6.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物系,当操作压强增大,系统有相对挥发度_______。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7.空气的干球温度为t,绝热饱和温度为tas,露点为td,当空气的相对湿度 时,则这三个温度关系为:。
A. t=tas=tdB. t>tas>tdC. t<tas<tdD.t>tas=td
8.精馏塔操作中,保持F、xF、q、L不变,而增大提馏段V,精留段L/V。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9.夏天我们踩在地板上比踩在地毯上感觉凉一些,是因为地板的传热系数地毯的传热系数。
A.<B.=C.>D.不确定
10.旋风分离器主要是利用的作用使颗粒沉降而达到分离。
A.离心力B.重力C.静电场力D.惯性力
7.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温度增加时,亨利系数E,相平衡常
数m,溶解度系数H。
8.理想溶液的t-x(y)相图上有两条曲线,下面一条为线,上面一条为线。
9.气、液两相在设备内呈连续接触的是塔,呈逐级接触的是塔。
10.试述五种不同进料状态下的q值:(1)冷液进料;(2)泡点液体进料;(3)汽液混合物进料;(4)饱和蒸汽进料;(5)过热蒸汽进料。
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化工原理下册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密………………………………………封………………..…………………线..………..………………. ………..……2007~2008学年 第 2学期《化工原理∙下册》课程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卷)注意:1、本试卷共 6页;2、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填空、判断与选择题(40分)1(2 分)某一操作中吸收塔,若吸收剂的温度突然升高,则 C 说法不正确。
A .Y 1,X 2 不变;B .Y 2 增大,X 2 不变;C .Y 2 增大,X 1 不变;D .Y 1 不变,X 1 减小。
2(4 分)在某吸收系统中,已知 k y =3.8×10 -4 kmol/m 2 ∙s ,k x =1.25×10 -2 kmol/m 2∙s ,平衡关系 y =x , 则 K y = 3.69×10 -4 kmol/(m 2 · s) , 此气体是 易溶 气体, 此过程属于 气膜 控制,欲强化此过程应 增加总压和增大气流速度 。
3(6 分)如附图1 所示,在密闭容器内存在某种低浓度水溶液,容 器内压强为 p 0,溶液温度为 t ,溶质含量为c (x ),试问: (1)若将 N 2 压入容器,则 E 不变 ,H 不变 ,m 变小 ,p e不变 ;(2)若溶液温度 t 下降,则 E 变小 ,H 变小 ,m 变小 ,p e 变小 ;(3)注入溶质 A ,则 E 不变 ,H 不变 ,m 不变 ,p e 变大 。
4(4 分)某吸收塔中,物系的平衡线方程为 x y 0 . 2 = ,操作线方程为 001 . 0 5 . 3 + = x y ,当 06 . 0 1 = y , 002 . 0 2 = y 时, = 1 x 1.686×10 -2 , = 2 x 2.857×10 -4 , = V L / 3.5 , 气相传质单元数 = OG N 6.79 。
化工原理下册考试题及解答

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指导后续学习
考试形式和题型
01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02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03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占30%,填空题占20%,简 答题占20%,计算题占30%
考试内容和难度
01 考试内容涵盖化工原理下册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 例题1:某二元混合物由A、B两组分组成,其沸点分别为80℃和120℃。若采 用简单蒸馏方法进行分离,试分析馏出液和釜残液的主要成分。
• 解答:简单蒸馏过程中,随着加热的进行,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A组分首先被 蒸出,因此馏出液中A组分的含量较高;而沸点较高的B组分则留在釜内,因 此釜残液中B组分的含量较高。
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03 蒸馏与吸收
蒸馏基本原理及操作
01
蒸馏定义
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通过加热使部分组分汽
化,再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02
蒸馏分类
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等。
03
蒸馏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控制加热速度,防止暴沸;选择合适的冷凝器及
冷却方式,确保蒸汽充分冷凝;及时排放不凝性气体,减少其对蒸馏过
认真审题
在答题前,认真审题是非常 重要的。一定要确保自己完 全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避免因为误解题目而失分 。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可 以先标记出来,等完成所有 题目后再回来仔细思考。
THANKS
感谢观看
程的影响。
吸收基本原理及操作
吸收定义
吸收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 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吸收 剂的选择性吸收实现混合物分离 的过程。
重庆大学2015-2016年度化工原理试卷(A)

备注: 1. 使用试卷标准格式命题时,大标题一律采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及正文
用小四号宋体; 2. 每套试卷满分应该为 100 分;在每大题的题号后面括号内标明该题的
分数值; 3. 打印试题时按 A4 纸缩小打印,制卷时再统一按比例放大;试卷原则
上要求单面印刷,按份装订。 ( 以上红色字体为命题时参考内容 , 命题完成后打印前请删除掉 )
.
2. 用板框过滤机来过滤某悬浮液。已知过滤面积
10m2 ,操作压力为
0.2MPa(表压 )。过滤 15 分钟后,共得滤液 2.91m3(介质阻力不计,滤饼不
可压缩)。 试问: (1)若已知该过滤机得生产能力为 4.8m3/h,计算洗涤、卸料等辅助时间。
(2)若过滤时间与滤液量均不变,而操作压力降 0.1MPa(表压),需增加
考试提示
1.严禁随身携带通讯工具等电子设备参加考试; 2.考试作弊,留校察看,毕业当年不授学位;请人代考、 替他人考试、两次及以上作弊等,属严重作弊,开除学籍。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6 分)
1.流体流动阻力的形成是流体具有 2. 边长为 a 的正方形截面风道,其当量直径为
的结果。 。
3.经内径为 50mm 的钢管输送运动 20℃的水,水的流速为 2 m/s,粘度为
将
,若改用转子流量 计, 随流 量增 加转 子两 侧压差
值
。(增大、减小、不变)
命
题
时
间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
1.滞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A 流速不同;
)。 B 流通截面不同;
2015.1.3
C 雷诺准数不同;
D 滞流无径向运动,湍流有径向运动。
教
09级《化工原理》期末试卷A答案

化工原理试卷A 标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填正确得1分,共25分)1、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80mmHg ,其设备内绝压=720-80=640 mmHg 640÷720 ×101325=90066.7Pa.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720mmHg 。
2、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3m Kg,粘度为1cp ,在mm d 100 内的管内以s m 3 速度流动,其流动类型为(Re=du ρ/μ=0.1×3×1000/1×10-3=300000 )___湍流_________。
(粘度单位为Pa S 1cp=10-3p a S )3、工业供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__1.5——3.0____s m ,低压空气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12——15s m 。
查P18表4、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 _离心泵__需灌泵,用 出口阀 调节流量; 往复泵 不需灌泵,用 旁路阀 调节流量。
5、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__分散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_连续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6、板式塔类型有__浮阀塔、 筛板塔 、 浮舌塔 、_垂直筛板塔 。
7、传热的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__对流传热___、__热辐射_____。
8、工业上的换热器按传热原理分类有 间壁式_、__混合式__、___蓄热式___。
P2039、液体输送设备除离心泵外还有 往复泵 和 旋涡泵、螺旋泵 等。
二:判断题(正确在括号中打√,错误在括号中打×;每小题判断正确得1分共9分) 1、转子流量计可以读出任何流体的流量。
( × )2、粘度是流体的物理性质之一,则雷诺准数也是流体的物理性质之一。
(×)3、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循环是由吸气、排气、膨胀、压缩四个阶段组成。
(× )4、一般填料塔的生产能力比板式塔大些,但板式塔更易检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 课程试卷
juan
2008 ~200 9 学年 第 2 学期 开课学院: 化学化工 课程号: 22006625 考试日期: 2009.06.18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
注:1.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及正文推荐用小四号宋体;2.按A4纸缩小打印一.填空题 (20 分)
1. 吸收操作一般用于分离____ ____混合物,其原理是利用气体中各组
分在吸收剂中__ _______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目。
精馏操作一般用
于分离___ ____混合物,其原理是利用原料中各组分的____ _______差异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萃取操作一般用于分离____ ____混合物,其原理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萃取剂中____ _ _____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2. 有效膜理论的要点是:1.
2.
3. 气体吸收计算中,传质单元高度是表示 的一个参量,
而传质单元数是表示 的参量。
4. 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分离该物系越 。
(难、易、
不变)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平衡线、操
作线与q线中哪几条线的变化?____ 和 __ ___。
5. 已知在常压及25℃下水份在某湿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平衡关系为:相对湿度φ=100%时,平衡含水量x* = 0.02kg 水/kg 绝干料;相对湿度φ= 40%时, 平衡含水量 x* = 0.007 kg 水/kg 绝干料。
现该物料含水量为0.23kg 水/kg 绝干料, 令其与25℃, φ=40%的空气接触, 则该物料的自由含水量为 kg 水/kg 绝干料, 结合水含量为 kg 水/kg 绝干料。
6. 将不饱和空气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由t 1加热至t 2,则其湿球温度
t W ,露点温度t d ,相对湿度φ 。
7、在(液-液-液)三角形相图中,三个顶点代表 ;三个边代表 ;三角形内部任意点代表 。
8. 用溶剂S 分离A 、B 液相混合物(A 为溶质),二相平衡时萃取相中y A
= 0.2,y S = 0.6;萃余相中x A = 0.15, x S = 0.05,则分配系数k A 为 ,选择性系数β为__ __ __。
二.选择题 (20分)
1. 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NH3,当水泵发生故障,水量减少时,吸收率 ( )
A .增加;B. 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
2. 在吸收塔调节过程中,如减小液体的进口浓度x 2,则吸收推动力增大,传质速率增加,吸收比提高,则气体出口浓度 y 2 ( ),液体出口浓度( )
命题
人:董立
春
组
题人:
审
题人:谭世语
命
题时间: 2009.06.06
教
务处制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A.增加;B. 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
质分系数k
y =2kmol/m2h,气相总传质系数K
y
=1.5kmol/ m2h,则该处气液
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平衡关系 y=0.5x.
A. 0.02;
B. 0.01;
C. 0.015;
D. 0.005
4.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q,x D,x W,V’不变,减小x f,则()
A.D增大,R减小;B. D不变,R增加;
C. D减小,R增加;
D. D减小,R不变;
5. 某精馏塔,精馏段理论板数为N
1层,提馏段理论板数为N
2
层,现因设备
改造,使精馏段理论板数增加,提馏段理论板数不变,且F,x F,q,R,V 等均不变,则此时:()
A. x D增加,x W不变;
B. x D增加,x W减少;
C. x D增加,x W增加;
D. x D增加,x W的变化无法确定;
6.在1.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为使这两组分的混合液能得到分离,可采用下列那种分离方法()。
A. 萃取精馏
B. 普通精馏
C. 恒沸精馏
D. 水蒸汽直接加热精馏
7. 等速干燥阶段中,在给定的干燥空气条件下,对于干燥速率的正确判断
是:()
A.干燥速率随物料种类、质量不同而有差异。
B.干燥速率随物料质量不同而有变化,而与种类不同无关。
C.对不同质量、种类的物料,干燥速率实质上相同。
D. 以上都不对。
8. 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当其相对湿度愈低时,其湿球温度:
( )。
A. 愈高;
B. 愈低;
C.不变;
D. 不一定,与其它因素有关。
9、在B-S完全不互溶的多级逆流萃取过程中,原用纯溶剂,现改用再生溶剂(ys>0),其他条件不变,则对操作的影响是()。
A、萃余率不变;
B、萃余率减小;
C、萃余相含量增加;
D、萃取相含量减小。
10、在选择萃取剂时,要求溶质在两相的分配配系数k A()。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1;
C、一定等于1;
D、都可以。
三.图示题(10分)某混合液含溶质A 20%,稀释剂80%,拟用纯溶剂S 单级萃取,要求萃余液中A的含量为10%,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在操作范围内溶质A的分配系数k A=1,试在图A上图示下列计算的过程。
(要求将解题过程需要的线和符号在图上画出来,并写出计算步骤,不需量取线段长度)(1)每处理100kg原料液时,需溶剂用量S多少kg?
(2)所得萃取液中A的浓度y A0为多少?
(3)在图B上,分别标出溶质A 浓度5%时,萃取液中A的最大可能浓度(y A0)?
三.计算题(50分)
(1). 在常压下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
组分。
入塔气体流量为47.5 kmol/h(标准状况),入塔气体中溶质的
浓度为5%(体积),吸收率为90%,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
Y*=1.5X,液气比L/V=3,试求
(1)出塔液体浓度X1;
(2)所需填料层高度Z。
(2).用常压干燥器干燥某种湿物料,新鲜空气的温度30℃,湿度0.01kg 水/kg绝干气,预热至120℃后送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的废气温度为70℃,干燥产品的流量为600kg/h,进出干燥器的湿物料的含水量分别为10%和2%(均为湿基)。
若干燥过程可视为等焓干燥过程。
试求:(1)水分蒸发量;(2)绝干空气消耗量;
(3). 常压操作连续精馏塔用以分离苯-甲苯溶液,y1 = 0.72(摩尔分率,下同)的塔顶蒸汽经分凝器冷凝后液相作为塔顶回流液,气相经全冷凝器
冷凝成塔顶产品,进料F为100kmol/h,进料浓度X F= 0.44,泡点进料,
A B
塔顶与塔底产品D = W = 50 kmol/h,塔顶馏出液浓度X D = 0.83,取相
对挥发度α= 2.5,求:
1. 塔釜液浓度;
2. 操作回流比
3. 塔釜蒸发量V’,
kmol/h.
(4) . 图1为两股不同的原料液分别预热至泡点,从塔的不同部位连续加入精馏塔内。
已知X D= 0.98,X S= 0.56,X F= 0.35,X W= 0.02 (以上均为易挥发组分表示的摩尔分数)。
系统的相对挥发度α=2.4,含量较高的原料液加入量为0.2F,如已知D/F=0.456, 试求:为达到上述分离要求所需的最小回流比。
(提示:最小回流比下,如图2,挟点可能出现在A点或B点,提馏段的斜率为其液汽流量比)
D, X D
0.2F, X S
F, X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