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特征及护理

合集下载

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任何手术危险性都是很大的。

病人来自各个社会环境,疾病的轻重不一,以及个体的特性不同,因而术前术后存在各类消极或负面的心理活动。

常可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严重威胁病人的康复,故做好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首先可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护理特点,将病人分为重症型、术前无焦虑型、儿童病人三种类型。

1 重症型这类病人多是因突然的打击,病情日趋恶化,术前便面临生死的考验,求生的愿望十分迫切,导致情绪紊乱,严重影响疾病的进程。

主要的心理表现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为:1.1 突然的打击形成情感脆弱、气量狭小、意志消沉,表现被动依赖,暗示性增强等心理特征。

对疾病的自身体验增强,沉默寡言,自悲自怜,不轻易向人倾述自己的内心想法等。

病人术前往往无焦虑、恐惧主诉,但很敏感。

此时医护人员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谈话都可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护士应经常出现在病人床旁,善于观察和发掘病人潜在的不良情绪,以自己精湛的技术、良好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病人充分的信赖。

真诚地为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和烦恼,耐心聆听病人倾述的内心疑虑,进行适度的劝慰和心理上的支持。

1.2 神经系统的胆质型患者,易激动,往往成为发生应激反应的导火线。

病人术前对手术的恐惧、焦虑表现为食欲锐减、坐卧不宁,可为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由于交感神经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极易在术前发生不良应激反应。

护理心理学认为:后天获得的暂时联系系统,可以掩盖神经系统的特征,并可在长期影响下得到发展和改变。

实践证明,文化素养较好的胆质型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的目的和效果能充分理解。

术前可不同程度地掩盖或改变胆质型人易冲动,不可遏制的特征,表现出沉着、冷静、理智感。

护士应特别注意那些文化素养较差的胆质型病人,观察他们的情绪和语言,了解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知和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向病人讲解手术方式和效果,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告知病人术前心理上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手术前心理状态和对手术的适应能力,有密切联系。

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使患者接受手术时处于最佳状态,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并取得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密切配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得到预期的康复。

因此,手术前必须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1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多数患者怕过手术关。

术前焦虑是患者普遍的情绪反应。

有的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将要施行手术时,便产生焦虑、恐惧、精神紧张、坐卧不安。

他们怕麻醉、怕疼痛、怕残废、怕毁容、更怕死亡。

有的患者担心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怕影响家庭触及自己的是事业成败等。

接近手术日,他们食不知味,夜不成眠,尽管手术前的夜晚吃点安眠药。

多数患者仍难入睡。

有的患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刚进手术室便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处于虚脱状态,不得不停止手术。

有的患者误认为术前签字是医生推卸责任的凭证。

因此,他们内心疑虑加重,多方打听手术的经过,疼痛的程度等。

结果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

还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对手术不利。

有的患者在术前就写了遗嘱,作了后事安排。

还有的患者甚至信天命,拼命运。

例如:有1例外科患者,某某,男,22岁。

因机器辗伤右上肢,需做截肢手术。

术前他对其父亲说:”医生怎样交底,你都签字,我豁出去了。

”手术前的这些不良心理。

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手术效果。

加重术后情绪障碍或引起并发症等。

2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2.1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待手术前患者放入一般心理状况。

我们应搞好医患的心理沟通,叩开患者的心灵大门。

患者入院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住院环境,第一句听到的是医护人员的询问,第一口饭菜的味道,第一次接受治疗的感受。

……这些直接或间接式的第一印象,都会产生首因效应,严重地影响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态度。

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摘要】手术作为一种刺激源,无论手术大小,难易程度对病人来说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

都会引起患者一系列的消极的心理反应。

直接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

护士要掌握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手术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做好自我心理调整,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建立信心,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发生与心理情绪有关的术后并发症,达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目的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心理护理1.心理状态分析1.1焦虑焦虑是手术患者术前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

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手术的效果、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对自己术后病情难以预料、担心术后的愈合、担心经济问题给自己的家庭造成的负担,有女性患者担心刀口疤痕影响美观。

个别患者怀疑手术的效果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

故而忧心忡忡,夜间辗转不眠。

焦虑可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和休息,使病人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会使机体适应环境的内分泌受到损害,焦虑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有关,因人而异。

知识层次高的患者会经常翻阅与自己疾病有关的书籍,把不好的病症都加在自己的身上,因此焦虑的程度会越高。

1.2恐惧恐惧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多由于害怕疼痛、害怕手术对自身机体的损害、担心疾病的性质、害怕手术结果。

也有对手术室特殊环境的陌生,多数患者进入手术间恐惧感更加强烈,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担心手术不成功。

头脑清醒的手术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特别敏感,与病情不相关的谈论会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

2.心理护理2.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要了解病人的病情,与病人交流。

向患者适当解释病情、手术目的、注意事项、麻醉方式以及术后可能会感到的不适、术后的必要引流。

让患者做好思想准备。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医疗设备,麻醉医生和护士人员的技术力量,以及以往此类手术的成功率。

可具体举同类手术患者熟知的康复病友,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式,对于患者来说,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

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害怕、疑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对手术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过程。

因此,术前、术后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医护人员不可或缺的工作。

一、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1.焦虑手术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包括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害怕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担心术后会不会有疼痛等等。

这些焦虑情绪会导致患者心情烦躁,影响睡眠,还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和免疫系统功能,使身体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感染。

2.恐惧手术时,患者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和危险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情绪。

有的患者可能会担心手术时会出现意外,甚至失去生命。

这种恐惧情绪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的压力症状,还可能导致术后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

3.疑虑手术前,患者可能会对手术的细节和程序充满疑虑。

这些疑虑情绪会让患者感到无助和焦虑。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对手术前的准备和麻醉产生疑虑,这些疑虑往往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

二、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1.术前心理干预针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术前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

在评估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比如行为干预、认知重构和心理支持等。

2.心理支持手术前,医护人员可以在术前会诊或术前讲座中,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手术信息,详尽地讲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

这样做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情绪。

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支持,例如与患者交流、给患者心理安慰、引导患者正面思考等等。

3.麻醉前的心理准备麻醉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麻醉前的心理准备也非常关键。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引导患者放松和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减少对麻醉过程的恐惧和疑虑。

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观察与心理护理

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观察与心理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免 久 留于过冷 或过 热 的环 境 中 , 冒 、 凉 。 防感 受 28 .2饮食 : - 原则上 以低钠、 低脂、 低胆固醇 、 高纤维索 、 高维生素 饮食为宜 , 避免含钠量高的食物 、 饮料和药物, 避免含胆圆醇高的 食物, : 如 蛋黄 、 动物脂肪 、 动物内脏 。 戒烟、 咖啡, 酒、 避免过饱 , 定 时定量、 少食多餐 , 饭后两小时内禁止剧烈体力活动。食水果 、 蔬 菜 等粗 纤维饮 食 , 促进 肠蠕 动 。 低分 子肝 素为 有效 的抑制 血栓 形成 的新 型 药物 , 临床应用 不 需要 实验 室监 测 ,每天 12 皮下 给药 即 可发 挥完全 抗凝作用 。 -次 不 与血浆 蛋 白结合 , 物利 用度 高 , 期 长 , 生 半衰 出血及血 小板减 少 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疼痛副作用少等特点 , , 患者易于接受 , 在治 疗 中应作 为首 究现 状 [罔 外 医 学・ 1 ] 低 J ] 内科 学分册 ,
19 ,6 )3 5 9 9 2 ( :9 . 9 [ 垢建 华编译 , 明慧 审校 . 冠脉 综合 征后 血 栓形成 前状 态的 2 ] 汪 急性 治 疗. 实用心脑 肺血 管病 杂 志 ,031( : 5 36 20 , 6 3 — 7. 2 )7 【 刘 萍 , 金 传 . 分子 肝 素 治 疗老年 不 稳定 心 绞痛 的安 全性 . 3 ] 段 低 临 床荟 萃, 0 ,65:9 . 2 1 1()15 0 『 仝金 风 . 分 子肝 素 治疗 不稳 定心 绞 痛 的护 理 . 用 医药杂 志, 4 ] 低 实
立即停止活动, 卧床休息, 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 解开衣领 。体 2 0 , : 6 0 2  ̄) 3 . 7 5 格 检查应重 点进行 , 免不 必要 的检 查 和搬 动 。心绞 痛缓 解 后要 【 吴卓娟 , 芳 , 东玲 . 心 肌梗 死 的临床 对 策叨. 医学 ・ 避 5 ] 周锡 张 急性 国外 逐 渐增加活 动量 , 引起 疲乏 、 吸 困难 、 以不 呼 心绞 痛 为宜 。避 免可 护理 学册 ,00 1( :5— 5 . 2 0 ,9 )16 18 4 诱 发心绞痛 的活动 , : 劳 累 、 如 过度 负重 、 绪激 动 , 力排 便 。避 情 用

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是患者们非常紧张的一件事情。

术前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增强信心,减轻手术压力。

而术后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减轻不适感和恢复期的焦虑。

本文将从术前及术后的角度分别介绍心理护理的相关内容。

一、术前心理护理1. 患者心理准备在手术前,患者的情绪往往非常紧张。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勇气,减少紧张情绪。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解释,告知手术过程和风险,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 疏导焦虑情绪很多患者在手术前会产生焦虑情绪,害怕手术过程和手术后的不适感。

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恐惧,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提供心理支持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患者进行沟通,关心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提供情感支持。

在术前,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4. 安排家属陪同对于心理脆弱或是孤独的患者,可以安排家属陪同。

家属的陪同可以让患者感到安心和放松,减轻术前的紧张情绪。

5. 缓解压力在术前,患者常常会有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情况。

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

1. 专业的康复指导在手术后,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专业的康复指导,告知术后的注意事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医护人员需要耐心解答患者对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帮助患者正确地进行康复训练。

2. 适当的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锻炼。

3. 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建立信心医护人员需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战胜疾病,鼓励患者找出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进程。

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是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强烈心理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手术经历的人来说。

术前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来说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一、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是患者最需要心理支持和护理的时间。

因为许多未知的因素会引起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其实,这些的理解和缓解,能很好地使患者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预备性状态,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疼痛。

1、开启心灵之窗,促进情感沟通手术前,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交流情感,引导患者开启心灵之窗,畅所欲言。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应对能力和最大的关注点等方面,知道对患者有用的情感指引和心理建议。

2、提供必要的信率和信息权在手术前,医生应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告诉他们手术的基本原理、手术时间、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等等。

这样,患者在心理上就能够更好地准备进行相应的治疗程序。

3、有针对性的心理稍作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稍作和心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其中,心理稍作可以通过音乐疗法、图像冥想、关键词联想等方式来实现。

手术后,患者心理会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情绪起伏,需要注意对他们的心理护理,从而得到更快的康复。

1、为患者提供心理保障手术后,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在适当的时间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保障,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有信心去应对和克服这些情绪。

2、加强身体护理和安全措施术后对于患者的身体休息和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患者身体的护理和安全措施,以保证他们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3、重视患者的家庭关爱医生和护士也应该了解到,患者术后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特别是来自家人的关心和爱抚,有利于促进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

总之,为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缓解心理负担,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

这样能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手术室是医院中最核心的部门之一,手术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而手术室护士作为手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工作,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也成为了手术室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1.焦虑:入院前的所有事情都会让手术患者感到紧张。

怕手术出现意外,怕医生给错药,怕麻醉过程出现问题等等。

在手术室里,医生和护士可能会走来走去,经常看时间或者打电话无声启示,这样的情境更加增加了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

针对焦虑症状的患者,手术室护士需要耐心安抚,通过语言、手势、耳语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可以询问患者关心的问题或者谈细碎的家常话题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2.恐惧:手术室是一个充满恐惧感的地方,大多数人都害怕在这里经历手术。

许多患者面临手术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感到害怕,有些人甚至会产生抱怨或抗议情绪。

针对恐惧症状的患者,手术室护士需要展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让患者感受到安全与信任。

同时,护士应该解释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并且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手术。

3.悲伤:有部分患者即使通过手术可以治愈疾病,但他们可能已经身心疲惫。

在手术室的环境中再度南辕北辙,从病床转移到手术台,他们可能感到彻底失落。

针对悲伤症状的患者,手术室护士需要多加关注和关怀。

除了注重安区安抚患者的情绪外,还应该在过程中保持话语温暖关怀,即使不需要护理过程中,也要时刻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二、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1.女性患者的护理:对于女性来说,手术对于女性的身体特别是生命力器官的伤害十分大。

因此,在护理手术患者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该关注女性生理期,预防手术过程异食症等妇科问题的发生。

在手术后,护士还需要初步检查患者分泌物的性质和数量等相关情况,以保证女性患者能在有效的治疗与恢复下实现身心健康。

2.老年患者的护理:老年患者一般身体比较虚弱,遇到手术风险就比年轻人更加恐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卫生院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特征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40—01
随着我国对基层卫生院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
深入推进,基层卫生院的业务量和诊疗科目、范围也不断扩大,有条件的基层卫生院也开展了下腹部手术,这种诊疗范围的扩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的心里特征及护理需要我们的护理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

手术作为一种机械损伤和刺激,将诱发患者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反应。

因此,在基层卫生院更应该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以利于消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术中配合,促进术后病情恢复。

1 心理分析
疾病使一个人的正常生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故患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也发生改变。

手术作为一种严重的外界刺激,会引起患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影响到手术的如期进行和术后效果。

外科手术患者从入院开始,其心理变化就很活跃,会产生复杂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常见的心理反应有:
1.1焦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对基层卫生院条件的担忧;②对手术缺乏了解;③环境的影响;④医护人员的言行;⑤对自身状况的判断。

1.2恐惧产生恐惧的主要因素有:①手术;②基层卫生院的条件;
③病友的影响;④术后恢复情况;⑤传统思想观念。

1.3忧虑忧虑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手术结果;②手术医生技术;③术中意外情况;④手术范围;⑤麻醉。

1.4逃避主要是由于焦虑、恐惧和忧虑使患者产生逃避心理。

寄托于其他治疗而免做手术,甚至自动出院。

1.5抑郁患者因焦虑而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被失望、孤独和凄凉的情感包围,而不与周围人员、亲属和医护人员交流,导致有些患者在术前忧伤地失声痛哭;也有一些患者因恐惧或忧虑而拒绝手术治疗。

2护理对策
2.1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与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1],所以护理人员要要详细了解新入院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患者自身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患者与家属关系怎样等,并为患者保密。

在与患者的接触中,以诚恳、关切、耐心的态度倾听、分析病人的诉说,然后采取最适于病人心理状态的语言向病人解答问题,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和疑问。

2.2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患者心理安定,回避病人之间的心理反应传递大多数新入院患者希望从病友那里直接获得繁多的信息。

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这些正确或错误的信息都促使病人产生情绪上的相应变化。

护理人员应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阻断感应传递,使病人不议论和不猜测,也不相信别人的议论和无端猜测。

首先做到合理安排床位:根据病情轻重和手术的难易程度分别安排床位。

例如把一个新入院的胆石症患者与一
个病情相似且术后近痊愈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这个新入院病人在与病友的交谈中会自然了解到手术的过程和看到术后效果,从而消除病人对手术的忧虑,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危重病人和术后带有多种导管者,应单独收住病室,不应与未做手术的患者同住病室,以免使病人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

其次,注意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语言刺激。

对病人不训斥、不讥讽;不伤害病人的自尊心,经常用鼓励、安慰、和积极暗示及健康指令性语言,切记不良的语言刺激。

2.3科学地解释病情,说明情绪与治疗效果、疾病恢复的关系,解除病人的忧虑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向患者说明病因、治疗方案及预后。

一般而言,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顾虑较少,对手术乐观。

知识水平较高者,对疾病发生的求知欲强烈,很想了解病因、发展后果、手术效果等,应向病人适当、耐心地解释。

在解释过程中,语言简捷、慎重,并有充分的医学根据。

同时,向病人说明严重焦虑会影响术后恢复,无焦虑者预后更差,轻度焦虑手术效果好。

因为轻度焦虑使病人对手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不影响休息和睡眠。

2.4采取保护性心理护理对病情较轻,手术效果好者,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病人术后能彻底治愈,以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安心配合;病情复杂者,关键是鼓励、开导病人,使其能面对现实,振作精神,告诉患者健康是最大的幸福,以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要与家属联系,请求配合,用
家属的情绪安慰病人,消除病人不良情绪,使患者心理安静,安心手术。

总之,在临床护理中,要根据术前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因人施护,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为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耀红,赵美琴.做好心里护理提高产科质量.护理研究,2004,18(7):12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