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历任全国政协主席
人民政协性质

主要包括提案工作、学习工作、文史资料工作,以及围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法制、民族、宗教、妇女、青年、华侨、祖国统一、外事等方面,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的协商座谈、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咨询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活动等。
12.人民政协的“三化”建设
指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相互配套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使人民政协履行主要职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发展过程。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9年颁布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使履行政协主要职能在制度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1994年修订的政协章程、1995年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颁布和中央《通知》的发出,标志着人民政协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2002年11月,叶选平在全国政协九届十九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过去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程序化。
16.参加人民政协的基本条件
参加人民政协的党派和团体,必须赞成政协章程,并经政协常务委员会协商同意。个人经政协常务委员会协商邀请,亦得参加人民政协。参加人民政协的委员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在本界别中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和参政议政能力。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14.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历任主席
第一届主席是毛泽东,第二、三、四届主席是周恩来,名誉主席是毛泽东,第五届主席是邓小平,第六届主席是邓颖超,第七届主席是李先念,第八、九届主席是李瑞环,第十届主席是贾庆林。
15、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地方政协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政协的组成决定,每届任期5年。
【新中国各民主党派首任主席生平简介】

【新中国各民主党派首任主席生平简介】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统称。
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及工商联。
这些爱国民主党派是在抗日反蒋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合作的历史,先后响应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1日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各民主党派的成员和所联系的人们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参加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成立时间:1948年1月1日★【李济深】(1885年─1959年)原籍江苏,生于广西梧州苍梧。
原名济琛,字任潮。
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
曾留学日本。
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
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
1926年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谋总长、黄埔军校副校长。
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留守广州。
1927年曾参与蒋介石的反共活动。
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次年至香港主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与冯玉祥等倡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5年任桂系军政府主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共政策。
1948年就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
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成立时间:1941年3月19日★【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959年4月)一次会议(1954年9月)二次会议(1955年7月)三次会议(1956年6月)四次会议(1957年6月)五次会议(1958年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59年4月)二次会议(1960年3~4月)三次会议(1962年3~4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年1月~1978年3月)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一次会议(1983年6月)二次会议(1984年5月)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年3月~)一次会议(2003年3月)二次会议(2004年3月)三次会议(2005年3月)1、届:因为一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大会完毕也就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所以几届几中的届是第几届委员的届,而非第几次会议。
中国知名的无党派人士介绍(一)

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
1921年9月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
1922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同年11月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机关刊物《新时代》。
教授兼系主任,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和武汉大学校长,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深谙教育规律,善于培养人才。建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
11
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
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1944)、《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1958)、《中国国外汇兑》(1925)、《中国银行论》(1929)、《中国关税问题》(1930)、《资本主义发展史》(1934)、《中国经济改造》(1935)、《经济学概论》(1943)、《新人口论(重版)》(1979)、《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1981)等。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媚日反共政策,激励人民的斗志。
傅作义

傅作义傅作义(1895.6.24-1974.4.19),字宜生,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爱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基本信息姓名傅作义职业军事家国籍中国出生地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山西省万荣县)出生日期1895逝世日期1974目录人物简介生平经历人物年表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万荣县)人,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解放后,傅作义担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傅作义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参加反清起义,任起义学生军排长。
1915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
1927年跟随阎锡山参加北伐。
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参加反国民政府作战,遭到惨败。
1931年开始担任绥远省政府长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平津地区。
1932年3月,日军进抵长城一线,据认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第一场胜战[1]。
傅作义率59军防守独石口、镇岭口、怀柔一线,负责掩护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北翼。
1935年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反对日本主张的内蒙古省自治,11月率部抵抗关东军指使的王英“大汉义军”和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夺回百灵庙、锡拉木楞庙等战略要地多处。
肃清绥远境内的亲日政权军队,挫败日军入侵绥远的企图,是为“绥远抗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长官。
先后参与忻口会战、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
其中五原大捷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此役击毙水川一夫中将,大桥少佐等日军300余,全歼以桑原为首的特务机关,俘浅治庆太郎等50余人,歼灭王英伪军两个师,获战利品甚多。
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简介

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简介毛泽东(1893.12.26——1976.9.9)中国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3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 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国民党发动反共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他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即以革命武力夺取政权的思想。
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 (所以称为第四军,并不是因为另有第一军至第三军,而是因为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共产党的力量较强,战功卓著,深受人民爱戴,所以沿用第四军的番号),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
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反动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详细级别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地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副职,纪委书记
乡科级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下属单位正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
乡科级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
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地副职)DXDiT。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副职,纪委书记
县处级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地下属处室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下属机关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下属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正职,
县处级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地下属处室副职.
中共一大代表1

李达(1890-1966)
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后到日本留 学。
1920年8月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 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 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年7月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 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 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著作和革命丛书。
‚做事不辞牛负重,感情一堆烈火燃。‛ ‚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型。‛
邓恩铭 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 人 1901年生,水族。五四运动爆发后,邓 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 学生参加罢课运动。 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 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 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 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 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 部委员。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 捕,反动派残酷地将他杀害。
周佛海
——旅日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籍贯:湖南省沅陵县人。 履历:1917年留学日本。1920年 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返回日 本后,组织旅日共产主义小组。1921 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1924年脱离共产党。曾在广 州大学、黄埔军校、武汉大学和武 汉商学院任教。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投靠蒋介石国民党,任南 京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政训处处长兼总 司令部政治处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蒋介石 侍从室二处副主任。曾参与筹建国民党蓝衣社特务组织。 抗日战争开始后,于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 汪伪政权成立后,任财政部长兼警政部长,伪行政院副 院长兼上海市市长,中央储备银行总裁。1945年日本投 降后,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任命为上海行动总队总指挥。 结局:后在社会舆论压力下,以叛国罪被捕。1948 年2月,在南京狱中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