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

合集下载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地球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行星,由许多不同层次的构成物质组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学科,其中地质学和地貌学是探索地球结构和形态变化的重要分支。

地质学主要关注地球的构造、岩石和地球内部的运动;而地貌学则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形的形成。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介绍其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

一、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岩石和地球内部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关键概念,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皮壳,由岩石组成,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质学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岩石形成和地壳运动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它探索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如地震带、构造断裂和各种地层。

地质学还研究了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如何形成和分布。

此外,地质学还研究了地球上重要的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等。

二、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和地形形成的学科。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如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地貌学通过研究地表的地形和地貌过程,揭示了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规律。

它研究了各种地貌类型,如山地、高原、河谷和沙漠等。

地貌学还研究了河流、风、冰川和海浪等地貌作用的力量,以及它们在地形形成中的作用。

三、地质和地貌的关系地质和地貌密切相关,地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

不同的地质条件将导致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成。

例如,岩石的硬度和耐风蚀性将决定山脉的形成和侵蚀速率。

地震活动和地层抬升也会导致地形的变化和地貌的形成。

地貌学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地质学的发展。

通过研究地貌,我们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为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提供线索。

地貌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下资源的潜力,如矿藏、石油和水资源等。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对几个地理学概念的理解•“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

•“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地势:地球表面形状的高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形态•我国把”地形”改为”地貌”的原因?•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

----例如:千差万别的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因此: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2、地貌的形成(成因与发育)•3、地貌的分布•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1) 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合形态•①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

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②组合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

例如•基本形态: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组合形态:一个河谷形态(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

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

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

)•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巨地貌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大地貌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中地貌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小地貌例如,单个洪积扇•微地貌例如,沙波纹(2)地貌的物质组成•分析地貌的物质组成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

地貌学

地貌学

1.地貌——landform:地球硬表面的形态特征,即地球面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了解)内营力: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

外营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使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包括人类)等活动所起的作用。

3.(了解)地貌的发育受内外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时间三要素的影响。

4.侵蚀循环与准平原学说(戴维斯)(1)地貌的发育要素有三个——构造、时间(阶段)和营力,地貌的演化体现了这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2)地貌发育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

(3)地貌发育过程的地貌特征进步意义: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地貌发育的因素,是地貌学中第一个系统阐述地貌发展的古典理论,对地貌学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足之处:在思想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地貌发育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变化;同时,他把地壳上升和侵蚀作用人为地分开;只注意到河流的下切作用,而忽视了其它形式的流水作用。

戴维斯侵蚀模式图5.(了解)构造地貌: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所以也称为内营力地貌。

按规模划分: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6.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特点及板块学说的成因分析(题目)一:活动构造地貌带:(1)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3)洋脊裂谷带共同特点: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性变错位、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著变质,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

海底扩张说要点(1)根据海底的岩石地磁异常和岩石年龄数据,(2)认为海底会不断新生和扩张,也会逐渐消亡;(3)造成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大洋中脊是新生洋壳的产生地;(4)距离洋中脊越远的洋壳年龄也越老;目前已知太平洋古老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

二:板块构造说: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州板块要点(成因分析): (1)岩石圈是由几个不连续的板块构成;(2)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接合部是活动带;(4)地幔对流带动板块运动。

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构造和演化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形、地貌过程、地貌演化和地貌分类等方面。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河流、湖泊等。

地形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外部力量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山地和高原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地震有关,丘陵和平原的形成与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

地貌过程是指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过程,包括风化、侵蚀、沉积和地震等。

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受到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破坏和分解,侵蚀是指水流、冰川、风等自然力量将岩石和土壤移动和削蚀,沉积是指水流、风等自然力量将搬运的岩石和土壤沉积在其他地方,地震是指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地貌演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态的长期演变过程,包括地形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等。

地貌演化的速度和方式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冰川时期的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地貌演化,如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等。

地貌分类是指对地球表面形态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于研究和应用。

地貌分类可以根据地形形态、地貌过程、地貌演化等方面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地形形态可以将地球表面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河流、湖泊等;根据地貌过程可以将地球表面分为风
化地貌、侵蚀地貌、沉积地貌等;根据地貌演化可以将地球表面分为新生代地貌、中生代地貌、古生代地貌等。

地貌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形、地貌过程、地貌演化和地貌分类等方面,对于认识地球表面形态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地貌学

1.什么是地貌学?地貌学包括哪些主要的研究内容?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特征、地貌的成因、地貌的演变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

2.什么是形成地貌的内营力和外营力?简述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关系。

“内营力”造成地壳的水平与垂直运动,引起岩层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地震,形成地球上的巨型大型地貌,除火山、地震外,一般不易被人们觉察。

“外营力”通过流水、空气、温度、光能、生物等活动发生作用,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消长,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二者是不平衡的。

地貌形态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并不只是由一种内营力或外营力塑造而成。

地貌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3.什么是地貌的四维空间?用四维空间思维来研究地貌有何意义?作为三维空间的地貌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形成的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四维空间的总体。

地貌在不断变化发展。

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地貌特征和地貌组合都是不同的。

用四维空间思维来研究地貌,不仅可以了解现今地貌特点和恢复地貌演变过程,还可预测地貌发展方向。

4.分别以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有何特征?以内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可形成寒冷气候地貌带、温湿气候地貌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貌带和湿热气候地貌带。

这种分布与气候条件有联系,决定气候条件的主要要素(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有一定格局的。

一般来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和随地势增高而递减;降水则取决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

5.什么是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的科学。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绘图题读图题大题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的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内外时间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则有呈唯独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第二章坡地地貌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地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溃、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坡地行程的两大重要作用重力和流水作用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崩塌形成的条件1。

地形条件2。

地质条件3。

气候条件4。

地震因素5。

人为因素崩塌堆积形成的地貌类型----倒石堆-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作用力的力矩方程Pa-Qb-fR=0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1.地下水2.地表水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4.地震5.人为因素滑坡和断裂同样会形成阶地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

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形似衣裙---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刀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堆积物。

坡地形状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复式斜坡。

第三章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各种沟谷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形成河漫滩、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凡有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

读图题河流横坡面结构图【p20】河流流水作用1。

侵蚀作用2b搬运作用3。

堆积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1。

冲蚀作用2。

磨蚀作用3。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和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破坏现象。

河流的搬运作用1。

搬移2。

跃移3。

悬移河流侵蚀基准面河床纵坡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床纵坡面的发展影响河床纵坡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2。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1
86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地层层序律
2021
87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生物层序律
–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 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由于生物进化总 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 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 较快、存在时间短、 分布较广、特征明显的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的 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每一个 地质时代都有其特征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 下图为 根据化石确定不同地区地层是否为同一 时代的地层的示意图。
• 例如:坳谷发展的阶段性
– 切沟 – 冲沟 – 坳谷
2021
84
5. 地貌的年代及发展
• 现代地貌与古地貌
–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 当地的气候一致。
–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 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
• 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 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
2021
51
3. 地貌的成因
•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 地壳的连续上升
• 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 地壳间歇性上升
• 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 平面
– 长期稳定
•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 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2021
5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 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既有外力作 用,也有内力作用
2021
43
2021
44
3. 地貌的成因
• 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

地貌学教程

地貌学教程

地貌学教程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形、地貌发育、地理过程和地表特征的学科。

以下是一个地貌学教程的大致内容,涵盖了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和关键理论等方面:
第一部分:地貌学概述
1.地貌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地貌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地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地貌分类
1.静态地貌和动态地貌的区别
2.依地貌形成过程分类:风蚀地貌、水蚀地貌、冰蚀地貌等
3.依地貌形态分类:高原、山地、平原、盆地、河流等
第三部分:地貌发育过程
1.风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水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3.冰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4.海洋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第四部分:地貌变化和演化
1.地貌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2.地貌演化的过程:侵蚀、沉积、抬升、沉降等
3.地貌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五部分:地貌学理论
1.断层与地貌发育关系
2.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的关联
3.气候和地貌的相互作用
4.海平面变化和海洋地貌的关系
第六部分:地貌地图和遥感应用
1.地貌地图的绘制和解读
2.遥感技术在地貌学研究中的应用
3.地貌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第七部分:实地实践与案例分析
1.地貌学野外考察和实地调查方法
2.典型地貌案例分析:例如喀斯特地貌、沙漠地貌等第八部分:未来发展和挑战
1.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地貌的影响
2.地质灾害与地貌变化的关系
3.地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地貌、地貌学、海拔、高差、起伏高度、平原、台地、丘陵、山地、内营力、外营力
2.掌握用基本地貌形态分类指标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方法。

3.分析地貌的成因。

4.掌握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5.了解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6.理解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构造地貌、断层线崖、火山地貌、断层三角面、倒置地形、褶断山、单面山、大洋中脊、顺地形、逆地貌。

2、按规模可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它们主要包括哪些地貌类型?
3、叙述洋底、大陆和大陆边缘的形态和地壳特征。

4、按规模可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哪几个等级?
5、活动构造地貌带及其特点。

6、构造运动相对稳定区地貌及其特点。

7、大洋盆地的地貌构成及其特点。

8、大西洋型大路边缘的特征与形成过程。

9、东亚型大陆边缘由哪三个部分组成?东亚型大陆边缘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0、陆地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特征和成因
11、褶皱构造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成因。

12、试述单面山和猪背脊的异同。

13、倒置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14、试述断层崖与断层线崖的异同。

15、简述褶皱构造地区水系的特征及其发育。

16、锥形火山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热力风化、融冻风化、风化壳、重力地貌、块体运动、稳定系数、内摩擦角、滑坡、崩塌、倒石堆。

2、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有哪些类型?其原理是什么?形成的风化产物是什么?
3、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有哪些?可以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哪几层?
4、分析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5、分析气候、地貌、岩性、构造和时间对风化壳发育的影响。

6、分析风化壳的空间分布规律。

7、分析块体运动力学原理。

8、分析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

9、倒石碓及其堆积特征。

10、滑坡地貌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11、分析滑坡滑动的力学机制。

12、分析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

13、根据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哪些地方易发生崩塌?
14、根据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哪些地方易发生滑坡?
15、对比崩塌和滑坡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概念
流水地貌、坡积裙、洪积扇、泥石流、河流侵蚀、下蚀、侧蚀、溯源侵蚀、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均衡剖面、河漫滩、阶地、河床纵剖面、三角洲、河流袭夺。

2、分析地形、气候、地表组成物质和植被对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影响。

3、坡面径流作用分带及其形成的地貌。

4、按照侵蚀沟谷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沟谷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形态有何差异?
5、洪积扇的形成、沉积分带和洪积扇的变形。

6、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7、河流侵蚀和搬运有哪些主要方式?
8、分析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与流水速度
的关系。

9、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响。

10、弯道型河床的平面形态与发展变化。

11、分析河漫滩的形成和沉积结构。

12、分析阶地的形成原因。

13、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并绘图表示之。

14、不同成因的阶地其形态有何特色?
15、如何对河口区进行分段?各段的特点如何?
16、分析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17、根据河口水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可将三角洲分为哪些类型?
18、试述河流袭夺的原因及河流袭夺后形成的独特地形。

1、概念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峰丛、峰林、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

2、分析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3、试述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

4、试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5、试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
风蚀作用,风积作用,雅丹,新月形沙丘,纵向沙丘,荒漠,岩漠,砾漠,沙漠,泥漠,黄土,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湿陷性。

2、试分析风沙流的特征及其对风成地貌形成的影响。

3、简述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及其形成。

4、比较风沙作用与流水作用的异同。

5、试比较新月形沙丘链与纵向沙垄。

6、比较各类荒漠的成因、组成物质和地貌特征。

7、分析气候、黄土特性和下覆地形对黄土地貌形态和发育的影响。

8、试述黄土沟谷地貌及其演变过程。

1、基本概念
雪线、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冰斗、冰川谷、羊背石、冰碛物、侧碛堤、终碛垄、蛇形丘、鼓丘、冰水扇、石海、石环、冰丘。

2、简述冰斗和终碛堤的分布和成因,并说明他们的地理意义。

3、比较羊背石和鼓丘的形态特征、组成物质和成因的差异。

4、简述石海和石河的形成环境。

5、简述多边形土、石环和冰楔的成因与分布。

6、分析热带喀斯特作用与冰川作用的物质载体、作用方式、地貌组合和分布地区。

7、对比河谷、喀斯特槽谷与冰川谷的异同。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
海岸带、海岸地貌、海蚀作用、海岸均衡剖面、珊瑚礁
海岸、红树林海岸。

2、试述海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海蚀地貌。

3、试述中立线和海岸均衡剖面的形成。

4、泥沙横向运动及其形成的海积地貌。

5、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海积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