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部血液供应:
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供给。 颈内动脉分出: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动脉 5、大脑中动脉 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即额、颞、顶 叶及基底节区血液。
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合成基底动脉,依次为: 1、小脑后下动脉 2、小脑前下动脉 3、脑桥支 4、内听动脉 5、小脑上动脉 供应小脑及脑干。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由 前交通动脉连接,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由后交通动脉连接,构成脑底动脉环。
病理生理
人脑重量占体重 2~3% 占心脏每搏输出量 20% 全身氧耗量 20% 葡萄糖 25% 正常每分钟约有800 ~ 1200ml血液通过脑, 约1/3 经基底动脉, 2/3 经颈内动脉。 脑氧、葡萄糖贮备甚微,一旦完全阻断血流, 很快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所以脑血流供应正常是脑功能正常和结构完整 的首要条件。
平均动脉压在60~ 160mmHg变化时,通 过舒张或收缩血管 口径, 脑血流量保 持不变, 称为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
脑细胞是最娇嫩细胞, 血流完全阻断, 6 秒钟代谢受累, 2分钟脑电停止, 5分钟 离子平衡破坏, ATP耗尽, 膜离子泵功能 障碍: K+流出, Na+、Cl-和水进入胞内, 持续5~10分钟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挽救脑组织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 短短时间(窗)内恢复血流供应。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 是 专指腔隙灶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腔 隙综合征”的一种脑梗塞临床类型。我 国临床中最常见。“腔隙”(lacunar),原 指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微梗塞灶。 影像检查多可显示最大直径小于1.5cm的 小缺血灶。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1.4 社会经济地位、已有的心绞痛及心肌梗 塞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病史、季 节气候变化等
虽然这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现状 ,但是
可以提醒人们加以改善高危因素可使全 球 CVD 下降 85% 。
2.1高血压
在 CVD 的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独立 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只要做好高血压的防 治, CVD 即可降低。血压水平起码应控制在 140 /90 mmHg 以下。
我国为CVD高发国家,CVD年发病率为(185~ 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CVD病例,每年有 150万人死于CVD。
2/3的CVD患者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估计每 年CVD的治疗费用约120亿元人民币。因此, 了解CVD危险因素及在社会人群普及其预防 知识,以便及早发现并有效干预,以达到预防的 目的。
重点:※常见脑血管疾病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质量占正常体重的 2%--3%,但全脑的血流量约800-1000ml/min,脑组织中无糖和氧的储备,当 脑血供中断致脑缺氧时,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 止,5分钟内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脑血管疾病(CV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世 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三位病因和成人致残的首要 因素, 同时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 重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 5 倍。美国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血压水平 , 有心脏病者发生 CVD 的危险比无心脏病者高 2倍以上。房颤是 CVD 的又一重要的危险因 素 ,有房颤者 CVD 的危险性增加 5倍。有效 治疗心房纤颤可以预防 CVD 的发生。
2.3糖尿病
是缺血性 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 发现 3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 CVD 的危 险比无糖尿病者高12倍。糖尿病患者 CVD 的发生率比无糖尿病人群高 2 ~3倍; 42%的 CVD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有研究报道 ,糖尿 病可使CVD进展的危险增加 19倍。
脑血管疾病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临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herosclerotic thromb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二、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脑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脑动脉炎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ITP、血友病等 梗死后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Moyamoya disease):烟雾病 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四、临床表现-不同动脉系统TIA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对侧单瘫、偏瘫、面瘫,伴麻木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同侧单眼黑蒙或失明, 对侧瘫痪及感觉障碍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对侧同向性偏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病理性质
• 缺血性卒中(脑血
发病缓急
• 急性脑血管疾病(TIA、 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脑栓塞)
• 出血性卒中(脑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动 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抗凝: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脑血管疾病教案

脑血管疾病教案
介绍
这份教案旨在提供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帮
助人们增加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大脑血管功能或结构的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脑缺血、脑损伤甚
至死亡。
2. 风险因素
- 高血压
- 吸烟
- 高血脂
- 糖尿病
- 肥胖
- 缺乏运动
- 不健康饮食
- 过度饮酒
- 高龄
- 家族遗传因素
3. 预防措施
- 维持健康体重
- 规律锻炼
- 戒烟
- 保持健康饮食
-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限制饮酒量
- 定期体检和医学检测
- 减轻压力和管理情绪
-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4. 早期症状
- 头痛
- 失明或双重视觉
- 偏瘫或肢体无力
- 意识丧失
- 语言困难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就医。
5. 急救措施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让患者保持安静
- 不给患者喂食或饮水
- 将患者头部抬高
- 如果呼吸困难,可采取人工呼吸措施
6.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根据脑血管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
7. 结论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健康行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脑血管疾病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患的总称。
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脑血管疾病,希望对大家有用。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第一节概述一、定义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是指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患的总称。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伴发动脉病变,还有一些少见病因如心脏病、血液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等。
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两种。
二、特点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
与心脏病、肿瘤一起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
脑代谢非常活跃,其重量在成人约为1400克,占体重的2-3%,而其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
脑组织几乎没有能量储备,缺氧5分钟,脑组织便可有不可逆损害。
因此争取时间就是挽救脑功能。
三、脑部血液供应脑血流由两个动脉系统供应,即椎基动脉系统和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由颈总动脉发出,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即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等的血液。
其入颅后依次发出:眼动脉,供应眼部血供。
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吻合,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大脑前动脉,供应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和额叶底面的.一部分以及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核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部和后肢的前上部。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第6-1颈椎间孔入颅,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两侧椎动脉合并为基底动脉。
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2/5的部分,即枕、颞叶的基底面,枕叶的内侧面和丘脑等。
该两动脉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脑底形成动脉环(Willis环),以调节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及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血液供应。
脑血管中医病名

脑血管中医病名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病理变化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中医学认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滞、血瘀、湿浊等因素有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病名及其特点。
一、中风中风是指由于颈动脉或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
1. 中风证候(1)半身不遂: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或不能运动,患者常感到肢体沉重。
(2)言语不清:表现为口齿不清或不能正常说话。
(3)面部歪斜:面部肌肉麻木或不能正常收缩,导致面部歪斜。
2. 中风治疗治疗中风应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越鞠丸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
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出血,使脑组织受到损害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脑出血主要与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1. 脑出血证候(1)头痛: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
(2)呕吐: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或神志不清。
2. 脑出血治疗治疗脑出血应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络丸、通窍汤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手术、保守治疗等方法。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于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畸形性动静管畸形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中医学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与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1. 蛛网膜下腔出血证候(1)头痛: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
(2)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或神志不清。
(3)颈项强直:患者颈项肌肉僵硬,不能正常活动。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的中药有通窍汤、清开灵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手术、保守治疗等方法。
四、小卒中小卒中是指由于微小动静脉畸形或微小动静管畸形导致的一种轻度缺血性卒中。
中医学认为,小卒中主要与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1. 小卒中证候(1)轻度肢体无力:患者肢体轻微无力,但能正常运动。
中国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中国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根据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等因素将脑血管病归为13类。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
2.脑栓塞:(1)心源性栓塞;(2)动脉源性栓塞;(3)其他(反常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等)。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烟雾病、动脉夹层等)所致脑梗死。
7.原因未明脑梗死。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烟雾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栓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8)多发性脑出血;(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脑出血。
3.淀粉样脑血管病脑出血。
4.药物性脑出血(溶栓、抗栓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脑出血。
7.其他原因脑出血(烟雾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脑出血。
(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导致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夹层动脉瘤等)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莱姆病等)。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病理变化,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展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 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和分类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病理变化,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炎等。
2. 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和高危人群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脑功能损害,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
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吸烟者、饮酒过量者、肥胖者等。
3.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
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体重等。
其次,要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心理健康管理,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4. 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急救措施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人们需要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并及时就医。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症状包括突发头痛、意识丧失、肢体无力等。
在急救方面,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过度活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5.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和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康复和护理方面需要得到全面的支持。
康复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旨在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护理方面,要保持患者的舒适,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 脑血管疾病的科学研究和新进展脑血管疾病的科学研究是推动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
目前,针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在新进展方面,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微创手术等,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7.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推广途径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33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五)基底动脉受累
1.主干
→脑干广泛性病变,累及脑神经、锥体束及小 脑
→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 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甚 至死亡
精选课件
34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基底动脉受累
2.基底动脉尖部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
①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 ②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③严重记忆障碍 ④少数可有脑干幻觉(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 ⑤可有意识障碍
精选课件
29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前动脉受累 2.皮质支
①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 ②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
3.深穿支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精选课件
30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四)大脑后动脉受累 1.主干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及偏盲
丘脑综合征 优势半球病变可失读
精选课件
35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基底动脉受累
3.内听动脉→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晕、 呕吐及眼球震颤
4.中脑支→Weber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 5.脑桥支→Millard-Gubler综合征 6.脑桥旁正中动脉→Foville综合征
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内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Ⅱ.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出血 3.脑梗死 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Ⅳ.脑血管性痴呆 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Ⅶ.颅内血管畸形 Ⅷ.脑动脉炎 Ⅸ.其他动脉疾病 Ⅹ. 颅内静脉病、静脉窦
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
精选课件
大脑后动脉
皮层支-供应颞叶内侧面和底面及枕叶 中央支- 供应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和
底丘脑
精选课件
20
大脑后动脉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22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端 两侧大脑后动脉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8
概述—脑部的血液供应 P24
颈内动脉系统 (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 (后循环)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
➢颈内动脉系
大脑半球前2/3 间脑前部
➢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半球后1/3 间脑后部 脑干、小脑
精选课件
11
脑的动脉
皮质支-供应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 中央支-供应基底节、内囊及间脑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精选课件
1
概述
脑血管疾病(CVD):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
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 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 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 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3
概 述—流行病学
发病率: 1脑09血.管7~病、21心7脏/病1,0万恶性肿瘤 患病率: 719~74三5大.6致/死l疾0病万 死亡率: 1l6~141.8/10万 存活者: 50%-70% 遗留严重残疾
精选课件
4
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1985年)
/10万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0
发病率
116 142 死亡率
城市
农村
精选课件
719 394
患病率
5
预测中国脑卒中死亡病例增加数,1990~2030
6000000 5000000
1%/年增加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精选课件
12
颈内动脉 (前循环)
眼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前3/5
部分间脑
精选课件
13
大脑前动脉
皮层支-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额叶底面的 一部分、额顶两叶外侧面上部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精选课件
14
大脑中动脉
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 上背外侧面大部分和 岛叶
精选课件
31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受累
2.皮质支
①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黄斑回避现象; 双侧病变→皮质盲
②优势侧颞下动脉受累→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 顶枕动脉受累→对侧偏盲,视幻觉痫性发作, 优势侧病损→命名性失语
精选课件
32
பைடு நூலகம்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受累
3.深穿支
①丘脑穿通动脉受累→红核丘脑综合征 ②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丘脑综合征 ③中脑支受累→Weber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
面舌瘫 ②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③可有对侧同向性偏盲 ④优势半球-皮质下失语
精选课件
28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三)大脑前动脉受累
1.主干
①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 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
②尿潴留或尿急 ③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
碍和缄默等,常有强握与吸吮反射; ④优势半球受累-上肢失用,Broca失语
无变化
2%/年减少
1000000
0 1990 95 2000 5 2010 15 2020 25 2030
(摘精自选世课界件卫生组织2001年文件)
6
概 述—分类
依据神经功能 缺失持续时间
依据病情 严重程度
依据病理性质
TIA 脑卒中
小卒中 大卒中 静息性卒中
精选课件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7
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精选课件
26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中动脉受累
2.皮质支
①上分支病损→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 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优势 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②下分支病损→Wernicke失语、命名性 失语和行为异常等,常无偏瘫
精选课件
27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中动脉受累
3.深穿支 ①对侧中枢性偏瘫,上下肢均等,可有
精选课件
23
精选课件
24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㈠颈内动脉主干受累
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 病侧Horner征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优势半球-失语症 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
精选课件
25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㈡大脑中动脉受累
1.主干 ① 三偏症状: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 ②优势半球受累-失语症 非优势半球受累-体象障碍 ③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中央支(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豆状核、 内囊膝部和后肢前部
精选课件
15
大脑中动脉
精选课件
16
精选课件
17
椎动脉(后循环)
•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1/3 及部分间脑、脑干和 小脑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9